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虎 教学设计 通用20篇
《华南虎》教学设计(通用20篇)
《华南虎》教学设计篇1
华 南 虎
牛汉
课时: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①读准字音,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②通过朗读初步感悟华南虎的形象,并能用简要的语言描述;
③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通过鉴别欣赏关键词句的方式来深入体会华南虎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④根据诗意展开联想,进入情境,想象作文,通过华南虎的自白激发自己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华南虎》是一首借物抒情诗,写了一只身陷铁笼的老虎那刚毅的身影、凝结着鲜血的趾爪和火焰似的的眼睛。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以华南虎为象征,反映了囚在笼里的猛虎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冷酷现实的反抗,表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学习这首诗,难点在于鉴别关键语句来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从而培养一种高尚独立的人格。本案例设计试图从以下三点着手,以期达到上述目的:
1.注重诗歌的朗读指导和训练,以诵读带动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2.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教师加以适当地引导,让学生体悟得更深刻些。
3.对于关键语句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允许有不同见解。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按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方式设计。学习活动分六个环节。
(一)导入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提问式导入,具体感受老虎的风采。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二)初读
1.配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营造气氛;学生听读、欣赏。
2.谈谈诗歌中的华南虎形象。它是一只…………的华南虎。(可以填入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概括)
(三)品读
1.学生自由谈论诗人写华南虎的目的。
2.教师适当补充写作背景,以及象征的定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形象。
3.小组成员进一步探讨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4.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诗歌,体会华南虎的不羁的灵魂。
(四)精读
1.请你找出诗中对你震撼最深,感悟最深的字、词、句,谈谈你的体会。
2.教师做示范,出示幻灯片。学生自主阅读,作批注。
3.在学生解读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对话。(鼓励、补充、追问)
4.在理解的基础上分节朗读。(教师作朗读指导,出示幻灯片)
5.集体朗读作者感情高潮部分。
(五)拓展
1.联想和想象练习:
如果你就是那只被囚禁在铁笼里的华南虎,你想说些什么?请你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根据诗意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首小诗或者一段话。
2.小组交流并且派代表发言。(机动)
3.教师小结。(出示学生的一节小诗)
(六)作业
1.课外尝试写一首小诗,写出你喜爱的一种动物的形象气质。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有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4、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特别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猛虎图片,激趣引读
1、图片出示:教师出示老虎图片,学生感受老虎风采。
①看了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②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华南虎呢?
2、激趣引读:
师: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为古今中外文人描绘抒写的对象。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贵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华南虎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具体感受一只被囚老虎的震撼力吧。
二、诗歌朗诵,整体感知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②学生比读(可配背景音乐)、评读诗歌,注重情感,注重感知。
教师朗读指导: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2、整体感知:
①诗歌诵读后,你对华南虎有怎样的感受呢?
②你能用简洁的一句话评价一下华南虎吗?
可用如下句式:华南虎是一只 老虎
(威严、高傲、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三、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1、形象探究:
①诗人笔下的华南虎处境如何?这只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讨论明确:这是一只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的华南虎,但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山林。它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
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②对华南虎,“观众”和“我”持什么态度?你对“我”与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讨论明确:“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态度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从老虎的“悲愤”中,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被触动,有所觉醒。(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理解象征: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那么
①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呢?
讨论明确:华南虎是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的象征。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②诗中的“观众”又代表着一个怎样的群体呢?
讨论明确:诗中的“观众”冷漠粗暴、庸俗无聊,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合作探究:
①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讨论明确: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②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讨论明确:“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③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讨论明确: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四、提供背景,主旨探讨
1、提供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
(70年代特有的政治环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与华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
2、主旨探讨:
诗歌结尾作者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些什么?这里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学习本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讨论明确: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奋然前行。
作者写这首诗时,处境同样艰难,华南虎的不羁个性唤起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我们应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在种种诱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五、诗歌比较,诵读提升
1、朗读英国诗人布莱克《老虎》一诗,概括诗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诗歌比较,课文和《老虎》同样写老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在从比较中,你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写作体会?
4、齐读两首诗歌,在朗读中体会。
六、体验反思, 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①假如你就是那只被囚在“铁笼”中的华南虎,当时你会怎样想呢?
②假如你是观众,当你看到“铁笼”中的华南虎时,你又会怎样想呢?
③再次诵读诗歌,体会诗中最能震慑人心、表现主题的诗句。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七、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这首诗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十年动乱”期间,表现了在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有良知、正直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压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诗人把这种感情融注在具体的物象——华南虎身上,使华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征意义。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着启迪着我们,事实上,这样一种独立精神和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青少年的追求。
2、拓展延伸:
①课外读一些抒写动物的现代小诗。
②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根据诗意展开想像,试着写一首短诗。
③收集更多的写虎的成语、诗歌及书画。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3
28、华南虎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掌握问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二)能力培养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2、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体验
1、感受华南虎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
2、培养自己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二、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疑点:诗歌的结尾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悬挂华南虎的挂图或播放有关老虎的断片导入。
老虎自古就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以它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
们走进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二、课前热身
1、作家简介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创作诗歌,是“七月派”的重要成员。“文革”期间,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作品有:《华南虎》、《半棵树》《掉念一棵枫树》等。
2、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速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①栅栏( ) 抽搐( )不羁( )沟壑( )咆哮( ) 箜篌 ( )( )
②解释:
斑斓:灿烂多彩。
恍惚: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
石破天惊;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三、综合探究
1、互动部分
(1)阅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
明确:这只美丽而强健的华南虎,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广袤的山林。
(2)这只华南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文中那些诗句能表现它的个性?
明确:在读课文,勾画出这些句子,然后归纳。
华南虎高傲不羁,虽生陷囹囵,但骨子里却涌动着威严、反抗压迫、威逼、囚禁它的人们,追求自由独立。
文中表现华南虎个性的诗句有:“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3)“你梦见可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到“屈辱”?
明确:感到“屈辱”有2层含义:一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一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对华南虎,“观众”和“我”各持什么态度?你对“我”和群众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明确:诗中的“观众”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他们只是一群苍白、概念化的符号。是冷漠、愚昧、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真实写照。
学生的评价只要扣紧诗歌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5)作为对华南虎“专政”的工具,“铁栅栏”“铁笼”“灰灰的水泥墙壁”,有何象征意义?
明确: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色彩阴暗、冰冷无情的囚具。它限制自由,代表邪恶。
(6)为什么“我”认为“观众”是一群“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的人?
