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通用14篇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篇1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
第五单元主题是“人与环境”。本单元的主题可以说是激发人类善待野生动植物,善待大自然,善待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这样的主题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接受,产生共鸣,有很大难度,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还不能达到这样高的一个层面。从几篇文章体裁来看,有说明文、随笔、散文、记叙文、文言文(议论文),体裁多样化。虽说潮流对文体要求无须过高,甚至不作要求,但对文体的相关知识也需要学生了解一些,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反复诵读是必要的、有效的基本的手段。创设课堂教与学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有条件的话,创设活动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多与大自然来几次亲密接触,让学生能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能产生事半功倍之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意义、道理,能唤起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那可以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得到一定的升华,也就实现了本单元编者的初衷。
二、教学目标:
1、能通畅地阅读课文,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体会文章流露出的作者对自然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自然的意识。
3、能正确使用和修改常用的、用错的标点符号,学会在记叙中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表达真切的感情。
4、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内容,开展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开展交流,学会倾听、应答,培养视听能力,提高视听效果。
5、能就单元主题“人与自然” 设计方案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表达自己的态度,呼吁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苏州园林》 3课时
《都市精灵》 1课时
《幽径悲剧》 1课时
《明天不封阳台》 1课时
诵读欣赏(单元自荐美文交流) 《城市听鸟 》 1课时
《治水必躬亲》 1课时
写作 2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 1课时
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1课时
单元学习小结 1课时
二十一 苏州园林
叶圣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二、教学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三、教具的使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步骤和实施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几天苏州城交通不太顺畅、空气轻度污染的原因?
明确:处处修路,处处施工,整个苏城像个大工地……
1、如此大兴土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城市的急剧膨胀、明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2、世遗会为什么被选在苏州召开,作为苏州市民你有何感想?
明确: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 。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
(二)讲析
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幻灯显示2课题、作者及英文)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3-6)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⑴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⑶(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⑷(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⑸(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课件显示图片欣赏,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
(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链接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看网上论坛帖子)
4、(提供相关网站)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课后了解苏州园林
四、提高和延伸(代作业)
教学反思:
二十二 都市精灵
舒乙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材料的丰富性和结构的条理性;
2、通过品味语言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3、明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明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构想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家园,谈谈它与现在的城市相比有何异同。
(二)检查预习:
抿 硕大 围剿 栖息 鹈鹕 荒诞
肆无忌惮 无所事事 司空见惯 流连忘返
(三)初读文本,了解词义
1、“都市精灵”中的“精灵”,原指神仙、精怪,文中如何理解?
2、它们并不叫,…… 居高临下地瞧着这忙碌的大城市,……
3、 ……, 而且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大叫,老鸹不老呱了,……
4、如此说来,“孤城寡人”并不正常, ……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
(四)走近文本,揣摩结构
1、作者介绍了哪些城市的哪些“精灵”?
2、作者对这些精灵分别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3、谈谈文章结构安排的妙处?7
(五)探究文本,品味语言
文章有“人与‘精灵’友好相处的精彩画面”的描写,有“人与自然和谐如何相处”的议论,你觉得哪一处描写生动、哪一处议论精辟,说说理由。
(六)一课一得
本文是一篇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描写或评论。
形:材料的丰富性和结构的条理性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散文的特征:形散神不散
(七)拓展延伸,合作学习
1、结合几幅图片,flash动画谈感受。
2、说说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处或不和谐之处。
(八)布置作业:
1、同步完成“导学”;
2、小实践:关于“禽流感”的调查报告。(从产生的根源、危害、预防、教训等方面着手)
五、板书设计:
都市 精灵
现在的北京 鸟、小松鼠
惋惜
过去的北京 麻雀、老鸹、燕子
怀念
昆明 红嘴鸥
羡慕
上海 鸽子
佩服
旧金山 海鸟、海兽
向往
联想丰富,取材广泛
二十三 幽径悲剧
季羡林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标题的评论,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
2、圈点批注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能像作者一样,说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能像作者一样,说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幽径悲剧》这篇课文就很好地展示了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2、介绍课堂环节:
走近名人 成为名人
我当评论家
我当文学欣赏家
我来寄语
二、我当评论家
你觉得课文的标题《幽径悲剧》好吗?如果你觉得好,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个更合适的标题,请你写下来,也要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评论家标准
1、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声音响亮。
2、能对作者的观点和同学的看法,有针对性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三、我当文学欣赏家
1、出示要求:
(1)选择文中最能打动你的一处,并圈点勾划加批注。
(2)结合你的批注说说这一处为什么打动了你。
阅读一篇文章,可以边读边勾画出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这就是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
●关键字词
__有感想处
2、教师出示范例。
3、学生批注后交流。
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的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批注1)气势不凡,与一般的藤萝不同。
(批注2)拟人的手法,把藤萝的香气写活了。(批注3)有幽香、有蜜蜂声、有紫红色的花,可嗅、可闻、可观,藤萝的形象具体而又鲜活。多美的一株藤萝!
四、我来寄语
1、观看短片
2、结合课文和短片谈感受。请你对悲剧的制造者们说一句哲理性的话。
五、作业:(任选一题完成)
1、请爱护你身边的小生灵,如果发现有人伤害他们,请及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2、现在,我们常州市正在创建全国园林城市。请你以一名中学生的名义向本市市长写一份建议书,谈谈你的设想。
二十四 明天不封阳台
杜卫东
一、教学目标
1、仔细阅读课文,理清文本的线索和表述的主要意思。
2、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 。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 。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0岁的法国小女孩蒂皮出生在非洲的纳米比来,她与当野生动物摄影家的父母在非洲丛林里生活了整整十年,在神秘而充满乐趣的非洲大草原上,蒂皮与大象作兄妹,与豹子作朋友,与斑马、蜥蜴、羚羊、鸵鸟相亲相爱,她与自然和谐地相处着……(幻灯片放映图片)蒂皮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与大自然作亲密的接触,但没有这样的机会。那么我们生活在都市中的城市人应该对大自然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明天不封阳台》这篇课文将给我们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明天不封阳台》,作者……
(二)检查预习,疏通生字词障碍
多媒体课件显示生字词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请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叙述了“我”家由于一只一只鸽子的来临而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2、文本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
明确:明天是否封阳台
3、关于封不封阳台,文中“我”的情感和态度都经历了变化,快速阅读课文,整理出我态度变化的情况:
明确: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还封阳台吗?——明天先不封阳台
4、从封与不封,我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呢?
①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②后来为什么对封阳台产生了怀疑?
“明天还封阳台吗?”原因:①对鸽子的同情、忧虑;②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③最后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又是为什么:
明确: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总之,明天不封阳台主要原因就是能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5、小结:儿子——儿童对小动物单纯地同情、喜爱
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的思考
明确:是否封阳台是表面现象,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本文的本质。
(四)拓展:
1、文章最后写道:“我决定先明天不封阳台了”(先,暂时、暂且),说明作者的思考还在继续,而我们读者的思考也没有结束。难道仅仅是阳台阻隔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不!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人类自己伤害了大自然!正如文中所说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很多人却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下面请看一段flash,你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你能否提出一些建议或者看法?
3、作者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的?
4、至于这些,其实两位智者早就提醒过我们: ……所以后面的这副图片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5、师总结:
诗意地栖居,要求人类不仅要珍爱自己,也要珍惜那些与我们同处于同一片晴空下的无言的生命!我们必须改变对自己在大自然中所处地位的认识,即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人类应该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善良公民,仅仅出于自身利益而关心生态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确立一种新型的伦理体系,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不要再封闭人与自然间的阳台,让我们更自由地呼吸大自然的气息。如此才能像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说: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五)小结:
1、这篇课文通过明天是否封阳台这个话题,提出了人与自然界应该和谐相处这样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问题,这种表现手法我们称之为“以小见大”。
2、本文在表达方式上主要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夹叙夹议”。
(六)布置作业
作者从封阳台引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请你也从一个小角度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教学反思:
二十五 治水必躬亲
钱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说出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2、能说出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3、学习摆事实,讲道理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对“治水必躬亲”这一基本道理的理解。
2、难点: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句中含义的基本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对话来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它不仅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而且还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由此可见对话的作用很大。
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对话方式。我们可以和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还可以与现代媒体对话。今天我们就通过对话这种学习方式,学习古人钱泳的一篇文章,这就是《治水必躬亲》。大家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文本,例如可以诵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一起朗诵等,要求能读通顺。
二、与文本对话,解读文本
与课文对话,利用旧知,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尝试读懂、理解文章,将自己不懂的字词语句作出标记。
三、与同学对话,释疑解难
与小组同学对话,交流自己对于文章字词以及内容的理解,互相合作,解答疑难。将小组合作依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四、与老师对话,交流心得
五、与生活对话,理解文意
1、叙述故事
要求学生讲述古今几个有关“治水”的故事,并且能够做到故事情节完整,叙述重点突出。如:鲧治水、大禹治水、西门豹治水、李冰治水、历史上中华民族治黄等等。
2、比照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故事,对照文本,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结合所讲的故事是重点,在评述故事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题。如:鲧治水不成,因为他执一、拘泥于“水来土掩”的掌故,未能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李冰修建都江堰虽然是堵水,但他成为造福后人的功臣,这是因为他知山知水,知情知势。大禹治水能躬历山川,亲劳胼胝,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具体事例中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六、援疑质理,掌握方法
“治水必须躬亲”,文章是怎样阐述这个问题的呢?
(明确摆事实,讲道理是最基本的论证方法,也是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对历史上不同治水人物的正反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七、拓展延伸
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八、作业
请同学以“治学必躬亲”为题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片段,阐明治学也要躬亲的道理。
通过仿写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无论做什么事情躬亲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感悟——能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篇2
小小少年
教学目标:
1、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爱。
2、学会感激,对亲人、对朋友、对老师、对大自然、对生命等,用爱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世界。
3、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教学准备:学生设计“ 老师,谢谢你”的留言卡,朋友档案卡若干。
教学过程:
一、家庭同乐会
让学生找个合适的时间,和家人坐在一起,开一个家庭同乐会。拿出自己珍贵的收藏和爸爸、妈妈一起叙说成长的故事,追寻成长的足迹,分享幸福的时刻。对于爸爸妈妈的收藏,说出自己感激的话,对于爸爸妈妈的爱,也大方的说出来。
二、互赠留言卡
在学校的时光中,老师教学生学习知识,学习做人,教会他们爱身边的世界;好朋友互相陪伴度过了一段段幸福的时光,学生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老师、对朋友说。
三.老师可以设计“ 老师,谢谢你”“朋友档案”卡片,让学生写上自己的心里话,然后赠给老师,赠给朋友。
四. 别开生面的“丰收节”
大家一起度过了六年的小学生活,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拥有很多快乐的回忆。老师指导他们过一个别开生面的“丰收节”,办一次“成果展”
我有一个梦
教学目标:
1、知道成功的路是充满坎坷、充满艰辛的,只有不畏艰验、勇于攀登,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才能到达终点。
2、培养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3、让学生立志做一个有梦想的、有目标、坚持不懈的人。
教学准备:调查表若干,搜集有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人的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一、找榜样
1、教师用课件呈现名人成功的故事、资料,包括陈景润、曹雪芹、李时珍、司马迁等著名人士坚持不懈取得成功的背景故事。
2、学生补充自己收集到的名人成功的故事和资料。
3、学生说说自己身边为实现梦想坚忍不拔、努力奋斗的榜样。(比如学骑自行车、学习乐器、绘画、书法等)
4、教师采访学生:在为取得成功而努力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过因为太苦了而产生放弃的念头?
5、录音呈现一组记者采访名主持、名演员的谈话。画外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6、教师总结:无论是伟大的理想,还是生活中平凡的梦想,都需要我们付出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二、社会调查活动
1、确定调查内容:访问父母及身边的其他人,了解他们为实现理想付出了哪些努力。
2、了解活动注意事项:教师要特别强调活动的有关注意事项。
(1)分组选择不同的调查路线和地点,并提醒学生要做好记录。
(2)在调查活动中要注意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懂礼貌。
3、开展调查活动。
4、调查结束,交流调查结果。
三、“我的梦想”演讲会
明天不遥远
教学目标:
1、懂得上中学之前,要做好准备。
2、了解在成长中,有众人的帮助,会使自己更加坚定、更加自信。
教学准备:
1、中学生生活片段的图片若干张。
2、学生课下采访邻居大哥哥、大姐姐,向他们了解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
3、留言卡若干。
教学过程:
一、你准备好了吗?
