教学案例 大海睡了 通用17篇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通用17篇)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篇1
一,谜语导入 激发兴趣
1,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谜语:
胸怀真宽大,江河可容下.潮涨幕就落,风起掀浪花.
2, 生回答,师随机板书:大海
3, 师:(1)你们见过大海吗 生:见过
(2)你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 (学生自由回答)
(3)你们说的都是白天的大海,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大海边看一看白天大海的美丽景象.
4, 课件出示:白天大海的美丽景象
【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伊始就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调动学生对大海的已有认识经验,让他们畅谈对大海的感受,从而引发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5.师描述:一望无边的大海波涛汹涌,浪花翻滚,气势大极了.那么,你想看看深夜里熟睡的大海吗
(映示深夜的大海图)
6.师配乐范读课文.
【月光下宁静的大海画面,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以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为学生感受大海夜晚的美创设了情境.】
7.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诗.(板书:9,大海睡了)
二,自读诗歌,读准读畅
1.你喜欢这首诗吗 请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句话.
2.指名说说共有几句,请两名学生分别读第一,第二句.
3.学生评价,正音:背(bēi )着 不闹(nào)
睡(shuì)觉(jiào)
4.读整首诗,读出停顿.
【把诗句读准,读畅是读好的前提.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舍得花
时间让学生练读,要耐心地纠正学生读得不够到位的音,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三,理解课文,美读课文
1.大海睡着后是怎样的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映示画面,指导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画面,感受大海的宁静和美丽.
2.夜晚的大海多静啊!你能读好第一句吗
⑴练读这一句.
⑵指名读,评议.
师相机描述:海风和海浪多像玩累了的孩子呀!到了晚上,他们停止嬉闹了.大海就像一位年轻的母亲,安静地睡着了.
⑶各自读好这一句.
3.读好第二句.
⑴妈妈给你怎样的感觉 你能想一想,然后告诉大家吗 相机理解"抱着,背着".
⑵大海也像妈妈一样,哄着自己的宝宝睡熟了,还发出了轻轻的鼾声.
⑶带着这一份温馨的感觉各自练读第二句.
【把对生活的感受带进课堂,实现情感的迁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基调,训练语感.】
⑷表演读第二句.
⑸师映示画面并指点:圆月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枕着大海妈妈的臂弯睡着了.大海妈妈也哄着孩子睡着了,发出轻轻的,均匀的鼾声.这是多么美妙的想象呀!
4.连起来读这两句.
5.配上音乐齐读.
6.试着背诵这首诗.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读音,给生字组词找朋友.
2.自学生字书写笔顺,逐个书空.
3.交流学习心得.你记住了哪个字,把方法说给大家听;提醒大家哪儿书写时特别要注意.
4.师指点:"她"的第一笔是撇点,不能写成两笔;"月"字第一笔是竖撇,不要写成竖.
5.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五,发挥想象,描绘画面
布置课外作业:充分发挥想象,仿照课文插图,画一幅题为"大海醒了"的画.
【从画面到文字,再从文字到画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想象为媒介,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实现了对知识的综合.】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 篇2
(课前播放《小螺号》。)
1、刚才的小朋友们在哪儿干什么呢? 生回答。
(相机板书:大海。)
2、认读“海”,左边是“氵”,右边是“每”,大海的每个角落都是水。 小朋友们,你能说说大海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吗?
生回答: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是水天相接的;大海是蓝蓝的(蔚蓝的)注意:在这里,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语!同时出现课件图片“大海”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是啊,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是蓝蓝的,那么,大家知道睡觉的大海是怎样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睡了的大海是怎样的,好吗?
3、补完整课题“大海睡了”读好课题。
4、师:想听听大海是怎么睡觉的吗?就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一听:放课文范读录音
5、大家听得可真认真啊,大海伯伯把这些词语宝宝奖励给了认真听的小朋友。
二、复习词语,生读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读,随机正音。
3、你能告诉大家这首诗歌有几句话吗 ?
生回答,注意纠正是2句话。
四、美读课文,进入意境。
1、读了这首小诗,深夜里,大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请生说总的印象:
(大海很安静,不像白天那么闹了;很平静,海浪声轻轻的,听起来很舒服。)
2、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3、指导朗读第一句。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学生评价。
(3)齐读。
出示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太阳公公回家了,忙了一天的大海妈妈很累了,她想睡觉了。大海静了下来,越来越静,静极了……大海妈妈的孩子可乖了,谁都不想在大海妈妈身边吵闹了。小朋友们到这句话中去找找,哪儿写他们不想吵闹大海妈妈了?(不闹、不笑)
引读:风儿—— 浪儿—— 深夜里,大海——
调皮的大海终于安静地入睡了,多么甜蜜呀!找到自己的好伙伴,两人一组,练读第一句话。(好朋友练读)
谁勇敢地来读一读?(指名读)
觉得她读得怎么样呢?谁来评一评!(2—3名)
(点评:①我觉得她读得太响了,应该轻一点
②大海已经睡了,我们要轻轻地读,千万别吵醒了大海
③你读得真好,大海睡得真香啊!)
出示第二句
★深夜里,大海静极了,天上的星宝宝们眯上了眼睛,大海像镜子一样倒映着月亮娃娃漂亮的身影。大海妈妈怀里抱着月亮娃娃,背上背着星星宝宝,他们都睡着了,睡得多香啊!谁来读?(指名读)
大海的哪个动作最吸引你?(抱着,背着)
你们知道还有谁也是大海妈妈的孩子?
他们也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睡着了,所以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出示句式:她抱着……背着……进行练说。
大海妈妈抱着心爱的孩子入睡了,睡熟了的她还会发出鼾声,多可爱呀!让我们小组内演一演大海妈妈,慢慢入睡吧!(表演睡熟了的大海)
谁来当一回大海妈妈?(指名表演)
(点评:大海妈妈睡得真香呀!
声音柔柔的,你读的真好听!谁再来试一试!
你把“轻轻的”读得真不错,我们也来轻轻地读一读,千万别吵醒了大海。
(齐读)
师:白天的大海是调皮的,入睡的大海是美丽的,熟睡的大海是可爱的,让我们祝愿大海做个好梦。(配乐轻声齐读课文)
师:这首小诗美吗?请带着美的感受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你觉得怎样能读出大海的美,读出自己喜欢大海,你就怎么读?(自由练读)
让我们一起用自己最美的声音来读一读,把它作为送给大海妈妈的礼物(配乐齐读)
五、拓宽延伸,积累语言
读得真美,大海妈妈谢谢你们的礼物,它也托我给大家带来了礼物,赶快选自己的礼物吧!拿到后看看礼物后面的小秘密?
