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分课时教案 精选2篇
藤野先生分课时教案(精选2篇)
藤野先生分课时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标致、落第、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绝、抑扬顿挫”等词语。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
4、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理解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品评重点句段,领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板书课题,有关文学常识
①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②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③《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实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
2、介绍写作背景。
①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那位老师大不相同,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充满了尊敬和怀念。
②1902年,鲁迅到日本学医,目的是想将来以行医来“疗救国民疾病”,但美好的梦想被现实击碎了。“中国人围观中国人被杀”这一场景,记录在影片中,他受到极大的刺激,决定弃医从文,用文艺来唤醒民众。1926年,从日本回来二十多年,写下此文,纪念老师,也为唤起民众。
二、诵读、整体感知文章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1)注音
绯红(fēi)油光可鉴(jiàn)芦荟(huì)瞥(piē)
芋梗汤(yù gěng)解剖(pōu)不逊(xùn)匿名(nì)
诘责(jié)深恶痛疾(wù)烂漫(màn)
(2)释义
绯红:鲜红。
诘责:质问并责备。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文中知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文中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无礼。逊,谦逊。
托辞:借口。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2、学生齐读全文,理清思路,把握叙述线索。
在东京(1~3)
“我”在东京的见闻与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相识前
在仙台(4~35)
1、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2、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3、匿名信事件
4、看电影事件
5、我与藤野先生告别——交往中
离开仙台(36~38)
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分别后
第二课时
本节课我们对文中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加以分析理解。
一、研读关键语段,深透理解文意
1、指名朗读课文1—3语段,思考:
(1)作者写了在东京的哪些所见所闻?(赏花、跳舞)
(2)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哪些特征进行描写?(辫子)
(3)作者把清国留学生的辫子比作“一座富士山”“小姑娘的发髻”并且说“实在标致极了”,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反语)
(4)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态度?(厌恶、反感)
(5)从内容的推进上看这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这是鲁迅离开仙台的原因,为下文写与藤野先生相识埋下伏笔,)
2、接下来作者从东京来到仙台
(1)与藤野先生初次见面作者主要抓住藤野先生的外貌来描写,请找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语句。(生活简朴)
(2)交往中,作者选取了四个典型事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列出这四个事例: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治学严谨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正直热诚
(3)除了写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外,还写了哪些事?
①匿名信(内容——自尊心受到伤害。
结果——维护祖国尊严
②看电影——“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我的意见”指什么?“变化”指什么?
弃医从文:为什么?
(4)上面两件事可以看出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热爱祖国
(5)这些事与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离开仙台,告别藤野埋下伏笔)
3、离开仙台
(1)作者离开仙台后,虽未给藤野先生寄过照片和信,但作者怀念之情却未减,为什么?(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而且“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直接抒情)
(2)作者是如何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的?(收藏讲义、挂照相、把怀念化作勇气和力量——继续写———)
(3)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用手中的笔同反动派作斗争,体现他的爱国思想)
二、总结
1、本文通过作者在日本留学的几个片段刻画他的老师藤野先生,赞扬了先生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先生深切真挚的怀念,并表达强烈爱国之心和与反动派斗争的决心。
2、自我整理
①两条线索
②两种真挚情感
③四个典型事例
④一次思想转变
三、体验反思
1、课后习题第1题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提供参考意见。
2、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引导、鼓励。
四、布置作业
以“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为题,构思完成一篇小作文。
要求:
(1)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2)叙事具体、中心明确。
藤野先生分课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3、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有特殊含义的一些词句,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深刻感悟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找出不懂的词句和其他疑问;归纳后,说出本文写了有关藤野先生的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质。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
课前学生听说训练,介绍佳作,学生从讲演者选材、表述、形象、气质等方面进行评价,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老师方面的课文,你能具体列举是哪些文章吗?(学生列举,多媒体打出篇目:魏巍《我的老师》、都德《最后一课》、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些文章分别介绍了作者心目中的教师形象。这节课,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又一篇散文《藤野先生》,看看他是怎样记叙他的日本籍教师藤野先生的。(板书课题)
三、学习新课
1、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2、交流预习内容:
⑴交流字词(多媒体展示)。
⑵介绍有关本文的一些资料。
①鲁迅留学日本的有关情况。
②鲁迅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及有关情况。
③藤野先生的生平简介。
3、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文章结构层次,找出文章叙事线索。
4、理清文章脉络看看文章写了哪些事。学生口头回答:本文写了有关藤野先生的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质?(板书结构提纲)
四、激情训练
1、多媒体课件演示。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了解了抓住人物性格特征写人的写法,感受了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体会文中感情色彩浓厚的句子,找出疑难问题。
2、讨论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听写字词
二、分析理解课文,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写人的记叙方法,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讨论课文中感情色彩浓厚的词句。
思考题:(这些问题可以启发学生质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讨论解答,教师适当点拨)
1、在东京所见很多,但只挑选了樱花和清国留学生两件事情来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用樱花的美,衬托出清国留学生的丑)
2、作者描写清国留学生丑态百出,写了哪些事,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头上盘着大辫子、油光可鉴、学跳舞。修辞:比喻、夸张、反语、衬托。)
3、作者从东京到仙台,一路所见事物很多,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因为“日暮里”是作者从东京到仙台的第一站,站名触发了作者的忧思,作者想到日暮图穷的日本军国主义,想到风雨飘摇的祖国,更加激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水户”是明的遗民朱顺水客死的地方,作者借以表达自己的一腔爱国热情。)
4、作者在仙台受到的优待,为什么把它归结为“物以希为贵”?写仙台医专的职员热情周到与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作者感受到的是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苦,他们的热情周到与藤野先生一样,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是一个友好、热情好客的民族。)
5、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看电影事件,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课堂内容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理解了课文内容,深入挖掘了课文的内涵,深刻理解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三、拓展练习:
1、体会文中感情色彩浓厚的词句。例如:
⑴“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表达对清国留学生中只知道玩乐者的厌恶之情。
⑵“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也无怪他们疑惑。”
表达对歧视中国学生者的满腔义愤之情。
⑶第37自然段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无限怀念和感激之情。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副词对表达意思的作用。(多媒体演示)
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⑵实在标致极了。
⑶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⑷……居然睡安稳了。
⑸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提示:
⑴“无非”表示“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为后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⑵“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标致”在这里是反语,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这就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⑶“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
⑷“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⑸“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四、布置作业
写你熟悉的一个人,抓住人物性格特征写一篇小短文。
五、课后小结
这是一篇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叙事散文,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深深地被鲁迅先生崇高的爱国热情所感染,深深地被鲁迅先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所打动。对课文的学习理解,不仅仅在散文优美,更重要的是被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力量所征服。
上一篇:精选12篇 有关藤野先生教案
下一篇:习题 精选15篇 藤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