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7 通用12篇 教学杂谈
《识字7》教学杂谈(通用12篇)
《识字7》教学杂谈 篇1
《识字8》教学杂谈
【广东省番禺市南阳里小学 林凯恩】
结合词语、句子、图画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字义。新教材的编写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看看插图,动动脑筋,这样会比较容易想出来的。在《识字8》中“朝看太阳辨西东”,学生不大理解,只知道应该是与太阳有关的。我引导他们看插图,再适当点拨:“‘朝’是‘早上’, ‘辨’是‘分清’。”学生说出:“早上看着太阳能分辨出东西南北。”我加以肯定。有学生马上记起以前学过的儿歌:“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利用边读边想,结合图画,联系课文或生活思考,就不用害怕了。
识字教学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但如果我们能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指导学生不断积累、发现,寻找规律,学生的识字能力一定会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真是一举两得。
【山东省泰安市文化路小学屈小青】
你还能在什么时候看到很弯很细的月亮?
教学一年级的实验教材《识字8》“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员”时,教师首先指着自己的眉毛说:像我这样又细又弯的眉毛就是娥眉。这样结合具体的事物本身帮助学生理解,是不错的。学生的脑海中一定已经有了“娥眉”的美妙身影了。但是老师接下去的问题就不大妙了,“你觉得娥眉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刚才不是说了吗?让学生单纯重复老师的话,意义不大。老师大概觉得学生理解还不到位,又问:你还能在什么时候看到很弯很细的月亮?这个问题就脱离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了,老师想让学生根据初三初四推断出二十七、八也是这样的弯弯的月亮。一年级的孩子认知水平,思维的推理能力还很有限,面对这个问题都一脸茫然。被叫起来回答的孩子只能瞎猜测,都说是十五、十六可以看到。明明课文写的很明白“十五十六月团圆”,孩子们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可能是没读懂这句话,但是更大的可能是孩子们瞎猜也无从猜起,只好在书上找能应付老师问题的句子了。但是有一个孩子的回答很有创造性,他说在天狗吃月亮的时候可以看到这样的月亮。但是老师没有发现这一回答中的极富个性的因素,应该好好表扬这个孩子思维的独特性。
《识字7》教学杂谈 篇2
【浙江省嘉兴市光明小学 许琦群】
〖语言环境中记生字〗
学生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识或猜认生字,但识字量大了以后,单独出示某个生字学生有时就拿不准了,有的混淆,如形近字、音近字等,有的搞乱次序,如葡萄,单独出示时把“葡”当成“萄”或把“萄”当成“葡”。因此,让学生精确分清字形,特别是字形的细微之处,正确建立起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是这一阶段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可以采取的策略是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记生字。
如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课堂上把生字编成一段文字,让学生认读,如学了《识字7》后,有位老师自编了这样一段话:孔嬉是锦州市灵鹰小学的学生。这学期他参加了“红领巾护鸟小分队”。一天,他正在树底下听黄鹂和百灵唱歌。一位小弟弟走来了他捡起一颗石子往树上扔去,吓得小鸟们急忙往丛林深处飞去。这段话中蕴涵了8个生字,学生在语境中进一步认识了这些生字。
当然,我们还可以提倡课外阅读,在课外书中生字不断复现,得以巩固。总之,孤零零地记生字容易造成生字的回生,我们要多为学生创设一些语言环境,帮助他们记生字。另外,本册教材后面只有生字表没有词语表,但我觉得把生字放在词语中识记效果更好,词语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应该及时补充或借助文本划一些词语让学生掌握。
探究学习──不知秋思落谁家──《识字7》教学谈
浙江省平湖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周子慧
【回放】
前两天听了一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7》一课。这是一首拍手歌,让学生在“拍手歌”的掌声中不仅能识字,更要有所领悟──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和人类相互依存这一主题。整堂课经历了生字学习到课文的理解,再从朗读的指导到合作编拍手歌的过程,容量丰厚,学习效率很高。但听完这一堂充实的课后总感觉少了点什么?细细品味,感觉心灵的触动和情感的投入似乎不够,以其中开放度最大,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的一个片段为例:
师:请小朋友再自由读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哪两句话?不懂的打上一个问号。(学生自主探究研读)
生:我读懂了“天空大雁会写字”,我觉得很有趣。
师:想不想看看大雁怎么写字?(动画演示)
生:一会儿写成人字,一会儿写成一字。
师:多有趣呀,一齐读一读这句话。
生:我读懂了“保护动物要牢记”。
师:如果不保护动物会怎么样?
生:我们去动物园就看不见动物了。……(略)
生:我读懂了“人和动物是朋友”。
师:人和动物怎样交朋友呢?