出示一首“大海醒了”的小诗。
思:
选择这首小诗作为公开课,我想作一下尝试:就是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孩子们学着写写小诗,虽然对象是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恩,从效果来看,这样的尝试未尝不可。但是,毕竟一年级应该以识字写字为主,而我在今天的课堂上就缺了主要的写字。这样做是否得不偿失?还是没有必要?因为学写小诗确实花了不少时间,但是,这样一来,却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思维的火花也被激发了出来,孩子们确实在课堂上说的很多,通过今天的尝试,我想,在今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不如两头并重:识字写字和说话齐头并进,只要我们教师合理安排,精心备好课,这样的尝试是可以成功的!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 篇3
师:读了《大海睡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从“睡”字知道了作者把大海当作人来写,让人觉得可亲可爱。
生:我从“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知道了风儿,浪儿白天又“闹”又“笑”,像个活泼、顽皮的孩子,到了晚上,它们就累了,要“睡觉了”。
生:我还知道了,大海就像妈妈,明月、星星就像她的孩子。
评析: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良好的教育在敞开与自由之间。我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说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让他们用心灵感受到智慧的高妙。语言是活性的,也只有在这种“自由”、开放的课堂上,语言的活性才能得到滋养,得到培植,得到生成,得到发展,最后语言的活性才能成为人的思维的活性,成为人的心灵的活性,成为人的创造的活性。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 篇4
一.说教材:
《大海睡了》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第9课的一篇课文,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写喧闹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渐趋宁静,向大家展示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表现了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这篇课文的教学用时为两课时,本课的设计为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文本自身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词,体会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观察、想像、比较、赏读、讨论、评价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
(3)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有兴趣的读儿童化的诗文,初步体会大海夜色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更深地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二)学法:
以“读”“看”“听”“说”“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进行提问、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三、说教学过程教学
首先,创设情境,学习字词。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展现了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白天,大海翻滚起层层波浪,浪花飞溅,涛声阵阵。在柔美的音乐声中,天渐渐黑了,晚霞灿烂。夜晚,月亮和星星挂在天空中,四周一片静谧。通过画面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大海不同形态的美,白天的大海风儿追逐着浪儿,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夜晚的大海就像个慈祥的母亲,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美丽的画面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了,这样收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同时,我在设计时将本课的生字词加入图片中,以“芝麻开门”的形式让学生边读边欣赏大海美景。变枯燥的学习生字词于享受美景之中,为读好课文初步奠定基础。其次,指导朗读,入情入境。这一环节,我也是将课文内容载入图片中,指导学生看图、理解、想像诗歌描绘的情境。全诗就两句,浅显易懂,我通过范读,表演读,配乐朗诵等形式指导学生读好这首诗。再次,句式迁移,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观看“大海醒了”的录像,直观感受大海的动态美。当学生的脑海中有了丰富的表象,才能把画面转化为语言。同时,将课文内容作为参考,学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新力得到了培养。有几位小朋友特别喜欢创作诗句,下课后他们就马上写了起来。最后,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这一环节视时间而定,后来在下一课时教学。
这样,有机地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进一步拓展教材,激发学生的想像思维和语文实践能力。将文本引向深远。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 篇5
[案例描述]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绿线内和田字格内的绳子,特别注意读准轻声。学写两个独体字“月”和“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诵读,体会深夜里大海的静谧、恬美。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感受深夜里大海的宁静。
教学准备:
ppt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小朋友们想见见大海吗?看!(课件出示:大海)
站在大海边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教师相机插入:海风呼呼地吹着,海浪拍打着岩石,他们就象两个顽皮的孩子,叫着,笑着,多快乐啊!
小朋友们在沙滩上嬉戏着,发出阵阵笑声,整个沙滩真是热闹极了!
教师总结:是啊,大海刚刚说的都是白天的大海,海风呼喊,海浪追逐,真是热闹极了。
2、揭题
到了晚上,天色暗了下来,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也进入了梦乡,想知道夜晚的大海是什么样吗?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学一首小诗,一起走进夜晚的大海。(课件:大海睡了)
3、读题
谁能看着拼音读准课题?
注意:睡shui 翘舌音 睡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一个目,代表眼睛,右边是垂下来的垂,眼皮垂下来就是睡觉了。
这里是说大海睡觉了,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首先请小朋友们双手拿好课文纸,身体坐正,两脚放平,看着拼音读准课后绿线里和田字格里的生字,然后在大声地读读课文,把每一句话读通顺了。
学生自读
2、这些课文中的生字词谁会读?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领着我们读。他读得正确,大家就跟读两遍,读得不对举手帮帮他。
(课件: 浪儿 抱着 背着 不闹了 深夜里 睡觉了 明月 潮声 鼾声)
指名读 跟读3、教师相机正音
闹:鼻音 这一课的生字里还有一个鼻音,谁来读读:那
声:后鼻音
潮、声、睡、着:翘舌音
轻声:风儿 浪儿 抱着 背着 不闹了 深夜里 睡觉了(学生说到一个,教师就让孩子找出所有的轻声)(课件:字体变红)
开火车读
5、瞧,拼音宝宝不见了,这些词你还会读吗?自己练一练,遇到困难就看看书上的拼音。
检查:齐读(教师指)
4、读课文
词语读得这么棒,课文也一定能读好。
自己再来读一读,争取把每一句话读通顺了。
5、刚才我们在读词的时候注意到了轻声,现在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再来试一试。
自读自练
6、谁能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了?
指名读——男女声读
三、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读读呢,闭上眼睛,仔细听!(配乐)
2、你觉得夜晚的大海和白天比有什么不一样吗?——安静
3、第一句:
你从哪感觉到大海很安静?(不笑了,不闹了)
谁想来读第一句?让我们感受大海的安静、宁静。(指名读)
教师评价:我感到大海真的睡着了,让我们静静的,别吵着她。
风儿、浪儿多么懂事啊,想让大海美美的睡上一觉。(不闹、不笑读得好)
热闹了一天的大海,要静静地休息了。
天色已经很晚了,所以是——深夜里
指名读——学着样子试读——齐读
4、第二句:
师:深夜里,大海没有了风儿、浪儿的追逐,却有明月、星星作伴。
①读读第二句,你觉得大海想谁?(妈妈)
教师评价:你们真会想象,小时候,我们睡觉时躺在妈妈怀里你觉得怎么样?(温暖、安全、幸福)这时候大海妈妈抱着明月,背着星星,(教师动作)就象搂着自己孩子也和幸福呢。自己读一读第二句。
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把这份幸福传递给我们?指名读
教师评价:是啊,你看!(是师范动作)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就像是哄着自己的孩子入眠,多么幸福啊!
大海妈妈的怀抱真温暖啊!
②多么幸福的场面,多么优美的姿态,大海妈妈就这样哄着自己的孩子入眠了,哄着哄着她也睡着了,还发出了一阵阵鼾声,你们知道这鼾声是什么吗?
轻轻的潮声真好听,谁来读读?
柔柔的潮声,像一首美妙的乐曲。
指名读——学着读——小组读——想读的读
5、明月倒映在海面上,像是躺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枕着妈妈的臂弯睡着了。星星倒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趴在大海妈妈的背上。孩子们,多美的小诗啊,让我们伴着音乐,用最美的声音把这首小诗送给大家。(配乐)
生再读:你们动情地朗读,把老师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真想再听你们美美地读一读。
6、我看见刚刚有许多孩子都会背诵了,会背的孩子眼睛看着老师,我们一起有感情背一背,不会的孩子也可以看看书读。
6、作业:小朋友,一首诗就象是一首歌,回去也美美的背一背,把这首诗送给你的妈妈,好吗?
四、学写生字
1、复习生字。
读完书,我们还要来学写两个生字,现在考考大家这些字还会读吗?
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学写“月”
观察课后的笔顺,对口令
老师范写:写好月这个字特别要注意两笔,一个是撇,一个是横折钩,他们俩想支架一样把月这个撑住了。
边写边提示:撇不能太长,否则会不稳;横折钩要写直,写得有力。
生在书上描红。
3、学写“背”
背这个字也有一个月,比一比,这两个月在写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撇变竖,写得短一些,成为了背的一部分)
师边范写边分析:背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一个北,下面是一个月,北跟月比要写得宽一些,扁一些。
生描红
4、生在作业上各写4个。
[反思和分析]
一、说教材
《大海睡了》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以童话诗的笔调,写了喧闹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渐趋宁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风平浪静、明月高悬,娴静、甜美的大海夜景的画面,表现了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诗文用词浅显,意境优美,字里行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特别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
全诗共八行,两句,把风和浪比作顽皮的孩子,把大海比作一位慈祥的母亲,而明月和星星则是躺在她的怀里,趴在她的背上睡着的孩子,读起来让人浮想翩翩,激发童趣,贴近童心,是培养孩子想象的佳妙之处。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定下了这节课的导学目标:
1、读准本课田字格里和绿线内的生字,读好文章中的轻声。学写“月”和“背”这两个字。联系实际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在诵读中,激发学生想象,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想象大海的宽广、慈爱、幸福。
二、谈理念
1、借助双行文字,努力实现“以读为主,以讲促读,读中感悟”
⑴一年级孩子刚入学三个多月,识字有限,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限,虽然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只有5个,但绿线内要能会认的字有8个,除此之外,生字表中没有出现,但在课文中又是第一次出现的字还有4个,所以第一部分的初读课文就显得特别重要。为后面孩子们进入诗歌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奠定基础。
⑵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深刻;学生理解得深刻,朗读就越有感情。一年级孩子知识底蕴尚欠,课堂上老师不对文中的字词做过多的讲解,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如何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将精读训练落到实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体会文中的美感,首先,我采取了配乐范读的形式。和着音乐的节拍,细细品味。
在教学第一句时,教师紧紧抓住“不闹了”“不笑了”,让孩子把夜晚的孩子与白天的大海进行比较,感受到夜晚大海的宁静。在孩子们一遍一遍的朗读中,教师的评价语显得尤其重要,它帮助孩子层层推进,获得情感价值的升华。
有了第一句作为基础,第二句的学习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与课文拉近,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在教学第二句时,让学生自己读一读体会,“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让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重点的突破主要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想到大海就像母亲一样,温柔、安适,通过学生谈自己的母亲,找到自己母亲与大海母亲的共同点,由此学生就能领悟夜晚的大海的美,
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与课文拉近。
结尾,教师趁热打铁,给时间让学生当堂背诵,既积累了语言,又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2、写字是低年级的重头戏,尤其是一年级。通过“背”与“月“的对比观察认清”背“的字形。指导书写时,通过书空笔顺,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师生共同评议,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把握汉字的比笔画间架结构。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 篇6
《大海睡了》教后记
吴红芸
为学生敢于说真话而鼓掌
〈〈大海睡了〉〉一文教后记
《大海睡了》一文快教完时,我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美美的诵读一遍课文。忽然一位学生举起了小手,我示意他站起来说——
生:我觉得课文上的图画错了。
(教室里顿时一片喧闹:咦,书上怎么会错呢?)