明确:他们不知道自己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他们卑微,即便的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他们无聊,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在他们看来,老虎“悲愤”的抗争,显的那么可笑、愚蠢。有吃有喝,不比风餐露宿要强的多?他们自以为是,蔑视老虎向往“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而且还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精神的独立,往往被众生当成洪水猛兽,“两道铁栅栏”形象地表现了他们懦弱的心理。
(7)文章结尾的段落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明确:是“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做一场灵魂的拷问。“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
四、拓展:
谈谈你从 文中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写作体会?
明确:只要学生答的合理即可。
五、小结
诗中囚禁在牢笼中是华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它看似被拘押在铁笼中无可奈何,但它身上有些美好的东西却是那“两道铁栅栏”所无法禁锢的,那种豪放的精神给了我们思想上、感情上的震撼。
六、作业:背诵
七、板书设计
华南虎
观众:冷漠无情、愚昧无聊、人格堕落、市侩可笑
老虎:高傲不羁、向往自由、追求独立、勇敢抗争
“我”:良知未泯、深有感悟、超越苦难、奋然前行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4
《华南虎》
学习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重点分析
1、《华南虎》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2、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观众”代表什么?
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5、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6、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7、“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8、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5
学习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重点分析
1、《华南虎》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2、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观众”代表什么?
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 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5、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6、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7、“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8、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6
华南虎
牛汉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书写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二)、教师范读诗歌。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生自己揣摩诗歌情感,大声朗读诗歌。
2、说说对整首诗的理解。
四)、合作分析 :
1、《华南虎》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2、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3、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观众”代表什么?
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5、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6、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五)、深层探究
7、“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8、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华南虎
牛汉
教学目标
1.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3.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P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
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诗歌,品味、鉴赏诗中形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熟读课文,解决字词。
2.收集下载最能显示老虎特征的图片资料。
3.搜集关于虎的成语和咏虎的诗歌。
教师 :选择适合本诗的背景音乐。
教学设计
导入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抒写的素材,请向同学展示你收集的猛虎图、咏虎诗、成语。
同学们展示的猛虎图、咏虎诗和成语使我们具体感受了老虎的风采。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板书课题)
配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营造气氛
学生听读、欣赏,自行正音,品味语气、语调,把握节奏、重音。
整体感悟
1.小组自学,学生自由朗读,初探课文。
a.自学要求(幻灯片)
◆课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这是一只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的华南虎?它的个性是通过哪些诗句表现出来的?勾画出来。
◆对华南虎,“观众”和“我”各持什么态度?你对“我”与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小组推荐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提出你们的疑问,和全班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b.小结自学内容,师生共同解决自学疑问。
明确:这是一只美丽而强健的华南虎,但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了山林。它高傲不羁,虽身陷囹圄,骨子里却蕴藏着涌动的威严,反而压迫、威逼着囚困它的人们。它不屈服于压迫,勇于反抗,破碎的趾爪在“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抓出了“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它向往苍苍莽莽的山林,追求自由独立。
“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从华南虎身上,我感到一种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灵魂被震撼而觉醒。(对学生合理的评价给以肯定)
2.组织班级讨论,深层研讨。
a.教师简介背景,提供深层理解的材料。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时期,那是个最没有诗意的年代。诗人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四只破碎的虎爪愤怒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迹,那不驯的气魄引起诗人灵魂强烈的震撼。回到干校,写下这首诗,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
学生再次诵读诗歌,找出诗中最能震慑人心、表现主旨的小节。
b.朗读诗歌最后一小节,班级讨论,探讨诗歌主旨。
探讨话题(幻灯显示):
◆诗中的“观众”是个怎样的群体?代表专政工具的“铁笼”禁锢的仅仅是一只华南虎吗?
◆联系背景,你是如何理解华南虎形象的象征意义的?
◆作者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了一些什么?这里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
c.小结讨论内容
说明:这是诗歌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十年动乱”的历史较为陌生,教师应该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欣赏华南虎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美,做一个人格独立的人。
明确:欣赏诗歌,首先必须把握溶入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具体物象,它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诗中的“观众”冷漠无聊,灵魂麻痹,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有时还会助纣为虐。被冰冷无情的“铁笼”囚禁的华南虎是一个不屈灵魂的象征,它的追求是高尚的。“石破天惊的咆哮”拼出了生命的血气,发自“我”的灵魂深处。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我”为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而羞愧。那滴血的趾爪,那腾空而去的具有动感的形象,既是“我”对华南虎不屈灵魂的膜拜,也是“我”屈辱灵魂的觉醒,它让“我”看见了人类的希望。
写这首诗的时候,作者处境同样艰难,华南虎不羁的个性引起了诗人灵魂强烈的震撼,它唤起了诗人追求自由和光明的激情,使他明白:在困境和厄运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
3.诵读品味,深入体会感情。
a.朗读指导:
第一、二小节以叙述语气为主,第三、四小节要读出华南虎对人类的轻蔑,读出它内心的孤独和忧愤,更要读出它的抗争,最后一节是作者感情的高潮,要读出作者的羞愧和觉醒后的激愤。
b.学生自由朗读,深入品味情感。
巩固与拓展
[方案一]:联想和想像练习
1.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根据诗意展开想像,写一段话,表现被困笼中的华南虎的心路历程。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评出你们认为最好的,向全班展示。
3.老师简要点评。
4.全班齐声朗诵课文,配上背景音乐。
[方案二]:比较阅读:课文《华南虎》和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
1.朗读布莱克的《老虎》,概括诗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讨论比较:
a.同是老虎,它们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b.谈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写作体会。
明确:华南虎身陷铁笼但高傲不屈,向往着自由的山林,诗人主要是借老虎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不羁灵魂的颂扬;《老虎》写黑夜森林中老虎的神威和力量,表达作者由衷的赞叹。
两首诗歌让我们感到人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精神境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森林中老虎的威猛和力量,都深深地感染和启迪着我们。这种独立精神、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的追求。
两只老虎的形象还启示我们,同一写作对象,因为作者写作目的不同,会赋予这一形象不同的特征,表现出不同的情感。
c.集体诵读两首诗歌。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从关键语句入手,分析诗歌塑造的华南虎形象,学习欣赏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主题意境,进行想像拓展(或比较阅读),得到了美好人格的熏陶。以后我们可以继续用这种思维方法去欣赏诗歌。
作业
1.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也曾翻译过布莱克的《老虎》诗,译名为《猛虎》,找出来读一读,与郭沫若译的《老虎》作一点比较,体会作者翻译语言的不同风格。
2.课外尝试写一首小诗,写出你喜爱的一种动物的形象气质。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华南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是诗人牛汉于“十年动乱”期间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时创作的,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欣赏简单文学作品的能力。这篇文章是一首描写动物的诗歌,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按照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设计理念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本首诗,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交流体验,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及感情。
2 、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的形象。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生: 1 、熟读课文,解决字词。
2 、收集有关华南虎,虎的资料、图片。
3 、收集有关虎的成语和咏虎的诗歌。
师: 1 、选择适合本诗的背景音乐。
2 、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比赛激趣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抒情的素材。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猛虎图,咏虎诗及关于虎的成语,展示一下(同学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展示的多,教师总结比赛结果。)
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人们的心灵,但是,笼中之虎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牛汉的《华南虎》,感受它的内心世界。
本导语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学生搜集、积累材料的能力。此外,以竞赛的形式来进行,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二、朗读课文,营造气氛
1 、范读,配放背景音乐(背景投影显示)
(学生听读,欣赏,品味语气、节奏,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2 、学生自由朗读。
(可采取多种形式读,进行朗读比赛,要求学生要投入感情,这样,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感受,进一步把握诗的内容。)
配乐朗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参与的热情,使其有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良好习惯,规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对诗的理解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
三、问题探究,整体感知 (投影显示)
1 、 华南虎在诗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诗句加以说明。
2 、怎样理解本诗最后一段的意思,说说在华南虎的形象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 着 问题朗读课文,理清结构,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代表交流,教师适当进行背景介绍。)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主题的能力,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回答问题,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创见、独见。明确华南虎的象征意味,它所代表的是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诗人借虎喻人,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思索: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从而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深层含义。
四、赏析品味,质疑问难 (投影显示)
1 、如何理解加线词语的含义
①是 屈辱 的心灵在抽搐吗?