学生答略。
生:我读懂了大小动物都有家。老虎的家在丛林,熊猫的家在竹林,黄莺的家在大树上。
师:就像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齐读)
师:还有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解决的问题可以把问号擦去了。
【诊断】
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主题(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是课文的重点,也是学生感悟的难点。该老师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学习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了阅读文本的过程。从以上片段中,不免发现:
1、探究层次浅显。教学仅仅在“理解语言文字”这一平面上运动,即读准语言的意思。对语言表达的巧妙和意境的感悟并不多。尽管这个拍手歌的内容很简单,但还是有几个词意蕴深刻的,如“翱翔”、“嬉戏”、“大事”等等。
2、探究内容偏重理解,缺少内化积累,迁移语言的探究引导。小学生阅读与成年人的阅读迥然有别,前者的阅读要历练语言,达到理解和运用的双重目标。
3、就知识与技能来说,探究的利用价值不错,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说,探究的利用价值就不高,感受人与动物有共同的家园,相互依存没有很好的体现,没有激发学生喜欢动物的情感,怎么能理解“大小动物都有家,保护动物是大事”呢?而低段语文中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笔者认为恰恰是非常重要的。
【偏方】
1、课前出示蓝天、白云、高山、海流的唯美图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引导学生发现这么美的画面中你觉得缺少了什么?(少了动物以及他们所带来的生机)
2、出示各种动物在大自然中的活动画面,说说现在的感受。
3、师:有了这么可爱的动物,天空不再空旷,森林不再寂寞,海洋多了欢乐的浪花,世界多了动听的声音,处处生机勃勃。大小动物在这个大家庭中生活的多么幸福、快乐呀。自由读读文章,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动物的快乐和美丽。
4、学生自由读文,感受交流。老师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体会。如:嬉戏。看看嬉这个字的构成,可见,大熊猫玩得怎么样?他们会干些什么?
5、小结:是呀,看到小动物们这么快乐,老师忍不住想起一首诗:蓝天是雄鹰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森林是老虎的家,大树是小鸟的家。大小动物都有家,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呀。可是,有许多人为了夺取动物的皮毛,饮食动物的血肉,抢夺他们的家园,进行着多么愚蠢的行为呀。(出示:胡乱开采资源、捕捉、宰杀动物的画面)听听动物们在说什么?(学生自由表达)
人们也为他们不明智的行为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看(画面:鼠患成群、疫病传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6、当我们破坏动物的家园的时候,我们的家也不再安全和美丽,只有和动物交朋友,真心诚意地关心他们的时候,地球才会更美丽。怎么样和动物交朋友,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7、我们的校园草坪上因为有了醒目的提示标语,小草才会更翠绿,你能不能也说一句这样的标语,倡导大家一起来保护动物呢?老师帮忙记下来。
8、小结:保护动物是大事,只有人人保护动物,当人和动物成为朋友,当大小动物都有了家后,人类才会拥有一个最美的家──地球。让我们一起到课外去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动物朋友,成为动物最知心的朋友。
【说明】
1、探究要以教师创设的情境作为支撑。而且这个情境的思维空间要大,让学生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思维空间去静心运思;此情境还要充满“诱惑力”,能够使学生在探究中入情如境,体味探究的充实和舒畅。这就需要教师跳出课文教课文,选准语言训练的生发点,情感蕴积的释放点,融理解、感悟、内化、运用于一炉。
2、探究要体现“整合性”。学生把画面内容、上下文的情感线索、自我独特体验、经过探索融化到自我的语言上,谁能否认这不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呢?探究的目的不仅仅要指导学生读懂内容、而且要引领学生理解文本所提供的特殊语境、历练听说读写、培养理解能力、积累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释放个性。
3、探究要在拓展中迁移。当我们引导学生经历课本语言的影响内化为自我语言的过程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其构建创造的平台,要最大限度地进行拓展,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的迁移中探究;要尽量地延伸,让学生在课外大视野中探究,从而获取人文精神,习得语言智慧。如说一句保护动物的标语,了解我们的动物朋友等等。
4、探究要体现层次性。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观点: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层层深入,从表到里,从点到面,充分体现探究的层次性。如偏方里提出的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动物的快乐和美丽,到谈谈现实世界动物所面临的处境感受,从而提出保护动物的措施,引发保护动物的强烈愿望。让学生经历从对身边动物的关爱到对其他动物的关爱升华。
5、探究要体现开放性。探究不仅仅是理解课文,不仅仅只是识字,更不仅仅是学习课本,探究的目的是要开禁学生的思维,有什么说什么,能探究多少说多少。如偏方中的许多环节对情感、对课堂、对教本都做了开拓。“听听动物们在说些什么”,“当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能不能说一句保护动物的标语”……在开放的探究中我们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感受到意外的精彩。
《识字7》教学杂谈
【浙江省嘉兴市光明小学 许琦群】
〖语言环境中记生字〗
学生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识或猜认生字,但识字量大了以后,单独出示某个生字学生有时就拿不准了,有的混淆,如形近字、音近字等,有的搞乱次序,如葡萄,单独出示时把“葡”当成“萄”或把“萄”当成“葡”。因此,让学生精确分清字形,特别是字形的细微之处,正确建立起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是这一阶段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可以采取的策略是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记生字。
如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课堂上把生字编成一段文字,让学生认读,如学了《识字7》后,有位老师自编了这样一段话:孔嬉是锦州市灵鹰小学的学生。这学期他参加了“红领巾护鸟小分队”。一天,他正在树底下听黄鹂和百灵唱歌。一位小弟弟走来了他捡起一颗石子往树上扔去,吓得小鸟们急忙往丛林深处飞去。这段话中蕴涵了8个生字,学生在语境中进一步认识了这些生字。
当然,我们还可以提倡课外阅读,在课外书中生字不断复现,得以巩固。总之,孤零零地记生字容易造成生字的回生,我们要多为学生创设一些语言环境,帮助他们记生字。另外,本册教材后面只有生字表没有词语表,但我觉得把生字放在词语中识记效果更好,词语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应该及时补充或借助文本划一些词语让学生掌握。
《识字7》教学杂谈 篇3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九峰小学 於斌静】
一篇优秀的作品,它凝聚了作者的灵感、激qing和思想;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对于这样的文章,我的教学策略,还是以读为主,逐渐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
如《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2》:“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这段话声调搭配自然和谐,语调充满抑扬顿挫之美。通过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韵律美,而且还能品味出文章的主旨:产生尊长辈、爱劳动、爱家庭的意识,努力成为一个人人夸的好孩子。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镇安小学 陈春梅】
为了促进识字,丰富积累,实验教材在文章的形式上也颇费心思。选文根据汉字构字规律,采用符合儿童认知水平、乐于接受的形式,吸纳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和古代诗歌韵律学字的长处,采用对对子、谚语、诗歌、三字经、谜语等形式,揉人文精神于其中。
如《识字2》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利用三字经句式短小、结构整齐、压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学生不仅识了字,积累了语言,丰富了知识储备,还受到了思想和文化的熏陶。
《识字2》教学背景及理念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把微笑带进教室,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识字2》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
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老师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我们老师首先就应该要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爱父母、敬长辈。因此,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他们感悟爱长辈、爱家庭。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我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德育价值──兼谈《识字2》的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重任之一,也是难点之一。
