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及练习 猫的天堂 北师大版 蜘蛛 通用16篇
北师大版《蜘蛛》《猫的天堂》教案及练习(通用16篇)
北师大版《蜘蛛》《猫的天堂》教案及练习 篇1
二.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生字
螫刺shì甲胄zhòu绷紧bēnɡ钳子qián积蓄xù
诧异chà擒住qín诅咒zǔzhòu束缚fù毅然yì
厌倦juàn臃肿yōnɡ颟顸mānhān腻烦nì作呕ǒu
2.形似字
3.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4.词语
昆虫:节肢动物的一类,身体有头、脚、腹部组成,头部有口器、触角等,胸部有三对足,有气管呼吸。发育大多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阶段。如蜻蜓、蜜蜂、蚊子、苍蝇等。
遭遇战:敌对双方在行进中相遇而发生的战斗。
计穷智竭:计谋和智慧用完了,没有法子可想了。这里的穷和竭都是尽、完了的意思。
诧异:惊讶奇怪。
量力:估计自己力量或能力的大小而行事。
领地:这里指动物为自己圈定的活动场所。
陷阱:铺着野兽的深坑或害人的圈套。
惊惧:吃惊而惧怕。
精疲力竭:用尽了全部精力。
死于非命:遇到意外的灾祸而死亡。
逃遁:逃走。
臃肿:这里指身体肥胖,行动不灵便。
颟顸:糊涂而马虎。
自负:自以为了不起。
腻烦:厌烦、讨厌。
信仰:对某种宗教或主义等尊敬、信服而奉为言行的准则。
赌咒:发誓。
讪笑:讥笑。
温存:殷勤地抚慰、体贴。
痴胖:又呆笨,又肥胖。
畅心快意:心情舒畅而快乐。
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害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
5.作者
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生于工程师家庭,7岁丧父,生活困顿。1857年和母亲随外祖父迁居巴黎,读完中学便当码头工人。这期间发表中短篇小说集《给妮侬的故事》(1864)和长篇小说《克洛德的忏悔》(1865)、《马赛的秘密》(1867)。60年代,左拉提出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从而成为“人和人的情欲的审问官”。这期间左拉写了中篇小说《黛莱丝•拉甘》(1867)和《玛德莱纳•菲拉》(1868),均受到社会的冷遇。1868年开始,他模仿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酝酿创作连续性大型作品《鲁贡——玛卡尔家族》的宏伟计划。经过25年勤奋写作,终于完成了这部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巨著。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自然主义理论的影响。左拉继而又写了长篇小说三部曲《三城市》,揭穿宗教的虚妄,阐发通过科学改良社会的思想。1898年,他投身为受冤屈的犹太血统军官德雷福斯伸张正义的斗争,招致反动当局的迫害。流亡美国时开始写作的《四福音书》只完成三部。左拉的小说创作和自然主义理论深深影响了19世纪后数十年的法国文学。
哥尔斯密(1730—1774),又译哥尔德斯密斯,英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曾就学于都柏林大学和爱丁堡大学。1759年给一家小刊物《蜜蜂》撰稿时,才作为文学批评家和散文家初露锋芒。哥尔斯密的主要作品包括小说《威克菲尔德的牧师》、诗歌《荒村》和喜剧《委曲求全》。作为英国优秀的散文家,哥尔斯密写了大量散文小品。如《世界公民》有意识地模仿法国启蒙作家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假托一个旅居英国的中国人的通信,讽刺英国社会的虚伪和矫揉造作。它的文体接近口语,流畅自然,充满了幽默和智慧,是英国散文的杰作之一。
(二)学习目标
《蜘蛛》
1.知识与能力:①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②朗读文章,感知内容。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本文说明性文字与叙述描写文字各占一半,文风清晰生动的特点。
②品味科学小品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运用夸张描写的笔调体现生命的顽强。
《猫的天堂》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②能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
①体会两只猫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家习作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在人生哲理方面、立世人格方面的重大思考:害怕艰辛,贪图安逸,乞讨施舍,必丧失自由、尊严和人格,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
三.教师建议
《蜘蛛》
这一篇也是写小动物的,学习时要注意文体的特点,它显然和前面几篇有根本的不同。前几篇都是文学性的散文,作者独特的情感同化了对象,用人的心理来代替虫子。这当然是不科学的,但却是很艺术、很动人的。而这一篇则不同,是比较客观地写蜘蛛的,而不是借之来写人的。虽然有些感性,用了许多情感性的话语,但对于蜘蛛的描述,却是客观的、科学的,至少没有为了审美情感牺牲太多的客观性。
《猫的天堂》
在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习过一系列写动物的文章,每篇文章在观念上、写法上都不太一样,可以说风貌各异,但有一点可以说是相同的,那就是都以写实的笔法写动物。而这一篇却不同,一开头的题目就是:猫的天堂。这显然是虚拟。天堂是人的观念,猫是不存在天堂的问题的。全文以猫的第一人称自述,就更是虚拟了。最后的结尾又来了一句,单独成一段:“我说的是猫的事。”这不是废话吗?显然不是,因为文章写的是猫,但实质并不是猫。与其说是一篇写实性质的小说,不如说是一篇寓言,或者寓言性的小说,小说性的寓言。
四.课文讲解
《蜘蛛》
(一)课文主旨。
作者通过长期观察,详细记述了蜘蛛捕食、结网、产卵、争斗等一系列活动。说明蜘蛛是最聪明的动物之一,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有许多值得研究探讨的方面。
(二)文章思路。
文章开头的五个自然段,就和文学性散文的写法不同,不是抒情和描写,而是说明其躯体的特点,其身体就是为了战斗,不是为了和异类,而是和它自己的同类。文章相当系统地说明,它的头覆盖着坚硬的甲胄,躯体裹着柔韧的皮壳,腿末的强壮可与龙爪相比,脚爪之长如同长矛,它的眼睛、嘴巴都带有武器的特点。接下去作家就以记叙为主了。他看到蜘蛛织一张网要花三天工夫,这是很科学的。又发现另一只没有自己的网的大蜘蛛前来霸占,两只蜘蛛之间发生了搏斗,这也为读者提供了知识:并不是每一只蜘蛛都是自己织网的。
(三)写作特点。
文章用感性的乃至略带夸张的语言,表现蜘蛛之间的残忍争斗,但是观察到蜘蛛网到黄蜂,却没有当作美餐,作者的洞察是蜘蛛的“量力的原则”,对于不能制服的对手,就干脆释放,而且把破损了的网放弃。所有形象的、略带夸张的描写,都是为了这一点相当客观的发现服务。吸引读者的主要不是作者的情感,而是作者对蜘蛛生存策略的发现。每一发现,都是一种智力的胜利。读者在这样的文章里所享受的,不同于文学性文体的情感的审美,而是心智的聪慧。
作者的行文,带领着读者,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现。蜘蛛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做网,其体内的资源并不是无穷无尽的,到一定的时候就枯竭了,它的生存就不再依靠网,而是依靠隐藏和突然袭击,有时则是依靠霸占其他蜘蛛的网。霸占和反霸占的斗争有时长达三天之久,有相当形象的描写,但这种描写,是服从于说明耗尽体内储存的蜘蛛的生存策略。在文学与非文学的交织中,读者兴味被调动起来,继续获得动物科学知识:蜘蛛善于保存体能,当苍蝇落入罗网时,它并不急于吞食,而等待苍蝇挣扎到精疲力竭之时,才去捕获。这其间所用的词语,诸如(避免引起)“苍蝇更大的惊惧”、“俘虏奋力逃走”、“耐心等待”、“俘虏的无效挣扎”、“精疲力竭”、“玩弄于股掌”、“胜利品”等,其功能,都不过使过程更为有趣。用类似的手段,作者又让读者逐渐得知:雌蜘蛛比雄蜘蛛体大,蜘蛛如何用网将卵包起,偶遇外侵,为了保护后代,不惜牺牲生命;小蜘蛛在长大以后,自己织网,能够在三四天不得食物之时还能继续长大,但是在老了以后,失去捕食能力,往往就死于饥饿。所有这些知识,之所以有趣,就是因为它与人类的经验相异,对于习惯于以自己的经验来想象生命的人来说,都是一种知识、想象和智慧的开拓。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凡是与人类相异者均津津乐道,而不是像文学性散文那样把人类的感情赋予动物。作者的行文原则是,凡与人类相类者大抵省略了。读文章,不但要注意其重点表述的地方,而且要想象出作者省略了的地方。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猫的天堂》
(一)文章主旨。
写一只家养的猫虽然吃住条件优越,但整天盼望着屋外自由的生活,当有一天获得自由之后,它却遇到了生存的困难,不得不无奈地回到主人身边。故事诙谐有趣,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强烈嘲讽了那些好吃懒做,只有仰人鼻息才能够生存的人是没有资格获得自由的。当然,我们也可从中体会到生之艰辛和生之乐趣。
(二)文章思路。
这个寓言性的小说的特点,首先在它的结构上。这是一种双重的、对称的结构。
第一重对称,发生在猫身上。先是明明无忧无虑、安逸的生活,却感到不舒服,讨厌、愁闷、烦腻得要作呕,不幸福,要逃脱到外面去。为什么会有出逃的“信仰”呢?“在一生中,除了煮得半熟的、带着鲜血的肉以外,总应该还有些别的东西。”这就是说,有物质上的富足不够,还要有精神的追求,从具体描述来看,它追求的是自由的生活。但是左拉暗示,它的这种自由自在的“信仰”有一个前提:生存的物质条件是不在考虑之列的,在每一扇关着的窗子后面都有现成的肉(“门的那一面可就是人家藏着的肉”)。与此相对称的是,一旦到了窗子外面,自由自在是不成问题了,可是生存却成了问题,尤其是丰裕的物质条件丧失了,饥饿和寒冷使得“信仰”、“幸福”都变了质。自由成了灾难。感觉发生了倒转,原先的一切,变成了向往,逃离变成了回归。
第二重对称,发生在猫与雄猫之间。同样在艰难的物质条件下,对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自由,有着两种相反的选择:一个选择放弃自由,一个选择坚守自由,将艰难的物质生活视
为享受。文章的寓意正是由于情节结构的双重对称,而显得特别鲜明。
(三)写作特点。