②还是想用尾巴鞭挞那些 可怜而可笑 的观点?
③我 羞愧 地离开了动物园。
④我看见了 火焰似 的斑纹和 火焰似 的眼睛。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品味诗歌的语言,进一步把握全诗主旨,逐渐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从而品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或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交流。
(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互相解答,共同交流。教师则适当点拨,宏观调控。)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样做,既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新思路,又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比较差异,拓展延伸 (投影显示)
阅读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加以对比;看看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布莱克一诗的主要内容是赞叹老虎的威武和力量;《华南虎》主要是借虎来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不羁的灵魂的颂扬。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两首同一题材的诗的比较阅读,更进一步体会《华南虎》一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借此机会,开阔学生视野,扩大新诗的阅读范围。
六、口语交际,巩固提高
尝试写一首小诗,写出你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的形象气质。
(课上时间有限,未必写完整首诗,交流几句即可,课后书面完成。)
此环节的设计既对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其表达能力,又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七、多角反思,课堂小结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反思、总结,以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一课时完成。课堂结构比较紧凑,问题的设计也很精炼。课堂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是由老师一段一段的讲读,而是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对于诗歌教学,我重视朗读课文,在读中学,读中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语感。课堂中,不忽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学生关爱动物,善等生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中力求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比如采取比赛方式,讨论交流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这节课,我真正尝到了探究式学习的甜头,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展示自己。有一名平时特别不爱发言,非常腼腆的女生不但主动举手要求代表全组参加竞赛,而且发挥出色,博得阵阵掌声,并为本组赢得一枚宝贵的小红花。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上的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评析
新课标强调凸显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讨论过程,李刚老师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上的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本节课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只注重少数尖子生或照顾大多数尖子生的观念。教学流程的设计清晰,上课伊始,便以竞赛的方式导入新课,很新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在朗读环节中,配放背景音乐,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练读比赛,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探究也是教师精选出来的,通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品读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比较阅读和口语交际,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达到能力的迁移和提高。整个课堂都力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从这节课中看出,学生已初步具有了欣赏诗歌的能力,初步领悟了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不再是舞台上的牵线木偶受人摆布。“质疑问难”和“朗读比赛”是这节课的亮点。教师在课堂中的点拨比较到位,宏观调控,适时适中,善于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学生容易接受。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受到熏陶和启迪。
总之,作为一节课改课,我觉得符合“新课标”要求,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有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4、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特别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猛虎图片,激趣引读
1、图片出示:教师出示老虎图片,学生感受老虎风采。
①看了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②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华南虎呢?
2、激趣引读:
师: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为古今中外文人描绘抒写的对象。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贵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华南虎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具体感受一只被囚老虎的震撼力吧。
二、诗歌朗诵,整体感知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②学生比读(可配背景音乐)、评读诗歌,注重情感,注重感知。
教师朗读指导: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2、整体感知:
①诗歌诵读后,你对华南虎有怎样的感受呢?
②你能用简洁的一句话评价一下华南虎吗?
可用如下句式:华南虎是一只 老虎
(威严、高傲、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三、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1、形象探究:
①诗人笔下的华南虎处境如何?这只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讨论明确:这是一只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的华南虎,但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山林。它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
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②对华南虎,“观众”和“我”持什么态度?你对“我”与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讨论明确:“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态度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从老虎的“悲愤”中,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被触动,有所觉醒。(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理解象征: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那么
①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呢?
讨论明确:华南虎是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的象征。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②诗中的“观众”又代表着一个怎样的群体呢?
讨论明确:诗中的“观众”冷漠粗暴、庸俗无聊,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合作探究:
①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讨论明确: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②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讨论明确:“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③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讨论明确: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四、提供背景,主旨探讨
1、提供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
(70年代特有的政治环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与华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
2、主旨探讨:
诗歌结尾作者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些什么?这里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学习本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讨论明确: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奋然前行。
作者写这首诗时,处境同样艰难,华南虎的不羁个性唤起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我们应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在种种诱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五、诗歌比较,诵读提升
1、朗读英国诗人布莱克《老虎》一诗,概括诗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诗歌比较,课文和《老虎》同样写老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在从比较中,你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写作体会?
4、齐读两首诗歌,在朗读中体会。
六、体验反思, 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①假如你就是那只被囚在“铁笼”中的华南虎,当时你会怎样想呢?
②假如你是观众,当你看到“铁笼”中的华南虎时,你又会怎样想呢?