师:(愕然地):你认为哪里错了?
生:(小心地)课文上说大海睡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大海要睡觉了,那为什么还有海鸥在大海上飞来飞去。海鸥在大海上飞会吵醒大海的。
师:(佩服地)这位小朋友认为海鸥画上去不好,还说出了道理。那到底要不要把海鸥放上去呢?
于是学生们激烈地讨论起来了。
生:对,大海睡了,海鸥在大海上飞会影响大海睡觉的。
生:大海会睡不着的。
生:老师,我也认为书上的画画错了,应该让海鸥也去睡觉。
师:对呀,叔叔阿姨们太粗心了,没想到这一点,这位小朋友真细心,观察的真仔细。那小朋友愿不愿意帮课文重新配一副图上去呢?
于是,学生纷纷动笔画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幅幅大海甜甜入睡的画面呈现在我面前。有的干脆把海鸥不放入画面中;有的则让海鸥睡在了沙滩上;有的还把明月、星星倒影在大海中……
这个教学片段的设计,我认为:
一、引导学生说真话、做真人。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总容易受别人牵制,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有时自己就算有什么想法,也不敢大声说出来。课上我庆幸没有一棍子打死,而耐心地听他讲完了原因。这位小朋友能大胆的挑战书本,说出自己的真话,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如果我们能经常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会听到他们许多真话,那么他们以后就会做一个真人。
二、顺应学生愿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讨论、脑中已有了对大海睡了这幅画面的清晰表象,他们认为书上的画不对,自然而然萌发想要帮课文配一幅画的愿望。我顺应学生的这一愿望,让他们作画。学生通过作画,提升了想象、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内化语言、深化认识。
学生在课上激烈讨论到底要不要把海鸥放入图中,在讨论中学生不自觉的运用了课文上的语言,这样的练习,促进学生及时运用所学字词句,把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为学生以后运用规范语言交流奠定基础。同时在争论中提升了对课文意境的把握,更深化了对课文的认识。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 篇7
教学设想:
《大海睡了》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首诗歌。全诗共8行两句话,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像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再现了诗句描绘的优美意境,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诗歌不长,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流畅生动,读来琅琅上口。学生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说明他们对词句的意思已基本理解,思想情操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另外,朗读既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理解内容的一种手段。既然理解力要靠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既然朗读又是理解内容的有效方法,就要动用指导朗读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无需进行过多的讲解,而应给学生留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读自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所描绘的大海夜景,一个“读”字应该贯穿始终。但强调读,不等于盲目地多读,什么时候读,是读一段还是读几句?采取什么形式读,读出什么样的语气?都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以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可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几遍,达到读正确、读通顺,再通过教师的指点,让学生读出停顿,从而读流畅整首诗。接着,通过指导看图,让学生在学会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同时感受大海夜晚的宁静和美丽,然后通过读书把这一份感受表达出来。在想像中指导朗读,理解字词,在朗读中对照画面,体会诗境。最后做到熟读成诵。
语文学习不等于学习课文,因此,对课文的教学也不应仅仅局限在课文本身,要尽可能地拓宽开去,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本首诗描绘了“大海睡了”的美,那么,“大海醒了”的景象该怎样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呢?学生对此定然会很感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共同作诗,进行句式的迁移和文字的训练,学生思维火花不断闪烁,在语言运用的同时领略了大海不同情态的美。而交流的过程更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学科融合将给学生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除了教师范读时进行音乐的渲染,创设了静谧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夜晚大海的美景外,在课外延伸时还布置了画一幅“大海醒了”的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把诗、画巧妙地融为了一体,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感受艺术的美。
另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适时运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感悟语言文字,更能让学生通过美丽的画面,受到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情趣,加深对大海夜晚沉静之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范读导入
1.小朋友,你看见过大海吗?能说一说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吗?(学生交流发言)
【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伊始应调动学生对大海的已有认识经验,让他们畅谈对大海的感受,从而引发对“夜晚的大海是怎样的”的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2.师描述:一望无边的大海波涛汹涌、浪花翻滚,气势大极了。那么,你想看看深夜里熟睡的大海吗?
(映示深夜的大海图)
3.师配乐范读课文。
【月光下宁静的大海画面、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以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为学生感受大海夜晚的美创设了情境。】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诗。(板书:9、大海睡了)
二、自读诗歌,读准读畅
1.你喜欢这首诗吗?请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句话。
2.指名说说共有几句,请两名学生分别读第一、第二句。
3.学生评价、正音:背(bēi )着 不闹(nào)
睡(shuì)觉(jiào)
4.读整首诗,读出停顿。
【把诗句读准、读畅是读好的前提。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舍得花
时间让学生练读,要耐心地纠正学生读得不够到位的音,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三、细读诗歌,入情入境
1.大海睡着后是怎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映示画面,指导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画面,感受大海的宁静和美丽。
2.夜晚的大海多静啊!你能读好第一句吗?
⑴练读这一句。
⑵指名读,评议。
师相机描述:海风和海浪多像玩累了的孩子呀!到了晚上,他们停止嬉闹了。大海就像一位年轻的母亲,安静地睡着了。
⑶各自读好这一句。
3.读好第二句。
⑴妈妈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能想一想,然后告诉大家吗?相机理解“抱着、背着”。
⑵大海也像妈妈一样,哄着自己的宝宝睡熟了,还发出了轻轻的鼾声。
⑶带着这一份温馨的感觉各自练读第二句。
【把对生活的感受带进课堂,实现情感的迁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基调,训练语感。】
⑷表演读第二句。
⑸师映示画面并指点:圆月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枕着大海妈妈的臂弯睡着了。大海妈妈也哄着孩子睡着了,发出轻轻的、均匀的鼾声。这是多么美妙的想象呀!
4.连起来读这两句。
5.配上音乐齐读。
6.试着背诵这首诗。
四、句式迁移,拓展延伸
1.多么宁静的大海啊!你能想象一下早晨睡醒后的大海是怎样的吗?我们一起来仿照“大海睡了”写一首“大海醒了”。
2.教师引导写好第一句,小组合作完成第二句。
3.交流。
诗歌参考:风儿闹了/浪儿笑了/清晨/大海醒来了/她迎着
朝阳/她对着晴空/那汹涌的涛声啊/是她欢乐的歌声
【诗歌的创作需要想像:只有脑海中有了丰富的表象,才能把画面转化为
语言。诗歌的创作需要合作: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诗歌的语言在合作中完善。】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读音,给生字组词找朋友。
2.自学生字书写笔顺,逐个书空。
3.交流学习心得。你记住了哪个字,把方法说给大家听;提醒大家哪儿书写时特别要注意。
4.师指点:“她”的第一笔是撇点,不能写成两笔;“月”字第一笔是竖撇,不要写成竖。
5.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六、发挥想象、描绘画面
布置课外作业:充分发挥想象,仿照课文插图,画一幅题为“大海醒了”的画。
【从画面到文字,再从文字到画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想象为媒介,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实现了对知识的综合。】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海的温柔可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写生字“月、背”。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大海的温柔可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月、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年夏天,老师去海边走了一趟,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几张大海的照片,你们想不想看啊?那得先读准小黑板上的生字词,照片才会出来哦!
1、(小黑板出示本课生字词)
闹深夜里睡觉她抱着明月那鼾声背着
(开火车读)
2、小朋友们读得真棒,那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美丽的照片吧!