左拉的艺术细节很精致。左拉的细节,全从猫的感觉出发。例如:它感觉中好的肉是煮得半熟的、带着血的;它感到烦腻的是主人的抚摩,它向往的“快乐”和“真正的幸福”是可以在屋顶上随意滚来滚去,打架,晒太阳等。左拉的创造力就在于把人和猫不着痕迹地结合起来。打架、在地上滚,算什么幸福呢?这是在屋子里关得太久的猫的感觉,是很有趣味的。在猫的种种感觉中,厌倦现成的、安逸的生活,又和人的精神息息相通,就显得有意味。作家的功力就在于把有趣和有意味既相错位又相统一地交融起来。在猫到了外面以后,猫的感觉和人的感觉的错位幅度拉开得更大了,趣味就越浓了:这屋顶多美啊!屋顶四周有水槽围绕着。从水槽中发出一种很甜美的气味。我畅快地循着水槽走;我的脚踏在槽底的烂泥里。这烂泥的温和与柔润是无可形容的。我就好像在天鹅绒上走路一样。“甜美的”和“水槽”,“烂泥”和“温和与柔润”、“好像在天鹅绒上走路一样”,在猫的感觉中是有理的,而在读者的感觉中却是无理的。强烈的错位,显而易见的荒谬,反差越大,趣味就越浓。下面的“快乐”、”有趣”、“美”、“好”和读者的阅读观感的反差继续扩大:啊!现在是远离了你姑母的温存了!我要喝水就在水槽里喝,那美味是调糖的牛奶绝对比不上的。我觉得一切都好,都美……荒谬感带来了幽默感,猫感到肚子饿了,问它的朋友——一只老雄猫,应该怎么弄到东西吃,老雄猫“带着一种学者的态度”说:“找到什么就吃什么。”左拉强调了“学者的态度”和找东西的艰难之间的反差,显示了他的幽默。在偷肉被打之后,老雄猫“像个硬心的哲学家”教导它:晚上到“街上垃圾堆里去找食吃”。“垃圾堆找食”的杀风景和“像个硬心的哲学家”的严肃之间的错位,使得幽默强化了。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左拉的幽默还算是比较温和的。但是,困境不仅仅在于饥饿,而且在于寒冷,外加生存的威胁。这就使得猫的感觉变化了,原来一切都美的感觉变丑了,能够得到的食物,只能是垃圾堆里的没有肉的骨头。生存的困境是严峻的,左拉的幽默上升到理性的层次,变成了反讽:啊!该死的街道!该死的自由!我多么想回我那牢狱啊!反讽就是反话,歪理、不合理。自由怎么会是该死的?牢狱怎么可能变成向往的地方呢?但是从这只猫的角度来说,这是合乎逻辑的,它不能忍受生活的艰难,自然就想回到坐享其成的安乐窝里去。
五.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
两篇都写作者观察到的小动物的活动。《蜘蛛》一文记叙了蜘蛛捕食、结网、产卵、争斗等一系列活动。以说明为主,叙述描写也多,清晰生动;说明蜘蛛是最聪明的动物之一,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而《辛劳的蚂蚁》一文则是一篇幽默小品文,意在借蚂蚁的愚蠢嘲讽现实中那些盲目劳作,缺乏思考的人。
第二题
《猫的天堂》一文是从生存与自由的角度来揭示生活的。从自由、尊严的人生哲理思考表现生之机趣。最后一句是反语式风趣表达。这里的猫不同于其他小动物,它的生存条件是主人创造的,离开了主人它就无法生存,因而它也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由。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作者再一次强调了这种“幸福”属于“猫”。而非那些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第三题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首先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掌握丰富的资料。其次要进行深入思考,联系生活,联系社会。最后,提高表达能力,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技巧也是写好文章的必备条件。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下列各组中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螫刺shì甲胄zòu绷紧bēn积蓄xù
b.诧异chá擒住qǐn束缚fù毅然yì
c.厌倦juàn俘虏lǒu蜷曲quán考虑lù
d.扰乱rǎo犹豫yóu遁逃dùn遵循xún
二.解释下列词语
计穷智竭
诧异
陷阱
遭遇战
颟顸
自负
信仰
畅心快意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中,蜘蛛最。
2.天然的生理机能还赋予这种动物以一种,使之能拉出粗细均匀的丝。蜘蛛就是靠这些丝来捕捉的。
3.当一只蜘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时,它就不可能到俘获物,最后将死于。
四.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闭上你的嘴!你这个蠢东西!在你那安乐窝中,我非死不可。你那丰腴的生活只有杂种*猫觉得好,自由的猫决不愿意用牢狱的代价来购买你所吃的肉和你那羽毛的枕头。
2.真正的幸福与天堂,就是关闭在一间有肉吃的屋子里挨打。
五.阅读
珍珠鸟
冯骥才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墨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本文开头部分写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有何用意?
2.第6段中加点词语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3.文中小鸟对大鸟呼唤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4.标有“▲”的一段文字,犹如一幅画。请用一个词为这幅“画”加个标题,点出这幅画的含义。
5.本文的感情线索是。
【试题答案】
一.d
二.
计穷智竭:计谋和智慧用完了,没有法子可想了。这里的穷和竭都是尽,完了的意思。
诧异:惊讶奇怪。
陷阱:铺着野兽的深坑或害人的圈套。
遭遇战:敌对双方在行进中相遇而发生的战斗。
颟顸:糊涂而马虎。
自负;自以为了不起。
信仰:对某种宗教或主义等尊敬、信服而奉为言行的准则。
畅心快意:心情舒畅而快乐。
三.1.昆虫 聪明
2.胶质液体 织网 猎物
3.僵硬 捕捉 饥饿
四.1.这时,寓言已经进入了思想交锋的层次,这可以说是作家左拉的自由宣言。把自己的思想通过动物的嘴巴说出来,在一般文学作品中,是用得比较谨慎的,这容易造成概念的宣泄。
2.这是点题,文章的题目是“猫的天堂”,这里给“天堂”下了一个定义,显然是反讽。关闭、挨打,就是不自由,受凌辱,是谈不上精神上的幸福的,但是由于物质上的丰足(有肉吃),不自由、无人格却变成了幸福。这是反语,意思是:奴性的麻木是可悲的。反语虽然没有直接表述,可是在这里却比直接、正面的表述更为惊心动魄。
五.1.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
2.爱怜、同情。
3.一开始是立即飞回去,后来是在大鸟的再三呼唤中飞回去;说明它消除了对人的戒备,同时也反映了“我”对小鸟的友好。
4.和平;人与动物之间和睦相处。
5.对珍珠鸟的喜爱
下一篇:《小石潭记》说课稿3
北师大版《蜘蛛》《猫的天堂》教案及练习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的加减概念。
2、感受儿歌幽默有趣的语言风格。
3、学习改变儿歌的数字并仿编新的诗句。
4、聆听音乐并用仿编的内容歌唱和表演。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6、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各种鞋及图卡数张、每人10枚硬币、每人一个小盒子。
活动重难点:
学习10以内简单加减概念。
改变儿歌数字、并仿编新的诗句。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问幼儿:小朋友你有几只脚?穿几只鞋?蜘蛛有几只脚?穿几鞋?基本部分:
1 、 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屏幕,念儿歌《蜘蛛买鞋》念过一遍后,请幼儿再次念儿歌。同时拿出与鞋子等值的硬币、念到最后一句:"总共花了10元钱"时,请幼儿算算桌面上总共有多少钱,再作出答案。
2 、 请幼儿看屏幕做练习,老师点击屏幕上改变位置的鞋子与变值的钱币,请幼儿拿出相应的硬币。
3 、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分成两种色,几个人扮演卖鞋商,另外几人扮演顾客。拿钱买鞋,然后请幼儿将买卖后的鞋子种类及价钱相应的画上。最后选出几人来根据自己画的图画进行改编儿歌,并唱出来(如幼儿不能顺利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结束部分:师幼共同唱编后的儿歌并做动作。
《蜘蛛买鞋》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科学领域的活动课,活动通过幽默有趣的儿歌形式,让孩子们学习加减的概念。为了使这节课能让孩子们产生足够的兴趣,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准备了充分的教具,蜘蛛、凉鞋、雨鞋、布鞋、皮鞋等图片。另外,还准备了一元钱的图卡及一首《蜘蛛买鞋》的儿歌。
孩子们在这节课上表现的出奇的注意力集中,平时一些喜欢乱动的几个孩子都不在搞小动作啦,这也许是我的形象有趣的教具吸引了这帮小家伙,孩子们特喜欢上来把贴有磁铁一元钱图片运用儿歌的方式表示出来,只有个别的几个孩子对用钱来表示的方法不能很快的掌握,所以,我有针对这几个孩子做了个别的操作讲解,直至孩子们都能掌握。
由此可见,从这节《蜘蛛买鞋》的主题课上不难看出,不是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而是我们的课还不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花上心思去做好课前准备,准备好足够吸引孩子们的教具,那么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将不再是一个难题。
北师大版《蜘蛛》《猫的天堂》教案及练习 篇3
一、说教材:
《蜘蛛》是一篇科普小品,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昆虫知识说明文。课文紧紧抓住蜘蛛结网捕食的生态特征,从多方面对蜘蛛加以说明。蜘蛛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可能许多人仅仅知道它会结网,但是由于蜘蛛形体丑陋,关注的人不多。由此引导学生向作者学习:要有一双善于洞察事物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研究身边的事物的好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
作为一篇自读的说明文,我把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和学习本文生动性说明的说明方法作为自读的目标,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之美。
重点: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难点:平实性说明与生动性说明的区别。
三、说教法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头脑中再现相关的情景,体会文章的精彩之处,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细节。
对于课文的处理我以学生讨论分析、质疑问难,从而达到共同归纳的目标。
而对于难点的解决则准备通过把生动性说明与平实性说明作一个对比,在对比中体会其区别。
四、课时安排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只计划用1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你了解蜘蛛吗?你最了解蜘蛛哪方面的知识?但愿今天的语文课能帮助你一解疑惑。
2、关于作者:周建人,鲁迅研究家,自然科学家。浙江绍兴人,鲁迅胞弟。科学著作《科学杂谈》等,与人合译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3、略读课文,整体感知其大概内容。
结合“自读提示”带着下列问题默读课文,做到不动唇、不出声,边读边在具体段落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读完后讨论:
①课文先后介绍了有关蜘蛛的哪些知识?