③再次诵读诗歌,体会诗中最能震慑人心、表现主题的诗句。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七、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这首诗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十年动乱”期间,表现了在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有良知、正直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压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诗人把这种感情融注在具体的物象——华南虎身上,使华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征意义。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着启迪着我们,事实上,这样一种独立精神和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青少年的追求。
2、拓展延伸:
①课外读一些抒写动物的现代小诗。
②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根据诗意展开想像,试着写一首短诗。
③收集更多的写虎的成语、诗歌及书画。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9
语文公开课教案
时间:2005年5月25日下午第一节地点:07级1班教室
授课教师:授课内容:七年级(下)28课《华南虎》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华南虎”、“观众”、“铁栅栏”等诗歌形象的意义,初步感知“象征”这一表现手法。
2. 学习和积累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从理解诗歌的形象入手进而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布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与老虎有关的成语。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研讨
1.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写了哪些形象。
2.朗读,说说华南虎的形象。
(1) 华南虎的外形特征。
(2) 华南虎的内心活动有哪些?
(3) 说说写华南虎的句子中哪些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4) 小结华南虎的性格特征。
3. 分组讨论:铁笼、铁栅栏、观众的形象。
4. 小结:指出象征手法及本诗的意义。
三、总结。
四、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28华南虎
牛汉
华南虎观众我
向往自由、勇于抗争无耻、卑微、冷漠良知未泯
表现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10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书写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二)、教师范读诗歌。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生自己揣摩诗歌情感,大声朗读诗歌。
2、说说对整首诗的理解。
四)、合作分析 :
1、《华南虎》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以下选自《梦游人说诗》)1973年6月,我(牛汉)第一次去桂林时,写了一首《华南虎》,连我自己事先也没有料到竟然写了一首大煞桂林风景的老虎诗。老虎,按它的气质与形象,很难与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但是,我却以愤激的情绪写了一只体态并不出众的虎。有生以来,我多次见到虎。那些虎,比桂林的这只华南虎,要威武得多。1951年,在齐齐哈尔见过一只囚放铁笼不久、狂吼不已的东北虎,在北京动物园见过不下三五只老虎。但都没有动过写虎的念头。前面说过,我的气质不是喜欢写壮美的事物吗?为什么没有写狂吼如雷的东北虎?一般说,我这个人对生活的感应还不算迟钝,但让我冷静地剖析我当时的感应,使之理论化,确没有这个本领。我只能尽量真实地写下当时形成诗的经过。
2、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3、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观众”代表什么?
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5、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6、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五)、深层探究
7、“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8、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11
华南虎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二)能力培养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2、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体验
1、感受华南虎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
2、培养自己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导入:大家看到了怎样的一只老虎?(生:威武、勇猛、自由、高贵……)
有一位诗人,来到桂林,他没有被旖旎的漓江风光所吸引,却被动物园中一只身陷铁笼的华南虎触动了。于是,华南虎刚毅的背影,凝结着鲜血的趾爪和火焰似的眼睛就深深地烙印在一行行诗句里。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牛汉的《华南虎》。(出示题目)
一、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学习生字)
二、诗歌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诗人的情思.下面请听录音,思考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明确:这只美丽而强健的华南虎,被囚禁于牢笼中,远离广袤的山林,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和屈辱。注意第四节有关句子。)
三、这样的一只华南虎,他会怎么做,他具有怎样的个性?文中哪些诗句能表现它的个性?请大家选读课文,勾画出这些句子加以说明。
1、“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为什么受到这样的屈辱还能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而且还居然“悠悠地在拂动”,它不愤怒吗?从中你还看出什么?(囚禁在牢笼中,遭到毒打利诱之际,仍坚守着自己的尊严,还有比这更可贵的吗?这是对世俗的蔑视和无声的抗议!)
2、“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尊严是永远不会被打败的。“苍苍莽莽”给你什么感觉?苍苍莽莽的山林才是华南虎灵魂和力量的家园。)
3、它都一概不理(高傲的灵魂怎么会向世俗低头?)
4、“灰灰的水泥墙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一道一道”说明一次次抗争一次次失败,“血淋淋”暗示怎样的不屈努力!“沟壑”为什么会像“闪电”?你读到这里,感觉最强烈的是什么?)
四、 揣摩品读。将学生分成四组,各发给记录纸一张,每组讨论一题,小组选一名同学记录,一名代表发言,其他补充发言。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 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2、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观众为什么是“可怜而可笑”的?注意联系“胆怯而绝望”的观众。)
3、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在华南虎面前“我 ”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4、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这只是在描写华南虎斑纹和眼睛的颜色吗?)
明确:1、华南虎的“心灵”感到“屈辱”的原因,不在于观众对它的欺凌,而在于它从此永别了自由的土地,隐身于龌龊的人世间,它深味这世界的苦难、凄凉与无望,内心感到的是无尽的孤独和忧愤。
2、观众不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卑微的他们即便是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所以说他们“可怜”;无聊的他们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所以说他们“可笑”。
3、“我”也和其他人一样,隔着铁栅栏来“观赏”华南虎。但是,“我”毕竟良知未泯,从老虎“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愤”中,“我”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感到了现世众生的人格堕落。“我终于明白”,“我羞愧”,“我”“离开”,“我”“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这声音来自“我”的灵魂,它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灵魂的觉醒。
4、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五、下面观看影片,给华南虎取副标题。人们常说,每首诗有一个“核”,有一个感情的爆发点,最后腾空而过的华南虎滴血的趾爪就是它不羁灵魂的再现。小结:“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六、假设你被关在“笼子”里,你如何面对你的处境?你追求怎样的境界?(出示两则材料你愿意做?)
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只华南虎呢?(两则材料)作者写这首诗时,处境同样艰难,华南虎不羁的个性唤起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我们应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在种种诱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七、深情诵读
八、给牛汉或自己画像
九、展示课件。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12
、华南虎
牛汉
教学目标:
1、有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4、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特别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猛虎图片,激趣引读
1、图片出示: 教师出示老虎图片,学生感受老虎风采。
①看了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②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华南虎呢?
2、激趣引读:
师: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为古今中外文人描绘抒写的对象。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贵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华南虎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具体感受一只被囚老虎的震撼力吧。
二、诗歌朗诵,整体感知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②学生比读(可配背景音乐)、评读诗歌,注重情感,注重感知。
教师朗读指导: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2、整体感知:
①诗歌诵读后,你对华南虎有怎样的感受呢?
②你能用简洁的一句话评价一下华南虎吗?
可用如下句式:华南虎是一只 老虎
(威严、高傲、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三、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1、形象探究:
①诗人笔下的华南虎处境如何?这只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讨论明确:这是一只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的华南虎,但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山林。它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
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②对华南虎,“观众”和“我”持什么态度?你对“我”与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讨论明确:“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态度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从老虎的“悲愤”中,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被触动,有所觉醒。(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理解象征: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那么
①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呢?
讨论明确:华南虎是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的象征。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②诗中的“观众”又代表着一个怎样的群体呢?
