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二册 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 精选16篇
苏教二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苏教二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1、板书课题。
2、读准“松”的平舌音、翘舌音。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放多媒体动画,听故事。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5、正音。
听:是后鼻音。
呢:读轻声。
惭:读平舌音。
伯伯:第二个伯读轻声。
(1)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5)以下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地方”、“孩子”、“爷爷”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三、初步理解课文
1、再次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刚开始学课文时,你们提的问题已经弄懂了哪些?
(2)剩余的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弄懂它们。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字音,巩固字音。
2、教学新偏旁。
孩:“孩子”所以就是子字旁,与“子”有什么区别?
3、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并试着描红。
4、反馈检查:“孩”、“比”的笔顺。
你们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还有什么值得注意地方呢?师作重点指导:
低;不能忘记最后一笔点。
孩:子字旁要分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
5、指导写字。
6、怎样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7、师在学生说的同时,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答: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孩、低、听、伯: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多:第二个“夕”横撇要写长些。
8、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本课的生字学生掌握的较好,“惭愧”这词学生较难认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这两棵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
齐读第1自然段。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3)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
(5)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6)有感情朗读小松树的话。
(7)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3、细读第3自然段
(1)小松树的这番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师范读第3自然段。
(2)通过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风伯伯对小松树怎样?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4)有感情练读风伯伯的话。
(5)齐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1)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3)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4)指名上来表演。
(5)评选最佳演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学生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2、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
苏教二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㈠ 复习导入,揭示目标(约 5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出示图片:
提问:它们是谁?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⒉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山上( )
山下有( )。
⒊揭示本课目标。 ⒈学生纷纷举手。师指名一学生到讲台上。该生把小松树图片贴在山顶上,把大松树图片贴在山脚下。
⒉填填说说。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⒊明确要求。 利用贴图片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直观形象,容易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通过填填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㈡ 精读第二自然段(约 10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师: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⒉课件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提问: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⒊自由读,体会一下小松树说话时是什么样的态度?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⒋课件出示,让学生说词造句:
很 很 ,“很远很远”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⒌“你呢?”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把小松树心中想说的话补充完整。
⒍课件演示小松树从山上下来,问:大松树真的长得比小松树矮吗?听了它的话,大松树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⒎指导感情朗读,表演。 ⒈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⒉自由朗读。例如:太骄傲了!它觉得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太霸气了!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
⒊“喂,朋友”,从这儿可以看出小松树骄傲,看不起大松树。
⒋例如:很高很高,很大很大句子:这座山很高很高。
“很远很远”进一步说明了远。
⒌学生想象,例如:你有我长得高,有我看得远吗?
⒍大松树长得不矮,他想:
小松树是小孩子不跟他说。
我不跟他一般见识。
所以大松树没有吭声。
⒎练习朗读,同桌互演。 让学生先自学后
教,以学定教。
这是文中的重点句,出示句子后,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人物。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反复读,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
鼓励学生把想到的说出来。
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敢想敢说。
㈢ 精读第三自然段(约 8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又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⒉课件出示句子:“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联系上下文读,训练学生用“比”、“托”说话,体会“托”的意思
⒊指导朗读。
⑴体会风伯伯说话时会有什么的动作、表情,加进动作、表情练读。出示图片,指名说。
⑵指名读。
⑶同桌互演(要求不看书) ⒈ 课件出示风伯伯的话:
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自由练读。
⒉朗读句子,练习说话,体会到小松树比大松树矮得多,他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的功劳。
⒊自由练读。
⑴体会风伯伯说话时的态度:
①摸着――-动作
②风伯伯称呼小松树孩子。
③风伯伯笑眯眯的,和蔼可亲。
⑵学生点评。
⑶互相练习。 多媒体演示,想象人物的心理。
创设语言环境,训练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
朗读时加进动作,表情,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
㈣ 讲读第四自然段(约 8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提问: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怎样呢?
⒉想象说话: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
⒊课件出示图片,理解“惭愧”: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
⒋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 ⒈回答:小松树低下头。
⒉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
⒊看课件,练习说话,逐步理解“惭愧”。
⒋做低头动作,体验小松树“惭愧”的心情。
通过课件演示,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再让学生联系语言环境想象小松树当时的心情,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㈤ 拓展延伸,进行表演(约 5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提问:这时小松树会对风伯伯说些什么?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⒉提问:风伯伯和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
⒊指导角色表演。要求展开想象,加进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说的话和风伯伯、大松树对小松树说的话。
⒋提问:你最喜欢故事中谁?为什么? ⒈回答:大松树哥哥,我错了,你长得比我高,看得比我远。
大山爷爷,我错了,我不应该瞧不起大松树。
⒉回答:风伯伯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大松树说:“以后我们俩还是好朋友。”
⒊组内演练,再选表现好的几组上台表演。
⒋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
让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
㈥ 本课总结(约 1分钟):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㈦ 随堂练习设计(约 3分钟):
1、根据课文填空:
⑴喂,朋友,你看我 哇!我能看到 的地方, ?