1、教师:再过几个月,你们将成为中学生。老师真的很为你们高兴,你们自己是不是也很激动?但是,一定有人会感到不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的同学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不知道上中学是个什么样。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做一些准备,只有懂得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才不会事到面前而措手不及。
2、展示若干图片(中学生的生活片段),让小学生了解中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了解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
3、交流“你准备好了吗”。开展这个活动前,要让学生课外访问周围的中学生大哥哥大姐姐,向他们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并征求他们的意见,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好升学的准备(包括学习、生活、思想等)。
4、教师小结:虽然中学生活内容更丰富,更有挑战性,但如果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会顺利地度过中学的生活。
二、收集爱的祝福
1、学生理解书中父亲的话(节选),从中体会父辈们对自己的期望,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注和嘱咐,学会感激。
2、学生自己制作精美的留言卡,请老师、亲人、朋友留言或写上自己的座右铭,给老师、母校留言等。让学生懂得在成长中,有亲人、朋友的关怀与祝福,才会更加坚定、更加自信,要把他们的爱铭记心中,同时,让学生学会接受他人对自己的爱,并心存感激之情。
三、联欢会
1、召开以“感谢你,母校”为主题的诗、散文朗诵会。学生自编自演,让他们深深懂得六年的小学生活,凝聚了老师的心血,从而对母校怀有深切的眷蛮、感激之情。
2、开展以“感激你……”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学生需要感激的有老师、还有亲人、朋友等。学生以此为主题,创作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如:舞蹈、合唱、小品等。
3、合影。老师、家长、学生或好伙伴、好同桌等合影,留下美好、永久的回忆。 最后,学生自由交流,相互倾诉心中的情意。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篇3
第五单元 单元分析
一
单元教材分析
识字5是一篇词串识字的韵文,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表现了冬天的气候特点;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不畏严寒的三种植物,第三组介绍了在动里过冬的动物,第四组介绍了三种适合冬天的活动。“识字6”看起来是一串词语,其实这些词语都是典型的事像,其间是留有空白的。儿童借助这几个典型的事像加以想象、补充,就能在头脑里浮现出一幅祖孙夏夜乘凉的画面。《识字7》这是一篇看图会意识字,利用看图体会字的形式班组学生识字。课文配有了5副形象的文字图画,通过形象的图画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而字的后面附有一首清丽的小诗,小诗的下面又有一幅插图,形象地在现了诗的意境。《识字8》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这组字就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课文插图来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
二
单元目标要求
1、通过看图,学会“雪、蜡”等22个生字,诵读、理解“骄阳 蜡梅”等词语,掌握“羽字旁”。
2、学生能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3、能看图体会字义,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4、学会生字。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
单元设计意图
1、词串识字,怎样不仅突出识字功能,还突出了审美、认识事物功能及为连词成篇打基础,这些应成为老师研究的重点。
2、揭示汉字构字规律 1).看图会意明字理 这主要是就象形字、会意字讲的。课文类型是“看图会意识字”。即让学生通过看图来体会构字的原理。2).转盘识字辨形声 形声字在汉字中占到80%以上,让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规律,对他们学习汉字十分有用。学生可以悟出:这几个字声旁相同,故读音相近;形旁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 “
四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教学课题:识字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雪、蜡、翠”等8个生字,,认识羽字旁1个偏旁。(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认识冬季的物候特征,学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饽饽生机和生活的情趣。(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投影、生字卡、录音带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谁不怕冷?请举手!啊,小朋友都不怕冷,真勇敢!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冰雪覆盖的野外去活动好不好?请闭上眼睛(教师出示投影),小朋友,我们到啦!请大家仔细看看,野外怎么样? 看图自由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看图说话学字词 1、冬天到了,天气怎么样?(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2)相机出示词卡,让学生认读:大雪、北风。(3)词卡贴在相应的事物旁。(4)小朋友,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那是因为北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出示词卡 2、天这样冷,有些动物都躲到洞里去生活了,是哪些词语?你认识吗?(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2)相机出示词卡认读并贴在相应的事物旁:蟒蛇、蚂蚁、刺猬。(3)“蟒蛇”你了解吗? 看图练习说话。让学生认读:大雪、北风。 新课标第一网 ,认读。 看图练习说话 齐读蟒蛇、蚂蚁、刺猬。 自由说。 通过学习能认识冬季的物候特征。
三、根据词义归类学韵文四学写生字 3、哪些植物不怕冷?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2)相机出示词卡认读并贴在相应的事物旁。(4)教师介绍:腊梅、翠竹、苍松不怕冷,被称作“岁寒三友”。 4、小朋友也不怕冷,他们在干什么?(1)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2)相机出示词卡认读并贴在相应的事物旁。 1、小朋友,看这图上的词语,想一想,读一读 2、分组讨论。请四个大组推选一人来取词卡,并按顺序排列在黑板上,贴后以组为单位读一读。 看图练习说话。 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认读 5、借助图画,看拼音读词语。自由读、相互读。齐读。说哪些词语分别表示冬天气候特点的?哪些词语表示不畏寒冷的植物的?哪些词语表示在洞里过冬的动物的?哪些词语表体育锻炼活动的? 3、练读韵文。(1)按要求归类读词语。(2)多种形式练读。 4、去掉生字注音读韵文。 5、背诵韵文。看图背诵,边背边想象画面。学写雪、蜡、翠,在习字册上描红。 初步懂得了冬季里蜡梅花、松和竹不怕寒冷,依然苍翠挺立,蟒蛇、蚂蚁和刺猬躲进洞里生活,小朋友不怕冷。掌握羽字旁。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识字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雪、蜡、翠”等8个生字,,认识羽字旁1个偏旁。(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认识冬季的物候特征,学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饽饽生机和生活的情趣。(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课前准备:投影、生字卡、录音带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字词,出示韵文。
二、巩固韵文,指导背诵三、小组合作,知识竞赛
自主识字,完成练习 1、 出示生字词:寒流、北风、蜡梅、翠竹、苍松、蟒蛇、刺猬滑雪、溜冰、跳绳 2、 出示韵文 3、 把韵文的顺序打乱选择其中的一些词语,根据刚才出现的画面说一段话。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给这些词分类吗? 1、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过冬的方式吗? 2、 你能说出几个表示冬天寒冷的词语吗?冬天可开展哪些有益的体育活动?鼓励小朋友提出学习中有困难的生字集体交流。 指名读齐读自由朗读韵文选择其中的一些词语,根据刚才出现的画面说一段话。分分类齐读韵文按一定顺序练习背诵学生分成4大组,共同回答师提出的问题。 1、在小组中学习生字,小组内同学相互交流、补充、帮助。 2、完成习字册 会熟读词语卡片,有感情的朗读韵文。能连贯的说几句话,并能将意思表达清楚。通过交流,增长见识。注意掌握生字的写法。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识字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细观察图画,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生字,初步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学习本课生字,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和词语的音,会写本课“骄岛、塞”3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课前准备:投影、生字卡、录音带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指导看图导入。
二、初读词语,理解字词。
三、认读生字,学写生字
1、教师出示挂图,导语: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上而下的观察图画。
2、让学生看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相机指导学生把词语读正确,把话说具体。
1、让学生打开书本,借助拼音读词语和词串。要求:读准字音,词语注意要连读。
2、以一行一行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相机正音,注意“骏马、塞北、杏花、椰书、牦牛、冰雪”的读音。
3、出示整篇课文,让学生整体练读。
4、小组学习,让学生结合看图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讨论。 5、再组织练读课文
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2、去拼音后让学生认读。
3、让学生认读“骄、塞、岛”,组织学生为这些生字组词,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再集体指导,相机板书
4、让学生在书上描红,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5、布置作业: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巡视学生写字,纠正写字姿势及字的笔顺。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认真地观察图画。
一边看图一边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词语读准确。并尽量把话说具体。
学生先借助拼音读词串,读准字音。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准每个字每个词语的音。并注意词语连读。
练习读好整篇课文,注意行与行的关系。练习读出韵味。
说说自己学懂了哪些词语,哪些词语还不懂。
再练读课文。
学生认读带拼音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如“塞”平舌音,要注意读好。
认读“骄、塞、岛”,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
在书上描红,写字姿势要正确。
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努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能有顺序的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韵文,并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注意掌握生字的写法。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识字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巩固生字“骄、塞、岛”,深入解本课词语的意思。(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课前准备:投影、生字卡、录音带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检查。
二、指导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2、让学生读课文
1、结合看图,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说说图上的景物是怎么样的?
2、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把词语与景物联系起来)。
3、在学生充分的看说后,教师可以范读,放光盘,也可以让学生指名读一读。
4、让学生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5、评议各组的情况。
6、男女读课文,一起读课文。
7、你能说说你学了这一课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样的感受吗?
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去拼音)
2、让学生认读“骄、岛”,学习新偏旁“山”。组织学生为这些生字组词,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再集体指导,相机板书。
3、让学生在书上描红,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布置作业:
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巡视学生写字,纠正写字姿势及字的笔顺。
读生字卡片,并说说词语。
读课文,注意词语和行的读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先仔细地观察图画,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或最喜欢的事物,把它说具体。并说说自己看了以后的感受。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四幅画面。(一群膘壮强悍的骏马,迎着秋风驰骋在一望无际的塞北草原上;白色和粉红色的杏花,沐浴着潇潇春雨,把锦绣江南装点得更加美丽;海岛高大的揶树挺立在骄阳下,海风拂过……)
听教师范读、听光盘读或听同学读,在评议中学会读出语气来。
小组讨论后发言
学生认读去拼音的生字。注意字的结构,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
在书上描红,写字姿势要正确。
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努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复习巩固‘
通过引导诵读,读中感悟出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注意掌握生字的写法。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识字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亭、停”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小亭‘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特点。(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能看图体会字义。(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重点与难点:正确规范地按结构书写生字。 区别:停 亭课前准备:投影、生字卡、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揭 揭示课题,明确目标。二、看图领会字义,主动识字。 三、指导书写 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7,要和许多有趣的字娃娃们交朋友,怎么样,想和他们见见面吗? 1、 出示教学挂图。 2、 指导看图,图字联系,了解“亭”字由图中的画演变而来,从而了解象形字的特点。 3、 有一个人来到了小亭边,突然停下来,可以用哪一个字来表示。(停)从而体会字的特点。 4、 说说闻表示什么意思。 5、 这只鸟在干什么?(叫) 6、 前面我们还学过这样的字吗?我们把这些字叫会意字。教师示范写:亭,闻,鸣。 齐读课题 1、学生观察图画,说图意。(1) 图上画的是一座亭子。(2) 停表示一个人靠在亭子上休息。所以是停。(3) 闻表示打开门用耳朵听。(4) 鸣表示鸟儿叫。(5) 学过的字有:尖、看、灶、尾。齐读生字,个别读生字。 学生在描红本上描红,仿影写字。亭,闻,鸣,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看图体会字义,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乐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注意生字的写法。注意掌握生字的写法。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识字7
第二课时
学目标:1、学会本课“但、深、”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最后一句意思。(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重点与难点:理解小诗最后一句的意思课前准备:投影、生字卡片、习字册。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巩固
二、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卡片:亭,闻,鸣,耳。 1、出示小诗指导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小诗,边读边想诗的意思。 2、指导反馈讨论:(1) 这个人来到小亭边干什么?(2) 为什么他只听见叫声而看不见鸟儿呢? 3、背诵诗歌。给生字找朋友。师示范书写生字:但 深。 学生认读,并说说生字的意思。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小诗。 2、指名朗读,检查是否读准。 3、(1)个别读第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2)个别读第二句,说说这句的意思。(3)个别读第三句,说说这句的意思。(1) 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2) 4、由练习背诵,集体背。个别背。 5、生练读生字,并组词。 6、说说生字的笔顺。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复习巩固能看图体会字义,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乐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注意掌握生字的写法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练习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用字词句,能模仿识字8的方法,拼学生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练习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3读背《蜡梅花》(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课前准备:卡片、插图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学用字词句
二、写好铅笔字三、读读背背
四、作业 1、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就用已学会的本领来学一组字。(拿出卡片) 3、投影出示用“江、红、空、虹”这组字编的儿歌。 4、引导想象
1、卡片示生字:另 苍 家 2、根据学生所说,在黑板上板演。走下台去,给好的字加上“苹果”。 1、出示相应的图片。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滴水成冰 雪窖冰天鹅毛大雪 学兆丰年收集、阅读与严寒天气有关的成语、诗句。
1、谈收获。 2、拿出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拼一拼,学一学。小组汇报,认读生字。 3、读一读用“江、红、空、虹”这组字编的儿歌。 4、展开联想与想象,试着用彩笔在书上为儿歌配上一幅画。 5、谈谈你用今天的办法还能学哪些字? 1、读读生字,说说今天要写的生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找出最难写的一个,“开火车”说说每笔放在什么位置,应当注意什么? 3、指名学生上黑板前来板演,其他人在书上描一个。 4、评析板演的生字,再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1、看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自由再指名朗读成语或古诗。 3、大体理解其意思。 4、试着背一背,练习用成语说话。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识字能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学生能积累四个与严寒天气有关的词语。增长知识。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练习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做做写写:认识蔬菜。学会说、写几句语气通顺、意思完整的话。(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2、口语交际:我长大了。(有表达的自信心)重点与难点:在生活中识字、说话,并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课前准备:插图、蔬菜图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做做写写
二、口语交际
三、作业设计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说有关蔬菜的谜语。提示:抓住蔬菜的特征。(2)再做游戏“你说我猜” (3)、开展活动,互动互学引导:可以从蔬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多方面进行介绍。(4)要求:认一认蔬菜的名称,记一记不认识的字,遇到问题可以请教他人。
1、出示插图 3、反馈交流示(1)我长大了想当(做) 。(2)因为 ,所以我喜欢当(做) 1、统计一周内哪种蔬菜在家里的餐桌上出现的次数最多。 2、尝试与妈妈合作做一回“营养配餐师”。
(1)、做游戏“你说我猜” 猜一猜老师出的谜语。(2)、说说跟妈妈去菜场买菜,看到了菜市场有哪些蔬菜?(3)、将自己收集到的蔬菜图片及名称向大家展示,说说自己是通过哪些途径知道蔬菜名称的?(4)每组选一名学生上台猜,另选一名学生抽取蔬菜名称,其他学生进行描绘。(1)说说妈妈买了哪几样蔬菜?(2)小组合作,将小组收集的图片、名称及蔬菜的知识等材料加以整合,制作成“蔬菜展板” (3)每组准备一名或两名“解说员”,向大家介绍“蔬菜展板”。(4)每人参加“蔬菜展览会”。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联系自己,展开想象,说说自己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并说说为什么 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联系自己,展开想象,说说自己长大了想做什么,并说说为什么。增长见识。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识字8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1、学会本课‘包、饱“等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课前准备:投影、生字卡、录音带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新课
二、认识生字
三、巩固生字
四、教学生字
小朋友,双胞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时候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分辨不出哪是老大,哪是老二?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对四胞胎,想认识他们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先能认清这对四胞胎。
1.这就是老师要向大家介绍的四胞胎。(出示:炮、苞、饱、泡)想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这是老大,他(她)叫什么呢?谁来喊喊他的名字? 这是老二,他(她)叫什么呢? 这是老三,他(她)叫什么呢? 这是老四,他(她)叫什么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字上面注上拼音
3.让我们仔细看看这四胞胎,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1).读音方面。 对,这四胞胎啊,两个是男孩,两个是女孩。为了区分男孩和女孩,他们的爸爸妈妈帮他们取了不同的名字。男孩的名字中声母都是p,女孩的名字里声母都是b. 我们一起再来喊喊他们的名字,可别叫错啊。 (2).字形方面。 再看看他们的长相吧。他们有相同的地方,原来这四胞胎长得都像他们的妈妈——“包”。板书:包。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火字旁、草字头、食字旁、三点水。) 老师告诉大家,其实啊,他们都是形声字家族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四胞胎长得像,难分辨。但是我们有好办法来分辨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猜猜看,他是谁? 1.火字旁边站,一声火炮响。他是谁? 2.草帽头上戴,像朵荷花苞。他是谁?见过花苞吗?(简笔画释义) 3.加点白米饭,肚子撑得饱。他是谁?看看谁的精神最饱满,最神气! 4.左边加三点,爱把水泡冒。他是谁? 1.填一填: 瞧!这回四胞胎要到排到队伍中去了,可不知该排哪?你能为他指路吗? 你能说说为什么选这个字吗? 教师适当补充并小结:这就是形声字的形旁表义。 2.读儿歌。让男女生对比读。3.喜欢这首儿歌吗?把它记在自己的脑子里好吗? 4.读一读 记住今天新认识的四胞胎的名字和长相了吗?让我们到课文里去认认他们。1认识了四胞胎,我们不能忘记辛勤养育他们的妈妈呀!教学“包”、 “饱” 教师巡视。 打开课本自己去读一读。读准他们的名字。 (炮),把名字的读音拼一拼(苞)拼一拼。(饱)(泡)(生回答)(小组读、齐读)读准“包”的字音,书空“包”的笔顺。他们也有不同的地方,指出不同点。一起来记住他们的名字。(齐读)(炮)读准它。(火炮)(苞)读准它。(花苞)没开放的花朵,正要开放的花朵。(饱)帮他找个朋友——饱满,个别读词。1.荷塘里有几朵粉红的荷花( )。2.鱼儿在水里一边游一边吐( )( )。 3.小花猫吃( )后在墙角边晒太阳。 4.这种灯( )发出来的光是白色的。帮他找找朋友。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大概能说出:炮,跟火和光有关;苞,和花朵有关;饱,和食物有关;泡,和水有关。(学生练习背诵儿歌)读识字8。自学“泡”。 学生描红,临写,揭示课题,引起学习新知的兴趣。把生字形象化,加深记忆。通过猜一猜,让学生加深印象,巩固生字。完成练习,让学生进行及时巩固。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课题:识字8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包、饱“等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课前准备:投影、生字卡、录音带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巩固
二、学习儿歌
三、练习写生字