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使其难度大为减轻。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所以在突破语文教学的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的思想品德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的语文课程继承了几千年的汉民族优秀文化与文明,因而其本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是极其厚实、宽泛而丰富的,其中积淀的最深厚的部分便是尊老爱幼、和谐相宜的纯人本理念。例如人教版第二册《识字2》正是承袭了《三字经》的传统文化和韵文法则编写的:“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家务事,要承担,洗碗筷,扫庭院。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可这些传统的思想和做人的准则在当今的孩子身上很难找到范式,要么是“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只懒猫子”,要么是“学校里听老师的话,家里要听我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单纯靠言语说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时我先播放一些短片:妈妈在辛苦了一天后,晚上不忘给奶奶端水泡脚;小朋友看到了妈妈的行为,他也给妈妈端来了洗脚水,妈妈欣慰地笑了。方方放学回家,就帮妈妈洗菜,分碗筷,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再让学生说说短片中说了些什么,从中学到了些什么。在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行为的感召下,再让学生反复读文,多方感受;移情体验,感悟真谛。这样,学生学的不生硬,记的不肤浅,家庭和睦、人际和谐的伦理准则、道德规范自然而然地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田,我们光辉灿烂的民族精神也在他们身上得以传承。
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运用电教手段,不仅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而且还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从而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文以载道”的教育价值。
《识字7》教学杂谈 篇4
【江西省新余市新钢二小 汤柳燕】
〖巧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一年级教材大多图文并茂,创设各种情境,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让儿童在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汉字。例如:汉语拼音教学中安排的识字教学就全部采用了词语配图的形式出现,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如“洗衣服”、“读书”、“骑马”等。当借助形象给学生留下生字的感知记忆后,便可去掉插图,让学生记忆注音和词语;然后可把拼音去掉,让学生认识单个词语,最后把词语拆开,让学生认读单个生字。学生一看到生字就联想到了相应的图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为此,我们应充分发挥教材中插图的作用,使识字教学形象化。
当学生熟悉了这种情境教学法时,便可引导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自设情境。例如,在教学第二册《识字1》时,就可先引导几个学生到黑板上集体画出春天的美景:有五颜六色的鲜花,活泼飞翔的小鸟,潺潺流动的泉水……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春意盎然的美景当中。这时,再出现文中的词语,就不仅让学生很快识记了生字,而且理解了词义。另外,还可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来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动词“跑、跳、摘……”时,就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记生字,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广东省蓬江区杜阮镇瑶芦小学 刘斯岚】
人教版第二册《识字1》是关于春天的由成语组成的韵语,教材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画卷,“春天来了,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这样孩子会入情入境,这时教师可以提议:“我们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大草坪吧!”学生积极性顿时高涨,群情激昂,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很快就会融入到多彩的春天。此时,春天成为“主旋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些四字词语的理解就变得轻而易举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了乐趣,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美感,这更能充分体现新课程“小课堂,大社会”、“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浙江省萧山市石岩九年制学校 罗国华 戴建飞】
〖畅想在春天里放飞──低段语文开放性教学的实践〗
课前开放,作好铺垫:
我在教学《识字1》时,学的是八个四字词语,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写的是有关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构成的是一幅春景图。在进行教学时,我先带学生到校园里去观察有关春天的景色,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校园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柳树已长出了嫩芽,桃花已有了花苞,还感觉到天气不冷了,风儿吹来爽爽的……学生有了这些真实体会后,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就一点儿不难了。
课前开放,让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的教学实践,使孩子换个角度学习,从身边的日常生活入手去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解开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束缚,走语文教学课内外相结合的道路,为学生创设在课外、校外学习语文的多种机会。
课后开放,拓展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了《识字1》后,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就写着:“桃红柳绿、百花盛开、春风拂面、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我当时欣喜不已,把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一起读,挑简单的写八个,读读背背,学生读着自己搜集的词语,劲头特别高,兴趣特别浓。
【广东省深圳市保安区建安小学 温丽霞】
“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但假如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彼此交换,就有了两个甚至更多的想法。”这是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的一段话,它与新课程理念中“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走向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协作主动获得知识”是有共同之处的。低年级教材中归类识字较多,大批的汉字一下子涌现在孩子眼前,教学时常常感到非常枯燥乏味。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归类识字的特点,鼓励学生寻找
汉字的构字规律,辨别新字与形近字、形音字的异同点。当然课前的预习工作必不可少,课前预先布置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和所学生字词,上课时,请学生上台做小老师。通过小老师认真细致的讲解、同桌商量、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分析字形,辨别字音、字义,熟记生字。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许多学生在课前向他们的“小老师”提供最佳的学习方式,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好主好点子,才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由于师生交换了角色,学生学习起来兴致勃勃,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识字的方法,这对每一个孩子都有促进。
例如我在教《识字1》一课时,引导学生自能学习。通过设计“你愿意教大家哪个字?”“谁来做小老师,教教大家”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事物,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因为在每个孩子内心深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发现者。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城小学 李西华】
美术课、自然课、劳动课……它们的教学可以走出课堂、超越教室,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移到社会生活中去,难道语文课学生就一定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端坐在教室里上?我认为语文课同样能让学生去领略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感受日常生活的纵情欢乐!