(课件出示图片1:平静的大海一望无际。
图片2:浪花轻轻拍打着岩石。
图片3:蔚蓝的天空,蔚蓝的大海,多么迷人!
图片4:波涛滚滚的大海,让我们感觉到它的伟大力量!
图片5:阳光轻抚的海面,又是多么轻柔!)
大家觉得这些照片美吗?
是啊,真是美丽极了!白天,风儿追逐着浪花,浪花开心地笑了。那么夜晚呢,夜晚的大海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大海,看看夜晚的大海是怎样的情景。
二、精读课文:
(一)、(课件出示:大海睡了)
谁来读一读课题?想想怎样才能把课题读好。
(指名读)
你的“睡”字读得真好,真轻!我们一起来学把课题读一遍。
(二)、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到第112页,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要把每一个字都读准了哦!(生自由读书)
小朋友们,你们读了这首小诗,深夜里的大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自由发言:平静的、安宁的)
说的真好!深夜里的大海是多么安宁啊!那谁来给我们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读出这种感觉呢?
(三)、(课件出示:风儿不闹了,
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
大海睡觉了。)
(指名读)
读得真认真!那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大海睡觉了。)
是啊!大海已经睡觉了,那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啊?
(生:轻轻地。)
那咱们就一起把这句话轻轻地读一遍,注意别把大海吵醒啦!
(齐读)
(四)、你们读的真好!大海啊,睡得可香啦!那她是怎么睡的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第二句话。
(课件出示:她抱着明月,
她背着星星,
那轻轻的潮声啊,
是她睡熟的鼾声。)
聪明的小朋友们,谁能告诉老师“她”指的是谁?
(生:大海)
对了,你们真聪明!现在呀,老师还要考考你们,看谁能不用老师教就能把这两行读好。
(五)、(课件出示:她抱着明月, 她背着星星,)
(指名读)
你们读得真有感情!这里面一个“抱”字,一个“背”字,你们感觉大海像谁呢?
(生:妈妈。)
是啊,大海妈妈“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多么慈祥温柔啊!谁能带着温柔慈祥的语气再给我们读一读这两行?
(指名读)
真是位慈爱的妈妈!现在老师想请全体女同学来读一读。
(女生齐读)
男生能不能读得比女同学更有感情?
(男生齐读)
大家读得真感人!老师真为你们自豪!
抱着月亮宝宝、星星宝宝,大海妈妈终于睡着了,睡得那么甜,甚至还发出了轻轻的鼾声。
(六)、(课件出示: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仔细听老师读一读这两行。
你们觉得老师读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
(生:“轻轻的”读得很好。)
那谁敢向老师挑战?
(指名读)
你读得真轻,真有感情,比老师读得好。现在就请你来做我们的小老师,领同学们读一读吧!
(该生领读)
我们全班小朋友都读得很认真,很有感情,老师也被你们感动啦!
我们知道,“鼾声”就是打呼噜的声音,那在这里,“鼾声”指的是谁的声音呢?
(生;潮水的声音。)
说的真好!把大海妈妈轻轻的潮水声比作是睡熟的鼾声,多么可爱啊!
(七)、(课件出示第二句话)
下面我们把第二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八)、这首小诗太美了,我们一起把它从头到尾轻轻地、柔柔地读一遍,老师给大家配上好听的曲子。
(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生齐读课文)
(九)、这么美的小诗,我们不但要读好,而且聪明的小朋友还要能背出来。现在老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自由地练习背诵。
(生自由练习背课文)
现在会背的小朋友请起立,不会背的小朋友千万别着急,拿着书跟着读。
(生齐背课文)
小朋友们太棒了,老师也被你们有感情的背诵所陶醉啦!
三、指导写字:月、背
1.认读生字卡片:月、背
2.谁来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月”。)
3.观察真仔细!可是细心的小朋友也发现了,“月”和“背”下面的“月”有什么不同啊?
(生:“月”的第一笔是竖撇,而“背”下面的“月”第一笔是竖。)
我们小朋友真是太聪明了!
4.现在请大家打开书到114页,伸出右手按笔顺书空。
5.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月”和“背”。
6.请小朋友们在书上描红,然后打开《习字册》练写。
教学随想:
这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小诗,描述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
象。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在反复地朗读中感受深夜大海的温柔、宁静与可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丰富自己的感情。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 篇9
《大海睡了》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 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想象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大海的宁静、温柔。
教学准备
(白天、夜晚的大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大海睡了》
(学生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这首小诗,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还记得它们吗? (多媒体展示 个别读、齐读)
3、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能说一说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吗?
(学生交流发言)。
听了小朋友们有声有色的介绍,老师对大海更加充满了向往,下面我们一起走近大海,去看一看,去听一听。
(多媒体出示大海的画面,请学生观察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波涛滚滚、浊浪排空、波涛汹涌、排山倒海)
对呀,这就是海风和海浪你追我赶,相互闹着玩呢!那巨大的声音就是浪花在欢快的笑声!
4、白天,风儿闹着,追逐着浪儿,浪儿笑着,向前奔跑着。
(出示大海的夜景)
天渐渐暗下来了,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进入了梦乡。
二、精读课文
1、听欣赏
2、深夜里,大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安静)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3、指导朗读第一句。
深夜里的大海多么宁静呀!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老师评价。
(激励性语言评价:“你的声音告诉我们,大海真的睡着了!”“你的表情告诉我们,大海睡得可香了!”)
(3)大海睡着了,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一读,可别吵醒了大海妈妈。
(齐读)
过度:你们读得真好,大海睡得真香啊!夜真静啊,只有月亮和星星还在眨着眼睛,看!
4、指导朗读第二句上两行。
大海睡着后,又是什么样儿的呢?
(多媒体展示——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请小朋友们读读这两行诗,看看大海睡觉的样子。
(学生自读)
“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这儿的“她”是谁呀?
(大海)
想想为什么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呢?”
(同桌交流)
答:月亮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抱着明月。 (板书——抱着明月)
星星也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背着星星。 (板书——背着星星)
请你们读读这两行诗,感觉大海像谁呢?
(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对呀,大海多么温柔、多么慈祥啊!她多像我们亲爱的——妈妈!能躺在妈妈的怀里多舒服呀!谁来读,把这样的感情读出来!
(指名读)
(激励性评价:“你读得真投入,大海真是一位慈爱的妈妈!” “你的声音和表情都告诉我们,大海可爱自己的孩子了!”)
让我们一起躺进大海妈妈的怀抱里,一起感受一下那种幸福!
(齐读)
5、指导朗读第二句下两行。
(多媒体课件出示: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听:(多媒体展示潮声)
你们听到了什么呀?
对呀,这就是轻轻的潮声。就像大海妈妈熟睡后发出的鼾声。
(板书——轻轻的潮声)
多么安宁,多么温柔啊!谁来读读这两行诗。
(指名读)
(激励性评价:“声音柔柔的,你读的真好听!”)
谁再来试一试!
(指名读)
“轻轻的”读得真不错,我们也来轻轻地读一读,千万别吵醒了大海妈妈。
(齐读)
6、明月和星星依偎在大海身边,大海也像一位慈祥的妈妈哄着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地鼾声。
请小朋友把这四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的过程中可以带上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
(全体起立读)
7、读的真不错。海风和海浪多像玩累了的孩子呀!到了晚上,他们停止了嬉闹,大海就像一位慈祥的妈妈哄着自己的宝宝安静地睡熟了,还发出了轻轻的鼾声。这是多么奇妙的想象呀!让我们一起来把整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多媒体展示全文)
(学生自读 指名读)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三、表演背诗
这么美的小诗不但要读好,聪明的小朋友还要能把她背出来,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背背!
(学生试背)
(多媒体展示夜景)
谁第一个来背?!
(指名)
你真勇敢,第一个把它背出来!谁再想试一试!
(指名)
你背得真有感情!我们一起用自己最美的声音来背一背,把它作为送给大海妈妈的礼物。
(齐背)
四、 课文延伸
1. 夜晚的大海多么宁静啊!第二天清晨,大海醒来了。休息了一晚的海风,海浪会做些什么呢?