四、课堂练习 1、给“包”字找朋友。 2、把“食字旁、三点水”和“包”字写成卡片, 2、 教师范读, 3、 出示图画,引导看图,说说看到的景色。 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和古诗? 4、练习读儿歌,看谁读得有感情? 1、 指导观察“吐”字。 2、 范写。 1、 扩词 包 吐 2、 加偏旁组词 包——( ) ——( )找朋友变成形声字。1、 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指名读。练习读给小组的小朋友听,看谁读得流利。按顺序连起来说几句话。学生汇报 练习读儿歌,看谁读得有感情? 学习“吐”字。描红完成练习。复习巩固引出新学。通过看图指导说话。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篇4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朱永红
一、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
2、学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和写法。
3、体会各篇文章所流露的对花草树木以及鸟兽鱼虫的真情,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
4、开展有意义的视听活动,提高视听效果。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苏州园林》 2课时
《都市精灵》 2课时
《幽径悲剧》 2课时
《明天不封阳台》 1课时
《治水必躬亲》 1课时
写作 2课时
标点符号的修改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视听活动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五篇文章都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倡导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
《苏州园林》介绍的是人造的风景,叶圣陶先生娓娓道来,让人觉得身处优美的大自然中,不能不为建筑师巧夺天工的技艺而赞叹;《都市精灵》则从小处落笔,往大处拓展,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让人叹服之余,深深赞同作者的观点:要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在写美的过程中多了一些愤慨,更加能引起人们对于自身愚昧的反省,可谓振聋发聩;《明天不封阳台》记叙的事情虽小,但作者却拥有一颗慈悲之心,文中处处透出智者的思索;《治水必躬亲》 则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三百年前的治水图,相信读完这篇短文,我们更应知道顺应自然,才能真正造福民众。
学习本单元,除要领略作者表达观点的技巧,还要学会欣赏雅致的语言,并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浏览单元提示、目录、课文等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单元提示、目录、课文等
3布置讨论: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课文,确定一个研究小专题讨论、组建研究小组,确定负责人并进行初步的分工
第二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学生确定单元活动主题及计划讨论、交流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出示评价内容:
1、你能说出本单元主要的学习内容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你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了吗?
3、本节课你有多少收获?自我反馈
2小结、评价自我小结
第2、3课时 《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1、 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爱美爱国的情感。
2、 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前学习:通读课文,查阅、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2布置任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并能简要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读文章,找句子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相互评价
第二块:研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它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是如何体现处处入画的原则的?阅读文章1、2两小节,画出有关句子
2组织交流交流
3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除了这四个方面外,苏州园林的设计还从哪些方面注意到了“图画”的效果?由此归纳出文章的结构特点。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还有别的思路吗?重点阅读3-6小节,找出每小节的中心句,总结、归纳
4组织交流交流、小结
5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别举例说明。
品味本文多样性的语言。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分析、揣摩
6组织交流交流、评价
第三块: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思考、讨论
2回顾所学的《于园》一文,出示《扬州个园》,结合搜集到的有关苏州园林资料,说说于园、个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回顾、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再次搜集资料,以文字的形式向大家具体介绍苏州的某一座园林。
附:
苏州园林的图片及相关资料请点击下列网站:
第4、5课时 《都市精灵》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材和写法上的特点。
2、感悟本文语言形象、用语生动的特点。
3、结合现代城市污染,领会本文主旨。
课前学习:
1、通读全文,查字典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查阅资料,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作者简介;《动物世界》——人与动物的关系。谈感受,畅所欲言。
2“都市精灵”指的是什么?文章中提到了哪些城市中的哪些动物?这些城市中的人们与这些动物的关系如何?速读课文,找出相应答案
第二块:研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理清文章思路阅读、思考、交流
2作者在文章中指出了哪些问题?请找出你感受较深的语句。你认为作者提出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请你出谋划策。体会、分析、交流
3找出你认为文章中对城市小动物的精彩描写,并加以分析。品味、分析、交流
4作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该有钟爱的小动物,你赞成这个观点吗?城市有钟爱的小动物,对城市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使城市拥有可爱的小动物? 讨论、交流
小结自我小结
第三块: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设计一条有新意的标语,号召同学们保护动物,和动物交朋友。 设计、交流
2如果请你为我们所在的城市选择一种标志性、象征性的动物,你选什么动物,说说理由,并描绘出你喜欢的这种动物,想象一下人们与之友好相处的和谐场景。 选择、描写、交流
课后学习:查找资料,找找其他国家或城市爱护动物的小故事。
第6、7课时 《幽径悲剧》
学习目标:
1、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
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对作者及燕园的了解。交流
2用一句话概括: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阅读、概括
3组织交流交流
第二块:研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幽径古藤萝形、色、味、声的语句,领略古藤萝的美丽,并用彩笔画出这棵古藤萝来。阅读、赏析、绘画、交流
2作者着力描写这棵幽径古藤萝的美有何作用?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描写古藤萝的美?而要先描写幽径之美?思考、讨论、交流
3文章写的是“悲”却用大量笔墨写了“美”,你怎样理解? 在行文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思考、讨论、交流
4你是如何看待“愚氓毁美”之事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讨论、交流
5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讨论、交流
6小结自我小结
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本文作者在描写幽径时,从春、夏、秋、冬四季写其美景,请你模仿这一写法描绘一下你熟悉的环境。描写、交流
2以古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向人们提出劝告,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审美的素质。写作、交流
课后学习:印发《失去声音的鸟》一文,请写出读后感。
第8课时 《明天不封阳台》
学习目标:
1、能较深入理解文本表达的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观念。
2、能说出作者的思路和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
3、能说出叙议结合写法的好处。
4、培养关注自然、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和习惯。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生词的大意。
2、调查同学家中封阳台的情况,做好统计。
3、上网查找封阳台的利与弊。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理清思路阅读、思考、讨论
2组织交流交流、评价
第二块:研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随着线索延续,作者的情感和对问题态度都起着变化,请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说说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2找出对鸽子描写的部分,细心品读,说说作者描写动物的语言好在哪里?文中还有这样精彩的描写吗?找出来加以体会。勾画、品味、交流
3如果当时你也在场,目睹了鸽子的伤情,你会作怎样的决定?交流,各抒己见
第三块: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任务:小小辩论会:封\不封阳台好明确任务
2组织辩论分组、确定合作伙伴、准备、辩论
3小结小结、评价
课后学习:
根据“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试做仿句。
第9课时 《治水必躬亲》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正反对比论述观点。
2、认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
3、理解文言大意。
4、理解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了解一些固定的文言句式。
课前学习:
1、通读全文,要求读流畅。
2、查阅关于海瑞的资料,了解海瑞其人。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介绍作者、海瑞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布置任务:朗读课文,读流畅,注意句间及句中的停顿自读、齐读
3疏通全文、释疑,提示重要字、词、句质疑、口头翻译
4概括内容阅读、讨论、交流
5文中第二小节强调作者的观点的是哪句话?末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讨论、交流
6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交流
7小结自我小结,整理文言字词
课后学习:
1、背诵课文。
2、口头翻译全文,继续整理文言字词。
第10、11课时 写作训练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学习任务,明确本次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自读《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短文,勾画要点
2组织交流交流
3明确本次写作训练的具体要求思考、确定写作内容、构思、写作
4出示评改标准,组织互改作文小组互改作文,推荐佳作
5组织交流佳作交流、评价
6布置任务: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12 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任务,明确修改重点自读《标点符号的修改》一文,了解修改的方法及容易误用的地方。
2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所得
3组织训练专题训练
4布置任务修改自己的作文,着重修改标点符号
5小结谈本课收获
第13课时 诵读欣赏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任务,明确要求自读两段短文,摘录优美词句;思考蕴含的道理
2组织交流交流
3提供类似文章,做美文阅读欣赏阅读、欣赏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5小结自我小结
第14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视听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任务自读《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短文,明确现代社会中,视听能力对人的重要性以及提高视听能力的方法
2组织训练参与活动
3组织评价相互评价、自我评价
4小结小结、反思,确定今后努力目标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篇5
常州市翠竹中学 张远平
教学目标: 1、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
2、认真阅读《语文读本》第五单元以及其他的科普读物,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3、在阅读中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和说明的方法。
4、关注和感受生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科技小制作。
5、进行采访、调查、制作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科技发明情况,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学习写简单的科普说明文。
课时安排: 14课时
教学安排:
1、单元整体感知。 (1课时)
让学生朗读的第五单元,小组内交流自己阅读的初步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先在小组内解决,共同的问题由组长记录下来,大组讨论。
2、关注科学,亲近科学,了解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科技制作。(1课时)
交流自己知道的科学技术,科技成果,以及身边的科学,交流自己心目中的或所了解的科学家的事迹,畅谈自己曾经做过或有过的科学想法,预想自己以后的打算。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课文。(7课时)
(1)《斜塔上的实验》2课时:反复诵读,了解伽利略前半生的一些重要事迹,感受到他不信权威,不断探求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甘心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用实验来检验理论的科学方法。并学习记叙与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课时:指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思维训练,感受到创新思维的可贵性,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与创新意识,弄清创新思维的必备的要素,端正学习态度,积极投身到创新的洪流中去。
(3)《叫三声夸克》1课时:引导学生多层次阅读,感受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扬长避短,逐步具有敢于怀疑、敢于大胆想象的精神。
(4)《梦溪笔谈》二则2课时:指导学生对照注释,查找工具书,质疑等方式,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结合我国古代一些辉煌的科学、艺术等成就,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的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责任感。
4、诵读欣赏《论语》八则1课时:反复的诵读,领悟古代先哲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畅谈自己的感想,并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则日记。
5、写作:简单的说明小制作:2课时。先动手做一件小制作或准备别人的一件小制作。并了解它的制作所需的材料、工具、过程、制作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等。然后仔细观察该小制作,形象的想象它的各部分的特征,最后按一定的顺序,尽量的运用比喻较详细的写出该小制作的结构和特点。
6、作文修改:1课时。轻声朗读,培养语感,修改自己的文章。
7、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在本单元的学习的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查找资料,分小组合作,完成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或小实验,并将在这一过程中的感受、收获写下来。利用黑板报、橱窗、电视等在校内搞一个科普宣传活动。在课上举办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和小组的小实验、小发明和小创造,评价得失,展示优秀成果。最后围绕本次活动写一则日记。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篇6
教 学 设 计
课 题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教学目标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准备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整理与修改
教
学
过
程
设计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 2、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 揭示课题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1、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字谜: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b.关于《有趣的谐音》 师: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答:歇后语和笑话。) 师:能说出哪些字是谐音吗? c.关于《仓颉造字》: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d.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开展活动来进行综合性学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好综合性学习呢? 2、提示: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第77页。 3、学生自由读第77页上面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4、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了解到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读懂的要求。 6、学生自由分组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二、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四课时 (说明:在确保活动中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五课时
一、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1、字谜大擂台. a.教师引言:首先,我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吗? (活动说明:教师事先将学生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 b.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2)在班级中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3)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说明: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c.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也可以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2、谐音俱乐部. a.教师谈话: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进人我们的谐音俱乐部,再次享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b.互动游戏。 (1)歇后语: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2)古诗:一学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3)对联: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4)笑话:一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 三、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课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还可以也一张手抄报。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订活动计划,我们还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我们的收获真大。大家还想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吗?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六、七课时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第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 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2、导入新课:?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本的第85—90页的“阅读 材料”。 二、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 1、教师谈话:首先,让我们阅读“阅读材料l一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 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想一想这7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b.除了上述7个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汉字的演变》: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另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b.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 c.关于《一点值万金》:先由学生自读,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d.关于《街头错别字》: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 e.关于《赞汉字》:学生自由读一读。 f.关于《书法作品赏析》: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g.关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教师谈话: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读文章。 (3)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点。 (6)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三、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1、教师总结: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大家在学习中有了很多收获。 2、布置任务: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第八课时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同学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看一看第84页。 4、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第84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活动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做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二、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九、十课时