⑵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 ,而是 。大松树看不远,不是 ,而是 。
2、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比: 。
㈧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站得高
看得远
没有回答 ↑托 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六、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儿童喜爱的寓言故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贴图片的形式,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积极地充当其中的角色,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表演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是一种更为深入的体验。教学中让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学生将小松树的傲气、大松树的大度、风伯伯的慈祥和宽容都表现得惟妙惟肖,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在说的训练中,我安排了以下两方面训练:一、句式说话。利用“很 很 ,比,托”几个词培养学生说词说句的能力。二、想象性说话。本课我设计了以下说话:1、“你呢?”是什么意思?2、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3、他会对大松树、风伯伯各说什么?4、风伯伯和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4、你最喜欢故事中谁?通过这些有坡度的说话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想象扩散性思维,而且学生轻松地认识到做人要谦虚,不能盲目自满,看不起人。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课《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难点:理解小松树说的话,风伯伯说的话。
教学突破: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
敢说。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看图,朗读课文
教师准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及帖图,课件
苏教二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3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23
【和谐教育案例】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
常熟市报慈小学 陈丹
师:从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中,你能感觉到小松树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他是个不讲礼貌的孩子。
生:他是个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的孩子。
师:是啊,面对长辈,小松树如此无礼真是太不应该了!你还能感觉到小松树是用什么姿态来说这两句话的?
生:小松树是插着腰说这两句话的。
生:小松树是昂着头、居高临下地说这两句话的。
生:小松树是斜着眼睛说这两话的,说完这两句话,他扭过头去不再理会大松树,显出一副得意的样子。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谁愿意来当回小松树,给大伙表演表演?(学生抢着要上台表演)
师:这样吧,请坐在左边的小朋友一齐起立当“小松树”,另一半同学当大松树。(站着的小朋友齐读小松树的话)
师:小朋友,小松树虽然把头扭过去不再理会大松树,可他心里还在想什么呢?
生:他会想“你呢,又老又矮,和我比起来,差远了!”
生:他会想“你呢?长在山下,又矮又丑,什么美丽的景色都看不见,真是太没意思了!”
师:(低头问坐着的“大松树”)大松树啊大松树,小松树这般嘲笑你,你心里怎样啊?
生:我觉得很气愤,我明明比他高,他却这样瞧不起我,真是的。
生:(愤怒得声音提高了八度,脸都涨红了)我太生气了,我受不了了,我要好好跟他评评理。(学生笑)
师:(手指图上的大松树)我们来看图上的大松树,他不但不生气,还 (生接“还笑眯眯的”)这是为什么啊?
生:他觉得小松树还小,还不懂事,所以不跟他计较。
师:你们瞧,大松树是多么宽容,他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啊。
【评析】
在本段的教学中,我利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小松树的内心心理,想象小松树说话时的体态,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小松树无礼和无知,而大松树的反映又是出乎意料的,小松树的无礼和无知更衬托出大松树的宽容和大度。这为下文理解风伯伯的话,使学生最终明白“自己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应该大胆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大胆地向对方道歉”作好了铺垫。同时,通过以上环节的训练,课堂气氛是相当和谐活跃的,学生处在一种难以自抑的状态中,这时进行整体性表演最能表达学生的情感。
转载晨曦的博客
您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苏教二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4
作者:佚名转贴自:凤凰语文网点击数:88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您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城南小学 李波涛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寓言。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因而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树,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的四个自然段。
本节课上的是第二教 时,主要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是学习第一教时余下的几个生字,另一方面是在深入理解感情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就教师所提供的话题,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研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二者的结合点在哪里?本节课的设计,就试图用教师所提供的话题来体现二者的结合点。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话题,来引起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果让你来说一说小松树,用上“小松树--------------”的句子,你会说什么 ?为什么这样说?从课文中找出理由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一步深入自主探究课文。教师在学生已有的对课文的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以点拨,使学生通过朗读对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有进一步的体会。
您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在总结阶段,我让学生还用“小松树-------”的句式来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来强化对课文的认识。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本节课对风伯伯的话有意进行淡化处理。主要的原因和理由是:1、风伯伯的话可谓语重心长,完全是一个长者口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体会到这一层,我觉得实在太困难;2、风伯伯的话只要大致了解了意思,并不妨碍学生理解全文。3、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很明显是小松树。对风伯伯的话进行淡化处理所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可用在反复研读体味小松树这一形象上。即所谓“宁掘一口井,不开一条沟”。这一设想和做法是否可行,还要请各位点评。
您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苏教二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5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在教学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对话。让学生想象人物说话时动作、表情、语气,尽可能读出当时的情景。
如: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小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
学生发言、交流
生:小松树看不起大松树。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喂)
生:小松树很骄傲,以为自己了不起。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多高哇)
生:小松树说:喂,他没有礼貌。
师:那么我们用怎样的语气读出小松树的话?