讨论明确:诗中的“观众”冷漠粗暴、庸俗无聊,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合作探究:
①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讨论明确: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②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讨论明确:“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③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讨论明确: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四、提供背景,主旨探讨
1、提供背景: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
(70年代特有的政治环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与华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
2、主旨探讨:
诗歌结尾作者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些什么?这里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学习本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讨论明确: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奋然前行。
作者写这首诗时,处境同样艰难,华南虎的不羁个性唤起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我们应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在种种诱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五、诗歌比较,诵读提升
1、朗读英国诗人布莱克《老虎》一诗,概括诗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诗歌比较,课文和《老虎》同样写老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在从比较中,你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写作体会?
4、齐读两首诗歌,在朗读中体会。
六、体验反思, 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①假如你就是那只被囚在“铁笼”中的华南虎,当时你会怎样想呢?
②假如你是观众,当你看到“铁笼”中的华南虎时,你又会怎样想呢?
③再次诵读诗歌,体会诗中最能震慑人心、表现主题的诗句。
2、互动释疑: 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七、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这首诗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十年动乱”期间,表现了在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有良知、正直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压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诗人把这种感情融注在具体的物象——华南虎身上,使华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征意义。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着启迪着我们,事实上,这样一种独立精神和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青少年的追求。
2、拓展延伸:
①课外读一些抒写动物的现代小诗。
②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根据诗意展开想像,试着写一首短诗。
③收集更多的写虎的成语、诗歌及书画。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的:
1、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教学重点:
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书写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二、配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诗歌。
三、整体感知课文: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当时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选自《梦游人说诗》)
1973年6月,我(牛汉)第一次去桂林时,写了一首《华南虎》,连我自己事先也没有料到竟然写了一首大煞桂林风景的老虎诗。老虎,按它的气质与形象,很难与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但是,我却以愤激的情绪写了一只体态并不出众的虎。有生以来,我多次见到虎。那些虎,比桂林的这只华南虎,要威武得多。1951年,在齐齐哈尔见过一只囚放铁笼不久、狂吼不已的东北虎,在北京动物园见过不下三五只老虎。但都没有动过写虎的念头。前面说过,我的气质不是喜欢写壮美的事物吗?为什么没有写狂吼如雷的东北虎?一般说,我这个人对生活的感应还不算迟钝,但让我冷静地剖析我当时的感应,使之理论化,确没有这个本领。我只能尽量真实地写下当时形成诗的经过。
冷静地想想,1973年的当时,我如在另一个地方,遇到老虎,不见得能写出这首《华南虎》。桂林动物园的这只虎,给我的灵魂以震惊的是它的那几只血淋淋的破碎的爪子,还有墙上带血的抓痕,一下子把我点爆了起来。当时,我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绝大部分学员都已回京或分配到别的城市,我是属于少数不能入京的“分子”之一。不待说,情绪是异常沉重的。那天,桂林的天气燠热难当。我和两位同伴坐在几棵夹竹桃树阴下一条石凳上休息。桂林的夹竹桃不是盆栽,它是高大的树,有三四丈高,满树粉红的花朵,发出了我熟悉的甜甜的气味,否则真难相信它就是夹竹桃。对面是桂林动物园,由于无聊,我们走进园内。炎炎如火的阳光,蒸烤着一个个铁笼,里面大半是蟒、蛇,还有几只猴。在最后一排铁笼里,我们看到了这只华南虎。正如我在诗里写到的那样,它四肢伸开,沉沉地睡着(?)。我看到血淋淋的爪子,破碎的,没有爪尖,最初我还没有悟过来,我记得有人告诉过我,动物园的老虎,牙齿、趾爪都要剪掉或锯掉。这只虎,就用四只破碎的趾爪,愤怒地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痕,远远望去像一幅绝命诗似的版画。我立在铁笼外好久好久,我想看看虎的眼睛。人的眼睛是灵魂的窗子;虎的眼睛也应当是灵魂的窗子。但它始终没有转过脸来。这四只虎爪已经足够使我的灵魂感到惭愧。我想,从遥远的长江南岸来桂林,原只是想在大自然无邪的怀抱中解脱一下,现在我居然还作为一个观众,有兴趣来欣赏被囚禁的老虎。我没有老虎那不驯的气魄,不但自惭形秽,而且觉得心灵卑劣,于是,匆匆离开。我并没有听到虎啸,但期待着1951年在嫩江岸上听到过的东北虎那样的怒吼。我从来没有听过比虎啸更凄厉的更洪亮的声音,我即使再悲愤,拼出全生命的血气,也吼不出如此强劲的声音。
四、初探课文:
1、课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
这只美丽而强健的华南虎,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了山林。
2、这时一只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的华南虎?它的个性有哪些诗句可以表现?勾画出来。
华南虎高傲不羁,虽身陷囹圄,骨子里却涌动着威严,反抗压迫、威逼、囚禁它的人们,追求自由独立。
3、对华南虎,“观众”和“我”各持什么态度?你对“我”和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观众”这是一个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在诗中他们只是一群苍白、概念化的符号。是冷漠、愚昧、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真实写照。
“我”也和其他人一样,隔着铁栅栏来“观赏”华南虎。但是,“我”毕竟良知未泯,从老虎“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愤”中,“我”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感到了现世众生的人格堕落。“我终于明白”,“我羞愧”,“我”“离开”,“我”“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这声音来自“我”的灵魂,它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灵魂的觉醒。
“我”良知未泯,从华南虎身上我感到一种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灵魂被震撼而觉醒。
4、作为对华南虎“专政”的工具,“铁栅栏”“铁笼”“灰灰的水泥墙壁”,有何象征意义?