②蜘蛛是怎样捕捉飞虫的?
③为什么蜘蛛能捕捉到飞虫?
④蛛丝有哪些用途?
⑤是否所有的蜘蛛都是靠结网捕虫的?
明确:
①首先介绍了蜘蛛的生活习性,即结网捕虫的情况(第1~3段);接着介绍了蛛丝产生的生理特点(第4段);然后介绍了蛛丝的用途(第5、6段);最后补充介绍不结网的蜘蛛(第7段)。
②蜘蛛是靠结网来捕捉飞虫的。
③蜘蛛能捕捉到飞虫是由于“它的身体结构之巧妙”,即其生理特点决定的。它体内的各种腺放出的液体有不同的作用,有的遇空气凝结成丝可以结成网,能网住飞虫;有的虽不能凝结成丝,却有粘性,附着在丝上,能粘住撞在网上的飞虫。
④小孩用来作捕虫网;西方人想用它来代替蚕丝织手套、袜子;把圆蛛丝装到天文望远镜上,可以比较星星的位置。
⑤不是所有的蜘蛛都做网,如狼蜘蛛、蝇虎、蝎子、八脚等都不做网,它们自然也不靠结网捕虫,而是用力去搏取。
北师大版《蜘蛛》《猫的天堂》教案及练习 篇4
[学习目标]
1、领悟作者根据事物特征组织材料,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
2、学习如何抓住特征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1、领悟作者根据事物特征组织材料,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
2、学习如何抓住特征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用具]
蜘蛛相关图片、cai投影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世纪初,英国一位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一家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沮丧,茫然中,看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拉丝织网,尽管丝一次次被风吹断,蜘蛛又一次次重新吐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将网织成。将军深受激励,重振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对手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这个故事,不由得让我们对司空见惯的蜘蛛顿生敬意,那么,蜘蛛还有哪些生态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周建人的《蜘蛛》。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演示:(自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怎样引出说明对象蜘蛛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有怎样的生态特征?
(2)这篇课文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蜘蛛的知识?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
织网捕食、捕虫的方法、身体的机构、蛛丝的应用、不织网蜘蛛
3、分组读课文、思考:围绕蜘蛛的生态特征,作者又是怎样安排这些内容的?
(1)师简单复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本篇课文的说明顺序的逻辑顺序。
(2)学生简单说一说课文的说明顺序:由捕虫的方法到身体的机构,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由织网的蜘蛛写到不织网的蜘蛛,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教师总结过渡:依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说明顺序,作者安排了课文中这些内容,使课文的结构十分清楚。同样,在语言方面作者也下了一点功夫,在说明方式上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生动说明。
三、学习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
1、什么是生动说明?
(投影演示)生动说明是用具体详尽、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摹事物、描述过程,使读者乐于了解、便于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2、课文哪些部分写得具体生动?(第2、3自然段)自读课文、回答。
第2、3自然段主要运用了生动说明书的方式。
3、以第2自然段为例,归纳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同座讨论)
(1)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a、运用了一些形容词、动词、副词——准确传神再现情景
b、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读者获得形象的感受
四、出示蜘蛛相关图片,并要求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篇关于蜘蛛的说明文,字数不限。
(1)学生临场作文
(2)学生朗读作文
(3)教师点评总结
附:板书设计
蜘蛛
周建人
织网捕食
捕虫的方法
身体的结构
蛛丝的应用
不织网蜘蛛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北师大版《蜘蛛》《猫的天堂》教案及练习 篇5
【活动目标】
1、逐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不同动物和蜘蛛说的话语。
2、乐于大胆交流,懂得做事要坚持的道理。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故事中的几个小动物图片、有关小动物的汉字等。
【活动过程】
一、汉字导入。
1、出示汉字“好忙的蜘蛛”,幼儿边看边猜。
2、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好忙的蜘蛛”。
二、欣赏故事。
1、完整欣赏故事一遍,初步理解。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哪些小动物邀请蜘蛛去玩的?
先是哪只小动物?按照顺序表达。
2、分段欣赏故事,逐步表达小动物与蜘蛛的问话。
(1)逐一呈现动物图片,依次模仿小动物是怎样问小蜘蛛的。(集体和个别回答)"兜风"什么意思?注意量词的使用。
(2)蜘蛛一直忙着做什么?
(3)蜘蛛忙着织网,没有回答,猜猜蜘蛛心里是怎么想的?
(心里想着我要把网编织好了,不能跟你们去玩。坚持到最后他终于编织出了一张漂亮的网。)
(4)蜘蛛是怎样捉到苍蝇的?为什么说是好忙的一天?
小结:蜘蛛工作时非常专心和认真,没有跟小动物去玩,最后织出了漂亮的网。
3、幼儿根据相关汉字扮演角色,尝试进行情景表演。
三、情境表演幼儿分角色进行故事情节表演。
四、总结交流:你们喜欢这只蜘蛛吗?为什么?
小结:蜘蛛做事情很认真,有始有终,从头到底把事情完成,然后才能去做别的事情,我们也要向蜘蛛一样,坚持到底才能做好事情。这样才能学到更多本领。
北师大版《蜘蛛》《猫的天堂》教案及练习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大胆的进行角色表演。
2、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益虫和害虫。
3、有初步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有关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知识。
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益虫和害虫。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昆虫头饰、事先丰富有关昆虫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小蜘蛛头饰,它是谁?它有什么本领呢?
2、小蜘蛛在森林里开了一家商店,你们猜猜它开的是什么商店呢?(引出故事题目)
二、观看课件《蜘蛛网商店》
1、哪些小动物来买蜘蛛网了?
2、小狗买蜘蛛网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3、小熊买蜘蛛网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4、小兔买蜘蛛网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5、你觉得小蜘蛛对小狗、小熊、小兔说的话对吗?为什么?(启发幼儿讨论蜻蜓、蜜蜂、知了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6、启发幼儿思考,还有谁会来买蜘蛛网?它买蜘蛛网干什么呢?它是怎么对小蜘蛛说的?小蜘蛛会卖给她吗?