生:我们用骄傲、神气的语气读。
师:哪些词语读好呢,指导朗读。
自由练习朗读,同桌对读, 指名读 (评价)
师: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
读最后一自然段可抓住“惭愧”这个词,想象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神态,并让学生理解“惭愧”是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生:“惭愧”是不好意思。
生:“惭愧”是难为情的意思。
师:小松树为什么会惭愧呢?
生:因为小松树以为自己长得高,其实它只是一棵小松树,它是长在山上,并不是自己长得高,所以它感到惭愧。
师:这位同学说得对吗?(齐说:对。)那你还有不同说法吗?
生:因为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所以小松树惭愧。
师:是啊,小松树不应该看不起大松树,不应该骄傲,所以它觉得惭愧。那么,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小松树会想,谢谢风伯伯,要不然我还真以为自己长得最高呢。
生:它想,我刚才太没有礼貌了,我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生:谢谢风伯伯,现在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的功劳。
师;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它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呢?请你代小松树给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生:松树姐姐,我知道错了,请你原谅我好吗?
生:大松树你好!我现在知道了,你比我高多了,我的高是大山爷爷把我托起来的。
师:现在小松树将会变的怎样?
现在小松树变成了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了。
小结:读了这篇课文使你懂得了什么?
生:一个人不能骄傲,不能看不起别人。
师:对啊。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自夸自大,看不起别人。
苏教二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6
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2、反复朗读,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而且要具备知错就改的勇气。
学习重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风伯伯的话。
学习难点:懂得课文的深层含义。
学习进程:
一、自学质疑:
1、出示图片:
提问:它们是谁呀?长在山的什么地方,你能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吗?
2、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山上有,山下有。
3、指名学生贴图
4、指名交流
5、教师介绍有关松树的一些知识。
6、练习说话:谁长在什么地方?个儿长得怎么样?
7、教师提出问题:
(1)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
(2)自由读,加上动作、表情指名表演读。戴头饰读,整体品读。
二、交流展示:
(1)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
(2)自由读,加上动作、表情指名表演读。戴头饰读,整体品读。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而且要具备知错就改的勇气。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2、理解课文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一个人能取得成功是需要很多人的帮助的。
教学难点:
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听力、朗读等能力训练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进程:
一、质疑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两位朋友,谁能把他们送回家?
2、教师引读: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精讲点拨:
1、出示:“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指名读)。
提出问题:
(1)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你怎么知道的的?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
(2)女生读这句话。
(3)这里的“你”指谁?(大松树)
交流展示:
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心里会怎么想呢?
互动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
2、虽然大松树没有回答,但你能感觉到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大松树呀?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互动探究:
出示: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1、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
2、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四、讲读第四自然段
精讲点拨:
1、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会怎样呢?
2、小松树为什么会低下了头呢?
3、小朋友,当你犯了错,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4、小松树的心情和你一样,这种感觉叫“惭愧”。
交流展示:
1、你最喜欢故事中谁?为什么?
2、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巩固案
迁移应用:
1、根据课文填空:
(1)喂,朋友,你看我哇!我能看到的地方, ?
(2)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而是。大松树看不远,不是,而是。
2、读读背背下面关于谦虚有礼的成语:
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以礼相待虚怀若谷
3、读读背背下面关于谦虚的句子:
(1)真正的谦虚,为一切美德之母.
(2)知识深藏在谦虚的大海里。
(3)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4、练习写话: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松树、风伯伯说些什么呢?又会对大山爷爷说什么呢?请大家看黑板,选择其中一题写一句话。
出示句式: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它想:。
(2)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难为情地对大松树说:“。”
(3)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很不好意思地对风伯伯说:“。”
(4)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满脸通红地对大山爷爷说:“。”
苏教二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班,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出示小松树图片)
小松树作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叫小松树,今年7岁了,很高兴来到一、(2)班,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愿意)可是交朋友不能盲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小松树,学习一个和小松树有关的寓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2、简介寓言故事。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题。(要求读时突出小松树的小与大松树的大)
4、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通过色彩鲜明的小松树图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仔细地听一位叔叔给我们讲这个故事。
2、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第8课,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明确的要求,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看,字宝宝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自己读读,想办法记住他!