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色彩阴暗、冰冷无情的囚具。它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5、为什么“我”认为“观众”是一群“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的人?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他们卑微,即便是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他们无聊,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在他们看来,老虎“悲愤”的抗争,显得那么可笑、愚蠢。有吃有喝,不比风餐露宿要强得多?他们自以为是,蔑视老虎向往的“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而且还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精神的独立,往往被众生当成洪水猛兽,“两道铁栅栏”形象地表现了他们懦弱的心理。
小结: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囚在牢笼中的华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与之相对的是禁锢自由、代表邪恶的铁笼。通过两者之间的激烈冲突,表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五、深层研讨:
1.《华南虎》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应如何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写于一个最没有诗意的时期70年代初,表现了在当时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超越那个特定的时代,即使在今天,这首诗也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想要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的人们,应该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和鼓励
2.“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是“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14
二十八 华南虎
牛汉
教学目的:
1、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教学重点:
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书写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二、配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诗歌。
三、整体感知课文: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当时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选自《梦游人说诗》)1973年6月,我(牛汉)第一次去桂林时,写了一首《华南虎》,连我自己事先也没有料到竟然写了一首大煞桂林风景的老虎诗。老虎,按它的气质与形象,很难与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但是,我却以愤激的情绪写了一只体态并不出众的虎。有生以来,我多次见到虎。那些虎,比桂林的这只华南虎,要威武得多。1951年,在齐齐哈尔见过一只囚放铁笼不久、狂吼不已的东北虎,在北京动物园见过不下三五只老虎。但都没有动过写虎的念头。前面说过,我的气质不是喜欢写壮美的事物吗?为什么没有写狂吼如雷的东北虎?一般说,我这个人对生活的感应还不算迟钝,但让我冷静地剖析我当时的感应,使之理论化,确没有这个本领。我只能尽量真实地写下当时形成诗的经过。
冷静地想想,1973年的当时,我如在另一个地方,遇到老虎,不见得能写出这首《华南虎》。桂林动物园的这只虎,给我的灵魂以震惊的是它的那几只血淋淋的破碎的爪子,还有墙上带血的抓痕,一下子把我点爆了起来。当时,我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绝大部分学员都已回京或分配到别的城市,我是属于少数不能入京的“分子”之一。不待说,情绪是异常沉重的。那天,桂林的天气燠热难当。我和两位同伴坐在几棵夹竹桃树阴下一条石凳上休息。桂林的夹竹桃不是盆栽,它是高大的树,有三四丈高,满树粉红的花朵,发出了我熟悉的甜甜的气味,否则真难相信它就是夹竹桃。对面是桂林动物园,由于无聊,我们走进园内。炎炎如火的阳光,蒸烤着一个个铁笼,里面大半是蟒、蛇,还有几只猴。在最后一排铁笼里,我们看到了这只华南虎。正如我在诗里写到的那样,它四肢伸开,沉沉地睡着(?)。我看到血淋淋的爪子,破碎的,没有爪尖,最初我还没有悟过来,我记得有人告诉过我,动物园的老虎,牙齿、趾爪都要剪掉或锯掉。这只虎,就用四只破碎的趾爪,愤怒地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痕,远远望去像一幅绝命诗似的版画。我立在铁笼外好久好久,我想看看虎的眼睛。人的眼睛是灵魂的窗子;虎的眼睛也应当是灵魂的窗子。但它始终没有转过脸来。这四只虎爪已经足够使我的灵魂感到惭愧。我想,从遥远的长江南岸来桂林,原只是想在大自然无邪的怀抱中解脱一下,现在我居然还作为一个观众,有兴趣来欣赏被囚禁的老虎。我没有老虎那不驯的气魄,不但自惭形秽,而且觉得心灵卑劣,于是,匆匆离开。我并没有听到虎啸,但期待着1951年在嫩江岸上听到过的东北虎那样的怒吼。我从来没有听过比虎啸更凄厉的更洪亮的声音,我即使再悲愤,拼出全生命的血气,也吼不出如此强劲的声音。
四、初探课文:
1、课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
这只美丽而强健的华南虎,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了山林。
2、这时一只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的华南虎?它的个性有哪些诗句可以表现?勾画出来。
华南虎高傲不羁,虽身陷囹圄,骨子里却涌动着威严,反抗压迫、威逼、囚禁它的人们,追求自由独立。
3、对华南虎,“观众”和“我”各持什么态度?你对“我”和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观众”这是一个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在诗中他们只是一群苍白、概念化的符号。是冷漠、愚昧、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真实写照。
“我”也和其他人一样,隔着铁栅栏来“观赏”华南虎。但是,“我”毕竟良知未泯,从老虎“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愤”中,“我”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感到了现世众生的人格堕落。“我终于明白”,“我羞愧”,“我”“离开”,“我”“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这声音来自“我”的灵魂,它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灵魂的觉醒。
“我”良知未泯,从华南虎身上我感到一种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灵魂被震撼而觉醒。
4、作为对华南虎“专政”的工具,“铁栅栏”“铁笼”“灰灰的水泥墙壁”,有何象征意义?
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色彩阴暗、冰冷无情的囚具。它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5、为什么“我”认为“观众”是一群“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的人?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他们卑微,即便是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他们无聊,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在他们看来,老虎“悲愤”的抗争,显得那么可笑、愚蠢。有吃有喝,不比风餐露宿要强得多?他们自以为是,蔑视老虎向往的“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而且还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精神的独立,往往被众生当成洪水猛兽,“两道铁栅栏”形象地表现了他们懦弱的心理。
小结: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囚在牢笼中的华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与之相对的是禁锢自由、代表邪恶的铁笼。通过两者之间的激烈冲突,表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五、深层研讨:
1.《华南虎》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应如何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写于一个最没有诗意的时期70年代初,表现了在当时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超越那个特定的时代,即使在今天,这首诗也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想要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的人们,应该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和鼓励
2.“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是“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15
第26课《珍珠鸟》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预习
① 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②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③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试想每天的清晨,都被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唤起,一天的开始是多么的美好!
提出要改变鸟类对人类的现状——害怕,畏惧,学习本文就可以得到改变这种状况的启发
让学生描述图片中鸟的外形,并抓住“珍珠似的白点”引出本文题目——珍珠鸟。
二、 分组自学课文,品读文章
(一)、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2、归纳“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
3、从哪些句子看出鸟儿对“我”有怎样的反应?
4、“我”从和鸟儿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将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二)、组内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三)、班级交流后,教师明确
①巢 瞅 雏 呷 垂蔓 眼睑 眸子 流泻 斑斑驳驳 ②生意葱茏② 重新为它们加工鸟笼;
按时添食加水;
按捺住好奇心不轻易打扰
③ 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赖我
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 合作探究,悟读课文
出示探究问题:
1、“信赖”的内涵上什么?
(自由、宽容、关爱、真诚……)
2、为什么文章在开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怕人”?
3、3、认为小珍珠鸟的哪些动作、神态最传神?
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这又像一个淘气 而又听话的乖孩子。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伏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然后,“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到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居然也懂得看脸色行事。作者用人性化的眼光看待无知的小鸟,把人对动物的关照之情笼罩全篇。)
4、组内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至少一个)
四、 美读片段,感受“美好的境界”
让学生挑选最有感触的语段,一般为6——16小节中的片段,教师配乐创设环境。
五、 发挥想象 产生新疑
试想小珍珠鸟长成大珍珠鸟,还会象现在那样信赖“我”?