三、昆虫乐园
在这张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四、虫虫游戏
幼儿自选头饰扮演昆虫,音乐起,所有跟着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扮害虫的幼儿立即蹲下不动,扮益虫的幼儿就喊“苍蝇(蚊子、蟑螂),消灭它”。幼儿互换头饰,游戏继续进行。
创作思路:
昆虫世界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趣味,无论是绚丽多彩的春天,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天,大自然中随时可见昆虫忙碌的身影。在户外草地上、花丛中,小朋友常常为发现一只小小的昆虫而雀跃不已。于是,我从幼儿兴趣入手带领孩子进入昆虫的世界。
在《有趣的昆虫》主体中,发现幼儿对昆虫非常感兴趣,为此我选择了这节科学课《蜘蛛网商店》,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也让幼儿更深一步的了解昆虫,在本次活动中我认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就非常的恰当,将深奥的科学知识编成有趣的故事、制成动画展示给孩子们看,并通过课件直观地看到昆虫的基本特征。让幼儿完全溶入到意境中,身临其境,使幼儿敢想、敢说、敢做。一定的情景,有趣的课件互动游戏,把孩子零星的经验归拢,提升起来,激发了幼儿探索昆虫的兴趣。
教学反思:
在看完吴老师上的《小蚂蚁的生日会》后,我发现幼儿对认识昆虫非常感兴趣,为了更深一步让幼儿认识昆虫,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所以在这次公开课中,我选择的是一节中班科学活动《蜘蛛网商店》,在认识昆虫的基础上加深了难度,让幼儿将常见的昆虫区分益虫和害虫,有初步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首先在导入环节中,我让幼儿说说蜘蛛有什么本领?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大部分都知道蜘蛛会织网、吃害虫,但后一个问题就引发幼儿思考,你觉得它在森林里会开一家什么店呢?带着这个问题引入课题,我觉得在导入环节中进行的比较顺利,幼儿能接受。
在看完课件《蜘蛛网商店》后,分别让幼儿说说有哪些动物来买蜘蛛网了,她们是怎么对小蜘蛛说的?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大部分幼儿能将小狗、小熊、小兔的话完整表达,可小蜘蛛的话由于太长很难记清楚,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再次分片段的让幼儿欣赏了一遍故事,在这个环节中我能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补救。接着我设计了一个表演环节,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大胆表演。最后我抛出一个问题小蜘蛛为什么只卖给小兔?因为小兔网的是害虫,在这初步让幼儿了解益虫和害虫。还有谁会来买蜘蛛网?用来网什么昆虫?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爱思考的欲望。在这个环节中进行的太仓促,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幼儿思考。
接着带幼儿进入昆虫乐园,让幼儿认识身边的昆虫,让他们猜猜哪些是益虫和害虫?在这幼儿能够大胆发言,但在讨论毛毛虫和蝴蝶中,幼儿产生了矛盾,很多幼儿说因为蝴蝶是益虫,所以毛毛虫也是益虫,这也是这个环节的难点,原来毛毛虫是害虫,因为它会啃食植物,变成蝴蝶后是益虫,因为它能传播花粉。幼儿在这个环节中表现的非常积极,非常的感兴趣,我在此环节不足的地方是最后没有带领幼儿看图温习一遍哪些是益虫和害虫,加深他们的印象。
最后我以游戏的形式结束,在这个环节中首先幼儿拿到图片之后,应该让他们说说你拿的是什么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呢?再继续游戏,达到一个巩固的作用,效果会更佳,另幼儿每人能带一个昆虫头饰可能视觉效果会更好,但是幼儿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
整节课下来,我觉得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幼儿能够积极的配合,目标基本达到,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再接再厉,在课件制作方面多学习、多操作、多摸索。
北师大版《蜘蛛》《猫的天堂》教案及练习 篇7
我们在第二、三册的学习中,接触了写、蜜蜂、猫、斑羚、鹰、鹤等动物,了解了有关它们的知识。今天我们学习《蜘蛛》一文,看看这种为大家所熟悉的小昆虫,在作者笔下究竟是什么样的,同时试加以比较,看看本文在写法上和前面所学过的那些文章有何异同。
生活中我们没少见过蜘蛛,但是我们可能没有像作者那样认真地观察它,研究它吧。因此学习本文,不光要了解我们的老相识——蜘蛛的习性、特征、用途,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对待事物的方法、态度,养成认真观察、研究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并且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把它介绍给别人,让别人和我们分享事物的快乐!
自读要求
1.复习巩固说明文的有关文体知识;并进行比较阅读。
2、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然后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理清课文结构,找出段落中的关键词语和中心句,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以及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从而巩固所学到的有关知识。
5、学习课文从多方面说明事物,学习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6、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学会用o新”眼光去看“旧”事物,在‘“旧”事物中发现新迹象、新特点,从而追求新知识,获得新知识。
重点
1.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了解更多的事物,增长知识。
2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全面掌握课文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事物。
3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用准确的动词来描述动作,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4.学会比较阅读。
(《蜘蛛》是一篇科普小品,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昆虫知识说明文,它不同于第三册所学的有关动物的那几篇文章。那几不从文体来看是记叙文,尽管也涉及到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但主要还是抒发作者的一种思想感情。本文和第二册的《鸯》同属说明文,都是要告诉读者某方面的知识;但因说明对象不同,所以说明角度、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也有所不同。蜘蛛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可能许多人仅仅知道它会结网,但是由于蜘蛛形体丑陋,同的色彩也不鲜艳羡丽,关注的人不多。那么蜘蛛究竟有没有研究价住呢?由此引导学生向作者学习、要有一双善于洞察事物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且认真观察、研究身边的事物,这样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发现一个个新奇的世界。)
方法
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1.略读课文,整体感知其大概内容。结合“自读提示”带着下列问题默读课文,做到不动唇、不出声,边读边在具体段落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读完后讨论:
①课文先后介绍了有关蜘蛛的哪些知识?
②蜘蛛是怎样捕捉飞虫的?
③为什么蜘蛛能捕捉到飞虫?
④蛛丝有哪些用途?
⑤是否所有的蜘蛛都是*结网捕虫的?
明确:①首先介绍了蜘蛛的生活习性,即结网捕虫的情况(第1~3段);接着介绍了蛛丝产生的生理特点(第4段);然后介绍了蛛丝的用途(第5、6段);最后补充介绍不结网的蜘蛛(第7段)。②蜘蛛是*结网来捕捉飞虫的。③蜘蛛能捕捉到飞虫是由于“它的身体结构之巧妙”,即其生理特点决定的。它体内的各种腺放出的液体有不同的作用,有的遇空气凝结成丝可以结成网,能网住飞虫;有的虽不能凝结成丝,却有粘性,附着在丝上,能粘住撞在网上的飞虫。④小孩用来作捕虫网;西方人想用它来代替蚕丝织手套、袜子;把圆蛛丝装到天文望远镜上,可以比较星星的位置。⑤不是所有的蜘蛛都做网,如狼蜘蛛、蝇虎、蝎子、八脚等都不做网,它们自然也不*结网捕虫,而是用力去搏取
2细读课文,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把握课文内容并巩固文体知识。
(1)讨论第1段的谜语能否删去,并简述理由。
明确:谜语不能删去。它既生动形象地概括了蜘蛛的生活特点——结网捕虫,又赞扬蜘蛛高明如诸葛亮;不仅说明了蜘蛛在网上的位置,描绘了蛛网的形状,而且“稳”“单捉”等词把蜘蛛捉飞将那种稳操胜券的心理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这种饶有趣味的开头使文章一开始就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又自然地总起全文,更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2)结合课后练习h,明确作者是怎样具体说明蜘蛛捉“飞将”的?找出关键词句。那些“飞将”都被蜘蛛捉住了吗?
明确:蜘蛛捉“飞将”有成功也有失败。蜘蛛捕捉飞虫“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作者把蜘蛛成功捉‘飞将”的情形分作三类:一类是蜘蛛用擒拿法捕捉的蚊、纳等小飞虫;一类是用捆缚法捉拿“力气较大的飞虫”;一类是用游击战对付“带枪的”“飞将”。失败的则分为两类:一类是“甲很厚,很重”,“力气很耐久”的“披甲的飞将”;一类是“最可怕的”爆赢,蜘蛛不仅捉不到它反而被它俘虏。(关键词句略)
(3)把说明蜘蛛捉飞将和说明
蜘蛛的生理特点以及蛛丝的用途的文字进行比较,找出它们语言上的不同点,结合课文谈谈理由。
明确:蜘蛛捉飞将的那两段文字语言很生动,后面的文字要平实得多。作者在说明蜘蛛捕捉飞虫时运用了生动的描写,他恰当地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形容词,并且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力求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富于变化,因而既使枯燥的昆虫知识显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又使读者获得形象的感受,从而具体地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性。说明蜘蛛的生理特点及蛛丝的利用的两部分语言是平实的。如谈到蛛丝的利用时,作者将蚕丝和圆蛛丝作对比,如果是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就不能准确地显示二者孰粗孰细,而采用具体数字一比较,结论就让人确信无疑。从而显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文章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语言何时要生动,何时要平安,应该根据说明的内容来决定。不管使用何种语言都要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符合科学的客观实际。)
(4)再迅速测览全文,找出课
文的说明重点,并讨论为什么这样确定重点?
明确:课文的重点是说明蛛丝的利用。作者用较长的篇幅来说明蛛丝的实用价值,具体说明了人们对它的利用过程。这是因为科普小品不仅要丰富读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人类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造福人类。
(5)试分析课文的说明顺序。
明确:课文按照由“表”(蜘蛛的生活习性)及“里”(蜘蛛吐丝的生理特点),由“此”(蜘蛛本身的形态性质,常见的结网蜘蛛)及“彼”(蛛丝的用途,较少见的不结网的蜘蛛)的逻辑顺序,形象而准确地说明了蜘蛛的生态特征和人类对蛛丝的认识与利用。
6)讨论明确课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3小结。
通过讨论,结合“自读提示”,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收获。
(解说:学生在学习第二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说明文的基础,因此安排上述自读程序,展示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内容到形式的过程,也体现了整体与部分,面与点交替结合进行的过程,让学生在复习巩固旧知识中获得新知识,符合认知规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上述“明确”部分的文字仅供参考,学生回答问题只求言之有理、言之成理即可,不必强求一致。)自读点拨
1.关于作者:周建人,鲁迅研究家,自然科学家。浙江绍兴人,鲁迅胞弟。科学著作《科学杂谈》等,与人合译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2.本文紧紧抓住蜘蛛结网捕食的生态特征,从多方面对蜘蛛加以说明,尽管涉及内容较多,但因作者采用逻辑顺序,以蛛丝为线索一线贯之,所以文章显得很紧凑。
这一点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把握。
3重点是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为何能把人们常见的蜘蛛的有关知识说得这样清楚明白又饶有趣味?