如教学《识字1》,课文里有8个词组:“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8个词组都是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的,虽然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韵味,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以他们有限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毕竟还是有点抽象、模糊。为此,教学本课时,学完生字后教师可带着孩子们走到校园里或走出校园,到离学校不远的市桥河边去寻找文中所描绘的美丽春景。
常言道“天地大课堂”。孩子们自小沐浴在大自然的阳光雨露中,对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感到非常有趣,还有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更是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因此,将孩子们学习融入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让孩子们走进自然,用心去感受,要比关在教室里,教师费尽口舌讲解来得快乐、轻松、高效。
【福建省南平市大洋中心小学 潘丽娟】
〖明确“学习伙伴”的作用〗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还是课文后的练习,或是语文园地,它们不是以叙述的方式或呆板的题目的形式呈现,而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的,非常亲切、自然。
如《识字1》中的导语:“春天来了!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和课后练习中的“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快来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快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让学生感到不是在布置作业,或是安排思考题,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读书的时候要思考问题,读书以后和他人交流感受,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运用阅读所得亲身实践,等等。这样安排,使教材真正成了学生的学本。引用审查委员的话就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和练习的内容,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 刘 晶】
〖以“展示台”为契机,努力探索识字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与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会让学生受益匪浅。识字的方法很多:有借助熟字加偏旁、减偏旁识字;有编谜语、查字典识字;还有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发明的形象动作识字等。
如学生在学习《识字1》中的“舞”字时,老师问大家,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把双手展开,右脚提起,告诉大家,这个字就向一个人在跳舞。学生的思维就这样打开了。一位穿裙子的女孩子提起裙子的右角,告诉大家,“舞”字还像一只蝴蝶在飞舞……这就是形象动作识字的一个片段。从中可知,以“展示台”的展示为契机,学生在主动地探索识字的方法。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陶庄镇中心小学 熊 妍】
〖画一画,形象识字〗
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形象地记忆生字。
《识字1》为我们打开了识字教学的又一扇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朗读这样的识字教材应该不会再觉得枯燥了,那样的抑扬起伏、琅琅上口,孩子们应该会把它当作歌来唱。在这样的识字教材中理解汉字的意义应该更有趣,那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吗?在教学实践中,让孩子们找找春天,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加强了汉字与事物的联系,加深了对所认生字的印象。
当孩子们发挥想象,给一个个单调的生字配上“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他们的内心是多么欣喜啊!
〖玩一玩,活泼识字〗
一年级下册每一课都配备了生动有趣的图,可以通过看图片初步感知课文的同时进行认识汉字。
如:在教一年级下册《识字1》时,布置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写成卡片,在教学中让学生看着颜色鲜艳、生动有趣的图贴上相应的词语,并充当小老师与同学互教、互读。这样,短短十多分钟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了十几个生字和八个词语。这些游戏与活动穿插在识字教学中,避免了枯燥记忆,同时在游戏中,开展比赛,培养竞争意识,树立集体观念,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识字7》教学杂谈 篇5
【江苏省溧阳市经济开发区小学 冯秀娟】
〖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
自主探究 互动发展──《识字7》教学谈
浙江省宁波市东海实验学校 闻晓明
【教学设想】
“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这样,你才有资格做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当然,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应放弃“导”的职责。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营造氛围,使学生投入地学;给足时间,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学;适当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启发,互动地学;根据学情加以引导,使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地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语文第二册第114~115页《识字7》。
【教学片断】
学生在学完课文前两句内容后,开始学习后一句:
师:老师再请小朋友读读这句儿歌,出示句子: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请你读一读,和前面的儿歌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个句子比前两句长了。
生:我发现前两句都有‘对’,这一句没有。
生:我读了这一句后,发现第三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的意思好像也是相反的。
师:你们真会观察,这回,你还能找到儿歌里的反义词吗?
生:诚实和虚伪是一对反义词。
师:能不能像刚才一样打着拍子来读?谁行?还有谁?还没发言过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
(指多名学生读)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诚实什么意思?