出示注音词语:一棵空 回答空 松树空 惭愧空 低头
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摸着空 孩子空 伯伯空 爷爷空 拖起来
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多空空 喂空空 呢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1) 自由认读词语。
(2) 指名认读词语。(读准第二组词语中的轻声,并能区分伯伯与爷爷的辈分)
(3) 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识字些字吗?(利用开火车、齐读等方式认读不带拼音词语。)
(4) 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初读环节学生肯定会遇到难度不同的障碍,通过多种认读方式,使学生扫清生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课文读通顺达到流利。】
过渡:刚才字宝宝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现在他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并标出自然段。(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高山。)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习第一小节:(投影出示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师在黑板上画一座高山)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弄清小松树与大松树的位置)
(2)出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图片:它们长在哪儿呢?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空 (请一学生到台前,把小松树贴在山顶上,大松树贴在山脚下。)
(3)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
过渡:
(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大家看,小松树站在山顶上,每天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
如果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想?(自由交流)
【充分挖掘课文潜在资源,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为体会小松树因为站得高看得远而得意的心情做铺垫。】
师:是呀,小松树每天都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下有一棵大松树。小松树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谁来读第二小节。(指名读)
出示句子: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师: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读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你就会明白“喂”应该怎样读?
师对着学生说: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用!你愿意借铅笔给我用吗?(不愿意)
师:这是为什么?(没有礼貌)
【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为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师:那小松树这样对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小松树对大松树没有礼貌。)
那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很远”这个词学生读得不够到位)
师:小松树看得还不够远,你能让小松树看得再远些吗?
学生读完了这个小节。
(3)面对没有礼貌的小松树,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自由说)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大松树没生气?(在图上看到的)
师:真了不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4)学到这儿,你还愿意和小松树交朋友吗?(不愿意)
(5)齐读第二小节。
【本环节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感悟。】
过渡: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学习第三小节:
(1)谁来读第三小节。
(2)理解:摸着。在生活中谁摸过你的头?(妈妈)
妈妈摸着你的头是什么感觉?(舒服)
空空 请你舒舒服服地读这句话。
(3)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过渡:风伯伯的话,小松树听懂了吗?
4、学习第四小节:
(1)齐读第四小节。
(2)谁来表演一个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的动作?
(3)此时的小松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师:如果我现在就是大松树你想对我说什么?
师:小松树为什么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苏教二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8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拟人的寓言故事。课文讲的是长在山上的小松树非常的骄傲自大得意忘形,就瞧不起嘲笑山下的大松树,而和蔼的风伯伯告诉了小松树不能过分的骄傲,要学会谦虚的做人道理。本文主要通过语言的描写,来突出每个人物的特点。这篇课文我已经讲过几遍,但是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对课文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想法。
为了能够更好的把握教材,理解文本。我精心的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听取同事们的意见,与教研组长多次讨论本课教学中对各个人物语言以及性格特点深度挖掘,并积极贯彻学校以生命化的人文教学为主的理念,认真的修改教案,制作课件。通过了这次的上课,我进行了总结,要发扬优势,并重视自己的不足。
一、解读文本
一样的文字在不同的环境里和不同的学生面前有着它独特的意义。通过对语言及动作的描写,更能理解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次通过对小松树语言的描写,我更透彻了解了一开始这是一个骄傲自大得意忘形,且没有礼貌的小松树。一个“喂”字,在平时我们的生活中打电话的时候,不能说明是没有礼貌,但对于一个年纪稍大于自己的人来讲,确实显得不够礼貌。“你呢?”更能说明小松树不把大松树放到眼里,有嘲笑讥讽的意思。这些孩子们说的非常的好,课堂上生成的部分越来越多,以后在课堂上更应该注意每个小细节,加深对文字的解读。
二、问题设计
同样的问题,语言设计要贴近孩子们的内心。“谁愿意来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小松树?谁试着读一读?谁再来读读?”引导孩子的时候要亲切温和。把问题真正的抛给孩子,让孩子以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课文,充分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上课时,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换多种方法耐心的去引导,相信孩子们更回答的更好。
三、教学设计
一年级的低段孩子以生字词的教学为主,上课初,我带领孩子们读生字卡片,去拼音读词语,由易到难的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的方式开展。在一些问题的教学设计上,采用设问,追问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对于大松树的默默无闻,不予争锋。我深入的挖掘大松树身上的品质,引申到社会上那些默默付出平凡普通,却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及我们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的这些可爱的人们。告诉学生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生命。
四、教学改进