静静地看(多媒体出示清晨海浪图。)
2. 我们一起来仿照“大海睡了”写一首“大海醒了”。
(多媒体演示)
出示:风儿闹了,浪儿笑了,清晨,大海醒来了。
请你们仿照着课文的样子帮老师把小诗写下去。醒来后的大海还会做些什么呢?这作业留到课后完成。
五、布置作业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板书: 大海睡了
抱着明月
背着星星
轻轻的潮声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 篇10
一、你知道吗
海洋是个宝
地球表面大部分发地区被海洋覆盖着。海洋里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和植物,人们从海洋里捕捞海洋动物和海洋植物,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鲜美可口的食物。海洋里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宝藏,像石油、天然气、各种各样的金属矿物等,它们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物质。
二、你问我答
1、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太阳光照到海洋上时,只有蓝色的光线被反射回来,而其它几种颜色的光线都被海水吸收了,这样我们看到的海水就是蓝色的了。
2、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大大小小的河流经陆地时,从岩石和泥土中吸取了大量的盐,并把这些盐带入海中。所以海水就是咸的。我们在海岸边设置盐田,使海水慢慢蒸发,就可以得到海盐,全世界每年生产海盐约1亿吨。
3、海里为什么有波浪?
海水本身并不会产生波浪。波浪是受风力、海底地震或月亮与太阳的吸引力的影响而产生的。在这些因素当中,风力对海的波浪影响最大。
4、海洋有多大?
如果把地球表面分为四份,那么有三份都被海水覆盖着,只有一份是陆地。地球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的星球。
三、大海之歌
1、海水 2、海 3、摇篮
海水海水我问你, 大海是一个动物园, 天蓝蓝,海蓝蓝,
你为什么这么蓝? 养了好多海龟、海豹、海马, 小小船儿当摇篮。
海水笑着来回答: 还有彩色的小鱼和龙虾。 海是家,浪做伴,
我的怀里抱着天。 海浪是一个雕塑家, 白帆带我到处玩。
海水海水我问你, 岸边的礁石上,
你为什么这么咸? 刻满了一幅幅奇妙的画。
海水笑着来回答: 海滩是个玩具商场,
因为渔人流了汗。 每天都摆上漂亮的贝壳。
让小娃娃把它拾回家。
四、小观察家
1、浪花
我坐在沙滩上玩耍。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它才哗哗地笑着跑回家。
一会儿,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这次它给我捧来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
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2、海浪
大海就像顽皮的娃娃,伸出许多手往沙滩上爬,可它一边爬一往下滑,我走过去,想拉它一把,它“哗”的一下,打湿了我的头发。
3、大海
海,真大啊!海连天,天连海,一望无边。海,真美啊!蔚蓝蔚蓝的,太阳照在海水上就像撒了一把碎金似的,金光灿烂。“金子”在海面上闪闪烁烁,像是欢乐的跳跃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 篇11
教材简析
《大海睡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课。本课涉及的主题联系学生生活积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使学生们在对大海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语言、情境。
学生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的语文课并涉及到一些自然常识。一年级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读课文、能用简单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像,还可以根据一定的目标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背诵课文。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范字,按笔顺正确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描写的大海夜景,展开联想、想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尝试围绕一定的主题收集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表述。
设计思路
1.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悟读组合式”的方法组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使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的目标。
2.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故本课教学活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注重实践的过程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辅助手段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展示海的不同形态,观察体验大海的美,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发挥电脑课件在构字方面的优势,规范学生的书写,体验汉字的美。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收集有关大海的录像资料,设计识字的相关课件。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设计引导性的问题。
2.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大海的图片及资料。预习课文,自己尝试学习生字。
二、课堂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启发性谈话。
教师通过出示大海夜景的画面,创设情境,激发情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大海的美。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兴趣浓厚。】
2.阅读理解。
(1)教师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指导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互谈感受。学生分小组自由朗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互说感受,体会情感。
(2)教师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体会诗的意境美。学生理解诗文,体验重点词义(动作、表情、换词、朗读等方式)。
(3)教师提供电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抱着”、“背着”的意思,并组织进行交流。教师给予相应的朗读指导,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集体与个体),提醒学生们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并给予肯定。学生组与组之间进行情感朗读交流,并进行评议。表情朗读,背诵全诗。
3.拓展延伸。
教师提供有关大海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自编简单的诗句并对学生必要的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自编诗句。(模仿所学诗文,创作简单的诗句。)
4.指导写字。
教师出示字卡,正音;根据学生的识字情况,提供识字的相关课件,直到学生们能规范书写较难的汉字。学生们认读字卡,注意读准字音,并能说出自己认识汉字的方法。让学生认真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三、课后活动。
拓展延伸我认识的大海。
教师提供有关大海的资料,组织学生活动,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图片、实物等。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评价。
1.通过学生互评、师生共评以及激励性的语言和自制的图标给予评价。
2.学生能互相合作,模仿所学诗文,创作简单的诗句,展示收集的相关资料并进行表述。
3.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兴趣浓厚、感情充沛,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
4.学生在小组中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后总结
《大海睡了》是一篇诗歌。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尝试理念的支配下,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师生互助、小组讨论等学习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在小组互谈诗歌的感受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海像妈妈一样很温柔,但为什么说她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呢?”我当即对他积极提问进行了鼓励,并请他上台来主持这个问题的讨论,此时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大家都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最后,我又请主持人对问题作出总结,他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针对同学们的发言,作了合理的解释。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主动探求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二、注意了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首诗歌言简意赅,他所描写的是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色。在学生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们到“海边”,观看了白天大海的景色,随着视野的改变,音乐的起伏,学生的思维也跟着浮想联翩。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我让学生模仿所学的诗文,创作一首描写白天大海的诗歌。学生们在展开想像的同时,又联系文中的语言,创造性地把所写的诗歌有感情地读了出来,使抽象的文字顿时“活”了起来。正如整合学习理论所说:“惟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和智慧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三、注意了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多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这首诗歌时,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同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接着尝试研读,在此之前,我提出要求:谈谈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然后分小组进行研读,共同讨论,教师则深入到小组进行指导,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朗读水平,从而体会夜晚大海的平静、温柔。最后尝试品读,通过初读、品读,学生对诗歌已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达到学生情感与诗歌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的境地。
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根据本课主题,联系学生生活积累,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诗歌的语言、情境。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新授课伊始,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学生初步谈了自己对大海的感受,为了进一步激发情感,我向学生展示了夜间大海的画面,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争先恐后地发言:
——大海很安静、很美丽。
——大海风平浪静。
——大海累了,像是睡着了。
由此,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兴趣浓厚。
2.利用电脑课件,突破难点。本课语言流畅、优美,但有几处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呢?我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设计了“两步走”的电脑课件,先出现了一幅空中悬挂的明月与繁星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看法、谈见解,学生的认识各不相同:有的说大海很大,像是把明月和星星抱住;有人说夜晚天是深蓝色,大海也是深蓝色,向远处看,天和大海仿佛是一体的,所以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还有的说明月、星星倒映在水中,像是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这时,我不急于作答,而是发挥电脑优势,屏幕上出现了“明月”和“繁星”在水中的画面,让学生再观察、再体会,通过自己初步感悟,再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这点,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利用电脑课件,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生字教学本是枯燥乏味的,但是信息技术的介入却为识字注入了活力。在识字教学这一环节中,通过提供相关的电脑课件,改以往教师的板演为电脑演示,生动、直观,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汉字的结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 篇12
教材简析:
《大海睡了》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第九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极富童趣、想象丰富、意境深远的儿童诗歌。写喧闹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渐趋宁静,表现了大海的温柔和可爱。全诗共8行两句话,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像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目标预设:
1.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有兴趣的读儿童化的诗文,初步体会大海夜色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较好地注意课文的朗读节奏。
4.按笔顺正确书写“里”、“她”两个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按笔顺正确书写“里”、“她”两个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较好地注意课文的朗读节奏。
设计理念:
1.主体性教学理论。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励和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设计思路:
1.本次教学活动,我利用谜语导入课题,利用画面唤起学生的想象,创设了阅读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的设计由于遵循了“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学生乐意参与,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2.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课文学习第一课时的重点。故识字教学是本课的重头戏,我不仅注意了识字方法的渗透,还注意了反馈评价,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拼音识字的妙处,乐于用拼音识字。同时把识字教学融入特定的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最后用美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同时使学生的朗读水平螺旋上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胸怀真宽大,江河容得下。潮涨幕就落,风起掀浪花。
2.板帖:大海,认读”海”,遮去三点水,是什么字?(每)大海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水。
3.师述:大海多么美丽,多么神秘,多么有趣!你喜欢大海吗?让我们一起沐浴着柔和的阳光,迎着徐徐的海风,去大海边看看吧!