生:虚伪什么意思?
生:千家赞什么意思?
师:你们提的都是很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先请你们四人合作小组合作讨论一下,看看,你们能解决哪些问题。
(合作小组互相讨论,教师共同参与)
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哪一组先来?
生:我代表我们组发言,我们经过讨论,知道‘千家赞’就是家家户户都称赞的意思。
生:我们组知道了‘赢得’的意思就是‘受到、得到’。
生:我们能解决‘万户嫌’的意思,就是‘千家万户都讨厌’。
生:我们小组知道‘诚实’就是不撒谎、不欺骗人的意思。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诚实的孩子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课件出示“诚实的孩子”的文本,讲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的故事)
师:由于列宁小时候非常诚实,所以人们把他的故事记了下来,现在一直受到大家的称赞,──引读句子,如果列宁不把打碎花瓶的事讲出来,他就有可能要受到大家的嫌弃了,引读句子。
【反思】
有比较才会有发现,引导学生对比着读,学生便有了自己独特的发现。“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来关注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师也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在学生讲到“诚实”一词时,教师适时地插入列宁的故事,和孩子一起探讨“诚实”的真谛。这个“诚实”的故事,不仅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诚实的含义,而且还作为一种课中的拓展,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的认识。
【启发】
“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的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推荐课外阅读内容,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或开展各种形式的练笔。这都应当成为教师备课必须考虑的内容,成为每位老师日常的功课。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崔峦老师的这番话似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心田。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做一个有心人,在你的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肯定会让你的学生受益匪浅,而且会在你的潜移默化中自己尝试去搜集更多的资料。
在我的课堂上经常就有学生冒出这样的句子“我可以从闻老师给我们提供的网站里去找相关的资料。”课后,也常会围着一大群孩子问我:“老师,你这个资料从哪里找来的?”“老师,你慢一点关电脑,我要把网站抄下来。”“……”看着学生这样津津乐道,作为老师,一种别样的喜悦会涌上心头,这样,“主动发展”,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期待着我的课堂经常有这样的声音。
《识字7》教学杂谈 篇6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七。这课一部分是看图识字,然后读一首诗,再识几个字,先请小朋友自己看图识字,怎么学呢?
1、看着拼音把字音读准了。
2、特别要对照图,看看哪些图能帮助你们记住字形,哪些图能帮助你理解字的意思呢?
好,就请你们把书翻到《识字7》,自己来学。
二、学习字词:
(一)教学“亭”、“停”。
小朋友,你们刚才自己学了,学会了吗?
亭:
1、出示“亭”字
2、谁学会了这个字?谁来读准它的音?
3、你是怎么记准字形的呢?
4、点和横就是亭子的顶部,亭子中间就像口,秃宝盖就是亭子檐,下面几根柱子用什么来表示
啊——丁。
5、你们看,这个字多么像这座小亭子啊!这个小朋友真会学习。我们一看到“亭”这个字形,就能想到小亭子的样子。
6、一起读准它的音
停:
1、演示课件。
2、你们看啊,有个人走过来啦,到了亭子边,怎么样啦?
3、出示“停”字。
4、这个字我们以前记过,有了字形,谁来讲讲它的意思?
5、平时,我们离开了图,一看到“亭”字旁边有个单人旁就知道停就是一个人走到亭子边,停下来不走了。“停”的意思就是——?
6、除了“停下来、停住”,停还可以用在哪儿啊?
比较:
1、出示:“亭”和“停”。
2、这两个字的读音相同,意思却各不相同。
(1)指亭。读,什么亭?
(2)加个单人旁呢?
(二)教学“鸟”和“鸣”
鸟:
1、看,树林里还有小鸟呢!
2、出示:“鸟”。
3、“鸟”是个熟字,你们看,“鸟”的字形多像只小鸟啊。我们一看到“鸟”这个字,就能联想到小鸟的样子。
鸣:
1、“鸣”是这节课要学的生字。谁学会了,谁能读准音,说出它的意思呢?
2、边演示边说,一看到鸟字旁边有个口字旁,就知道是小鸟张着嘴叫,就是“鸣”。
3、多有趣啊。读准它的音。
4、我们常常把“公鸡叫”说成“公鸡打鸣”,就是这个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鸣开始是指鸟叫,后来鸟、昆虫叫都称为鸣。
(三)教学“闻”。
1、你们注意了,有个小朋友听到小鸟叫得这么好听,他怎么样了?仔细看看。(演示动画)
2、出示“闻”字。
3、谁能读准它的音,说出它的意思?
4、打开门,干什么呢?(用耳朵听)这就是闻。
这个小朋友真会学习,不仅读准字音,还说出它的意思。
5、“闻”这个字很好记,听的时候要用什么?所以门字框里有个耳。
6、一起读准这个字。
7、闻就是听的意思。想想平时闻字还在什么地方用到呢?
8、“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你们听过吗,是什么意思呀?(闻就是?见呢?那百闻不如一见呢?)
下面,我来说字的意思,请你来找这个字。
9、(1)人来小亭边,不走了,是哪个字?
(2)打开门,用耳朵听是什么字?
(3)小鸟张着嘴叫呢?