为什么?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要求:联系现实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式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最好是时事类的。答案开放。
六、 教师小结
七、 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你认为的精彩语句。
2、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尽力记录这一过程。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复述文章重点内容
2 从斑羚飞渡中得到启示,探究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
3 观照人性亮点的失落,探究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二、 教学重点:
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唤醒人性的良知
三、 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五、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男女生分别朗读,圈点重点词语,正音正字,熟悉课文内容
(二) 整体感悟:
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文章所示的斑羚飞渡的四个过程——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深渊,复述文章内容。(学生合作探究,一人主述,其他人补充)(同时展示多媒体直观画面的课件,加强形象感知)(指导:复述时要记住主要内容,把握重点,抓住主要动词来复述)
(三) 问题研究:(学生思考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1、从彩虹架起的虚幻的桥,到镰刀头羊“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彩虹”在课文中出现过多次。“彩虹”有怎样的意义?
彩虹是虚幻、美丽的。虚幻而美丽的东西,可以给人带来幻想、希望,让人陶醉其中,产生精神上的迷恋、依赖。美丽的彩虹和残酷的现实成为鲜明的对比,镰刀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也是向往投身于美好的理想世界吧。
2、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3.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
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4、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情节,从细节描写入手分析斑羚形象特点。)
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勇于自我牺牲,视死如归。
(四) 布置作业:
1、从这场动人心魄的斑羚飞渡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课外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再找出一些有关自然界的类似的感人事例或言论、文章等。
3、动物身上所表现出的种种可贵品质在我们人类身上是否也有所体现,试举例说明。
4、思考在地球上人类和动物将如何和谐相处?人类将怎样去做才能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丽和谐?可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1.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幻灯片展示)(课本206页3-6行)
(“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
“我”是个猎人,参照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所以震惊。
2、从这场动人心魄的斑羚飞渡过程中,你有何感悟?(幻灯片展示图片)
(提示:可以多角度思考,言之有据就行)
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教师明确总结:
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自我牺牲、视死如归精神、团队精神、聪明智慧、大无畏的勇气、生命的尊严、生存权利的渴求、善待生命……
3、是否能再找出一些有关自然界的类似的感人事例或言论、文章等?请讲述给同学们听。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幻灯片展示)
a、弱小的蚂蚁可以在火球面前滚抱成团,死里逃生
b、青藏高原藏羚羊面临毁灭和绝种的危险……
c、《动物世界》的拍摄者金•沃尔哈特曾说过:“所有的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4、动物身上所表现出的种种可贵品质在我们人类身上是否也有所体现,试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幻灯片展示)
a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敢于自救和善于自救。(洪水、地震、干旱……)
b人类在社会灾害面前敢于反抗不怕牺牲。(反抗暴政的起义;革命先烈为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不惜牺牲生命……)
c在意外事故面前勇于自我牺牲……
5、人类和动物身上共同拥有许多可贵的精神和品质,然而为什么会发生斑羚飞渡的悲剧?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 (幻灯片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人与动物矛盾冲突的根源就在于人的欲望。在原始部落时代,人们追杀猎物是为了生存,而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再肆意捕杀猎物那只能是为了金钱,为了欲望。动物的凶残,只是为了繁衍生存,这正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差异。在这篇文章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这篇文章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人类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机会。
6、人类和动物之间究竟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地球上人类和动物将如何和谐相处?人类将怎样去做才能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丽和谐?(幻灯片展示)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所找的资料,自由发言,其他同学评议。)
(解题要点:1、本文把动物的行为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来认识,这是非常新颖和动人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作品的主旨,作为人类的一员,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 2、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7、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要讲的?包括不理解的想质疑的问题,或者是已经理解的比较重要的问题但没人谈到的?
8、(如果没有学生质疑,教师向学生质疑:----
课文描写“斑羚飞渡”的成功,近乎奇迹,是以斑羚们时间先后选择的精确、跳跃幅度控制的高超、跳跃技巧掌握的娴熟、对接时机衔接的吻合为前提的,从文章的交代来看,斑羚们此前并没有经过这样的排练,那么,课文描写的“斑羚飞渡”是真实发生的吗?还是主要出自作者的想像?(学生讨论,发言解答,教师指导)
首先,在动物界,确实有牺牲部分成员的生命以取得种群中大多数的生存机会的事实;其次,依我们自身的经验可以知道,人类在困难时往往会激发出以前从未展现的潜力,做出平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我们不能否认,当斑羚群陷入种群灭绝的危机时,强烈的求生欲望会导致奇迹的发生。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推论本文中叙述的事情就一定是百分之百真实的。不过,真实与否又有什么要紧呢?任何出现在作品中的素材,都是作家进行艺术剪裁和合理加工的结果,艺术真实不等同于生活真实,我们没有必要追究事情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篇动物小说来读,抛开表层的坠饰(艺术虚构),体会文章震撼人心的力量来源,阅读的乐趣将充盈读者的心间。
(三)布置作业:
1、《学案》中《斑羚飞渡》的作业
第28课《华南虎》教案
学习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重点分析
1、《华南虎》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2、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观众”代表什么?
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 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分站说明。
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5、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6、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7、“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8、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16
学习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重点分析
1、《华南虎》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2、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观众”代表什么?
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5、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6、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7、“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8、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17
欣赏课本剧:
剧情大致内容为:几个中学生去动物园看动物表演,一只看似威武的老虎在训兽员的指挥下乖乖地进行各种表演。要求表演者突出老虎和观众(中学生、游客)的心理。(教师表扬表演者)
情境导入:
• 课本剧中的老虎禁不住人类的诱惑,失去了虎威。但是,并不是所有被囚的老虎都这样。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以它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 播放课文配乐朗诵录音。
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十年动乱”期间,当时诗人被迫在一个“干校”接受“劳动改造”。那时,人们的精神受到了严重束缚。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诗。
诗文赏析:
1、先分角色朗读诗文,注意节奏和感情,并为生字词注音。
栅栏(zhà lan) 斑斓(bān lán) 呵斥(hē chì) 抽搐(chù) 趾( zhǐ )爪 铰(jiǎo)掉 沟壑(hè ) 不羁(jī)
2、自由朗读这首诗,(2分钟)思考:
问题一: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我”看到的这只在笼中的华南虎是个什么形象?请用诗文中的原话概括。
华南虎处境: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了广袤的山林
斑斓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又长又粗的尾巴、健壮的腿、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3、齐读第三节,教师点拨节奏和重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二:观众在老虎面前和诗人眼中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是一群“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的人.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
他们卑微,即使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
他们无聊,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
他们自以为是,蔑视老虎向往的“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而且还向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
问题三:请看这一节的最后两句:“你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觉“屈辱”有两层含义:
浅层的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觉“屈辱”;
深层的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觉“屈辱”。
4、快速阅读1-4节,思考:
问题四:和观众相比,笼中的华南虎在诗人眼中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课文中的哪些诗句能表现它的个性?