(演示课件:白天,大海波涛汹涌的景象。)
4.师:向大海打个招呼。 (大海,你好! hi,大海!)
5.师问:说说来到了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坐船到大海里去旅游一番吧!请坐稳了,我们的船起锚了。
(演示课件:坐在船上看大海。)
7.小结:白天的大海多喧闹呀,风儿闹着,掀起了朵朵洁白的浪花,浪儿笑着,唱着哗哗的歌儿,向前奔跑着。到了夜晚,弯弯的月儿露出了笑脸,点点的星星挂在天空调皮地眨眼睛,深蓝的大海睡了。
板贴:睡了
8.指名读课题:大海睡了,想想怎样才能把课题读好。
适时表扬:你的“睡”字读得真好,真轻!好像不想把睡着的大海吵醒一样。我们一起来学把课题读一遍。(齐读)
二、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夜晚大海图)
师:大海睡着了,是什么样儿呢?有一位叔叔写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听:
(出示课文录音)
喜欢吗?那你们就去读一读吧!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中共有几句话?并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夜晚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三、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1.出示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1)(播放动画)太阳渐渐的从西边落下,四周渐渐的安静下来。师引读: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2)指导读词语:
a出示词语:深夜里
①指名读,师强调:深是翘舌音,很晚很晚就是深夜,要读出夜的“深”。②再指名读,齐读
b出示词语:不闹了 不笑了
①指名读,师问:课文中谁不闹了,谁不笑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是啊,多安静啊!(指导读好这两个词)
②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读句子:
①师:让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当中去读一读。(指名读句子)
②师指导划分句子的节奏: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师范读,分小组读,齐读)
2.出示第二句:她抱着明月,她抱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1)(播放动画)大海在深夜是怎样睡觉的呢?(指名读句子 )
(2)指导读词语:
a出示词语:她 那 明月
①开火车读,注意读准字音
②师问:“她”在课文中指谁?(大海)“她”在这儿是什么偏旁?(女字旁)为什么称大海时用女字旁的“她”呢?我们先看下一组词语。
b出示词语:抱着 背着
①师:这是描写大海动作的两个词语,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②师问:想想,平时都有谁抱过、背过你?你当时什么感觉?(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出,被妈妈、婆婆等亲人抱着、背着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感觉啊!)
③师继续追问:课文中谁抱着谁?谁背着谁?(大海抱着明月,大海背着星星)是啊,大海像妈妈一样抱着明月,像妈妈一样背着星星,所以课文中用了女字旁的“她”来代替大海。
④让我们一起回忆被妈妈抱着的感觉来读这两个词吧!(生齐读)
c出示词语:睡觉 睡熟
①师:让我们一起看两个描写睡觉的词。(自由读)想想,哪个词睡得香?(睡熟)你来读读看。(指名读)
②师小结:同样是描写睡觉,加上一个“熟”字就写出了睡得香,这一点以后我们小朋友要好好学。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两个词。(齐读)
d出示词语:潮声 鼾声
①师:最后请小朋友们再来看两个描写声音的词语。请你读。
②(演示潮声)师述:听,哗-哗,哗-哗,这就是阵阵的潮声。鼾声的“鼾”左边是个鼻子的“鼻”,人睡熟时从鼻子中发出的浓重的呼吸声就叫做“鼾声”。明白了吗?一起记住这两种声音。(分男女生读)
(3)指导读句子:
①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二句话吧,注意读好这些词语。(自由读,指名读)
②出示停顿再指名读:她/抱着明月,她/抱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加上动作边演示边读,齐读)
3.复习以上所出示的词语,开火车读,学生扮演小老师领着大家读。
4.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及节奏。
四、学写生字:里、她
(1)生分析字形结构,关键笔画。
(2) 书空笔顺,师范写。
(3)生描红,临写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 篇13
《大海睡了》教案设计一
《大海睡了》教案设计方案
界牌中心校 孙玲芳
《大海睡了》是语文苏教版第一册中的一首诗歌。全诗共8行两句话,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像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再现了诗句描绘的优美意境,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一、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
1、了解晚上大海的美丽景象,风平浪静、明月高悬。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通过观看白天和晚上大海景象的图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语文《大海睡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解决措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索,讨论交流。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他人不断提醒和关照。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生动的表象相联系。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的这一特点,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全面观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讨论交流,发挥想象,既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主要就是依靠形象而直观的思维方式。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认识活动中。因此,在教学《大海睡了》这一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形象丰富的大海图,再配上形象生动的音乐,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就象自己来到了大海边,看到了大海美丽的景色一样。
教法设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学科融合将给学生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除了教师范读时进行音乐的渲染,创设了静谧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夜晚大海的美景外,在课外延伸时还布置了画一幅“大海醒了”的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把诗、画巧妙地融为了一体,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感受艺术的美。另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适时运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感悟语言文字,更能让学生通过美丽的画面,受到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情趣,加深对大海夜晚沉静之美的感受。我们的学习主要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组成:
1、合作学习。学生自己组合,就解决某一问题进行学习合作,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媒体设计
本课件在设计和使用时力求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学习特点、教材特点。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最终的目的。
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手段贯穿始终,始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在教师和课件提供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案,顺着学生的思路灵活地运用课件进行教学,特别是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反复训练。这样,师生平等互动,体现了我校“教得生动有趣,学得主动活泼”的教学传统。(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激发兴趣
1、 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谜语:
胸怀真宽大,江河可容下。潮涨幕就落,风起掀浪花。
2、 生回答,师随机板书:大海
3、 师:(1)你们见过大海吗?生:见过
(2)你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
(生自由回答)
(3)你们说的都是白天的大海,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大海边看一看白天大海的美丽景象。
4、 课件出示:白天大海的美丽景象
【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伊始就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调动学生对大海的已有认识经验,让他们畅谈对大海的感受,从而引发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1) 来到大海边,谁来跟它打招呼
(2) 继续仔细观察大海
(3) 指名说说来到美丽的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
5、 师小结:白天,风儿闹着,追逐着浪花,浪儿笑着,向前奔跑,一望无边的大海波涛汹涌、浪花翻滚,气势大极了。到了夜晚,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睡了。(板书:睡了)
6、 齐读课题:大海睡了
【由白天大海的美丽景象,自然过渡到晚上。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在欣赏了多幅白天大海景象图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自读课文 初步感知
1、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 字词反馈、正音
小贝壳驮着生字宝宝来见小朋友了,谁来读一读
里 她 抱 月 背
睡觉 鼾声 海 闹 夜 着 那
(1) 先自己读,相互读
(2) 你会读哪个了,上来领读
(3) 发现了什么?里是轻声
3、读整首诗,读出停顿。
【把诗句读准、读畅是读好的前提。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练读,要耐心地纠正学生读得不够到位的音,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三、理解课文 美读课文
1、刚刚我们看了白天的大海,波澜壮阔、惊涛拍岸、千姿百态。那夜里的大海又是怎么样的呢?
(1)课件出示:风儿不闹了
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
大海睡觉了。(第一句)
(2)指名读第一句话
师: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怎么知道大海睡觉了?这就叫风平浪静
师: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晚上的大海(课件出示)
(3) 指导朗读
师:晚上的大海跟白天的大海相比是那么的安静,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
(轻轻地、很安静地、从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读出大海睡觉了)
指名试读
小组读
齐读
加上动作读
师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大海妈妈甜甜德睡了。她是怎么如睡的呢?
(学生讨论)
2、出示: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朝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第二句)
(1) 为什么说她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2) 指名说,加上动作
(3) 看图加深理解
(4) 读了这两行诗,你觉得大海象谁?
大海象妈妈
a妈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能想一想,然后告诉大家吗?相机理解“抱着、背着”。
b海也像妈妈一样,哄着自己的宝宝睡熟了,还发出了轻轻的鼾声。
【把对生活的感受带进课堂,实现情感的迁移,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基调,训练语感。】
c听潮声同时看图
师:潮声怎样?(轻轻的)那我们也应该怎样读?
⑸师映示画面并指点:圆月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枕着大海妈妈的臂弯睡着了。大海妈妈也哄着孩子睡着了,发出轻轻的、均匀的鼾声。这是多么美妙的想象呀!