(说明:因为要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动中学生的安全,教师要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所以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十一、十二课时一、激趣谈话,明确任务 1、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首先,请大家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汇报? 2、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评点. (说明:若学生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教师可以予以采纳;若没有,则按照如下建议进行。) 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1、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a.教师引导:同学们,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其间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下面请大家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 b.分组交流,共享资料.学生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介绍,介绍完后,大家可以互相传看。 (说明:学生提供的材料最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图片的,有在网上搜集到的电子文本,也有口头介绍的……) c.全班汇报展示.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2、小小故事会——“一字之差”的教训 a.教师引导:正确使用汉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字值万金”的教训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教训还有很多很多,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活动,相信大家一定搜集到不少这样的事例吧。 b.组内互说,推选代表。 c.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3、小主人在行动——我为规范用字出点力 a.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计划中,安排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活动,大家是如何开展这一活动的呢?请每个组的组长汇报一下活动开展的情况。 b.组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 c.教师小结,并提出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要求: (1)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汇报。 (2)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 (3)在小组内进行预演。 (4)小组合作在全班汇报。 教师提示注意的几点: 4、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实物类:书籍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照片类:大型招牌广告、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种食物菜谱、各种商品信息…… 记录类:电视字幕、各种公文、信函…… 其他。 5、展示的内容要全面: 不规范的字与规范字对比表。 简单的调查报告。 给有关部门的建议书。 有关部门的回信或答复书。 6、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b.教师提出参观要求: (1)参观时,注意言行文明,不要拥挤,不要大声喧哗。 (2)参观时,注意认真欣赏,了解各种书法艺术的特点。 (3)参观时,可以向班上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请教练字的方法。 c.学生进行参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总结回顾: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2、拓展延伸: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篇7
课题:15 青海高原一株柳(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望而生畏、广袤”。(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重点与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三、学习写字
四、布置作业 板书“一株柳树”,问:看到这两个字,你马上联想到了什么?(描写柳树的美词佳句或古诗,引导背诵贺知章的咏柳。) 2.板书“青海高原”,指读课题,问:读了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3.简介作者。陈忠实1942年6月生,西安市东郊灞桥区人。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兼写散文。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五卷。《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塬》获第四届矛盾文学奖(1998)。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 4.质疑:学这篇文章,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青海高原是什么样的?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与我们校门外的柳树有什么不同?它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点?)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你理解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4、整体把握,建立印象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1、 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学生背诵贺知章的《咏柳》 (课文描写的这棵柳树是生长在青海高原) 学生听介绍 讨论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望而生畏 广袤无垠起死回生 青石嶙峋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课文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 1、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营造氛围,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指导写字,培养学生写字习惯 进一步巩固熟悉课文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15 青海高原一株柳(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重点与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新课,指名读课文
二、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非常苍茫和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出示) 过渡:这一株柳树就伫立在这样的青海高原上,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这株柳树? 1、学习第一部分(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 (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3) 3、4节 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 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 c作者“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的疑问从何而来? 2、学习第二部分 (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 (2)默读课文6、7两节,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为什么说这是奇迹? (学生读题) 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生读,(边想象画面,边读)后齐读。 (1)默读课文一、二两节。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伫立注意朗读到位。 a回忆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 b体会作者的感情,在荒凉的高原,能看到一株绿树,为之兴奋不已。 c联系前面,与高原的苍茫形成强烈的对比,感受这棵高原柳树经历的不同寻常。 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 b朗读第五节 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 (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 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红柳的兴趣 抓住“平常、神奇”引导学生感受高原红柳的令人敬佩之处
三、学习课文第八九节 四、扣题结题,体味文章的主旨 (3)理解“依然”的作用,联系上下文。 指导朗读这两节 。 1、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 2、教师读第九节,提问:“命运给予它的几乎九十九……一片绿荫”这句话是写柳树的但又不仅仅在写柳树。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示? 1、第二节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高原上”请问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 2、今天,我们不仅读懂了一棵树,更读懂了一种精神,我们衷心祝愿这株柳树能永远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老师更希望这株柳树坚强不屈、顽强……的精神能够永远伫立在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高原上。 海高原一株柳的 (经历) 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 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 (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自由读课文第八节 a、口述“我”想象这株柳的经历:(经历过……)理解它的顽强精神。 (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2)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讨论交流。 (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2)齐读这节。 讨论交流 回答问题。 通过对比,引发学生深思,领悟作者的感慨。 由高原红柳联系到人,深化了主题。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课题: 16、草原(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重点与难点:体会第1自然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布置学生初读全文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2. 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布置学生初读全文
1、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2.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词语交流:
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 3.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1、学生介绍草原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1)课文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的情景,写了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写了蒙汉情深意长的热烈场面。(2)第一自然段美丽的自然风光。
激发学生去认识草原的兴趣 鼓励学生能借助工具,进行自学,在交流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线索 初入草原,老舍被深深吸引,此时深深吸引你的是什么?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
2、理解词语。
词语交流:
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2.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1)读第一自然段,说体会。(2)“骏马”
在交流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理清脉络,为下一课时感受草原的美,体会民族深情打下基础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17 麋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并能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了解事件梗概)2.读通课文。掌握文中7个生字,理解意思(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3.知道于麋鹿相关的知识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重点与难点:1、学会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活用2、能知道课文是从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等方面来写麋鹿并划分段落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四.学习第一段。 1、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发生在30XX年前。相传有一天,《封神榜》中的姜子牙正在为自己的坐骑所发愁。因为别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动物坐骑了,像美丽高雅的仙鹤、凶猛有力的狮子等等都被人家选了,他在想,我该选什么呢?知道他选了什么当坐骑吗?同学们对这“四不像”感兴趣吗? 2、点题: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它。(读题) 1. 初读课文,要求(1)整理汇报预习收获(2)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 2. 组织交流 1、 再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 (2)想想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麋鹿的? 2.讨论分段 1、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说这里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1) 学生回答 (2) 理解土地广阔、林丰草茂、气候温和 (3) 导说:你看,天刚亮,麋鹿就悄无声息地向水塘进发了。可能是好奇的游客打扰了麋鹿的进食,它们遁入草丛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在大丰出现的一幕,这里还可能出现哪些情景呢? (4) 像这种让麋鹿自由觅食、自由活动的喂养方式就叫——放养 2、.总结: 18年来,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这块理想的土地上,麋鹿已茁壮成长,发展到600多头,繁殖速度居世界首位。 3、麋鹿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学生听介绍 (“四不像”) 读题 初读后交流预习情况(1)分节朗读课文,读准生字音,记住字型,并结合课文理解字词的意思(2)交流对课文的了解提出疑惑 全班讨论 1.外形和生活习性, 2.自然繁殖力很低, 3.传奇经历一 4.传奇经历二 5. 传奇经历一 自由读课文(1)分节朗读课文(2)讨论分段 从外形、生活、传奇方面来划分
学生回答 理解土地广阔、林丰草茂、气候温和 指名读第一段 借助神话故事,激起学生兴趣 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认识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适合麋鹿生活,知道“放养”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第五单元 单元分析
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和《麋鹿》。这三篇文章都属于“写景状物”类记叙文。写此类文章和写人记事的文章一样,首先必须突出中心,只有中心思想明确,读者才能领会你的写作意图。同时,写这类文章还应适当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产生联想和想象,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力求语言生动,文笔流畅。它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认真观察,二、抓住特点,三、注重顺序,四、静动结合。
二
单元目标要求
1、 学会本单元2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想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所描绘的情境 3、朗读课文,背诵《青海高原一株柳》最后一段何《草原》第一、二自然段。默读《麋鹿》,讲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4、练习口语交际,说说“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完成介绍家乡一种产品的习作。
三
单元设计意图
《青海高原一株柳》自然界中,各种动、植物,各处景色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类物、同一处景,也都因各种原因和时令变化而各不相同,各具特点。所以,我们在写写景状物类文章时,务必抓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文章才能具体、真切,使人印象鲜明。 《草原》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情景交融,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教学时,可以紧抓以下三条线索:一、空间线索:初见草原——接近目的地——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二、事件线索:欣赏草原美景——远迎客人——相见问候——敬酒联欢——夕阳话别。三、情感线索:愉快——欢快——热情——亲热——深情。 《麋鹿》这是一篇带有科普性质的说明性短文。文本的主角是麋鹿。为了更好地把这种奇特的动物介绍给大家,作者煞费苦心通过巧妙的编排把原本枯燥的科学性的小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画面语言传递给了我们。就像一幕略带神秘色彩的科幻电影,连续不断地吸引着观众的眼球。作为科普性的说明文章,文章中的语言科学性也很强。文中出现的数字,都经得起考验。关于麋鹿的生活习性也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让人信服。
四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练习 5(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重点与难点: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 教学第一部分。创设情景。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棵特殊的“树”。(出示"风成偏形树"图片)生活中有这样一些树,在没有风的时候也是全部歪向一边,而且方向一致,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到练习五,读读小芳与爸爸的对话。
现在你了解这种树了吗?从爸爸的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2、教学第二部分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他们的不同。 3、教学第三部分。学生诵读风速歌。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了解风速。拓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用这种方法来推测风速,并跟气象报告做比较,看是否接近。
1)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 (从这种树朝哪个方向偏斜就可以判断出风向) 2)学生帮小芳回答这个问题 1)学生读句子试填适当的风 2)给出恰当的答案,学生说出理由。学生诵读风速歌。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了解风速。 通过训练,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兴趣,认识风成偏形树。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讨论: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们能用最简洁 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秋天吗?出示《秋》,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子音,读准节奏。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学生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2、欣赏指名说小诗写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诗文的语言体会到诗人笔下的秋是美丽的:湖是湛蓝清澈的,平静的湖面在微风里泛着细细的涟漪,而一片鲜红、纤巧的红叶正由枝头落下,飘飘悠悠的,在空中曼舞,静静悄悄地落在湖面,随波轻轻飘荡,如同一只轻巧的小舟。而诗人就是抓住秋湖、红叶来描绘秋天的美丽的。 欣赏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1、诵读学生回答学生自由朗读个别读《秋》 集体读背诵《秋》 2、欣赏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通过诵读这首表现秋的神韵的小诗,感知小诗的韵味,引导学生说说眼中的秋。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习作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银杏》,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引起方面来写银杏的。(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了解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找有关资料。借助习作要点的提示,学习例文的方法,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懂得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要学会问、学会查找资料。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重点与难点:1、学习例文获取作文材料的方法。2、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指导观察,激发兴趣
二、指导初读例文,感知内容
三、指导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谈话:刚才同学们观察了这幅画,说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如果我们就这样写下去,不仅显得零乱,而且也不够形象、逼真。沈平平同学根据金老师的要求写了这棵银杏,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向她学习,看看她是怎么写的。
1、自由轻读例文,思考:这篇例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组织讨论交流。
3、小结:这篇例文先写了银杏的枝干、叶、花、果的特点,再写银杏的价值,最后写出人们为什么称银杏为“活化石”。
1、再读例文,思考:沈平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按照金老师的要求完成《银杏》这篇习作的。
2、指导交流讨论。
观察挂图,说说图意读例文,思考划出有关句子交流再读例文,思考写法
⑴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同学介绍了银杏的干、靶、花、果的特点,还写了形状、颜色等。⑵在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询问自然老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银杏的价值和为什么银杏被称为“活化石”。通过观察,确定观察对象的外部特征,并做好记录。 阅读例文,弄明白作者是怎样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习作的。 进一步感知习作写法,了解银杏的特点后才能写好作文。
四、指导读写迁移,运用写法
五、指导交流习作、修改
3、指导读“习作要点提示”,对照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1)指导讨论本次写作的要点和重点。
1、指导确定习作内容及要点。
⑴你准备介绍家乡的哪一种产品?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
⑶在询问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介绍该产品的营养价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
⑷通过询问和查阅资料,介绍该产品在食用或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指点:介绍产品的三个方面内容时不要平均用力,要注意有详有略,侧重写一两个方面的内容,注意说法要有根据
4、巡视指导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齐读例文后面的“习作要点提示”
这是一篇状物类的习作训练
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可以是农副产品,也可以是工业产品。
习作题目:自定。习作重点: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根据提示要点交流起草习作
读习作、评议、修改提示学生整理好材料,并且要注意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提出修改意见,进行点评。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篇8
识字5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6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根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按笔顺描红。
3、 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认真写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生字,把笔顺写正确,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冬天已经到了。在你记忆中,冬天是怎样的?你怕冬天吗?(有的可能怕,因为天气实在太冷了,也有的学生不怕,因为冬天可以开展很多的活动,还可以玩只有冬天才有的游戏——溜冰、滑雪等)其实冬天也与其他季节一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那今天老师就与你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冬天。
二、看图说话学词串。
看图指导:
1.冬天到了,天气怎么样?(通过看图,让学生感受:冬天到了,天气变得很冷,都下起了大雪。指导学生说一说“鹅毛大雪”。)
(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冬天到了,寒流来了,……
(2)相机板书,让学生认读:寒流、大雪、北风。
(3)指导理解“寒流”: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那是因为北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前几天,苏州就来了一股较强的寒流,天气怎样?(一下子冷了很多,大家都及时加衣服,以免感冒了)再读这个词语:寒流
2.这么冷的天,很多植物都发生了变化,还记得以前学习过的《北风和小鱼》吗?北风一吹,什么发生了变化呀?(树叶落了,小草黄了,小鸟躲进了窝……),北风可真厉害,吹在你的脸上有什么感觉?(很冷,像刀割一样)不过有一些植物一点也不怕,哪些植物不怕冷?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呢?
(1)引导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表达。
(2)相机板书词语:蜡梅、翠竹、苍松(老师介绍:这三种植物因为不怕冷,被称作“岁寒三友”。)
(3)指名读这一组词,齐读。
(4)看图,这么冷的天气里,这岁寒三友生长得如何呢?