通过课下的评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也看到了不足。生字词的复习巩固,要更加的的重视,做到真正的扎实牢固。课上一些重点的生字词的理解不够透彻,一年级以说一到几句通顺完成话为主,多创设环境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说话练习的同时,也充分的理解课文内容。课文最后的引申升华部分,出示的图片不具鲜明色彩,不能更加直观的使学生明白理解,以后在制作课件时要更加的留心图片的应用。课尾的练习背诵课文,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梯度稍高,应降低难度,使更多的孩子们想要去展示,多给予一些自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童话,全文只有四个自然段,语言非常简单,讲的是一棵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小松树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行为。课文还配有2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的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本堂课,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人物心理来走进文本,领会课文蕴涵的深刻的道理。
通过对课文的把握,我抓住了课文中关键的三句话来进行教学:(1)小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2)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3)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通过对这三句话的朗读体验,架起走进课文的桥梁,以达到理解的课文的目的。
处理句子(1)小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然后我问:说这话的时候,小松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同学说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还有的说觉得自己很高兴,显然,第一种答案是正确的,而第二种则有点偏离了问题本身。于是,我利用朗读这一手段,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了不起也好,骄傲也好,高兴也好)通过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配上动作进行表演朗读更好。同学们一下子就在自己的座位上练开了,此时,我观察学生的朗读表情,尤其是认为小松树高兴的学生。接下来请表演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表演,然后请认为小松树高兴的同学说一说,在他的朗读和表情中,你看出了什么?学生很清楚地分辨出,只有觉得自己了不起,才会有那种骄傲的眼神和表情。通过表演朗读的形式,体验小松树的心理想法,走进小松树的内心世界,使得教学轻松又简单。
处理句子(2)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在刚才成功体验了小松树的内心世界是那么骄傲的基础上,乘胜追击, 抛出问题:该用怎样的表情来读风伯伯的话呢?提醒学生,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帮助你演好风伯伯。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摸着”一词。什么时候谁会摸着你的头?回答肯定是妈妈等爱我们的家人,告诉我们一些道理的时候等等,学生很容易就联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生活,用以有的经验来获得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风伯伯的慈祥与教导。也为接下来小松树内心世界又起波澜做好铺垫。
处理句子(3)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这句话是本课的重点句子,要充分理解课文内涵,关键就在是否能理解小松树为什么会低下了头?而又为什么会惭愧?它到底惭愧什么?我通过寻找近意词来理解“惭愧”一词,因为课文6《蘑菇该奖给谁》中,小黑兔因为没有和高手比赛而得第一名感到难为情,学生在这里很快就联系上了小黑兔,就是小松树难为情了,那它为什么会难为情呢?教师相机点拨课文一开始小松树的话语和心理,学生就知道了是小松树知道自己原来一点也不高,他在为自己刚刚的骄傲自大感到难为情呢,所以此时的小松树正低着头。
虽然对这三个问题的处理和把握上,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能充分朗读,不断体验,但对于学生的说话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训练没有能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整堂课注重学生是否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是否能体会到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体验小松树的内心世界的时候,更可以利用这良好的说话训练时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与说话能力同时训练的课,才是学生语文能力真正获得训练的课堂。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生动、浅显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
在导入阶段,我先让他们玩摘苹果的游戏,这个游戏既能复习巩固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各个情绪高涨。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回忆小松树和大松树住在哪儿,再指名读、齐读,并且把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贴画送回家,让他们形象地记住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
本课的第二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好小松树的话,充分理解它的骄傲自大,才能为下文揭示道理打开缺口。在教学时,我通过抓重点词语和特殊标点的方法,让学生在感悟词语的过程中,反复朗读小松树的话,模仿小松树说话的口吻,还让学生配上动作来演一演,充分体会小松树的骄傲,理解“多高哇!”一词,我让学生读好感叹号,想象小松树说这句话时的动作和表情,指导朗读“很远很远”一词时,我出示了两个句式加以比较,让学生说说哪个表达得更好,使他们加深体会从而读好句子。但是在指导这一环节时也出现了让我意想不到的情况,在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大松树不回答小松树的问题时,有的学生想象有些天马行空,脱离主题,而我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没有在这个环节上引导好。
第三段中让学生理解风伯伯的话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是通过同桌互相演一演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学习这一段,理解风伯伯的话的意思。让他们明白风伯伯说这一段话,他想告诉小松树什么?在这段的教学设计中还可以安排学生表演一下托起来的这个动作,
最后一段的教学,我抓住了“惭愧”一词,让学生理解小松树为什么要惭愧,它是怎样想的?使学生在揣摩小松树想法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做人要谦虚这样一个道理,可是在这一环节中有些美中不足的是我没有趁热打铁让学生在了解了寓言中的道理后再来用: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又会对风伯伯说些什么?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对学生的回答容易担心其他孩子没注意听,进而重复学生的答案,浪费了时间。有些教学语言还需规范,在范写时需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力求把每个字写得更为美观。问题提得不够精炼准确,同样的答案不同的问法,学生往往不会给你相同的答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问题提法,不能随心所欲。
苏教二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9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读后教师做相应的评价。再齐读课题。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
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一棵松树 回答 惭愧
风伯伯 大山爷爷 孩子
摸着 低下了头 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注意平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什么?(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大家看,大松树和小松树都长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松树写在上面,写小点;大松树写在下面,写大点)
小松树
大松树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a 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b我们大家一起学刚才小朋友的样子来读。——齐读。
(3)小朋友看看图上的山,你觉得这座山怎么样?