(四)比较总结。
1、边说边打开实物投影。
2、看看,今天学的这几个字,哪几个字的字形就像这个东西的样子的,哪几个字是一看到字形就能知道它的意思的?请小朋友好好想想,小组内还可以讨论讨论。
3、(1)“亭子”的“亭”和“鸟”是一类,一看到字形,我们就能想到它的样子。这样的字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停住”的“停”、“闻”、“鸣”是一类,看到字形,就能想到它的意思。我们还学过哪些字是这一类呢?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光学会这几个字,还掌握了这种学字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一首诗,怎么学呢?
三、学习诗文。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2、能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
课后反思:
在比较总结这一环节中,老师边说边打开实物投影,通过看图,让学生再次感知字形和事物样子之间的联系即一看到字形就能想到那个事物的样子。老师用这种方法引导小朋友自己看图识字学得不错,学生自己看图就把这几个字学会了,懂得有的字要借助图来记准字形,有的要借助图来知道字的意思。这不仅让学生自己发现象形字、会意字两类字分类的归律,还让学生利用这种规律来给自己头脑中的字库进行分类。渗透经常给头脑中词语进行梳理、归类的意识。
《识字7》教学杂谈 篇7
朗读感悟课文
1.教师范读本组教材的学习提示,学生整体感知本组教材内容。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练习自由读,要求:字音要读正确。
3.学生汇报朗读情况。
(1)指名朗读。对于学生读不准的地方教师要予以指正,并且鼓励学生加强练习。
(2)在小组内汇报朗读情况,读给同伴听。
(3)练习熟练朗读,要求读流利。
4.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出示不注音的课文,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5.读课文,练习背诵。
(1)指名朗读课文。分组朗读。全班齐读课文。
(2)练习背诵课文。
师生、生生合作对对子。学生自己独立对对子。
6.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在这篇课文里,你最喜欢哪些词语?请用铅笔画出来,再读一读这些词语。
(2)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
(3)你会读下面的句子吗?请试着读一读。
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指名读。练习背诵。
7.扩展活动。
谁还知道别的对子?
《识字7》教学杂谈 篇8
李成真 李云开
学习目标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3.喜欢读对子,有积累对子的愿望。
课前准备
师生各自准备本课的生字卡。
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对反义词的游戏好吗?我说一个词,你们对一个意思相反的词。比如:我说“大”,你们对“小”;我说“白”,你们对“黑”。现在开始!
高── 明── 胖── 美── 新── 忙──
(复习“语文园地五”的生字)
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7”中的对子比这更有趣。
2.教师范读课文。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勾出文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分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教师注意纠正平翘舌音。(分组赛读,男女赛读)
5.现在我们把生字娃娃送回家,自读全文。
6.同桌互读互听互纠正。
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出示不注音的课文,请小朋友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课文里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用铅笔打个小问号。
3.学生质疑,教师引导解疑。
4.师生、生生合作读对子。还可以试着不看书,背一背。
练习写字
1.看看这六个生字,哪些字容易写错?请告诉大家。
2.教师范写几个不大好写的字,并提示学生:“冷”的最后一点别忘了;“淡”的三点水要分开,别写成“言”字旁了,否则就成了“谈”字了。
学生描红,临写。
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别的对子吗?
出示一些对子,或讲有关对对子的故事,激发学生读对子的兴趣。
附:
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山高水长,海阔天空。
江山如画,大地如春。
春回大地,日暖神州。
风暖日光丽,气清天宇高。
红梅报新春,瑞雪兆丰年。
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山清水秀风光好,人勤年丰喜事多。
爆竹声声庆丰岁,梅花点点报新春。
十年心血哺新秀,一代桃李谱华章。
今日育苗输心血,明朝成材作栋梁。
《识字7》教学杂谈 篇9
【教学目标】能够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自主识记生字,熟读儿歌。
【教学教程】
一、游戏导入
二、揭题初读
1、回忆归类,教学“对”字。
2、初读找出反义词:
划一划,配合读。
三、自主识字
1、“骄、诚、招”找秘密。
2、“虚”字你觉得哪一个部分很眼熟?
3、自主识记其余生字。
4、把生字请回课文里。
四、解读课文
1、齐读课文。
2、理解“非”。
3、理解“虚心、骄傲”:
说一说、读一读、想一想。
4、理解“冷淡、热情”:
演一演。
5、理解“诚实、虚伪”:
分别来赞一赞,嫌一嫌。
五、趣味读
你能把这个对子歌读的更有趣些吗?