蜡梅开花了,黄黄的,散发出阵阵清香,多么诱人啊!
翠竹还是那样的绿,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青松挺得直直的,丝毫也不怕冷……
(5)教师补充《青松》,你瞧,这青松在大雪中依然挺拔苍翠,一点儿也不怕冷,听听陈毅元帅对它的赞赏: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你听明白了什么呢?(学生能大概知道:青松不怕大雪压,更不怕寒冷……)
(6)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这几位不怕严寒的好朋友吧!齐读。
3.天这样冷,动物们怎么过冬呢?(指名书说说)(有的迁徙,有的躲进洞里,有的搬家了……)是啊,动物们有自己过冬的高招呢,瞧,这些动物都躲到洞里去了,是谁呢?你认识吗?
(1)引导学生看图,认识这些动物朋友。
(2)相机板书词语:蟒蛇、蚂蚁、刺猬
(3)你对这些动物熟悉吗?能介绍一下吗?
a.对于蚂蚁,学生比较熟悉,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引导:到了冬天,你还能经常看到蚂蚁吗?很少很好,几乎看不见了,因为它们躲到洞里去睡觉了。
b.关于刺猬:我们这一带虽然属于城乡结合部,但是还是很少见到刺猬,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介绍一下刺猬:它是要冬眠的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遇到敌人会——全身缩成一个刺球,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很可爱哦!)那你了解“蟒蛇”吗?(先让学生说一说 自己对蟒蛇的了解,教师再补充蟒蛇的特性,并简要告诉学生遇到蟒蛇袭击的解救方法——到水中,蟒蛇喜欢水,遇水会游开。)
(4)这些动物怎么过冬呢?(让学生说一说,应该都冬眠了,好好睡一觉了)指导学生大概了解“冬眠”。(因为天气温度低,为减少消耗,有些动物就冬眠了,大部分冬眠的动物属于冷血动物。)
(5)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要冬眠的?(松鼠、青蛙、狗熊……)
(6)小结:这些动物可真会享受啊,这么冷的天,索性大睡一觉,啥都不用操心。咱们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认识一下这些可爱的动物朋友。
4.在寒流到来的冬天,动物们可以躲进洞里不出门,那你是不是也这样,经常躲在家里不出去?冬天这么冷,怎么过呢?(学生可能会说,开展活动多锻炼啊)你们都不怕冷吗?那你们会开展哪些活动呢?(让学生交流:跳绳、踢毽子、跑步、扔沙包、打雪仗、堆雪人……)是呀,很多小朋友也不怕冷,你们看看,他们在干什么?指导学生看图(大家在滑雪、溜冰、跳绳)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冬泳、踢毽子、扔沙包……)
(1)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冬天到了,小朋友在开展各种活动呢,有的溜冰,有的滑雪,有的跳绳,玩得真开心啊!)(2)出示板书词语:滑雪 溜冰 跳绳
(3)指名读正确,齐读。
(4)说话训练:冬天虽然很冷,但是小朋友们很勇敢,大家一起开展这么丰富多彩的活动,那你最喜欢什么活动?能说说原因吗?
我最喜欢( ),因为( )。
5.借助图画,看拼音读词语。自由读、齐读。
四、归类学韵文。
1.小朋友,看着图上的词语,想一想,读一读,哪些词语表示冬天气候特点的?哪些词语表示不畏寒冷的植物的?哪些词语表示在洞里过冬的动物的?哪些词语表示体育锻炼活动的?
2.交流确定。(分行写了冬天的特点)板书:天气、植物、动物、活动
3.读韵文。
(1)自己练习读。
(2)指名读,要求能读准确、流利。
去掉生字注音读韵文。(看黑板读)
五、指导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请你说一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生字,已经会写哪几个字了?(雪、蜡、翠、蛇、刺、滑、冰、绳)
2.重点指导生字:刺、翠、蜡、滑
刺:左边部分是“棘”的一部分,棘是指长满刺的枝条,刺是其中的一根,注意左边这部分与木有关,中间不封口,背诵口诀“刺字中间不封口,封口不成刺”
翠:指导学习新的偏旁“羽字头”,注意“羽字做部首,没有两个勾”,记字口诀“小卒子头上插羽毛”。
蜡:与“蜡烛”一同记。“虫字后边一个昔”。
3.学生学习这三个字的书写并完成描红部分作业。
六、作业布置:背诵韵文。
我的反思:
第二课时
要求:学习另外5个生字,巩固对词语的理解,尝试用所学的词语写话。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用“刺、翠、蜡”口头组词。
3.回想以前所学关于春天、秋天的韵文,背诵关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韵文,帮助学生积累。
二、指导书写,掌握生字。
1.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刺、翠、蜡”这三个字的书写。今天我们先学习另外5个生字的书写,看谁学得又快又好。(雪、蛇、滑、冰、绳)
(1)这些字中你已经会写哪个字了?(雪、冰、学生会写的比较多,在平时的书面作业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2)重点指导:
蛇:虫+它 滑:三点水 +骨(及时书写“骨”的笔顺。)
绳:绞丝旁+口+电,注意右边部分要紧凑。
2.学生在习字册上各描红3个。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
1.逐行练习说话,抓住词语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说一说。教师适当指点。
2.能将主要的意思说清楚:
冬天到了,天气……蜡梅花金黄金黄的,散发出一阵阵清香,翠竹还是那么绿,苍松显得更加挺拔,岁寒三友真是一点也不怕冷。动物们都有自己的过冬方式,蟒蛇、蚂蚁、刺猬都躲进了洞里冬眠了。这么冷的冬天,小朋友们一点也不怕冷,他们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溜冰,有的滑雪,玩得多开心啊!冬天真是一个充满情趣的季节啊!
(词语用得越多越好)
3.学生交流,集体评议说的情况,有没有把天气、植物的特点、动物的可爱、小朋友们的活动说清楚。
四、指导学生把这段话写下来。
要求:能用上这些词语,把冬天的一些特点写出来,还要把动物、植物以及小朋友们的活动写下来,注意句子要通顺。
1.学生开始写,教师巡视,指导用好词语,注意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2.请先写好的学生把自己的片段读给大家听听,集体评议。
五、背诵韵文。
我的反思:
识字6
教学要求
1.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3.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重难点、关键
1.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及相应的词语。
2.学会本课4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顺序地看图,认识图上所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地图)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
2.你能知道我国东、南、西、北部各在什么地方吗?
3.今天,我们去这四个地方游览一番。
二、看图学词
1.(出示)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1)相机把词卡贴在骏马旁。
(出示:骏马)
(2)齐读两遍。
(3)骏马生活在哪里?(出示;塞北)齐读两遍。
(4)你对塞北有什么了解?古诗中有描写塞北的吗?
2.(出示)在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
(1)相机把词卡贴在相应的图画旁。
(2)(出示词卡:杏花 春雨)齐读两遍。
(3)词语训练:( )的杏花 ( )的春雨
(4)这是哪里的景色呢?(出示词卡:江南)齐读。
(5)你对江南有什么了解?(景色:特产)
(6)这么美的江南,让我们齐背白居易的《江南好》。
3.(出示)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1)(出示词卡:椰树)齐读。
(2)椰树通常生活在哪里?(出示词卡:海岛)
(3)海岛的气温怎样?我国有哪些海岛?
(4)是呀,那里的太阳那么辣,阳光那么强烈,这时我们就把这种太阳叫“骄阳”。齐读两遍。
4.(出示)我们继续西行,看,来到哪里?看到了什么?
(1)(出示词卡:牦牛 冰雪) 齐读两遍。
(2)教师简介牦牛。
(3)这些牦牛就生活在高原上。
5.自己读读词,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6.交流汇报自己已经会读的生字词。
7.学生各自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8.去掉拼音再齐读。
三、阅读课文
1.这些生字词你们是否全部认识了?
2.这些词都显示出各地的特点,根据不同特点有感情读韵文。
3.示范读,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学会用文中的词语造句、说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读本课韵文.
2.你能不看书,看着图,把这篇韵文背下来吗?
二、培养说话能力
1.你最喜欢哪幅图的景色?你就把这幅图的景色介绍给大家。
2.自己说,同座位互相说,互相评议,纠正。
3.指名介绍,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4.喜爱相同一幅图景色的同学就在一起,分成四大组。互相说、互相帮助,最后推选出一名代表。
5.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田地景色。
三、教学生写字
1.说得好,写得也会好。
2.出示字卡,读读生字。
3.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4。自学课后笔顺表,按笔顺描红。
5.指导写字。岛:里面的山字头中第一笔竖要缩短。骄、骏:左右等宽。塞:“八”要充分打开,才显美观。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7.反馈、交流。
我的反思:
识字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2.能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重难点、关键
1.能把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出来。
2.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正确、美观地书写“亭、闻、鸣”。
2。通过观察图画体会宇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宇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出示)
根据这几幅图,你能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2.今天,我们还要学类似的生字,这些生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看图领会字义识字
1.(出示第一幅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图右边的字像什么?
(2)出示生字:亭。 读准后鼻音,齐读两遍。
(3)怎么记住这个字?(指导学生借助图来记)
2.(投影出示第二幅“鸟”图)
(1)看看“鸟”字与图上的小鸟有什么相似之处?
写“鸟”时一定不要忘记什么?(小鸟的眼睛)
(2)齐读“鸟”两遍。
3.小结:像“亭”、“鸟”这样的字与原来的物体很相像,这类字叫“象形字”。以前我们学过这样的字吗?
4.(出示第三幅“亭”图)
(1)一个人走累了,他采到小亭子边准备干什么?
(2)出示“停”,齐读两遍。
5.(出示第四幅图)
(1)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呢?
(2)从图上看,你知道这会是什么字呢?
(3)出示‘闻”齐读两遍。
(4)怎么记住这个字?
6.(出示第五幅图)
(1)这只鸟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呢?
(2)出示:鸣· 齐读两遍。
(3)“鸣”表示什么意思呢?
7.小结:像“闻”、“鸣”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的字表示一个新的意思,这类字叫“会意字”。
三、指导书写
1.自己看笔顺,描红。
2.反馈检查,“亭、闻”的笔顺。
3.指导书写。
鸣:左窄右宽。“鸣’的“口”应在左上与“鸟”的眼睛同在一条线上。
“亭”:要压在横中线上。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
我的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理解课文的意思。
2.学会正确、美观地书写剩余的生字。
3.扩展一些写景的古诗,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教学过程
—、复习
1.读一读生字:“亭”、“闻”、“鸣”。
2.说一说“停、闻、鸣”的意思。
二、理解语意,背诵诗。
1.这课有一首很美的诗歌,写的是什么呢?自己借助拼音把诗句读准。
2.这首诗中还有四个生字,我们必须掌握,谁来读一读?
(出示:耳、侧、停、但)
(1)自己读一读这四个生字。
(2)正音“停”;韵母是“ing"。
‘侧”:读平舌音。
“但”:韵母是“an”,
“耳”:韵母要卷舌。
(3)指名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再读,齐读。
3。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注意一边读一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
4.学生相互读,相互交流自己读懂的意思。
5.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相互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6.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出示挂图)看一看,这里的树林长得怎样?
为什么只听鸟叫,而不见鸟,明白吗?
7.怎样才能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读出来呢?指读,齐读。
8.这么美的诗,能把它背下来吗?试试看。
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教学生字
1.卡片认读生字并组词。
2,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3.指导写字。
“耳”,最后三笔是从上到下的三横,中间一横要靠近横中线。
‘但“停”,左窄右宽.
4.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评析。
识字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包字头和食字旁。
2.认学生了解行声字的结构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能按笔顺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声旁“包”
1.出示书包,学生回答,引出“包”。
2.板书:包
二、学习4个行声字
1.看图启发
2.学习“炮、包、饱、泡”4个字
3.齐读生字、词语。
三、指导练习写字
1.出示范字,认学生仔细观察“炮、包、饱、泡”。
2.分别指导:后3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注意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书写示范。
4.学生练习书空、描红、仿写。
四、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练习读儿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给“包”找朋友。
2.读生字新词。
二、学习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2.教师师范。
3.指名读,正音后再练读。
4.观察插图,认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色。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练习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范字:满、吐、嘴
2.重点指导:
满:左窄右宽,右上部是“草”的上面,下边是“两”。
嘴:左窄右宽,右上部是“此”,下边是“角”。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仿写。
我的反思:
练习五
教学要求
1、按笔顺写好铅笔字
2、学习字词句,给独体字加偏旁,在组成词。
3、照样子,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仿写时既要正确又要美观。
4、熟记4条成语,读背诗歌《腊梅花》。
5、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为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1、照样子,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仿写时既要正确又要美观
2、学习字词句,给独体字加偏旁,在组成词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此项分散在各课教学中进行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用识字8的方法拼一拼,再学组字
(2)各自尝试学习,同桌相互交流体会
(3)学习练习中的儿歌,了解儿歌的意思
3、练习。
(1)为儿歌配上图画
(2)学生交流
4、反馈。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另”、“苍”、“家”3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
3、练习。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四题
(一)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4、反馈。
(二)诗歌《腊梅花》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试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结合插图讲解《蜡梅花》这首诗的意思
3、练习。
4、反馈。
口语交际
一、审题
二、指导
1、观察图: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指导说话
⑴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⑵你为什么想做这个工作?