(4)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小朋友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5)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么样?(没有回答)
过渡:尽管大松树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苏教二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10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7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案例
盛丽华
师:请小朋友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师:“惭愧”是什么意思?
生:“惭愧”是“不好意思”的意思。
生:“惭愧”是“难为情”的意思。
师:小松树为什么感到难为情?
生:他知道自己错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这句话看出来的。“低下了头”说明了他不好意思。
师:开始,小松树是怎么样啊?
生:他以为自己长得高。其实是大山托住他的。
生:他以为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看不起大松树。
生:他很神气,以为自己了不起。实际上是他长在山顶上才显得那么高。
师:小朋友真聪明。起初,小松树就不应该看不起大松树,不应该自高自大,所以他觉得惭愧了。后来小松树的想法又怎么会发生变化的呢?
生:是风伯伯教育了他,使他明白了这个道理。
师:现在,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生:我刚才真没礼貌,我要向大松树说对不起。
生:如果没有风伯伯教育我,我还真以为自己长得高呢!
生: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的功劳啊!
生:要是我也长在山下,和大松树长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多了。
生:如果他也长在山上,他会比我看得更远。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做一棵谦虚的小松树。
(教学反思)我先让学生理解“惭愧”的意思,再弄清“惭愧”的原因,以及提高认识的过程,最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理清脉络。
苏教二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1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本课共用2课时来完成教学.我重点讲讲第一课时:
2、根据新课标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第1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巩固生字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教法学法
1、读中感悟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能促进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事?(小松树 大松树 风伯伯)
〔让学生认读生字词,能巩固生字的音和形,同时能使学生更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问:读完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谁能用“(谁)长在(什么地方)?”的句式说说。
(2)谁来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找家?
师简笔画“大山”,指名将“小松树”和“大松树”画在相应的地方。
(3)齐读第一自然。
[利用简笔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同时采用变换句式练习说话的方法,让学生感悟、体验,了解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2、精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说话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和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想:你从小松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看得远,很骄傲。)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骄傲的呢?指导读有关词语。(要读出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多高哇”、“很远很远”应加重语气读。)
(3)让学生说说除了看出小松树很骄傲外,还看出他怎么样?(没礼貌,瞧不起人。)指名读读有关词语,(“喂”、“你呢”等词)让学生学小松树说话的语气。
(4)指导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些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读出小松树骄傲、神气的样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实践中积淀语感,增强体验。〕
(5)看图讨论:如果你是大松树会怎么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以后,生气了吗?它在想些什么?(看图说说)
[采用假设的方法,让学生装扮大松树,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引调出来,将自己的做法和大松树的态度进行比较,体会大松树对小松树的爱护和宽宏大度。]
3、精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大松树心胸宽广,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它是怎么说的?
(1)自由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问: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指名说说)
(2)让学生把小松树与大松树比一比,从而体会小松树之所以高是借助了大山的力量。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指导朗读。(让学生装扮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几句话。指导使用和蔼的语气朗读)
4、精读第四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2)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理解“惭愧”的意思)
(3)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4)引导学生想象:小松树低下头会想什么?会对大松树说什么?(同桌讨论、交流)
〔文章没有直接写出小松树认错的话语,这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在这里,我让他们代表小松树,再给大松树说句话,引导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利用原有的知识,补足文章省略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思想的启迪。〕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戴上头饰,进行分角色朗读。)
[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在组内自由挑选喜爱的角色,戴上喜爱的头饰,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分角色朗读课文。我们会发现孩子们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2、说说学了课文以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像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的文章,我们称为寓言故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让学生观察生字中的重点笔画,如:松:公的小撇在竖中线上,撇折从横中线起笔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培养学生自己读贴的习惯。
2、这节课设计讲3个生字。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苏教二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1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寓言课文,课文通过故事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主要是告诉学生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人。这篇寓言叙写了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上下的大松树的故事,表现了小松树从自我夸耀受到教育,深感惭愧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不能无视实际,盲目自大,必须知错就改,谦虚谨慎的道理。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从文章的体裁看,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课文语言生动,易读易背,插图精美,注意创设了课文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境,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使学生观察插图,能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语言训练相得益彰,图文的协调配合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基础功训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头。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4)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学情
因为第一课时已初步读课文,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因此,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发言积极,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运用课文描绘的植物作比较。学生理解得比较透彻,因此,我在授课时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自读展开想象,读懂课文。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分析及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采用自学导读法为主,讲述法等为辅,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四、说学法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的教学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如下方法:
1、自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大纲提出从一年级起要逐步培养学自学能力的要求,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读—思—议—品”四步阅读段落法,让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
2、感情朗读法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必须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在学生读中给予准确及时的提示,辅助他们学好文章,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明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体会小松树的得意。
a、教师导读:大松树住在山下,小松树住在山上,小松树自以为比大松树搞,就取笑他,小松树是怎样取笑大松树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b、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c、你从那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d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e、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想象画面来朗读,就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
f、有感情地朗读小松树的话。
g、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想些什么呢?
