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少年的笔记 通用2篇 教案
《一个少年的笔记》教案(通用2篇)
《一个少年的笔记》教案篇1
第一部分:
1.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舒t n( ) 房y n( ) 空x ( ) 胸q ( ) 花b n( )
2.指出下面几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⑴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一身雪白的衣裳,透着清香。
⑵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
3.读“三棵老银杏”一节,你认为表哥的诗究竟要表达什么?
4.请分别在括号里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反义词。
进步( )( ) 舒坦( )( )
牢固( )( ) 墨守( )( )
5.叶圣陶,原名 ,现代著名 、 。
6.说说爬山虎是怎样爬上房顶的。
读选文,回答问题:
爬山虎的脚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色。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色。爬山虎在十月以前老是长茎长叶子。新叶子很小,嫩红色不几天就变绿,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叶子一顺儿朝下,齐齐整整的,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有脚的。植物学上大概有另外的名字。动物才有脚,植物怎么会长脚呢?可是用处跟脚一样,管它叫脚想也无妨。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儿的地方,反面伸出技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色。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儿,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儿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儿,休想拉下爬山的一根茎。
7.爬山虎的脚是指什么?
8.细读文段,说说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用处?
9.爬山虎叶子的长势有什么特点?
10.从这一文段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11.你生活的周围有爬山虎吗?去看一看,把你的新发现写下来。
第二部分: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2005年江西试题)
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颤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洌透骨的空气。
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磬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①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上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结实地来到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起来行走时的耀眼的明灯。……②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注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③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作者 谢云)
1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①滞重( ) ②冷洌( )
13.文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看见春天第一朵鲜花是的心情?
14.“春天第一朵鲜花”的经历引发了作者对往事是回想,请概括“回想”的主要内容。
15.找出文中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再从你的积累里,写出一句与主旨句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名言名句。
16.作批注的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并表达出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或以谈感悟理解,后生发联想,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质疑问难;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参照示例,任选文中一画线句(标有序号)作批注。
示例: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批注]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选语句( )——[批注]
17.春天的绿意和生机让人兴奋,而更让作者深思,动容的却是春天穿越寒冷抵达的过程。就这一点,联系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第三部分:
18.仿照下面句式, 写一个比喻句。(2004年宁波试题)
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
同情是
19.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请假条中的毛病。(2004年莆田试题)
张老师:
今日我因贵体欠安,故请假一天,望老师务必批准。
此致
2005年6月16日
请假人:童盘
20.连词组段。请从下面选择4个词语写一段话(要求:内容集中,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004年泉州试题)
跳跃 翱翔 盘旋 俯冲 风和日丽 熠熠夺目
《一个少年的笔记》教案 篇2
物我一体,情景交融
平都中学校:胡川
《一个少年的笔记》教学实录(部分)
说明:全文以小标题为标志自然分为三篇相对独立又而又相互关联的短文。这里展示的是《诗的材料》部分。
师:作者写荷叶,寥寥无笔,富有情韵。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比喻、排比。
师:这些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吗?
生:生动形象。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
师:其实并不生动,也不新颖,只能说是准确。准确地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和开放的情态。不信你看一看,改一改。
生认真地看,终于认可。
师:其实,我们可以让这一段描写更生动形象些!我们把排比句修改一下,加入拟人的修辞手法试试看。
原文:“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破裂似的。”
师生共同修改如下: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显得腼腆;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显得奔放;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破裂似的,显得异常羞赧……”
还有的学生说出:有的孤傲,有的谦逊,有的雍荣华贵,有的落寞冷清,有的盛气凌人,有的温语解人……教师一一予以肯定。
师:我们再一起把原文和修改后的段落比较起来读一读,就会觉得修改后的文章确实要生动形象得多。可是为什么我们刚才说原文很生动形象呢?
生:没有经过仔细思考。
生:叶圣陶先生是语言大师,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他的所有语言肯定是很生动形象的。
师:这就告诉我们,对专家也罢,对大家也罢,不能盲目崇拜,只能佩服。崇拜是跪着,佩服是站着。和大师对话,你们愿意跪着听讲,还是站着对话?
生一起:站着对话。
师:可是有一个问题:一个语言大师,为什么不如我们写得生动形象呢?是大师不如我们吗?
生:不是。大师追求的是平淡美,自然美。
师:对,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平淡之极,也就是灿烂之极。我们要不要学习这种语言风格呢?
生一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师:叶圣陶先生是经过了数十年的人生阅历而形成的一种返璞归真风格。其实我们是不必要学习的,学也学不来的。我们正年少轻狂,喜欢的是风花雪月,诗情洋溢,读书写文还是以形象生动为好,尽量让自己的文章语言更有表达的张力,更有视觉冲击力。让文采飞扬,横溢才气去打动读者。
师:以上写的是荷花形状、颜色、开放有情态。请读第3自然段,说说写了些什么?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一身雪白的衣裳,透着清香.阳光照着我,我解开衣裳,敞开胸膛,舒坦极了.一阵风吹来,我就迎风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呢,这不就像电影《天鹅湖》里许多天鹅齐舞蹈的场面吗?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尽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下边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生:“我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师:这一段确实写得非同一般,请大家把它和自己平时看过的写景的文字比较一下,看看作者在写景上独到之处是什么?
生经过一阵议论后,说:作者自己当作景物来写。
师:聪明,这确实是作者在写景上匠心独运的地方。请大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写景的思路是什么?
生归纳:先是写景物本身,然后把自己当作景物来写。
师:换一句说,就是遵循了这样的写作思路:“物”是“物”,“我”是“我”—“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请大家再总结下,“物”是“物”,“我”是“我”应该怎样写?“物”“我”一体,情景交融部分又写些什么?
生总结如下:“物”是“物”,“我”是“我”部分写景物的色、形、声、态、味、气等,“物”“我”一体,情景交融部分“我”变成物,具有物的特点,写的时候要符合当时的意境。
师:很好,你能够在课文其它地方找出相应的佐证来么?
生在第5段当中分别找出在学校看牵牛花的例子和在公园里看金鱼的例子来。
师:采用今天你学到的方法,写一小段写景的文字。尽量写得优美些。
反思:“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从叶圣陶先生的这篇以平淡为主的文章里发现美点?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营养,又如何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实现文以载道,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水乳交融地进行?这一部分的教学我自认为达到了以上的目标。这一节课学生既有思想上的启示也有语文方面的专项训练,并且都落到了实处。通过语言张力、锤炼、玩味的训练,学生明白了不应盲目崇拜教材,不盲目崇拜专家,不盲目效法大师,对待它们要有自己的主见,能取则取,不能就罢了。读别人的文章要读出自己的见解来,见到优美的文段要明白它的美在哪里?如何纳为己用?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上一篇:黄果树瀑布 精选15篇 教学设计
下一篇:精选5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