⑶联系自己,展开想象。
我长大了想当 因为 。
我长大了想当 因为 。
3、练习
⑴指名说
⑵练习写话
⑶同桌交流,读读自己的写的话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篇9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第五组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共安排了四篇主体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气》,一个"阅读链接",一个语文天地。
《触摸春天》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人都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着缤纷美丽的世界。作者用细腻的笔法、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现了盲童安静丰富的、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也热爱世界上其他生命的盲童女孩感人形象。
"阅读链接"择取了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段内心独白。这段文字主要讲海伦•凯勒是怎样的用手来感受现实生活的细微变化,从而在内心描绘出大自然的神奇、可爱。
《永生的眼睛》讲述了"我"的母亲、父亲在死后捐献了自己的遗体器官──角膜的故事。作者通过"'我'对捐献母亲遗体的角膜不理解,爸爸'对'我进行教育;爸爸的言行感动教育'我','我'给女儿讲'我'爸爸的故事并感动了女儿"的故事,展示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美好品德,并借此来教育所有的读者,宣扬了"一个人不但自己要热爱生活,活的美好,还要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道理。
《生命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作了深深地思考,表达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获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
《花的勇气》细致描写了"阳光下藏在花丛里的花"和"凉风细雨中一下子全冒出来的花"的变化过程,感悟到:"花朵也有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勇气",借此表了自己对生命的意味的理解:"勇气"。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描写了"花"和它的周围环境,在对比中,引领读者感悟到"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有勇气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对生命的珍爱"。
主体课文后面是"词语盘点",然后是《语文天地》。
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安静的神奇之处,感悟盲童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的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请同学回忆校园春景图,说说大家是通过什么来感受这明媚的春光的?
2、体验盲人的黑暗。(请同学闭上眼睛,想想假如自己失去了光明,会有怎样的感受?)
3、生交流感受后揭题
师: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假如我们失去了光明,我们就看不见美丽的校园,看不见敬爱的老师和同学,更看不见色彩斑斓的春天,我们的眼前将永远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可是,有个8岁的盲女孩,她 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她眼中的春天依然是多姿多彩的,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认识这个盲女孩。
板书课题:触摸春天
4、读题,理解"触摸"后再读题。
5、质疑。
二、合作交流
(一)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同桌互相检查词语。
2、思考,课文写了谁用什么触摸春天?你认为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
1、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2、说说你眼中的安静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安静是神奇的女孩。)
(二)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安静的神奇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到让你的心灵怦然一动的地方划划点点,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同桌交流自学情况。
过渡:在这个春天的早晨,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镜头?
三、品读感悟
重点句子一:
"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1、生所说自己的体会。
2、找个学生蒙上眼睛,从后面走到前面,大家说说这个同学走路时的样子,然后读好这个句子。
3、师:同学们,安静为什么能走得那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4、出示:"安静整体在花香中流连。"理解"流连",说说为什么?(热爱生活)
5、读第二自然段,用读把春天的美丽景色告诉安静。
6、小结:安静就是这样爱生活,才能够在花园里神奇般地穿梭!
重点句子二: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1、生说说从哪里看出安静的神奇?
2、出示句子,比较: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a 自由读句子,体会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b 带着自己的感觉(惊讶、赞叹等语气)读第二句。
3、小结:多么爱生活的安静啊,竟然能准确地伸向月季花,真是一个奇迹!
重点句子三: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挣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1、生谈体会
2、师:同学们,一个盲童居然能抓住一只蝴蝶,你们觉得怎么样? 请你通过朗读把你的这种心情表现出来--自由读--齐读
3、师:同学们,安静是个盲童,她是凭什么抓住这只睁着眼睛的蝴蝶的?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神奇的灵性"。
5、师归纳引读:
这灵性来自安静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她抓住蝴蝶的那一刻是多么高兴啊,读……
安静抓住的不是静静开放的花朵,而是扑腾翅膀的蝴蝶,多么激动人心啊,再读……
6、师:同学们相信这个奇迹的发生吗?让我们来听听盲人海伦凯勒的切身体会吧。
出示:"我是个盲人,但是我光凭触觉就能发现数以百计的有趣的东西。我能摸出树叶精巧的图形,或者松树凹凸不平的硬皮。在春天,我感觉到花朵美妙的丝绒般的质地。如果我幸运的话,在我把手轻轻地放在小树上时,还能偶然感到小鸟在枝头讴歌时所引起的欢乐的颤动。"
7、小结:上天是公平的,他使你失去视觉,便会让你的嗅觉和触觉非常灵敏,安静虽然不能用眼睛看春天,却会用心灵触摸春天,她就是这样 一个神奇的女孩。
重点句子四: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1、师:自己读读,想想,这句话中哪些描写感受到了安静的神奇?"张望"这个词放这里有问题吗?
2、指名读。
师:同学们,安静是个盲童,她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她会张望些什么呢?
3、语言训练:安静仰着头张望着,她望到了……望到了……望到……了。
4、配乐读上面研读的四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师:这是一个多么爱生活的女孩,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女孩!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创造奇迹的还有许多人。教师讲述:
(1)海伦凯勒: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的女性,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
张海迪姐姐:身体高位疾瘫,却会说四个国家的语言。
(2)21位聋哑姑娘: 平均年龄才17岁,却在XX年的春节晚会上为全国的观众朋友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千手观音》。
(3)少年指挥家舟舟:加减法只会算一位数,却用一根小小的指挥棒挥出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
(4)培智学校的两男孩:刚从北京领回了第二届全国听障儿童才艺绘画大赛优秀奖。
(5)许村青年周月峰:5岁失去双臂,却成为我省第一位残疾人博士研究生。
师:听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有感而发,自由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人,他们都有权利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出光和热,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生活中我们要像他们那样珍惜生命。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们同作者一样感动,感动安静创造的奇迹,我想,我们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说,或者你想对安静说点什么,或者你想对作者说点什么,或者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或者你想对家人、朋友、同学说点什么,那么,就拿起笔,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 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用具:
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永生的眼睛》。齐读课题。 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要求 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3.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 详细地复述课文
(2) 简要地复述课文
(3) 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
(母亲 父亲 女儿)
(4) 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二、合作交流
1.分别指名读"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为什么写女儿温迪捐献角膜的经过要简略地写?
3.指名回答。
4.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2.指生认读。
三、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 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不理解)
(2) 画出父亲说的话,并出示投影:
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以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 自由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 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 指导背诵这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
(1) 自由读课文,画出父亲的心愿。
交流:
他愉快地告诉我:"我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①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 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愉快)
③ 指导背诵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体现出温迪对外公的敬佩之情。)
(3) 父亲也遵照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体会最后一句话: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自己默读这句话体会"骄傲"指的是什么?
(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3.学习第三部分:女儿温迪捐赠角膜
(1) 齐读"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来信的内容"
(2) 理解句子,并出示投影:
我那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① 指名读句子
② 结合题目"永生的眼睛"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③ 请同学说自几的理解。
四、扩展延伸
1.请你结合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死后捐赠角膜"这件事的?
2.指名说
1.请你课下写一件给你感触最深的事情,要求内容要有详有略。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动弹、欲望、糟蹋、珍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导读品悟,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5.拓展阅读《生命的壮歌》,把学了《生命生命》后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一、预习探究
1、师生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生命的格言,现在让我们先来交流交流吧。(自由交流)听了刚才的交流,你对"生命"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老师也搜集了两段有关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切分享,你们愿意听听吗?
(屏幕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生齐读。能读懂吗?这段话究竟怎样理解,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到9课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合作交流
(一)生字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1)我会读。(2)我会讲。(3)我要问。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写了几个事例?
4、交流,理清脉络。
(板书)飞蛾:挣扎求生
香瓜子:砖缝冒苗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
(二)课文
1、自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着重选择其中一段反复朗读,体会作者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在自己的前后左右寻找一个与自己选择同一段的同学,交流各自的体会。
3、全班交流。
(1)作者分别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板书)飞蛾:挣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惊
19、生命生命香瓜子:砖缝冒苗--不屈向上令我(敬佩)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给我震撼
(2)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有哪些?
a、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b、一切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三、品读感悟
1、作者由这三个事例引出的对生命的思考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让我们来交流交流。
3、教师引导:
(1)第一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在前边的事例中,"有限的生命"指什么?"无限的价值"指什么?从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中体现的"无限的价值"指什么?
(2)怎样才算活得"光彩有力"?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你觉得哪些人活得光彩有力?哪些人的生命是白白流失的?
(3)连起来说说,这段话怎样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5、结合课题理解
细细品味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会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赞叹、回味、留念、……)作者在课题中重复两遍生命,你体会到什么?(强调感情)
四、拓展延伸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向大家推荐我搜集的第二则格言。
(屏幕出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深妙。
4、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质疑。
2、 交流反馈
二、合作交流
指名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感悟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投影出示,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小草时,感到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
3.自主研读:
a.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傍边。
b.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开评议,各抒自见。
5.再读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2.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四、拓展延伸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下阅读这篇散文。
语文原地五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习作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宽带网
教学课时 六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 自读文字,谈论感想
2、 展示破坏文物的图片,激发学生憎恨的情感。
3、 谈论自己是否做过破坏文物的事情。
4、 教师谈论自己在圆明园看到的英法联军的破坏现象。
5、 教师谈论游人对圆明园的破坏。
6、 学生谈一谈我们西安的重点文物。
7、 四人小组提出保护建议,并在全班汇报。
8、 写倡议书火建议书。
补充资料:《教参》第133--134页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基本掌握景物的介绍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 选择本单元内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分析写作思路。
2、 四人小组谈论思路和写作特点。
3、 四人小组谈论自己最喜欢的文物、名胜。
4、 四人小组比赛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文物、名胜,看谁介绍的最有条理。
5、 试写导游词,并在导游词中加入"文明游客注意的事项"等内容,比赛看谁能把这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6、 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查、提示、帮助学生。
7、 在半内交流,教师口头批改,指出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8、 学生交换修改。
9、 教师批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全面提高作文能力。
1、 读优秀作文,学生谈论优秀作文的写作特点。
2、 指出部分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举例讲解,学生交流修改方法。
3、 作文交流:全班学生读别人的作文,每人最少读三本,并写出感受。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用熟知的事物作比照"的表达方法
1、 读例句
2、 举手说出自己的发现。
3、 再读句子,交流这样说有什么好处。
4、 总结:描写事物时,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的事物的特征。
5、 从课文中或者课外读物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同桌进行分析。
6、 尝试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第五课时 (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积累名胜区的对联。
1、 自己读对联。
2、 同桌谈一谈对联的意思。
3、 教师范读、提示讲解。
4、 学生反复读。
5、 大组比赛背诵。
6、 同桌检查背诵。
资料补充:《教参》第136页。
第六课时(宽带网)
教学目标:开阔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
学生准备:搜集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相关图片、诗词、故事、传说等。
教师准备:余秋雨的《废墟》
教学过程:
1、 教师读《废墟》,引起学生对世界遗产的兴趣,提高对世界遗产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搜集。
提示搜集方法:书报中的资料;查阅旅游书籍、杂志、或纪录片;向周围的人打听;实地游览、记录;收集门票、手册等。
3、 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4、 建立展示台: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5、 开展演讲活动:我爱、(中国"世界遗产")
6、 对搜集量大、搜集质量高、演讲能力强的学生给与奖励。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篇10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
3、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指名读课文
二、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
1、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
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3)学习3、4节
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回忆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
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
c.作者“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的疑问从何而来?
2、学习第二部分
(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
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
b.朗读第五节
(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
六、七两节
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
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
(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
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
(3)理解“依然”的作用,联系上下文。a、口述“我”想象这株柳的经历:(经历过……)理解它的顽强精神。指导朗读这两节
三、学习课文第八节
1、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
(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教师读第九节,提问:“命运给予它的几乎九十九……一片绿荫”这句话是写柳树的但又不仅仅在写柳树。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示?
(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
(2)齐读这节。
三、扣题结题,体味文章的主旨
1、第二节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高原上”请问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
2、默读全文质疑问难。
四、板书设计: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惊见一方景观(壮观而独立)
粗
神奇形状枝干
叶子
16 草 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4、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自由朗读课文
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听《天堂》这首歌
(由于学生离草原比较远,对草原了解的太少,在听歌曲时,边听边欣赏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歌中所唱的“蓝蓝的天空,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是指什么地方?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了草原的美,下面再让我们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块儿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板书课题)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三、学习第二段。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
(可分为两层: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3、讲读第1层课文。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4、讲读3、4、5自然段。
a、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b、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四、总结交流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领略到草原的大和美了吗?你体会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了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3、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六、板书设计:
16 草 原
天:可爱、明朗
景色(美丽) 地:一碧千里
远迎
会见 情谊(深厚) 款待
话别
17 麋 鹿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2.今天,我们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板书课题。
3.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有关麋鹿的知识。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4.小结。
三、书写指导
1.分析字形。
2.描红、临写。
四、作业
1.抄写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第一层内容。
①指名读。
②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③“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④齐读。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二层内容.
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
①指名读。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画。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③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④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生活习性)
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
⑥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写实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
⑦引读练习
(4)理解第三层内容
①默读第三层,思考。
课文是从那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
②交流。
2、学习第三段
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传奇”,齐读。
说说“传奇”的意思。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xx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
(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三、配乐朗读第二、三段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
第3课时
一、复习导入
简单说说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的经历。
二、精读训练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
2.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河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插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为什么说大风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4.通过课文的第二、三两段的描写,我们对麋鹿已经有了比较全面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可以去掉吗?
5.有感情的朗读的一段。
三、课堂练习
1.出示课文后第5题:默读课文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交流复述方法。
(1)结合插图,抓住麋鹿的角、蹄、尾、毛色等几个部分的特点,介绍它的体型及生活习性。
(2)参照“麋鹿的传奇经历”表介绍它的经历。
3.练习复述。
(1)同桌互相复述。
(2)举行“大风麋鹿自然保护区讲解员”选拔赛。
(3)师生评选。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3、4。
五、板书:
17、麋鹿
鹿科动物
繁殖能力低
麋鹿外形奇特(“四不象”)
传奇经历
回归故土
练 习 五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创设情景:
(1)学生读这 段文字。思考: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
(2)学生帮小芳回答这个问题。
二、教学第二部分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他们的区别。
(1)学生读句子试填适当的风。
(2)给出恰当 的答案,让学生说出理由。
三、教学第三部分。学生诵读风速歌。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了解风速。
(2)拓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用这种方法来推测风速,并跟气象报
告做比较,看是否接近。
四、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1)讨论: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们能用最简洁 的语言来描述
一下秋天吗?学生回答
(2)出示《秋》,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子音,读准节奏。
(3)指名读,教师指导。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学生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2、欣赏
(1)指名说小诗写的是什么欣赏
(2)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学习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写好钢笔、毛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段话,指出选自哪里?