h、教师小结:是呀,你瞧人家大松树多谦虚呀,他知道自己比小松树高,却不和小松树争论。
2、学习风伯伯的话。
a教师导读,风伯伯听到小松树的话,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b、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c、讨论交流: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其实大松树是比你高,你之所以看上去比大松树高,比大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你站在山上。)
d、指名反馈,教师板演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
【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学习不惟别人是从,能客观,正确地看待问题。】
(三)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低头……)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真不好意思,我怎么取笑大松树呢?我再也不敢自我满足了……)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对不起……)
【“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方式很重要。】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抓住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语言,体会他们的感情,并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突破本文的难点,理解风伯伯的话的时候,教师借助形象的简笔画帮助理解,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分角色朗读、表演。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2、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3、指名表演。
4、评选最佳演员。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为人要谦虚,不能盲目自满,要用真本领武装自己。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有真才实学、谦虚谨慎的孩子。
2、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谦 懂 看不起
礼
貌
风伯伯
【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插图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这个范例,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能做一个真才实学、有错就改、谦虚谨慎的孩子。】
苏教二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风伯伯的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跟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
“松”第4笔是点,不是捺,要写的左窄右宽。
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而且还和很多新的字词交上了朋友,你愿意和他们打声招呼吗?
3、大家还记得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长在哪里吗?
根据生回答,画“山”简笔画,贴大小松树。
二、精讲课文
1、师: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谁来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生1:小松树取笑大松树。
师:能说的完整些吗?
生2: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于是看不起大松树。
师:这次回答的即完整又有条理性,真不错!
3、师:刚才前面小朋友说小松树看不起大松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第二小节;小松树说的话。
师:你愿意来读一下吗?
生读。
师:从刚才小朋友的读,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
生:自大、骄傲……
师:你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
师:你现在就是这棵自大的小松树,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小松树长在山顶上,可以看到太阳公公从东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自由自在的散步,还看到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你现在就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感受?
生1:可舒服啦!
生2:好美啊!
师: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美滋滋地想到: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这时一转脸,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于是它说到......(你再来读)
生读。
师:谁还愿意来读一读?(指读)
生读。
5、师: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之后,它是怎么做的?
生:它没有回答。
师:它为什么不回答呢?要是我也得给他说点难听的!
生:因为……
师:你觉得大松树生气了吗?
生:…
师: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生答。
6、师小结
小松树长在山上,它自以为长得很高,便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真是太骄傲、太得意了。面对小松树的傲慢无礼,大松树什么都没有说,他没有与小松树斤斤计较,他的心胸真是宽广。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读第三小节。
7、师:风伯伯听了小松树骄傲自大的话之后,批评他了吗?
生:没有。
师:那风伯伯是怎样做的呢?
生:……
师:“摸着”是什么意思,你用右手摸一下左手,什么感觉?
生:舒服……
师:那风伯伯为什么不使劲地拍他,不使劲地吹他呢,而是很舒服的摸着他呢?
生:关爱
师:好,那你用关爱的语气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你来)
师:刚才,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到底高多少呢?(请看大屏幕)
师:谁来说说到底高多少呢?
生:高可多。
师:你能通过读来告诉老师吗?
师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
师:谁能用“比”来造个句子?
生:…..
师:现在咱们大家都知道了,其实小松树不高呀,他为什么会看得远呢?
生:(齐)那是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呀!(板书)
6、师: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是怎么做的?
师:他为什么低下了头?
生:他知道错了。
师:这时小松树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后悔、不好意思...
师:于是,小松树??地低下了头。
7、师:小松树这时感到很惭愧,它会想些什么呢?
生:......
师:假如,现在你是小松树,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生:......