这是因为作者首先善于对说明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从而占有写作材料。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选择恰当的角度,对蜘蛛结网捕虫的“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情况分别——一说明,对其他有丝而不结网的蜘蛛加以解说。并且还更深入地观察蛛体结构和织网技能,进而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说明其结网捕虫的内在原因在于其“身体结构之巧妙”。说明人类对蛛丝的利用也是作者观察的结果。同时作者深知科普读物的读者一般是缺少专门知识的人,文章除了具备科学性外,还要力求写得生动、活泼、有趣,以达到吸引读者和易于接受的目的,因此注意了把记叙和描写作为手段,选用准确的动词、形容词及比喻、拟人等修辞进行生动说明,让读者获得形象具体的感受。为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作者又用生物学术语平实地说明蜘蛛的生理特点,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直接说明蛛丝的用途等。
思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并与课文比较,看看它们在说明内容、方法、语言等方面上有何异同。
蜘蛛,节肢动物,身体圆形或长圆形,分头胸和腹部,有触须,雄的触须内有精囊,有脚四对。蜘蛛的腹部末端有三对专门吐丝的纺绩突起,这些纺绩突起与体内的丝腺相通,丝腺能分泌出一种蛋白质的丝液。这种丝液通过突起上数以千计的细孔排出体外,一遇空气就凝结成蛛丝。丝腺有好几种,各种丝腺分泌的丝液性质不同,功能也不一样。分泌出来的丝不一定都有粘性,如垒状腺体分泌的丝是用来搭网上的“脚手架”;聚合腺体分泌的丝是专用来织网上的粘性丝的;管状腺体分泌的丝是用来制作卵囊的;葡萄状腺体分泌的粘性丝则是用来捆缚猎物的。蜘蛛织网看起来复杂,实际上完全出于本能。这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本能,都是无意识的,并没有什么预见性。蜘蛛生活在屋檐下和草本问。通称珠珠。
2、选定一种动物进行跟踪观察,模仿课文写一篇小品文。
北师大版《蜘蛛》《猫的天堂》教案及练习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
2、体会生动说明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猜个迷语好不好?“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是一种什么昆虫呢?(学生猜迷)非常正确,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蜘蛛》这篇课文。
(二)师生商定学习目标:
1、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
2、看看作者是怎样准确说明蜘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的。
3、模拟一只蜘蛛的口吻,用第一人称介绍一下“自己”,练习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作业:
剌(là)腺(xiàn)捆缚(fù)怅(chàng)然蚋(ruì)蜾(guǒ)蠃(luǒ) 黏(nián)提(dī)防
2、了解作者:
课下注释①
3、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讨论本文介绍了有关蜘蛛的哪些内容。
学生自读,讨论、师生总结:
本文讲了有关蜘蛛的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蜘蛛的捕食方式(第2、3自然段)
②蜘蛛独特的身体机构和高超的织网技能(第4自然段)
③人类对蛛丝的利用。(第5、6自然段)
④附带介绍了有丝而不结网的其他蜘蛛(第7段)
讨论:前三个方面的内容,顺序能否颠倒?
总结:不能,文章由蜘蛛生活习性的“表”,说到它吐丝生理机制的“里”,是按由“表”及“里”的顺序介绍的。
4、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示范读第2、3自然段。
讨论:蜘蛛“捉飞将”有哪几种情形?试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来。
总结:有四种情形,一是克敌制胜,二是势均力敌,三是无可奈何,四是反遭暗算。它对“蚊、蚋等小虫”施展的是擒拿法,对“带枪的飞将”使用的是捆缚法,对“披甲飞将”用哪一招都不灵,而面对自己的天敌“蜾蠃”则只好束手就擒。
5、体会生动说明的行文风格
讲述:说明事物的文章可以写的平实朴素,也可以写的生动活泼,这主要由作者的行文风格,文章的写作目的、内容的表达需要而定,本文属于科普读物,是写给缺少生物学知识的一般读者看的,因而除了具备科学性的特点外,还力求生动活泼,兴味盎然。
提出问题:朗读第二、三段,举例说明作者是怎样把蜘蛛捕食的情形介绍得清楚生动的?
男生齐读第二段,女生齐读第三段。
讨论总结
①对动物进行拟人化的描写。例如:有着与人相似的动作,“蜘蛛忽然赶到,急忙把它捉住,咬在‘嘴’里”,有着与人相似的心理。蜜蜂被网粘住时,“蜘蛛用丝向它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他的标枪投着”;披甲飞将从网里滑脱时,“蜘蛛只好怅然地在网上望一望”,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态。
②生动地比喻,例如:“好像我们咬一片面包或饼干是的,不费力气。”“有时捆缚的细密得像一个布袋”
③一系列的形容词和副词。例如:“它静悄悄的忽然来了,振动着翅膀,剌剌地向网上一撞,急又离开”,“不提防蜾蠃用了最敏捷的手段,突然把蜘蛛用腿抱住,迅速退去。”
文章用了许多精彩的词语帮助读者获得形象的感受,从而使我们对蜘蛛在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中的表现有了具体的了解和认识。
5、课堂练习
试模拟一只蜘蛛的口吻,用第一人称介绍一下“自己”在介绍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运用文章中提供的资料,还可以在课外查找资料。
(四)课堂总结:
这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比较强的昆虫知识小品,文章从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介绍,语言生动活泼,全文读来晓畅明白,有科普文的特色。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克敌制胜,势均力敌
一、 捕食方式
无可奈何,反遭暗算
二、身体机构,高超技能
三、蛛丝价值
四、附带介绍
北师大版《蜘蛛》《猫的天堂》教案及练习 篇9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短直线及射线表现蜘蛛网的结构和特点。
2、借助前期对蜘蛛的了解,在游戏中感受并在绘画中表现线条的疏密关系及方向。
3、能友好协商,体验分工合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幼儿看过蜘蛛的科普图片或书籍。
2、师幼共同搜集蜘蛛网图片(真实的、不同场景中的蜘蛛网图片)。
3、幼儿收集蜘蛛图片并制作成手偶,人手一个。
4、黑色水粉颜料,水粉笔,面有大树、房子等背景图的卡纸。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蜘蛛网。
教师:蜘蛛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呢?
2、师幼共同探索、讨论蜘蛛网的画法,进一步感受线条排列的疏密关系。
(1)教师以语言引导的方式,唤起幼儿创作的兴趣。
教师:前几天刮起龙卷风,蜘蛛的家被破坏了,我们一起给它们造一个新家吧!
(2)请个别幼儿在教师出示的大背景图上尝试造出一张蜘蛛网。
教师:蜘蛛生活的地方有大树,有房子,蜘蛛网的每一个角都有一个着落点。你想把蜘蛛网织在什么地方呢?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教师小结:要想织出一张蜘蛛网,先要想想将蜘蛛网悬挂在哪里,然后用长长的线条搭出米字形的框架,之后再用不同方向的短直线织出有疏有密的蜘蛛网。
3、幼儿合作在大背景图中尝试用线条的疏密排列方式来表现蜘蛛网。
教师:你想把网织在哪里?记得把你们的蜘蛛手偶放到蜘蛛网里哦!
4、作品展示,幼儿相互欣赏同伴合作绘画的蜘蛛生活的场景。
活动延伸:
在本活动后期可延伸一节美工活动“暖暖的毛衣”,运用长短不一的细毛线进行疏密不同的排列方式进行粘贴,进一步感受线条排列的疏密感。
环境创设:
本次活动是以绘本《蜘蛛先生要搬家》中的情节展开,迁移这样的故事经验,我们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可以和幼儿一起来布置一个“蜘蛛王国”,大家一起收集可以用来表现蜘蛛网的多种材料,将自己制作的“蜘蛛网”展示在背景墙中,或挂在小朋友所期待的角落中进行装饰。
家园共育:
家长可以带着幼儿收集一些关于蜘蛛织网的科普知识,同时也和幼儿一起参与“织网”的游戏中,可以用吸管、小棒等新颖材料拼搭一个蜘蛛网。
北师大版《蜘蛛》《猫的天堂》教案及练习 篇10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了解蜘蛛的生态特征以及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3、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本文生动的说明特色。
4、赏析本文生动行象的描写,准确凝练的表达。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重音、停顿和语调表达自己对蜘蛛的赞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的,体会作者对蜘蛛的赞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研究学习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
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请看这是什么?(出示幻灯片;蜘蛛侠)它是由哪种动物演变而来的?
师:(板书题目:蜘蛛) 关于蜘蛛我们了解多少呢?(出示幻灯片;蜘蛛介绍)
二、作者简介
周建人:(1888-1984),字松寿,又字乔峰。鲁迅研究家。自然科学家,浙江绍兴人。鲁迅的胞弟。
三、默读课文自己解决字词问题
(出示幻灯片:生字新词) 蚊 蚋 蜾 蠃 柞 蚕 怅 然 捆 缚 腺 体 提 防 蟢
四、阅读课文,讨论分析
(1)文章开头引用诗谜的作用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蜘蛛捕捉食物的几种情形及其捕捉方法?