六、熟读成诵
《识字7》教学杂谈 篇10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笔顺书空:裤。
二、继续指导观察比较偏旁部首,出示部分生字词
1、出示图表,比较“宀穴”的偏旁演变过程。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与古文字、今文字,比较“宀穴”的异同,
3、指导学生读谁偏旁的名称。“宀”读作宝盖头。“穴”读作穴宝盖。
三、看图读韵文识字(学习后两组词语)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认识图中的事物,并读出相应的词语。
1、小朋友们,今天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宀穴”有关的两组词语。
2、看图:说说这些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3、相机出示有关词语的卡片,贴在相应图的下面:
教室住宅家庭鸟窝窗户窟窿
4、要求:读准音节,看清字形。
5、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6、让学生认读生字,正音。
7、通过字词的学习,小结“宀穴”的用法。
8、用“室、庭、窝”口头扩词。
四、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都与什么有关?(房屋)第二组词语都与什么有关?(洞穴)
五、总结:
今天我们用了两节课,学习了与“礻、衤、宀、穴”有关的四组词语,知道了它们的不同用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又多了一种辨别形近字的武器,我们一定要认清形近偏旁,通过形近来区别字的意思,并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六、指导学生读全文
1、读出轻快的口气。
2、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
七、指导书写
1、看笔顺图,记忆“庭、窝、窗”的笔顺。
2、反馈。
3、学生描红书中的田字格里的今天所学的生字。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今天所学的生字。
八、作业设计:
1、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宀穴礻衤
2、填合适的字。
一神话两裤子三衬衫四鸟窝五教室六窗户
《识字7》教学杂谈 篇11
一、教材简析:
《识字7》是形近偏旁比较识字。教材将一些由形近偏旁构成的字归在一起,以加强学生对形近偏旁的辨析,加强对由形近偏旁构成的生字的比较记忆,强化识字教学的效果。我主要分析一下本课的第二课时,即“宝盖”、“穴宝盖”,以及由这两个偏旁构成的生字。教材最上面是两个图表,以两两对应的形式表现了“宝盖”、“穴宝盖”的“实物——古文字——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意在让学生通过了解本义,辨析这两组形近偏旁,然后以偏旁带字的形式将词语归组让学生认读,识字,理解词义。
二、教学设想: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它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它是掌握词、句、篇的关键,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是很重要的一环。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而识字教学又相对枯燥,如果每节课仅仅让他们机械地读写识字,孩子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差,识字教学会陷入一种高耗低效的状况。因此,低年级识字教学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尝试着用“复习生字宝宝”——“给生字宝宝戴帽子”——“让生字宝宝交朋友”——“写好生字宝宝”这几个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复习生字宝宝”,即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回顾,复习了“示字旁”、“衣字旁”以及相应的字与词语。通过复习,学生明确了一点,凡是带有“示字旁”的字,大多都与“神话、传说”有关;凡是带有“衣字旁”的字,大多都与“衣服”有关。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内心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复习自然特别用心。“给生字宝宝戴帽子”,即进行“宝盖”和“穴宝盖”的教学,通过观看部首演变的动画演示,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乐于学习新词。“让生字宝宝交朋友”,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再找出其它带有“宝盖”和“穴宝盖”的生字,设计这个环节试图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学会生字”到“会学生字”。“写好生字宝宝”即指导学生练字,也通过字形笔顺的动画演示和优美的配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一种有趣的,愉悦的情境中练字,效果很好。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力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及学生丰富大胆的想象,使抽象的汉字与生动鲜明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无穷奥秘的文字世界的积极性。通过不断的教学与深化,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学生学习生字时,不会再觉得枯燥乏味,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和课文特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比较“宝盖”和“穴宝盖”两组易于混淆的偏旁。
(2)借助图画理解词语,能做到图文结合,进行生字的辨析,掌握生字的书写。
四、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教学,顾名思义,教学重难点应以识字、写字为主,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得美观、正确。
五、教具、学具准备:白板课件、展台。
六、教学流程:
(一)复习生字宝宝,导入新课。
1、开火车抽读学过的生字词。
2、指名说说,上节课学的两个部首是什么?(“礻”和“衤” ),它们分别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通过课件出示部首演变图,加强理解。)
3、过渡激趣: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带有“礻”这个偏旁的字大都与神仙、祖先有关,带有“衤”这个偏旁的字大都与衣服有关,只要我们根据意义来识记,就不会把偏旁写错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7”,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谁能最快最准地在今天学习的词语中发现规律。
(通过复习,学生回顾了旧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并且,在复习中设计了“开火车读”这一环节,学生的兴趣容易被激发,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很愿意参与到复习中来。)
(二)给生字宝宝戴帽子,掌握新知。
1、看图知词。
(1)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通过课件出示第一组图片)
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师进行指正与总结。
(2)自由读第一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词语连读。
(3)课件出示第二组图片,想想,这几幅图又画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图意,并自由读第二组词语。
(4)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练读中将词语与图片对应起来。
(5)将两组词语放在一起,男同学读左边一组三个词,女同学读右边一组三个词,进行比赛读。
2、找出部首。
(1)现在请你仔细观察一下,第一组词语中,有三个字的部首一样,是哪三个字?(生:室、宅、家)。
它们的部首咱们以前学过,叫做什么?(生:宝盖)。(板书:宀)
(2)第二组词语中,也有几个字的部首一样,是哪几个?
(生:窝、窗、窟、窿)。
它们的部首我们没学过,你比较一下,这个部首与“宀”有什么区别?
(生:比“宀”多了一撇和一点)。
(3)师进行介绍:这个部首叫“穴宝盖”,(板书:穴)。
齐读三遍。
(4)找到这些词语中的规律,请学生想想实物、古文字、偏旁的联系。
(5)全班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室、宅、家”三个字都有“宀”这个偏旁,“窝、窗、窟、窿”四个字都有“穴”这个偏旁。)
(6)多媒体课件演示“宀”和“穴”的实物、古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
(7)通过观察,你觉得“宀”由什么演变而来?(生:房屋)。所以它和房屋有关系。“穴” 由什么演变而来?(生:洞穴)。所以它和洞穴有关系。
(8)引导学生小结:“宀”表示房屋,带有“宀”的字大都与房屋有关;“穴”表示在土坡或山坡上挖的洞,带有“穴”的字大都与洞穴有关。
(9)齐读这两组词语。
(10)学生自己练读词语。
(11)去掉拼音,分组进行检查。
(新授环节的设计,主要在于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练,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通过观看部首演变,学生不仅对部首和字的印象深刻,而且,对于学习生字的兴趣也变得浓厚,以便更好地记忆。)
(三)、让生字宝宝交朋友,拓展延伸。
1、小组合作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字也带有“宀”和“穴”这两个偏旁?