8、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即懂事又谦虚礼貌的孩子了。
三、分角色朗读
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我们现在来当一当小演员,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好吗?
指名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全文
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做人要谦虚礼貌,不能骄傲自满,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小松树一样知错就改,做个谦虚、礼貌的孩子!
苏教二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苏教二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15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8
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风伯伯的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 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 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 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 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 初读指导
1. 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 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 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 听(动作) 摸(动作) 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 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 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 逐段指名朗读。
三、 作业
1. 认读、练写生字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松树 比多少 回答 孩子 听 低头
2. 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 精读训练1、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贴图了解它们的位置。
2、 读了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懂的?
3、谁是朗读小明星,能把小松树得意的语气读好?生评读。师颁读书小明星奖。
4、引读: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
5、 想象说话:如果你是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看不起自己的话会想些什么呢?
6、放刮风的录音,创情境:听谁来了?生答:风伯伯。风伯伯正好经过这里,他听见了小松树的话,觉得小松树太看不起别人了,这很不对。于是,他摸着小松树的头亲切地说:(放风伯伯语言录音)
7、听了风伯伯的话,你听懂了什么?从哪里听懂的?学习“比”。用“比”说句。动作理解“托”。 练习填空: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
),而是( )。大松树看不远,不是( ),而是( )。
8、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谁是朗读小明星,能把风伯伯的话读好。生评读。师颁读书小明星奖。
9、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你能学学它的样子吗?
10、四人合作讨论:这时,小松树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小松树,让你再对大松树说,你会说些什么?
11、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小结。
三、演一演。
1、 生找合作伙伴演一演。要求:表演时大方自然,声音响亮。最好设计动作,把刚才你们合作讨论的内容添加进去。
2、 生上台表演。生评演。师颁“表演小明星”奖。。
四、 写字指导
1.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 你呢 回答 风伯伯 听 孩 比 低
2. 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五、 作业
1. 按笔顺描红。
2. 朗读课文。
苏教二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1. 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 猜一种树。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2.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3.师: 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八课。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生齐读课题。
4.过渡:上节课x老师带小朋友们读过这篇课文了,你能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到他们的家吗? (画大山的图),瞧,这是大山爷爷,谁来把小松树和大松树送回家呢?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
二、朗读感悟
1、小朋友们真棒,都能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到家,那你们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呢?(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后要评价:你真会读书啊!)
师:让我们一起捧起书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谁长在什么地方?个儿长得怎么样?
句式练习:_____长在______,个儿长得________。(电脑出示)
2、长在大山顶上的这棵小松树从高处向下放眼看去,会看到些什么呢?(教师出示图片引导。)
3、小松树站的这么高,看到的东西可真多呀!这天,小松树看到了山下的大松树,它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4、谁来说说,小松树说了什么?(指名说)请你再来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骄傲 得意自满)
5、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去说这几句话呢?谁来试一试?
(1)“喂、朋友,”
小朋友,小松树在山上,离山下的大松树很远,他会怎么喊山下的大松树呢?
(你能再喊得响一些、长一些吗?还可以再远一点。大松树可听不见呀!
这声音一定飘到大松树的耳朵里了。)
我们一起来试试。
(2)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a是啊,你看,小松树多骄傲啊,它觉得自己长的是——很高、最高了,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b你能骄傲的读读这句话吗?
c指名读 评价(才这么高,还可以再高点。真高啊!还加上动作读了呢!)
一起来骄傲的读读
(3)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远点好吗?多远啊!远的看不见了)
a.老师从“很远很远”听出来了,小松树看的真远啊!两个很远在一起就表示非常远,你能照样子说说吗?
电脑出示: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这座山真的很 很 呀。
西瓜真是很 很 呀。
长江真是很 很 呀。
天空真的是很 很 呀。
(很高很大,你说了大山的两个特点,又高又大,要是我只说大山的高,该怎么填呢?)
b哎呀,这棵小松树长的真高啊,它觉得自己能看到非常远的地方,他认为大松树呢?(看得远吗?)于是他暗暗得意,对大松树说,我能—— 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小松树多瞧不起人啊)你能读出瞧不起大松树的样子来吗?谁来试一试?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真有点瞧不起别人了,要是加上了表情就更好了)
c(真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真是一个比一个得意)
6、小朋友,你能加上动作表情读好这句话吗??自己试着读好这两句话
(1)指名读 评价 真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
(2)谁也来和他比一比,把你眼中的小松树读出来。
(这棵小松树真是非常骄傲 连脚尖都踮起来了 小胸脯挺得直直的,真像在比高矮呢? 真是一棵活灵活现的小松树)
(3)我们一起站起来学学小松树的样子来读读
上一篇:大松树和小松树 通用3篇
下一篇:通用13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