指名读
齐读
加上动作读
3、齐读全诗
4、练习背诵
四、句式迁移,拓展延伸
1. 多么宁静的大海啊!你能想象一下早晨睡醒后的大海是怎样的吗?我们一起来仿照“大海睡了”写一首“大海醒了”。
2. 教师引导写好第一句,小组合作完成第二句。
3. 交流。
4. 诗歌参考:风儿闹了/浪儿笑了/清晨/大海醒来了/她迎着朝阳/她对着晴空/那汹涌的涛声啊/是她欢乐的歌声
【诗歌的创作需要想像:只有脑海中有了丰富的表象,才能把画面转化为语言。诗歌的创作需要合作: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诗歌的语言在合作中完善。】
5.看海底世界的动画
【通过多媒体课件中动画的播放,让学生再一次体会感受大海的美,大海的生动,大海的丰富多彩】
五、发挥想象、描绘画面
布置课外作业:充分发挥想象,仿照课文插图,画一幅题为“大海醒了”的画。
【从画面到文字,再从文字到画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想象为媒介,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实现了对知识的综合。】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 篇14
《大海睡了》教案设计六
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大海妈妈的礼物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大海)
胸怀真宽大,
江河容得下。
潮涨幕就落,(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风起掀浪花。
2、板书:大海。认读%26quot;海%26quot;,遮去%26quot;氵%26quot;是什么字?(每)大海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水。
3、指名学生简单介绍你见过的大海。
4、点击课件:出现白天的大海景象,带着学生一起去大海边旅行。
①向大海打招呼。
②继续仔细观察大海。
③指名说说来到美丽的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
5、小结:白天,风儿闹着,追逐着浪儿,浪儿笑着,向前奔跑着。夜晚,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睡了。板书:睡了
6、齐读课题:大海睡了
7、点击课件:出示夜晚大海图。
8、点击:出现课文录音
学生仔细听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读,随机正音。
三、美读课文,进入诗境。
1、指名说说夜里,大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2、指名试读。
点击出现: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3、指导朗读第一句。
4、点击:出现%26quot;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quot;
5、指导朗读第二句。
①小组讨论:为什么说%26quot;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呢?%26quot;
板书:抱着明月背着星星
②自己读两行诗,感觉大海像谁呢?
③指名读,师评价。
④齐读。
6、点击出现%26quot;那轻轻的潮专用啊,是她睡熟的鼾声。%26quot;
①点击:听潮声。板书:轻轻的潮声
②指名试读,师评价指导朗读。
③齐读。
7、把四行诗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8、齐读全诗。
9、练习背诵全诗。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师口述:刚才,我还在沙滩上发现了大海妈妈送给你们的礼物呢?就在小船里,小船漂呀漂呀,漂到了你们的身边,小朋友,赶快挑选自己的礼物吧!
2、学生每人挑选礼物,图片后的%26quot;秘密%26quot;。
3、指名朗读,评价。
4、旅行结束,和大海妈妈说再见!
板书设计:
9、大海睡了
抱着明月
背着星星
轻轻的潮声
这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小诗,描述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诗歌语言优美,富于想象,学生真正见过大海的很少,尤其是夜晚的大海,如何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从而指导学生朗读好诗歌呢?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 篇15
[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走近文本,在朗读,观察,想象,美读的过程中,为学生架起抽象的文字符号与形象的自然画面间的桥梁,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诗的意境,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情感的熏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互相评价等合作学习的形 式,使学生在互助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
[教学过程]:
一, 从形象感知大海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喜欢大海吗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欣赏大海的美!
2 ,播放课件.(课件:白天,徐徐的海风追逐着层层的波浪,礁石上不时地飞溅起金色的浪花,阵阵的涛声犹如在歌唱.偶尔,掠过几只海鸥,鸣声不绝于耳.)
3,师追问: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4,师小结过渡:风声,涛声,海鸥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大海爽朗的笑声.白天的大海真热闹啊!那到了晚上,大海睡了,又是怎样的一番美景呢 (出示课题,指名读课题:大海睡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形象地感知白天的大海,感受大海那明快的色彩,磅礴的气势,让学生身临其境于大海的辽阔,获得身心的愉悦.再加上巧妙的追问和小结,不仅暗示出了课文中"闹"与"笑"的含义,不露痕迹的过渡激起了学生看一看晚上大海的愿望,为后面环节的教学作好了铺垫;而且,还自然而然的引出了课题.]
二, 整体感知课文,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1,课件显示夜晚静谧的大海插图,播放录音,并配上舒缓的摇篮曲.
[设计意图: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朗读领着学生进入美的境界,感受美的情趣,对儿童的心性的陶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轻声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是识字,可以借助拼音识字,可以问老师识字,问学生识字……
3,同桌分节读课文,相互听,读,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正确.
4,指名朗读.(要求学生在,"准","通"上相互评价指导)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整体感知课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到生生互动,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三,再读课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感受,体验.
1,听着音乐,欣赏着静静的大海,轻轻地诵读着课文.
2,深夜里,我们站在深蓝色的大海边,你又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呢
3,引导学生比较并交流:深夜的大海和白天的大海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比较两个时间的大海画面的不同,是从本诗的语言文字的特点着手,有效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训练入情入境,有创意地诵读课文.
1,读课文.(让学生带着美的感受,表情朗读课文.)"你觉得怎样读能读出大海的美,读出自己喜欢大海,你就怎么读."
2,自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赛读.齐读.(引导学生在是否读好了课文,是否读出了大海的美,是否读出了内心喜爱的感受上作相互的评价指导,教师适当点拨.)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看到别人的优点与不足,在评价中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良性的竞争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看着这么美的大海,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充分的张扬学生的主体个性,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所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体验真起来.]
4,出示课件,配上摇篮曲,指名赛读.(给学生创造抒发喜爱大海的意境,让学生的感情自然而然的流露.)
五,拓展练习.
1,说一说:大海醒了又有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课件一一展示)
2,写一写:( )又闹了,( )有笑了,天亮了,大海( )了.她抱着( ),她背着( ),那阵阵的涛声啊,是她( )的歌声.
3,画一画.请把你眼中的白天大海的热闹用你的笔勾露出来,用你的色彩描绘出来.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即再次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写作奠下石基.]
六,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巩固生字.
2,自学笔顺.
3,说说自己怎样记这些生字的 (介绍觉得最好记,最有效的记忆方法.)
4,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师相机指导)
5,师范写,生描红,仿影.(强调书写姿势)
[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课教学中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方面做到了几点: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适时运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感悟语言文字,更能让学生通过美丽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受到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情趣,加深对大海夜晚沉静之美的感受.
二,把握课堂的生成资源.由学生的疑问为切入点,阅读理解诗句.比如,学生自读完课文后质疑,一个学生就提出了"她抱着明月是什么样的 "根据这个问题,我指导学生看图,月亮倒映在海面上,就像是大海抱着明月,接着学习相关的第二句诗.再如,在互相读课文的时候,一个学生提出"大海是男的还是女的",我又将这个问题重新抛给学生们,让他们理解"她"是女性的她,大海就像妈妈一样.在讲到"她"字时,我还想给学生讲讲这是一种拟人手法,可是忘记了.
三,发挥想像拓宽文本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教材自身资源的开发性使用,注重语言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配合,注重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开放意识和课程意识.这一课,在学生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创作"大海醒了"的简单诗句,是对文本的拓展延伸.
四,发挥教师自身资源.如适时的范读,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
我认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缺点:
1,对课堂上出现的生成问题不能很好的调控,也就是还要提高教学机智.
2,给学生的自主性还不够.要培养小孩子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大海醒了"的创作.但是实际教学中感觉还是放得不够.
3,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生收集资料的作用.
教学反思
《大海睡了》,全诗共8行两句话,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像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再现了诗句描绘的优美意境,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诗歌不长,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流畅生动,读来琅琅上口.学生基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明他们对词句的意思已基本理解,思想情操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另外,朗读既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理解内容的一种手段.既然理解力要靠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既然朗读又是理解内容的有效方法,就要动用指导朗读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而是给学生留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读自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所描绘的大海夜景,一个"读"字应该贯穿始终.但强调读,不等于盲目地多读,什么时候读,是读一段还是读几句 采取什么形式读,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都始终从教学目标出发,以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具体做法: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几遍,达到读正确,读通顺,再通过指点,让学生读出停顿,从而读流畅整首诗.接着,通过指导看图,引导学生在学会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同时感受大海夜晚的宁静和美丽,然后通过读书把这一份感受表达出来.在想像中指导朗读,理解字词,在朗读中对照画面,体会诗境.最后做到熟读成诵.