(生进行讨论,师根据生的回答,出示出其他带有“宀”和“穴”的词语,让全班学生进行齐读,简要介绍里面比较难的字)。
2、诵读全文,总结拓展
(1)将本课12个词语的卡片分发给学生,分成四组上去贴在黑板上,并由贴的学生做小老师领读。
(2)集体诵读整篇韵文。
(3)让学生自己介绍:凡是带有“礻”这个偏旁的字大都与神仙、祖先有关;带有“衤”这个偏旁的字大都与衣服有关;带有“宀”的字大都与房屋有关;带有“穴”的字大都与洞穴有关。让学生加强记忆。
(4)总结:我们中国的汉字真奇妙,有些字只要根据字的偏旁就可以理解意义。课后,大家可以找找平时容易写错的字,用上今天学到的本领,想想有什么好方法来分清、记住这些字,相信咱们小朋友的错字一定会越来越少。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自己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且当小老师带着其他同学读,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由读到背,不仅提高读书能力,也丰富了自己的积累;拓展延伸,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巩固新知。)
(四)、写好生字宝宝,培养习惯。
1、课件出示“室”这个字,演示笔顺图,让学生完成以下学习要求。
(1)书空笔顺。
(2)数笔画。
(3)说一说字的偏旁和结构。
(4)组词练习。
(学生说出答案,师进行评析)。
2、课件出示“窝”这个字,演示笔顺图,同样方法完成“窝”的教学。
3、说出这两个字的部首,比较其区别。
4、交流:你学会了哪个字?做小老师教教大家。
(生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教师点评)。
5、教师板书“室”和“窝”这两个字。
6、学生在写字本上认真书写,教师给学生配上优美的练字音乐,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7、展示好字,进行总结:师将学生写的好的字通过展台展示出来,并从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与总结。
(写字训练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做到扎实有效。先让学生观察,分析字形结构,比较两个字的偏旁的不同,回顾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再进行写字练习。学生写好后,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并将比较好的字展示出来,让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在以后的练习中也有了针对性,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五)、板书设计:
识字7
宀 穴
室 窝
(通过比较“室”与“窝”,发现“宝盖”与“穴宝盖”的区别,板书直观、清晰,具有示范性。)
七、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多媒体揭示部首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复现词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认识词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共同学习的乐趣,享受到合作学习的成果。在学写生字时,再一次回顾“宀”和“穴”这两个偏旁的区别,对新课内容进行回顾,回归到本课的学习重难点上。
《识字7》教学杂谈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羊(羊字旁)。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3.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4.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细致观察、大胆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两句谚语“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含义。可安排2课时进行。
教学准备:
每个学习小组一盒积木;课文的插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磁带;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开展游戏,乐中学;运用图画,比中学;小组探究,合作学;联系生活,说中学。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看图识字
1.出示左上图。
(1)猜一猜。
师述:这三幅图里,分别藏着一个汉字,你能找出来吗?(相机出示:人从众)
表扬猜出“众”的小朋友,并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2)找一找。
这三个字有好多朋友,我们一起来给他们找朋友。
(相机出示:工人跟从群众)
(3)读一读。
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请你读一读这些词语。(学生自由读,指名学生读)
(4)比一比。
小朋友的眼睛可亮了!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从众”这两个字是由“人”累加起来的)
二、游戏诵读,理解儿歌
过渡:有一位会写诗的叔叔把这三个字合在一起写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学习。(相机出示儿歌: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创设游戏情境,深入理解儿歌。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
比一比,哪一组搭得最漂亮?
(2)谈体会,明道理。
A.这一组搭的积木可漂亮啦!请你们来谈谈成功的体会。
B.这一组搭的积木倒塌了,你们失败了,从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听歌曲,感悟读。
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才能成功。这就是“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4)揭课题,指导读。
刚才我们学习了左半部分的内容。(板书:识字7)
a.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读一读。
b.小组推荐学生朗读,注重评价。
c.全班一起朗读。
三、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1.小组合作学习。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新字、新词,学习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左边的课文,老师要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用看看图、识识字、读读词或其他方法来学习。人人可以争当小老师,挑自己已读懂的说给其他小朋友听。(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教师巡回了解,点拨指导)
2.大组交流成果。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介绍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比较小结,拓展延伸
1.比一比。
男、女小朋友分别读这两首儿歌。
比一比,从这两首儿歌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这两首儿歌讲了同一个道路,那就是团结力量大)
2.说一说。
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回忆童话、寓言故事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3.读一读。
带着自己的体会、感受,一起把课文读一遍。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黄变成金单丝条众群
2.认读生字。
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有什么好方法。]
4.自学笔顺图,在书上描红。
5.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6.《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上一篇:因机而教
下一篇:词语 借生日 精选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