(3)文中说蜘蛛在生物界中是“名件”指的是什么?
(4)蜘蛛织网的生理机制是怎样的?
(5)文章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6)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五、品味语言:运用了 说明方法,作用
1、等到看看那飞将将挣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边,把它细细的捆缚。有时捆缚的丝密到像一个布袋。
2、如果来的飞将是带枪的,例如蜜蜂,蜘蛛见它被网粘住,赶到前面,用丝向飞将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
3、它的腹中有数种腺,藏着液体,都能从腹部末端放出来。一种 叫做壶状腺,放出来的液体,遇空气凝结成丝,用以做最初的棚架和辐射线。一种叫做葡萄状腺,放出来的液体也固结成丝,用以做螺旋形的线。
4、蚕丝一股有一英寸的二千分之一粗。园蛛的丝细到只有大约一英寸的一万五到二万分之一的光景,比蚕丝细得多了。
七、 拓展链接
用第一口吻,介绍一只小蜘蛛,可以用课文的语言、资料。 例如:我是一只可爱的小蜘蛛,----------
八、学以致用
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给大家。
北师大版《蜘蛛》《猫的天堂》教案及练习 篇1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蜘蛛的外形特点、结网特点及捕虫的特点,体会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基础知识:
躯 躯体 躯壳 七尺之躯
妨 妨碍 无妨 不妨
碍 妨碍 碍事 碍眼
侵 侵略 侵占 侵权
伪 伪装 伪劣 伪证
谋 计谋 谋生 出谋划策
损 破损 损坏 损失
毅 毅力 坚毅 刚毅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比较强的昆虫知识小品文。文章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蜘蛛的生态特征,结网的过程及斗敌的本领,告诉我们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本文结构清晰,由蜘蛛的外形写起,说到它们独特的身体机构和高超的结网技能,最后说到斗敌的方式。文章头绪简单,重点突出,作者抓住了这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介绍,不求面面俱到,而且在介绍的过程中也是只说主要特点,不求详细完备。所以,全文读来清朗自然,晓畅明白。
2.教学重点:
(1)研究学习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
(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3.教学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的。
(2)体会作者对蜘蛛的赞美的思想感情。
4.教学突破点: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对蜘蛛的赞美。
(2)通过揣摩重点语句,学会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1.读文章,要正确读准每个字音。
2.边读边找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加以学习。
3.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
二、练习朗读课文
1.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三、指导表达
1.提出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蜘蛛的哪几方面特点 。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来。
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能抓住文章的主要介绍了蜘蛛的外形特点,蜘蛛是怎样利用网抗御敌人及进行捕食的。
3.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出示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蜘蛛》(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
课文有一句话直接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找出这句话。(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
三、抓住中心,深入学习
1.为什么说蜘蛛是最聪明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出了它的聪明。(结网和捕虫两个方面)
2.自由读课文,画一画表现蜘蛛聪明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蜘蛛捕虫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蜘蛛捕虫时遇到了几种情况,分别是怎么处理的?你能用成语概括出这几种情况吗?
一是势均力敌、反败为胜,
二是克敌制胜、稳操胜劵,
三是无可奈何、主动放弃。
4.从蜘蛛不同的捕虫方式上看,你认为蜘蛛是种什么样的昆虫?
四、总结收获,质疑问难。
朗读全文,讨论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交流感受,拓展阅读。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也亲自去观察蜘蛛,说说你们看到的蜘蛛给大家讲讲吗?(指生汇报,课前学生可以把观察到的蜘蛛拍下来,给大家展示。)
2.你们还想了解有关蜘蛛的更多知识吗?
板书设计:
蜘蛛
外形特点
织网
聪明 对付侵略者
对待苍蝇
对待强敌
资料索引与精华:
【世界上最小的蜘蛛】巴拿马的热带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小蜘蛛,体长只有0.8毫米,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蜘蛛。
【猎人蛛】澳大利亚境内有一种世界上的蜘蛛。大的有半斤多重,有八条腿,相貌丑陋,但却是捕捉蚊虫的好手,凡敢于来犯的蚊子无一生还,具有猎人般的本领。
【与植物合谋吃人的蜘蛛】在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些森林或沼泽地带,成群地生活着一种毛蜘蛛。这种蜘蛛喜欢生活在日轮花附近。原来这种花又大又美丽,很能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吸引到它的身边。不论人接触到它的花还是叶,它很快将枝叶卷过来将人缠住,这时它向毛蜘蛛发出信号,成群的毛蜘蛛就过来吃人了,吃剩的骨头和肉,腐烂后就成了日轮花的肥料。
北师大版《蜘蛛》《猫的天堂》教案及练习 篇12
一、说教材
《蜘蛛》是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课说明文,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趣,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把握幷读出文本情感。
2、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获取文本主要信息。
3、掌握抓住事物特征生动介绍事物的方法。
4、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对未知事物探索的兴趣。
本课教学尝试使用一课时,主要设计制作了与课文相关的蜘蛛课件,以图片文件为主要构件,意在激发学生兴趣。
二、说教法
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采用如下教学原则和方法。
1、课前激趣:抓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有意设置关于蜘蛛的新奇东西来引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文本。
2、课中引趣:用丰富的图片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描述。
3、换位得趣:以我是一只蜘蛛的口吻来叙述捕虫经历,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4、发现生趣:用自己的小收获生发对事物探求之后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学生思考:
1、美国曾大量饲养一种巴拿马蜘蛛用于军事,你能猜出其用途吗?(提示:利用蛛丝的韧性用做空降兵的降落伞绳。)
2、蜘蛛网能粘住昆虫而自己为何在网上行走自如?(提示:蜘蛛能挑选未涂黏液的蛛丝行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蜘蛛的世界,了解蜘蛛的奇妙。
(二)多媒体展示:课题,作者简介,文中生字词。
作者简介:周建人(1888——1984)名松涛,浙江绍兴人,鲁迅的胞弟。著名的鲁迅研究家、科普作家。著有《鲁迅回忆录》科普著作《科学杂谈》《进化和退化》。本文选自他的作品《花鸟鱼虫》。
词语积累:读一读
蚊蚋(rui)蜾蠃(guoluo)黏液(nian)柞蚕(zuo)
词语理解:
1、他织网的技能之高妙,几乎使人诧异。
2、蜘蛛的丝,即使放弃了科学上的观察和暇闲时的观赏,从实际上来看也是很有意思的。(在语境中理解诧异、暇闲的意思,比较观察、观赏两词的异同)
(三)默读课文:
1、找出文中先后介绍了蜘蛛的哪些知识?
2、你喜欢读文中的那几段、为什么?
(四)美读得趣:
1、想象文中蜘蛛捕食的几段,以蜘蛛的口吻生动叙述捕虫经历。
2、读后说出你的头脑中有一只怎样的蜘蛛(使用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五)课中引趣:蜘蛛是个大家族,形态各异。多媒体展示图片。用简洁语言介绍图片。
(六)发现引趣: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文章后面隐藏着很多知识。根据幻灯片“神奇的蜘蛛”介绍,课外搜集蜘蛛的资料创办知识展览。
神奇的`蜘蛛
1、蜘蛛:节肢动物门,蛛型纲蜘蛛目动物的统称。以液体食物为食,用螯肢将体内毒液注入昆虫体内进行麻醉和消化,再从昆虫体内吸食已消化的食物。
2、蜘蛛大约有三万多种,但都有舍身求爱的特点。虽然求爱的方式各不相同,但结局多数都一样,即他们繁殖后,大多数蜘蛛会被饥饿的雌蜘蛛吃掉。所以人们称其为“死亡的爱情”。
3、蜘蛛能在“八卦阵”中行走自如,靠的是它那敏锐的触觉。蜘蛛对于自己织地网很熟悉,当他开始织网时就清楚哪些是“安全线”——无粘液的线,哪些是“高压线”——涂有粘液的线。
4、有一种蜘蛛,大如拳头。四足外展时体宽二十厘米,真称得上蜘蛛中的“巨人”。他以捕食鸟类为食,因此得名“食鸟蛛”。他有喷丝织网的本领,他的网能经得住300克的重量。如果小鸟、青蛙、蜥蜴等落入网中,必成为他的盘中餐
(七)小结:也许文章不能很完备地解释出我们的疑问,这正给了我们不断探索的空间,我们在研究这些生物时,会发现更多更奇妙的东西,现在让我们给这篇文章补充更多丰富精彩的内容吧!
(八)板书:
可爱的小生灵(分类别、举例子)
蜘蛛
可用的小生灵(举例子、列数字)
北师大版《蜘蛛》《猫的天堂》教案及练习 篇13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蜘蛛的外形特征以及它的本领,并熟悉故事人物和对话。
2、 知道昆虫和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昆虫的欲望。
3、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 教学准备:
黑板、图片
三、 教学过程:
1、 猜谜语
① “今天刘老师要给大家猜个谜语,让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老师讲谜语)
② “你们猜到是什么小动物了吗?”(幼儿回答)
③ 根据幼儿的情况可以再说一遍谜语。
④ 老师揭开谜底(蜘蛛)“那你们看到过蜘蛛吗?谁能说说看蜘蛛是怎样的?”幼儿回答完后,老师给幼儿在投影仪下看图片。让幼儿看着图片说说蜘蛛的外形特征。老师在旁解释(蜘蛛有8只脚、它的头和胸是呈圆形和椭圆形)“那你们知道蜘蛛有什么本领吗?(幼儿回答)那蜘蛛织网是为什么呀?”(幼儿回答)
⑤ “那接下来刘老师就讲一个故事,你们听听看蜘蛛有什么本领,它有了这个本领到底怎样了?”