(2)引导学生读帖。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通过观察,让学
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有条理的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教学重点:
指导评说喜欢影视栏目的原因及印象深刻的内容。
教学难点:
评说影视栏目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地表达自己感受。
教学准备:观看影视剧,了解剧情。
教学过程: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
a、你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是什么?
b、为什么喜欢?
c、这个栏目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指导
(1)学生思考问题,准备说话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 的栏目做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练习各自的话题。(学生互相评议)
(4)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
2、反馈
(1)指名上台进行口语交际
(2)评议小结。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篇11
常州市清潭中学 顾亚珍
单元总时数:13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单元课文:十八、三个太阳 (2课时)
及课时数:十九、录音新闻 (1课时)
二十、“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1课时)
二十一、新闻两篇 (2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1课时)
写作写消息(3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综合实践活动 网上读写与交流2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 了解消息、通讯的一些基本常识,并学会写消息、通讯。
3、 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 学习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三个太阳
黄传会
教学目标:1、了解通讯的一般常识
2、了解女画家及其他南极人的工作情况
3、通讯语言的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学习:
1、 通过查字典,自行解决生字词,自己划出课文中的好词生词
2、 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
第一块:导入新课
师 生
中国有句俗话:“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到长城已不觉得难了,也称不上英雄了,走南极,
上太空才算英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去南极的,而且是一位女英雄。 倾听
第二块:整体感知
师 生
1、 快速浏览这篇课文,生字词划出并自行查词典解决
2、 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解决生字词
概括内容、交流
第三块:仔细研读,合作探究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仔细阅读课文,小标题是否概括了本部分的主要内容,为什么?如
不合适,该如何修改。 独立思考,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由上题说说你对本文选材上的发现,你最喜欢本文哪一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 讨论交流
典型的事例个别读
课后学习:1、继续搜集有关南极的材料
2、用复述的方法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南极工作者的情况
第二课时
师 生
一、交流收集的材料
1、 南极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将搜集的材料广泛交流,展示
2、 概括南极的特点 学生交流,朗读有关南极的材料
概括南极的特点
二、深入研读课文
1、仔细阅读课文,将文中写工作人员在南极艰苦工作的语句用直线划出,并读一读 认真阅
读课文,划出文中语句
2、概括从中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理解南极精神) 概括南极精神
三、拓展想象
女画家临别前,画了三个太阳,依照你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三个太阳在文中
的具体含义 思考,讨论,交流
四、品味语言
南极的环境及景色一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作者是用哪些方法来描写的,从中发现通讯语言
有哪些特点 思考,讨论,交流
课后学习:
1、 请举例说说通讯语言的特点
2、 根据文章内容,并发挥想象,画一幅画,再现壁画的内容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出征记
教学目标:
1、 了解出征的经过,能概括航天员出征前几幅场景的内容
2、 品味朴实自然的语言,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学习:
1、 广泛搜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前后的资料
2、 推荐学习《月亮上的足迹》这篇文章,了解航空航天的一些知识
师 生
一、 导入新课:
中国人民不仅能进入南极,而且还能飞上太空,2003年10月15日就是实现中国人千年梦想的
一刻。今天学习的第20课就是报道航天员出征前的盛况的。 倾听
二、 整体感知
放声朗读课文,然后概括: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思谁?2、课文记述过程主要由几个场面构成?请分
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朗读
思考,概括
交流
三、 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1、 你认为哪个场面最感人,最激动人心,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2、 假如你是现场欢送的一员,你当时的心情如何,最想对杨利伟说些什么?
3、 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你想说的意思,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思考,讨论
个别朗读
说一句话,感受喜庆气氛,激起自豪感
课后学习:将搜索的资料张贴展示,交流学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
1、能了解新闻的内容,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2、掌握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师 生
一、 导入:由毛泽东诗词导入
二、 整体感知:
阅读页下注解(1)、(2),了解消息,了解背景,教师补充消息,构成部分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能读准字音
2、能准确标出消息的三部分
三、重点研读
仔细阅读主体部分,作者是怎样具体介绍渡江情况的?请根据文章内容,画一张平面作战图
,并向同学们介绍。
四、根据三路大军渡江报道的异同,了解新闻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 倾听
看页下注解
朗读
交流标题、导语、主体
画作战图,口头介绍(2-3人)
全班交流
举例分析消息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
课后学习:
1、 修改完善渡江作战示意图,将它介绍给其他人
2、 搜集一则消息,进一步了解消息的构成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教学目标:
1、 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能够通过标题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3、 从新闻的结构,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课前学习:1、课前搜集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原因的材料
2、回忆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祖国盛况
师 生
一、 导入:1、回忆回归盛况
2、1997年7月1日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难忘的日子,离开祖国一百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
的怀抱,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报道这一盛况的。 学生回忆交流回归时的盛况,倾听。
二、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可以作为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标题) 学生读课文
三、阅读课文,划出交接仪式过程,按新闻的结构标注出每一部分 学生标出导语、主体、结
语等部分
四、交流搜集的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原因的材料,然后从文中找出香港回归能体现中华儿女
民族自豪感的语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划出有关语句,交流朗读
五、按新闻的结构,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思考,讨论,交流
课后学习:学习新闻的结构,另一则新闻。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篇12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朱永红
一、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
2、学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和写法。
3、体会各篇文章所流露的对花草树木以及鸟兽鱼虫的真情,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
4、开展有意义的视听活动,提高视听效果。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苏州园林》2课时
《都市精灵》2课时
《幽径悲剧》2课时
《明天不封阳台》1课时
《治水必躬亲》1课时
写作2课时
标点符号的修改1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视听活动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五篇文章都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倡导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
《苏州园林》介绍的是人造的风景,叶圣陶先生娓娓道来,让人觉得身处优美的大自然中,不能不为建筑师巧夺天工的技艺而赞叹;《都市精灵》则从小处落笔,往大处拓展,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让人叹服之余,深深赞同作者的观点:要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在写美的过程中多了一些愤慨,更加能引起人们对于自身愚昧的反省,可谓振聋发聩;《明天不封阳台》记叙的事情虽小,但作者却拥有一颗慈悲之心,文中处处透出智者的思索;《治水必躬亲》 则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三百年前的治水图,相信读完这篇短文,我们更应知道顺应自然,才能真正造福民众。
学习本单元,除要领略作者表达观点的技巧,还要学会欣赏雅致的语言,并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浏览单元提示、目录、课文等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单元提示、目录、课文等
3布置讨论: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课文,确定一个研究小专题讨论、组建研究小组,确定负责人并进行初步的分工
第二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学生确定单元活动主题及计划讨论、交流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出示评价内容:
1、你能说出本单元主要的学习内容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你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了吗?
3、本节课你有多少收获?自我反馈
2小结、评价自我小结
第2、3课时《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1、 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爱美爱国的情感。
2、 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前学习:通读课文,查阅、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2布置任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并能简要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读文章,找句子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相互评价
第二块:研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它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是如何体现处处入画的原则的?阅读文章1、2两小节,画出有关句子
2组织交流交流
3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除了这四个方面外,苏州园林的设计还从哪些方面注意到了“图画”的效果?由此归纳出文章的结构特点。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还有别的思路吗?重点阅读3-6小节,找出每小节的中心句,总结、归纳
4组织交流交流、小结
5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别举例说明。
品味本文多样性的语言。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分析、揣摩
6组织交流交流、评价
第三块: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思考、讨论
2回顾所学的《于园》一文,出示《扬州个园》,结合搜集到的有关苏州园林资料,说说于园、个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回顾、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再次搜集资料,以文字的形式向大家具体介绍苏州的某一座园林。
附:
苏州园林的图片及相关资料请点击下列网站:
第4、5课时《都市精灵》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材和写法上的特点。
2、感悟本文语言形象、用语生动的特点。
3、结合现代城市污染,领会本文主旨。
课前学习:
1、通读全文,查字典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查阅资料,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作者简介;《动物世界》——人与动物的关系。谈感受,畅所欲言。
2“都市精灵”指的是什么?文章中提到了哪些城市中的哪些动物?这些城市中的人们与这些动物的关系如何?速读课文,找出相应答案
第二块:研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理清文章思路阅读、思考、交流
2作者在文章中指出了哪些问题?请找出你感受较深的语句。你认为作者提出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请你出谋划策。体会、分析、交流
3找出你认为文章中对城市小动物的精彩描写,并加以分析。品味、分析、交流
4作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该有钟爱的小动物,你赞成这个观点吗?城市有钟爱的小动物,对城市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使城市拥有可爱的小动物? 讨论、交流
小结自我小结
第三块: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设计一条有新意的标语,号召同学们保护动物,和动物交朋友。设计、交流
2如果请你为我们所在的城市选择一种标志性、象征性的动物,你选什么动物,说说理由,并描绘出你喜欢的这种动物,想象一下人们与之友好相处的和谐场景。 选择、描写、交流
课后学习:查找资料,找找其他国家或城市爱护动物的小故事。
第6、7课时《幽径悲剧》
学习目标:
1、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
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对作者及燕园的了解。交流
2用一句话概括: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阅读、概括
3组织交流交流
第二块:研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幽径古藤萝形、色、味、声的语句,领略古藤萝的美丽,并用彩笔画出这棵古藤萝来。阅读、赏析、绘画、交流
2作者着力描写这棵幽径古藤萝的美有何作用?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描写古藤萝的美?而要先描写幽径之美?思考、讨论、交流
3文章写的是“悲”却用大量笔墨写了“美”,你怎样理解? 在行文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思考、讨论、交流
4你是如何看待“愚氓毁美”之事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讨论、交流
5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讨论、交流
6小结自我小结
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本文作者在描写幽径时,从春、夏、秋、冬四季写其美景,请你模仿这一写法描绘一下你熟悉的环境。描写、交流
2以古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向人们提出劝告,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审美的素质。写作、交流
课后学习:印发《失去声音的鸟》一文,请写出读后感。
第8课时《明天不封阳台》
学习目标:
1、能较深入理解文本表达的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观念。
2、能说出作者的思路和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
3、能说出叙议结合写法的好处。
4、培养关注自然、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和习惯。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生词的大意。
2、调查同学家中封阳台的情况,做好统计。
3、上网查找封阳台的利与弊。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理清思路阅读、思考、讨论
2组织交流交流、评价
第二块:研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随着线索延续,作者的情感和对问题态度都起着变化,请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说说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2找出对鸽子描写的部分,细心品读,说说作者描写动物的语言好在哪里?文中还有这样精彩的描写吗?找出来加以体会。勾画、品味、交流
3如果当时你也在场,目睹了鸽子的伤情,你会作怎样的决定?交流,各抒己见
第三块: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任务:小小辩论会:封\不封阳台好明确任务
2组织辩论分组、确定合作伙伴、准备、辩论
3小结小结、评价
课后学习:
根据“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试做仿句。
第9课时《治水必躬亲》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正反对比论述观点。
2、认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
3、理解文言大意。
4、理解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了解一些固定的文言句式。
课前学习:
1、通读全文,要求读流畅。
2、查阅关于海瑞的资料,了解海瑞其人。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介绍作者、海瑞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布置任务:朗读课文,读流畅,注意句间及句中的停顿自读、齐读
3疏通全文、释疑,提示重要字、词、句质疑、口头翻译
4概括内容阅读、讨论、交流
5文中第二小节强调作者的观点的是哪句话?末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讨论、交流
6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交流
7小结自我小结,整理文言字词
课后学习:
1、背诵课文。
2、口头翻译全文,继续整理文言字词。
第10、11课时写作训练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学习任务,明确本次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自读《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短文,勾画要点
2组织交流交流
3明确本次写作训练的具体要求思考、确定写作内容、构思、写作
4出示评改标准,组织互改作文小组互改作文,推荐佳作
5组织交流佳作交流、评价
6布置任务: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12 课时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任务,明确修改重点自读《标点符号的修改》一文,了解修改的方法及容易误用的地方。
2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所得
3组织训练专题训练
4布置任务修改自己的作文,着重修改标点符号
5小结谈本课收获
第13课时诵读欣赏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任务,明确要求自读两段短文,摘录优美词句;思考蕴含的道理
2组织交流交流
3提供类似文章,做美文阅读欣赏阅读、欣赏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5小结自我小结
第14课时语文实践活动——视听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任务自读《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短文,明确现代社会中,视听能力对人的重要性以及提高视听能力的方法
2组织训练参与活动
3组织评价相互评价、自我评价
4小结小结、反思,确定今后努力目标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篇13
unit 5 my new room
单元教学目标:
1、 能力目标
(1) 能够简单描述家具陈设的名称、数量及位置等,如there are
two end tables near the closet.
(2) 能够运用句型:is this your bedroom? where’s the trash bin等询问,并能简单表达情感。
(3) 能够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较好地完成活动。
(4) 能够听懂、会唱歌曲。
2、 知识目标
(1) 能够掌握a、b部分的四会单词,做到会听、说、读、写。
(2) 能够听、说、认读a、b部分的三会单词和句型。
(3) 能够了解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并读出例词。
(4) 能够了解story time good to know等部分的内容。
3、 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 情感态度:有兴趣用英语表达,能积极参与活动。
(2) 学习策略:注重观察,比较,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
任务。
(3) 文化目标:了解几种住宅的英语名称及差异。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main scene let’s start a let’s learn let’s play c let’s sing
第二课时:a let’s try let’s talk talk and draw c good to know
第三课时:a read and write let’s play c pronunciation
第四课时:b let’s learn let’s find out c story time
第五课时:b let’s try let’s talk let’s practise c task time
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 let’s find out c let’s check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本课主要单词:mirror, curtain, closet, end
table, trash bin。
2、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air-conditioner以及句型:is this
your……?i have ……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3、能够听懂、会唱歌曲“my small bedroom”。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六个四会单词。
难点:单词air-conditioner的发音。
课前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词卡、数枚硬币
教学过程:
1、 热身
做“低声传句子”活动。
2、预习
(1) 放录音,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
(2) 做“演一演”游戏,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猜短语。
(3) 快速拼词。
3、 新授
let’s learn
(1) 教师在黑板上简单画一个房间,画上床、书架等家具。
然后说:look! this is my new room. i have a bed and a shelf. what else
do i have? 教师在床头的位置画一面镜子,说:i also have a mirror.