本课亮点:在引导学生感悟"她抱着明月,她抱着星星"这两句时,孩子们提出了疑问,因为平时在生活中都是妈妈抱他,爸爸背他们的,而且孩子们认为大海非常的广阔更像爸爸.于是我引导我又引导他们看图,并且理解大海妈妈有两个宝宝呢,抱着月亮宝宝背着星星宝宝.后来班里有位小朋友举手说:"老师我想明白啦!我觉得白天的大海波浪翻滚而且又有大风像爸爸,而晚上的大海很温柔很安静更向妈.."这个答案立刻得到了全班小朋友的认同.我也觉得这个孩子的回答很精彩,我夸他像个小诗人,并鼓励他写写白天的大海.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 篇16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具准备:
大海、海滩白天与夜景的录象(片段)或挂图。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亲自到海边去走一走?
生:去过的小朋友积极发言简单的说说他看到的景色。
师:去过的小朋友请你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没去过的小朋友跟着摄象机的镜头我们一起去看看海边美丽的风景。(播放录象)
二、初读课文
1、欣赏课文。(播放大海睡了的动画,并配乐诗朗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教师检查自读情况:
fēng`er làng`er shēn yè shuì jiào bào zhe
⑴生字词: 风 儿 浪 儿 深 夜 睡 觉 抱 着
míng yuè bēi zhe xīng xing qīng qīng de cháo shēng
明 月 背 着 星 星 轻 轻 的 潮 声
⑵全班齐读课文,集体正音。
三、细读课文
1、全文共有几句话?一共有多少行?
2、风儿真的会闹吗?浪儿会笑吗?大海真的会睡觉吗?(不会)那课文为
什么可以这么写呢?(课文里把风和浪比作顽皮的孩子,大海比作人)风儿是怎么“闹”的?浪儿是如何“笑”的?玩了一天,风儿,浪儿,大海都累了,要休息了,课文第二句就是描写大海熟睡时的样子?
3、小朋友们知道什么是“熟睡”吗?(睡得很沉,睡得很香)大海熟睡时是什么样的?(朗读课文第二句)
4、大海真的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吗?(这里是说明月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枕着大海妈妈的臂弯睡着了;星星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趴在大海妈妈的背上睡着了。)
5、最后课文把大海轻轻的潮声比作?(她的鼾声)
小结:全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风儿,浪儿,大海都想象成了人,描写他们白天闹啊,笑啊,晚上睡觉了的情景。(解释什么是“拟人”?)
四、朗读指导
温柔的,轻轻的读,注意停顿
风儿/ 不闹了,
浪儿/ 不笑了,
深夜里,大海/ 睡觉了。
她抱着/ 明月,她背着/ 星星,
那/ 轻轻的/ 潮声啊,是她/ 睡熟/ 的鼾声。
全班跟磁带读→个人读→小组读(比赛)→谁想读谁读→齐读
五、填空练习
明月潮声星星鼾声
六、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教学生字
月:独体字,共4画,第一笔是竖瞥。词语:月亮,月球,月饼。
那:左右结构,共6画。词语:那里,那个,那么。
她:左右结构,共6画。词语:她们。
里:独体字,共7画。(注意笔顺)词语:里面,里程,公里。
抱:左右结构,共8画。词语:拥抱,抱歉,怀抱。
夜:上下结构,共8画。词语:夜里,夜晚,午夜。
背:上下结构,共9画。词语:背包,背带,背负。
着:上下结构,共11画。词语:顺着,沿着,朝着。
课后练习:收集生活在大海里的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开一次展览会。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 篇17
教材简析
《大海睡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课。本课涉及的主题联系学生生活积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使学生们在对大海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语言、情境。
学生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的语文课并涉及到一些自然常识。一年级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读课文、能用简单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像,还可以根据一定的目标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背诵课文。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范字,按笔顺正确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描写的大海夜景,展开联想、想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尝试围绕一定的主题收集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表述。
设计思路
1.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悟读组合式”的方法组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使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的目标。
2.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故本课教学活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注重实践的过程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辅助手段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展示海的不同形态,观察体验大海的美,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发挥电脑课件在构字方面的优势,规范学生的书写,体验汉字的美。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收集有关大海的录像资料,设计识字的相关课件。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设计引导性的问题。
2.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大海的图片及资料。预习课文,自己尝试学习生字。
二、课堂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启发性谈话。
教师通过出示大海夜景的画面,创设情境,激发情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大海的美。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兴趣浓厚。】
2.阅读理解。
(1)教师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指导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互谈感受。学生分小组自由朗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互说感受,体会情感。
(2)教师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体会诗的意境美。学生理解诗文,体验重点词义(动作、表情、换词、朗读等方式)。
(3)教师提供电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抱着”、“背着”的意思,并组织进行交流。教师给予相应的朗读指导,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集体与个体),提醒学生们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并给予肯定。学生组与组之间进行情感朗读交流,并进行评议。表情朗读,背诵全诗。
3.拓展延伸。
教师提供有关大海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自编简单的诗句并对学生必要的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自编诗句。(模仿所学诗文,创作简单的诗句。)
4.指导写字。
教师出示字卡,正音;根据学生的识字情况,提供识字的相关课件,直到学生们能规范书写较难的汉字。学生们认读字卡,注意读准字音,并能说出自己认识汉字的方法。让学生认真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三、课后活动。
拓展延伸我认识的大海。
教师提供有关大海的资料,组织学生活动,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图片、实物等。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评价。
1.通过学生互评、师生共评以及激励性的语言和自制的图标给予评价。
2.学生能互相合作,模仿所学诗文,创作简单的诗句,展示收集的相关资料并进行表述。
3.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兴趣浓厚、感情充沛,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
4.学生在小组中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后总结
《大海睡了》是一篇诗歌。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尝试理念的支配下,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师生互助、小组讨论等学习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在小组互谈诗歌的感受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海像妈妈一样很温柔,但为什么说她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呢?”我当即对他积极提问进行了鼓励,并请他上台来主持这个问题的讨论,此时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大家都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最后,我又请主持人对问题作出总结,他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针对同学们的发言,作了合理的解释。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主动探求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二、注意了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首诗歌言简意赅,他所描写的是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色。在学生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们到“海边”,观看了白天大海的景色,随着视野的改变,音乐的起伏,学生的思维也跟着浮想联翩。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我让学生模仿所学的诗文,创作一首描写白天大海的诗歌。学生们在展开想像的同时,又联系文中的语言,创造性地把所写的诗歌有感情地读了出来,使抽象的文字顿时“活”了起来。正如整合学习理论所说:“惟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和智慧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三、注意了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多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这首诗歌时,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同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接着尝试研读,在此之前,我提出要求:谈谈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然后分小组进行研读,共同讨论,教师则深入到小组进行指导,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朗读水平,从而体会夜晚大海的平静、温柔。最后尝试品读,通过初读、品读,学生对诗歌已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达到学生情感与诗歌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的境地。
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根据本课主题,联系学生生活积累,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诗歌的语言、情境。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新授课伊始,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学生初步谈了自己对大海的感受,为了进一步激发情感,我向学生展示了夜间大海的画面,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争先恐后地发言:
——大海很安静、很美丽。
——大海风平浪静。
——大海累了,像是睡着了。
由此,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兴趣浓厚。
2.利用电脑课件,突破难点。本课语言流畅、优美,但有几处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呢?我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设计了“两步走”的电脑课件,先出现了一幅空中悬挂的明月与繁星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看法、谈见解,学生的认识各不相同:有的说大海很大,像是把明月和星星抱住;有人说夜晚天是深蓝色,大海也是深蓝色,向远处看,天和大海仿佛是一体的,所以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还有的说明月、星星倒映在水中,像是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这时,我不急于作答,而是发挥电脑优势,屏幕上出现了“明月”和“繁星”在水中的画面,让学生再观察、再体会,通过自己初步感悟,再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这点,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利用电脑课件,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生字教学本是枯燥乏味的,但是信息技术的介入却为识字注入了活力。在识字教学这一环节中,通过提供相关的电脑课件,改以往教师的板演为电脑演示,生动、直观,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汉字的结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精选13篇 教学设计 大海睡了
下一篇:片断赏析 大海睡了 精选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