2、 讲故事
① 事先在黑板上贴有蜘蛛和网的图片,老师开始讲故事,一边讲故事一边把故事中的动物引出来,用图片的方式贴出来。
② 故事讲完“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那蜘蛛它忙在哪里?那最后蜘蛛把网织好了吗?那蜘蛛在织网的时候有没有别的小动物和它说话呀?有哪些小动物呢,这些小动物又说了哪些话呢?(幼儿回答,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
③ 提问完毕,老师再讲一遍故事,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印象。“原来蜘蛛在织网的时候有许多小动物和它说话,但它都没有回答,它一直专心地织网,一直坚持到底,所以它把网织好了。那蜘蛛把网织好了有没有捉住哪只昆虫啊?(幼儿回答)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蜘蛛织网是为了捉住昆虫,不过那些昆虫都是害虫,蜘蛛也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它能帮助我们吃掉许多害虫。
④ “那现在刘老师要问问你们,除了蜘蛛织网能够捉
住害虫,那还有什么昆虫是很勤劳的,有很大本领的,是我们大家好朋友的?”(幼儿回答;小蜜蜂做蜂蜜、蚕宝宝吐丝做丝绸做衣服、瓢虫吃蚜虫)“除了小昆虫有这些本领那还有哪些小动物有这本领的?(猫捉老鼠、牛挤奶、狗看门、羊剪羊毛)
⑤“今天小朋友知道了那么多的昆虫和小动物都有这些本领,那你们想不想好好学本领,长大做个有用的人呢?那你们做事应该像故事中的蜘蛛一样坚持到底,做什么事情都一心一意的,这样才可以学好本领。”
【活动反思】
1、注重幼儿参与的全面性。在分段欣赏过程中,逐步理解故事,学说小动物与蜘蛛的对话时,采用集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方法。幼儿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
2、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在提问和幼儿的回答过程中,及时规范幼儿正确的使用量词。提醒并帮助幼儿回答问题时说话要完整,表达要清楚。当听到幼儿说"一条马"时,家长们都哄堂大笑。后来有幼儿纠正"一只马",教师及时的规范幼儿语言"一匹马",这样给家长树立一个正确使用量词的概念,希望能给家长有所启示。语言是需要不断积累、逐步规范的。
3、活动的逐步递进。由浅入深,先考虑到全体幼儿的接受能力,再考虑到部分幼儿跳一跳也能够达到的效果。所以将汉字代表角色表演环节放到了最后。在总结时:多数幼儿说到了喜欢蜘蛛的理由是"勤劳、它好忙……"坚持完成一件事情再做其他事情的道理还是由教师说出来的。他们在听了老师的讲解后终于明白了:我们以后要像蜘蛛一样,坚持做完一件事,这样才能做得好的道理。
北师大版《蜘蛛》《猫的天堂》教案及练习 篇14
教学目标
1.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学习本文生动性说明的说明方法。
3.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了解更多的事物,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研度,全面掌握课文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研度,全面掌握课文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事物。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蜘蛛”图片,指一名同学介绍蜘蛛
2.再出示生物课本上对蜘蛛的介绍,提问:你认为作为一篇说明文,还应该
补充什么内容?
二、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
重点关注一下词语:甲胄 妨碍 防御 捕获 陷阱 抛弃 挣扎 俘虏
似乎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读后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些字形、字音及意思需要重点突出、注意的。
3.课文围绕说明对象,作者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四、学习课文开头部分
1.齐读。
2.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3.如果让你介绍蜘蛛的话,你将怎样开头?
五、作业
把课文读流利,把自己读后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一、重点学习第二、三段,体会蜘蛛的聪明之处
1.自读。
2.讨论:写蛛蛛捉几种飞虫?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为什么要分两段?蜘蛛分别用什么方法捉这些飞虫的?
3.出示动画:蜘蛛捕捉昆虫的画面。
4.学生边复述,老师边板书。
5.这两段在语言文字上的特点是什么?
6.如果改成下面一段文字,效果如何?
修改之后的文字与原文比较,有哪些不同,你认为哪一种写法好,为什么?
7.再齐读第三段,体会生动说明的作用。
二、再一次体会生动说明的作用
1.读下面一段话:
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刻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况传给大脑,然后大脑作出反映。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
2.你能否将上面的这段文字介绍,再介绍得生动一些?
3.请同学介绍修改后的文字。
是不是所有的说明都用生动说明好呢?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早餐关系着一天人体可以产生多少能量,而能量产生的多少,则决定着精力的是否充沛和自我感觉的是否良好。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是靠糖产生的,其次靠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产生的。
4.这一段文字要不要改成生动说明,为什么?
三、总结生动说明的方法
从上的几段文字看,进行生动说明可采用哪些方法?
(采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进行描写等。)
四、总结本课内容
要求学生谈谈本课学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生动介绍它的外貌或某一生活习性。下节课交流。
北师大版《蜘蛛》《猫的天堂》教案及练习 篇15
[教学目的]
1. 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 学习本文生动性说明的说明方法。
3. 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了解更多的事物,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研度,全面掌握课文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用准确的动词来描述动作,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由“蛛丝手套”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丝织品是件什么东西吗?那是一幅用蜘蛛丝织成的手套。现在珍藏在法国巴黎博物馆。蜘蛛丝怎么能织成手套呢?它有什么功效呢?还是让《蜘蛛》一课给我们揭密吧!
2. 解题,释题。
体裁:科学小品文。
作者:周建人——鲁迅研究家,自然科学家,浙江绍兴人,鲁迅之弟。著作有《略讲关于鲁迅的事情》、《鲁迅回忆录》等。另有科学著作《科学杂谈》,与人合译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3. 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此。
蚋蜾蠃提防腺柞蚕忒劳顿嘻子怅然捆缚
檐()瞻()赡()
绕()挠()饶()
粘()拈()沾()
4. 默读课文,研讨文章内容。
思考题:
(1) 文章开头引用诗谜的作用是什么?
(2)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蜘蛛捕捉食物的几种情形及其捕捉方法。
(3) 文中说蜘蛛在生物界中是“名件”指的是什么?
(4) 为什么蜘蛛能捕捉到飞虫?
(5) 文章围绕蜘蛛的什么特点,介绍了它的哪些知识?其中说明的重点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 文章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7) 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8) 展开合理想象,你认为我们可以利用蜘蛛干什么?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点拨:
(1) 引用谜语,意在引起读者注意和兴趣儿,也是对下文写蜘蛛怎样捉飞将的一个总起。
(2) 文中写了蜘蛛捕食的三种生动情景:一是克敌制胜,二是势均力敌,三是反遭暗算;文中提到三种捕食方法:一是擒拿法,二是捆缚法,三是游击战的方法。
(3) 说它是生物界的“名件”是指织网技能之高妙,使人诧异,它的身体机构之巧妙,使人惊奇。
(4) 蜘蛛织网的生理机制是它的腹内有数种腺,藏着液体,都能从腹部末端放出来。一种叫做壶状腺,放出来的液体,遇空气凝结成丝,用以做最初的棚架和辐射线。一种叫葡萄状腺,放出来的液体也固结为丝,用以做螺旋形的线。一种叫腹合腺,放出来的液体不会凝结成死,却是黏液,和前一种腺液一起放出,附在丝上,使丝很黏。
(5) 本文是抓住蜘蛛结网捕食的生态特征来写的,围绕这个特征,文章对蜘蛛的生活习性、蛛丝产生的生理机制,蛛丝的用途等内容做了说明。文章把重点放在蛛丝的使用价值上,具体说明了人们对它的利用过程。这样不仅丰富了读者的知识,而且暗示了人类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根本目的——利用与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6) 文章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由表及里即由蜘蛛生活习性“表”,说到它吐丝生理机制的“里”;由此及彼即由蜘蛛本身的形态性质、常见的结网蜘蛛,说到蛛丝的用途和较少见的不结网的蜘蛛。
(7) 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分类别:如第2、3自然段结合蜘蛛捕食的三种情景,介绍了三种捕捉食物的方法。
举例子:如第3自然段中“比方有一个甲虫飞入网里……”用形象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披甲飞将的难捉。
作比较、列数字:如第6自然段中“园蛛的丝细到只有一英寸的一万五千到二万分之一,比蚕丝细得多了。”准确地说明了园蛛丝的细。
(8) 想象合理即可。
5. 总结本文的语言。
把说明蜘蛛捉飞将(A)和说明蜘蛛的生理特点以及蛛丝的用途(B)的文字进行比较,找出它们语言上的不同点,结合课文谈理由。
A: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恰当地使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形容词,并且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枯燥无味的昆虫知识也显得生动活泼,又使读者获得形象感受,从而具体地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性。
B:采用的是平实的语言。如谈到蛛丝的利用时,作者将蚕丝和园蛛丝作对比,结论让人确信无疑,从而显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文章内容的科学性。
6. 试模拟一只可爱的小蜘蛛的口吻,用第一人称介绍一下“自己”。
[课堂练习]
1. 课后习题。
2. 模仿蜘蛛的口吻介绍自己。
[板书设计]
蜘蛛
周建人
记叙“捉飞将”的情景
蛛丝产生的生理机制
人类对蛛丝的利用
有丝而不结网的其他蜘蛛
表→里此→彼
北师大版《蜘蛛》《猫的天堂》教案及练习 篇16
第一部分:
1、选词填空:
⑴随后是接连地绕几转,跑开一次,等到看着那飞将挣扎的力量已弱,才*近它的身边,把它细细( )。
a、捆缚 b、捆绑 c、束缚 d、缠绕
⑵有时候缚了几转,又被它(披甲的飞将)从网里滑脱,啪的一声跌在地上了,蜘蛛只好( )的在网上望一望。
a、惆怅 b、怅然 c、茫然 d、恍然
⑶它织网的技能之高妙,使人诧异,它的身体机构之( )也足使人惊奇。
a、高妙 b、精巧 c、巧妙 d、精制
⑷不结网的蜘蛛也食肉,不过它们捕取食物是用力去( ),不是用丝去绑缚的。
a、绑缚 b、捆缚 c、获取 d、搏取
2、文章开头引用谜语抓住了蜘蛛哪些特征?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说说下列三句话引号中词语的含义:
⑴此后我就留心这八只脚的“诸葛亮”怎样捉飞将。
“诸葛亮”:
⑵蜘蛛忽然赶到,急忙把它捉住,咬在“嘴”里,吸取它的汁液。
“嘴”:
⑶蜘蛛在生物界中是“名件”。
“名件”:
4、说明方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蜘蛛忽然赶到,急忙把它捉住,咬在“嘴”里。
b、(蜘蛛)转身就走,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
c、给自己的儿女长大起来的时候当“面包”吃。
d、蜘蛛只好怅然地在网上望一望。
5、本文主要介绍了蜘蛛的什么生活习性和什么样的生理特征?