然后拿出一面镜子,示范朗读mirror, 学生跟读。教师分别问几个学生:do you have a mirror in your
bedroom?如果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教师则有意再次重复一下“mirror”一词,说:oh, you have a
mirror.如果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教师可以说:oh, sorry. you don’t have a mirror.
导出其他单词,示范朗读,注意发音及口型。
(2) 做“冷暖”游戏。
(3)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单词:mirror, curtain, closet, end
table, trash bin,让学生在词卡反面或练习本上拼写、记忆单词。
(4) 播放本课录音,让学生在书上手指相应单词并跟读。
巩固延伸:
做句型接龙游戏;做“找同伴”活动;学唱歌曲;完成配套练习;练习书写单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懂、会说本课对话,并能做替换练习。
2、 能够听、说、认读句型there is a ……/there are …并能在情景中
正确运用。
3、 了解good to know内容。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句型为:there is ……和there are……
难点句型为:i have my own room now. what’s it like?
课前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1、 热身
做“念单词接力赛”活动。
2、 预习
(1) 做let’s try 练习,放录音,学生听音、选择。
录音原文如下:
mike: i have a new room.
john: what’s it like?
mike: there is a big shelf and a big desk. there are blue
which is mike’s room?
(3) 让学生说说两幅图画的不同之入,引导学生运用句型:i can see a …in picture 1/2.
3、新授
(1)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大房间,再在房间里面画一个简笔画小
人,然后介绍说:look, this is me. i have my own room
now.让学生跟说。教师继续出示自己的书本等物品,并介绍说:my own book/pen……,引导学生出示他们的物品并说出:my
(2) 教师拿出mirror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的房间里并向学生介绍
说:in my room there is a mirror.让学生跟说。教师依次学习closet,
air-conditioner,然后在窗户两边画上蓝色的窗帘并介绍说:there are blue curtains. 让学生跟说。
(3) 做翻卡活动。
(4) 打开课本59页,听录音,跟读。
(5) 做替换练习。
巩固延伸:
做“talk and draw”活动;做配套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句子:there are two bedrooms, a kitchen, a
bathroom and living room. there is a mirror, a bed and a big
2、 了解字母组合ir, ur, th的拼读规律并熟练读出例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there be句型的简单表达法,掌握四会句子的正确书写
难点:帮助学生区分使用there is 和there are的表达法。
课前准备:
词卡
教学过程:
1、 热身
播放歌曲“my small bedroom”,学生跟唱。
2、 预习
做“炸弹游戏”。复习四会单词。
3、 新授
read and write
(1) 教师在黑板上简单画一个房间,然后将两张end table的词卡
贴在房间里,介绍说:there are two end tables.让学生跟说,然后换其他相同的两张卡片做替换练习。
(2) 做“听一听,贴一贴”活动。
(3) 教师指黑板上的房子问学生:what’s it like?学生用there
is/are句子来描述,如:there are two big bedrooms.
(4) 教师课前在一边画一座公寓楼,向学生介绍说:this is a flat.
让学生装跟说flat一词。
(5) 看read and write 图片,带领学生阅读。
(6) t:look! this is a rabbit. he has a new flat. what’s it
what’s in it? listen.
(7) 放录音,学生看课本听录音。
(8) 学生就不懂的地方提问,教师解答。
(9) 指导学生完成“finish the sentences”。
(10) 指导学生书写四会句子。
pronunciation
看图片,带领学生读三个字母组合下面的例词。读的时候有意强调几
个字母组合的读音,引导学生总结其发音规律。然后教师放该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跟读单词。放三句绕口令的录音,学生认真听,然后试着跟录音学说绕口令。
本课字母组合的常见单词:
ir skirt shirt girl bird birghday first third
ur purple nurse curl surf burn turn fur hurt
th voiced: these those then there this that clothes
unvoiced: three thin thursday cloth breath bath thank
think thick youth month third
巩固延伸:
let’s play;做宾果游戏;做配套练习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单词:in, on, under, behind, near。
2、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over, in front of 和句子where’s
the ……? it’s ……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七个方位介词的用法,其中in front of 是个难点。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盒子和本课的词卡。
2、学生准备词卡。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学生两人一组,把所带词卡面朝上放在课桌上,教师说一句话,如:“there is a …/there are
…”学生试着找到相应的卡片,用手拍一下,并迅速拼出单词。
2、预习
(1)做“猜猜盒子里有什么?”游戏:教师出示一个盒子,盒子里面藏好一面小镜子或其他物品,教师放音乐,让学生传递盒子,当音乐停下时,拿到盒子的学生猜出盒子里是什么:there
is a …如果猜不对,接着放音乐传盒子,直到有学生猜出盒子里的物品为止。
(2)教师从盒子里取出镜子,然后再把镜子放进盒子里,问学生:where is the mirror?引导学生说出it’s in
the box .教师继续演示镜子在盒子上面和下面的动作,复习单词on, under.
3、新课呈现
let’s learn
(1)教师把镜子放在盒子的旁边,并介绍说:near. it’s near the box.
让学生跟说。学生两人一组用自己的文具摆放出不同的位置关系并做问答练习,如: where is the pencil? it’s
near the eraser.
(2) 师利用学生的文具或教室中的其他物品的位置呈现,教授其他
单词:behind ,over ,in front of等。
(3) 做“按我说的做”游戏:教师发指令,如:stand behind the chair.
学生按照指令站到自己的椅子后面。教师注意发口令时要穿插使用几个方位介词(短语),重点操练第一次出现的介绍:near, over
behind和in front of。
(4) 学生把学习用口放在桌上,两人一组,然后根据老师有关方位
发指令将物品的相对位置摆放好。
(5) 学生两人一组将自己的文具摆放出不同的位置关系并做问答
练习,如:where is the……?it’s ……
(6) 做“看谁记住了”游戏。
(7) 做“低声传句子活动。”
(8) 板书四会单词,让学生在卡片反面或练习本上仿写、记忆。
巩固延伸:
听故事录音,做配套练习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认读句子:there is a …near/…the…和the …
is near/…the…,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2、 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对房间摆设作介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熟练掌握there be结构较长句式的表达法,同时这也是本课的
教学难点。the books are on the
shelf.一句为复数句式,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过多强调语法,而重在结合图画让学生理解语意。
课前准备:
词卡、蜡笔、纸
教学过程:
1、 热身
做“少了什么”游戏。
2、 预习
(1) 做“按我说的做”游戏。
(1) 放录音,学生听音做题。
录音原文如下:
woman: the mirror is over the end table. the toys are in the
closet. the trash bin is in front of the shelf. the sofa is under
the picture.
(2) 做好之后,同桌之间对各物品的位置进行问答练习,看图
描述各物品的位置。
3、 新授
(1) 教师把一支铅笔放在一个铅笔盒上,并介绍说:the pencil
is on the pencil-case.学生跟说句子。教师用其他学习用品摆出不同的位置关系让学生练习描述。
(2) 做“走迷宫”活动。在黑板上写下两排单词,一排为房间
物品,一排为方位介词。两排之间空出距离,并用粉笔将物品与介词一一相连,。在第三排写上bed?让学生根据路线图迅速找出物品与床的相对位置,并用the…is…/…the
bed表述。
(3) 在黑板上写句子,如:there is a the 。教师
把相应物品和介词图片贴进空格里。教师先说句子的最后一个词,学生跟读,然后说最后两个词,学生重复,用同样的方法,每次增加一个词,直至学生能流利重复整个句子。
(4) 做替换练习。
(5) 做“看谁记住了”活动。
(6) 听录音,学生跟读。
巩固延伸:
let’s practise; 做task time;看图描述房间;做配套练习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句子:the closet is near the table. the
trash bin is behind the door. many clothes are in the
closet.并在情景中运用。
2、 能够听懂、理解:what’s on the computer? i work with
it。等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个四会句型,能熟练运用there be 长句形式作介绍。
难点:句子many clothes are in the closet.教师重点讲解意思,不
宜强调语法。
课前准备:
词卡、图片
教学过程:
1、 热身
做“慢动作”游戏。
2、 预习
(1) 翻卡游戏。
(2) 做“我的错误”活动,故意做一些错误的描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跑向角落。
3、 新授
read and write
(1)教师左手拿一张air-conditioner的卡片,右手一张mirror的卡片,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即air-conditioner的卡片在mirror的正上方。引导学生说句子描述空调和镜子的相对位置:the
air-conditioner is over the
mirror.然后教师换卡片并调整卡片的相对位置继续带领学生操练。学生熟悉操作方法后,也可以请一名学生上台摆放卡片,其他学生描述。
(2) 做“找位置”活动。
(3) 看图片,说:do you remember robot. he has his own room.
what’s it like? what’s in it? listen.放录音,学生看短文听录音。
(4) 学生就不懂的地方提问,教师解答。
(5) 放录音,指导学生完成“finish the passage”的练习。
(6)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四会句子。
巩固延伸:
let’s find out;做let’s check练习;做配套练习
录音原文如下:
① man: there are three rabbits in the hat.
② woman: there is a long snake on the hat.
③ man: there are five rats behind the hat.
④ woman: a small hat is beside the big one.
⑤ man: there is a hat in the monkey’s hand.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篇14
常州市清潭中学 顾亚珍
单元总时数:13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单元课文:十八、三个太阳 (2课时)
及课时数:十九、录音新闻 (1课时)
二十、“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1课时)
二十一、新闻两篇 (2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 (1课时)
写作 写消息 (3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综合实践活动 网上读写与交流 2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 了解消息、通讯的一些基本常识,并学会写消息、通讯。
3、 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 学习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三个太阳
黄传会
教学目标:1、了解通讯的一般常识
2、了解女画家及其他南极人的工作情况
3、通讯语言的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学习:
1、 通过查字典,自行解决生字词,自己划出课文中的好词生词
2、 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
第一块:导入新课
师 生
中国有句俗话:“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到长城已不觉得难了,也称不上英雄了,走南极,
上太空才算英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去南极的,而且是一位女英雄。 倾听
第二块:整体感知
师 生
1、 快速浏览这篇课文,生字词划出并自行查词典解决
2、 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解决生字词
概括内容、交流
第三块:仔细研读,合作探究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仔细阅读课文,小标题是否概括了本部分的主要内容,为什么?如
不合适,该如何修改。 独立思考,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由上题说说你对本文选材上的发现,你最喜欢本文哪一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 讨论交流
典型的事例个别读
课后学习:1、继续搜集有关南极的材料
2、用复述的方法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南极工作者的情况
第二课时
师 生
一、交流收集的材料
1、 南极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将搜集的材料广泛交流,展示
2、 概括南极的特点 学生交流,朗读有关南极的材料
概括南极的特点
二、深入研读课文
1、仔细阅读课文,将文中写工作人员在南极艰苦工作的语句用直线划出,并读一读 认真阅
读课文,划出文中语句
2、概括从中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理解南极精神) 概括南极精神
三、拓展想象
女画家临别前,画了三个太阳,依照你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三个太阳在文中
的具体含义 思考,讨论,交流
四、品味语言
南极的环境及景色一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作者是用哪些方法来描写的,从中发现通讯语言
有哪些特点 思考,讨论,交流
课后学习:
1、 请举例说说通讯语言的特点
2、 根据文章内容,并发挥想象,画一幅画,再现壁画的内容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出征记
教学目标:
1、 了解出征的经过,能概括航天员出征前几幅场景的内容
2、 品味朴实自然的语言,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学习:
1、 广泛搜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前后的资料
2、 推荐学习《月亮上的足迹》这篇文章,了解航空航天的一些知识
师 生
一、 导入新课:
中国人民不仅能进入南极,而且还能飞上太空,2003年10月15日就是实现中国人千年梦想的
一刻。今天学习的第20课就是报道航天员出征前的盛况的。 倾听
二、 整体感知
放声朗读课文,然后概括: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思谁?2、课文记述过程主要由几个场面构成?请分
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朗读
思考,概括
交流
三、 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1、 你认为哪个场面最感人,最激动人心,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2、 假如你是现场欢送的一员,你当时的心情如何,最想对杨利伟说些什么?
3、 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你想说的意思,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思考,讨论
个别朗读
说一句话,感受喜庆气氛,激起自豪感
课后学习:将搜索的资料张贴展示,交流学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
1、能了解新闻的内容,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2、掌握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师 生
一、 导入:由毛泽东诗词导入
二、 整体感知:
阅读页下注解(1)、(2),了解消息,了解背景,教师补充消息,构成部分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能读准字音
2、能准确标出消息的三部分
三、重点研读
仔细阅读主体部分,作者是怎样具体介绍渡江情况的?请根据文章内容,画一张平面作战图
,并向同学们介绍。
四、根据三路大军渡江报道的异同,了解新闻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 倾听
看页下注解
朗读
交流标题、导语、主体
画作战图,口头介绍(2-3人)
全班交流
举例分析消息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
课后学习:
1、 修改完善渡江作战示意图,将它介绍给其他人
2、 搜集一则消息,进一步了解消息的构成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教学目标:
1、 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能够通过标题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3、 从新闻的结构,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课前学习:1、课前搜集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原因的材料
2、回忆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祖国盛况
师 生
一、 导入:1、回忆回归盛况
2、1997年7月1日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难忘的日子,离开祖国一百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
的怀抱,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报道这一盛况的。 学生回忆交流回归时的盛况,倾听。
二、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可以作为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标题) 学生读课文
三、阅读课文,划出交接仪式过程,按新闻的结构标注出每一部分 学生标出导语、主体、结
语等部分
四、交流搜集的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原因的材料,然后从文中找出香港回归能体现中华儿女
民族自豪感的语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划出有关语句,交流朗读
五、按新闻的结构,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思考,讨论,交流
课后学习:学习新闻的结构,另一则新闻。
上一篇:敬畏生命 教案 通用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