6、本文最后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不能省去?
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此后我就留心这八只脚的“诸葛亮”怎样捉飞将,并且看出,它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如果蚊、蚋等小虫飞来,触在网上,正在挣扎,蜘蛛忽然赶到,急忙把它捉住,咬在“嘴”里,吸取它的汁液,或者咬了回到网中央去了,好像我们咬一片面包或饼干似的,不费力气。如果投入网里的不是这等小虫,而是力气较大的飞虫,它急忙跑去,便放出丝来,用脚拿了丝去缚,直到那牺牲者挣扎不动为止。如果来的飞将是带枪的,例如蜜蜂,蜘蛛见它被网粘住,赶到前面,用丝向它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但走不多远,又回转身去,再绕一下,又走开。随后是接连地绕几转,跑开一次,等到看着那飞将挣扎的力量已弱,才*近它的身边,把它细细捆缚。有时捆缚得细密到像一个布袋。蜜蜂被包在这样的袋中,往往还会发出吱吱的微声。
【乙】一只硕大的蜘蛛在一座古屋上编织了一面漂亮的蛛网,用以捕捉苍蝇。每当苍蝇落到网上,被缠住不能动弹时,蜘蛛就把苍蝇吞食个干净,不留一丝痕迹。因此,别的苍蝇飞来时仍以为这蛛网是个安全宁静的栖息处。一天,一只颇为聪明的苍蝇飞来了,在蛛网上嘤嘤嗡嗡地盘旋了好久不肯落下,于是蜘蛛便爬出来对它说:“落下来歇歇脚吧!”然而苍蝇远比蜘蛛聪颖,它回答说:“你的房屋上见不到别的苍蝇,而我是从不在不见别的苍蝇的地方落脚的。”说完,它就鼓翅飞开了,它飞呀飞呀,一直飞到一个有许多别的苍蝇汇集的地方。它刚要在那些苍蝇群中落下,突然一只蜜蜂嗖地飞来对它说:“不要落下,傻瓜,那是张捕蝇纸,那些苍蝇全都落入圈套了。”苍蝇反驳道:“不要说傻话,你瞧它们还在翩翩起舞呢。”说完之后,他就一头扎了下去,因此也就与其它苍蝇一样给粘在捕蝇纸上了。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种 的人。
7、就体裁而言,甲文中 ,乙文是 。
8、乙文中横线上应填的语句是( )
a、狂妄自大 b、把局部经验到处套用 c、不知天高地厚 d、自以为是
9、两文从不同侧面写出了蜘蛛 的特征。
10、甲文中加点的“触”和“投”两字能否互换,为什么?
11、乙文中�线词语与课文《蜘蛛》中哪些句子相照应�?br>
12、甲文第一句在文段中的作用是 ,乙文第二段的作用是 。
13、结合两文段的内容,描绘苍蝇被蛛网粘住,被蜘蛛捕食的情景。(不超过100字)
第二部分:
⑴蜘蛛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中的蜘蛛目和盲蛛目动物的通称。
⑵全世界的蜘蛛有三万五千余种,常见的种类有圆蜘蛛、珠腹蛛、拉土蛛、蝇虎、壁线、漏斗网蛛等。世界上最大的蜘蛛是拉丁美洲的捕鸟蜘蛛,它织的结实的网,能载得住重达300克的小鸟。1945年在巴西采集到了只雌性袋蜘蛛,它的体长23.68厘米,重将近85克,外形好像一只大螃蟹,是至今世界上最重的蜘蛛。拉丁美洲有一种常聚居在一起的蜘蛛,叫做“马略斯”,它结的网犹如一条大被单。危地马拉北部有一种叫做“居中塔马利维”的蜘蛛,全身白色,能吐出非常坚韧的彩色蛛丝,织成的网五颜六色,十分好看,当地居民常用来当窗帘。1935年在墨西哥捕到一只成年雌性袋蜘蛛,当时估计它的年龄为12岁,后来又在实验室养了16年,总年龄为28岁,称得上是长寿的蜘蛛。
⑶科学家曾把蜘蛛带到宇宙空间去,观察它在失重状态下能否织网,结果蜘蛛第一次失败了,但不久适当了失重状态,把网织成了。
⑷蜘蛛在织网时,首先要在两地之间架“天索”,固定在一定的地方,并在固定的丝上来回走几趟,使丝加粗。然后形成不规则的框子为踏足线,在“天索”上设置对角线,再在对角线的中央织一个白点,这是将来网的中心。以后往返于中心的圆周之间织许多呈现辐射状的半径线。辐射线把圆圈分成等分的数目,每两根相邻的半径间的角度是约略相等的,接着用一根很细的丝从中心开始螺旋地盘成一个区域称为休息处,射线及休息处作好自圆心向外作第一螺旋线,然后自外向里织粘性强的第二螺旋线。织好第二螺旋线后,将第一螺旋线及其部分射线吃掉,并继续自外向里作螺旋线。愈近中心,每圈间的距离也愈密,直至不可辨认的地步。这正符合数学上的对数螺线的情况。蜘蛛的确不愧为是“数学家”“织网家”。
⑸蜘蛛在国内外常作药物治病。
⑹在光学仪器上,采用很细的蜘蛛丝作义丝之用。
⑺在仿生学上人们正在研究蜘蛛的“液压腿”,并据此研制了一种“步行机”蜘蛛几乎是个“瞎子”,但一旦昆虫触动蛛网,它依*腿上极灵敏的振动传感器,就能立刻扑过去捉住食物。科学工作者将蜘蛛的腿进行解剖,发现腿里没有肌几乎。蜘蛛的这项本领,是依*腿里的一种不寻常的液体来实现的。当腿中充满“血液”时,原来的软腿就会变硬,腿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液压传动机构,蜘蛛就能快速行动和跳跃。于是人们模仿蜘蛛的“液压腿”,研制了一种“步委机”,以期能为瘫痪病人服务。人们还试图用蜘蛛中血压自动调节的原理,寻找自动调节人体血压的方法,治疗高、低血压病。
1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空间顺序 d、程序顺序
15、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⑴⑵/⑶⑷/⑸⑹⑺ b、⑴⑵/⑶⑷⑸/⑹⑺
c、⑴⑵⑶⑷/⑸⑹⑺ d、⑴/⑵⑶⑷⑸⑹/⑺
16、“蜘蛛织网技能之高妙,使人诧异,在任何环境里都能进行。”这一句是从文中某段首提出来的,你认为应放在第几段的开头?
17、认真阅读,谈谈第二段内容安排上的详略特点。
18、第四段中连接“蜘蛛织网”先后顺序的一组词是。
19、阅读第四段回答,蜘蛛不愧为“数学家”的原因是什么?
20、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1、阐述人们研制“步行机”是模仿蜘蛛“液压腿”的什么本领(用原文句回答)?
第三部分:
22、按要求改写下面句子(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⑴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
不用修辞方法:
⑵真情是空气,托起诗的翅膀。
不用修辞方法:
23、按下面设定的情景写话。
你的班主任对工作十分负责,对同学们也十分关心,只是脾气急躁了一点儿。
⑴请你用一句话委婉地向老师表达你的意思。
⑵同学们对班主任有情绪,请你以班长的身份,用一句话劝劝同学们。
24、在下面语句间连线,使之构成四幅对联。
黑发不知勤学早水淡性泊是我师
无边落木萧萧下白首方悔读书迟
四面荷花三面柳不尽长江滚滚来
竹直心虚乃吾友一城山色半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