华南虎的个性:高傲不羁、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向往自由
课文中的诗句: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威武不屈、勇于抗争
问题五:面对这只华南虎,诗人的心情怎么样?诗人为什么会感到“羞愧”?诗人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感到“羞愧”是因为“我”也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我”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
“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问题六:通过以上分析,怎样理解诗中的“观众”、“铁笼”“我”的含义?
“观众”——无耻、无聊、冷漠、市侩、卑微、自以为是、有时助纣为虐
“铁笼”——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色彩阴暗、冰冷无情的囚具。它禁锢自由, 代表邪恶。
“我”——良知未泯,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的灵魂的觉醒
5、诗人写诗讲就意象,并借助意象来表达一种情感。(回忆《未选择的路》)那么,本文的意象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学生总结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本文的意象是华南虎.
象征.
本诗的象征意义: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渴望精神自由、渴望人格独立
6、齐读全诗,结合课本剧和写作背景思考:
七:《华南虎》写于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应如何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写于最没有诗意的时期——70年代,表现了在当时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超越那个特定的时代,即使在今天,这首诗也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想要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的人们,应该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和鼓励。
板书设计
斑斓的面孔 不屈的生命
火焰似的眼睛 执著的灵魂
又长又粗的尾巴 渴望精神自由
健壮的腿 渴望人格独立
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18
《华南虎》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73年6月,那时正处在十年动乱中。诗人牛汉当时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被囚禁着的华南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触动了他的诗情。回到干校的当天,他就写下了这首情绪愤激的诗。
关于作者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文革期间受到迫害,70年代,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代表作有《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及本文。
学习本文,先通读全文,掌握大概内容,解决生字生词。
一、学习本文,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栅栏( ) 斑斓( ) 胆怯( )
抽搐( ) 咆哮( ) 不羁(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抽搐:本文指因痛苦而颤抖。
石破天惊: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不羁:不受束缚。
3、词语积累。
叽叽喳喳 石破天惊 呵斥 捆绑
二、课文内容分析。
1、分析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1、2节交待了地点,从"我"的观察角度写了眼中的老虎。第3、4、5节用悲壮的笔调生动描绘了华南虎的形象,塑造出极其宝贵的性格:虽遭囚禁,受到种种欺凌,仍十分顽强。第6节,回到"我"的观察角度,照应开头。
2、华南虎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人通过华南虎,赞美一种不屈斗争的精神,鞭挞了周围看客的可怜、可笑的麻木不仁,也间接解剖了自己困厄中的思想境界。在那个文化专制的时代,广大知识分子为争取生存和公民的自由权利而进行了不屈的抗争,他们的形象和性格与华南虎相似。在华南虎的遭遇中不难看出作者痛苦的生活经历,它是作者悲愤心灵的写照。
3、如何理解本文出现的"观众铁笼"和"我"。
"观众"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冷漠的群体。
"铁笼"是人类制造出来的囚具,它禁锢自由,代表着邪恶。
"我"是一个有良知有思想的人。
4、"我终于明白……"中"我"明白了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5、本文中的"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
华南虎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敢于抗争。
6、"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如何理解"羞愧"二字?
"我"作为庸俗大众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老虎的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7、"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如何理解"火焰似的"?
"火焰似的"不是一般的写实,它表现了华南虎对自由火一般的渴望,歌颂了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炽热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斗志。
三、问题思考。
1、《华南虎》写作于一个特定的年代,它对于我们现在是否还有意义?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19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理解“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朗读诗歌,理解“华南虎”的象征意义,感悟诗的语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老虎是怎样的形象?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人
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二、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三、进入新课。
(一)、听:
第一遍:老师范读
听读提示:
①、注意语气、节奏、语调等
②、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倾向
(二)、读:
第二遍:自由朗读
用“~~~~~~ ”画出描写华南虎处境的词句,用“———”画出表现华南虎个性的词句。
从诗歌中,我看到了一只 的老虎。
第三遍:自由选读
用“ ”画出反映观众性格特点的词句。
从诗歌中,我看到了一群 的观众。
第四遍:揣摩品读
从诗中,你读出了诗人对华南虎怀着什么样的情感?
第五遍:探讨悟读
对这首诗歌,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写的仅仅是一只困境中的虎吗?
第六遍:深情诵读
提示:
读出华南虎高傲不羁的个性,
读出诗人既同情又崇敬的感情,
读出困境中诗人的人生感悟。
结合对这首诗的理解,请你在下面横线上填上你认为恰当的词语: 生命,不要 ;自由,不需 ;
尊严,不容 ;灵魂,不能 !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20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歌曲欣赏《松花江上》
2、 东北特产
二、 作者介绍
三、 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
四、 整体介绍
五、 读准字音,掌握词语的意思
六、 文章结构
七、 问题讨论:
1、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 怎样理解:“我常常……热情。”中“泛滥”与“埋葬”两个词的确切含义?
3、 本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特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这么多吗?
4、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5、 文章结尾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6、 “当我记起……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 如何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
8、 为什么作者对关东大地的称呼会改变?
八、 文章主旨
九、 拓展:《我爱这块土地》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复述课文
2、把握人物特点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位鲁肃、吕蒙对话后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资治通鉴》
二、司马光
三、文章人物介绍
四、朗读全文
五、生字、词
六、课文小短剧
七、文段分析、翻译
“初……乃始就学。”
1、 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2、 孙权对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标是?
4、 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及鲁肃……结友而别。”
1、“卿今者……阿蒙!”表现出鲁肃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鲁肃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全文翻译
八、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九、思路结构
十、 说话练习
《竹影》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说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 丰子恺作品欣赏
3、 丰子恺简介
二、 课文学习
1、 生字词
2、 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 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② 深入探究
A、“西洋画像……符号”怎样理解?
B、课文充满了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为什么?
C、当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华明为什么会难为情?
D、爸爸是怎样解围的?华明又怎样?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难画在哪里?
G、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H、怎样才叫佳作?
I、 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
三、 小结
四、 拓展
五、 作业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的和要求: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的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图欣赏,相关介绍
2、作者介绍
二、课文相关学习
㈠字音学习、词语积累
㈡文章结构
㈢速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并思考:
1、 说说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 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试简述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处?
3、 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业
《华南虎》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图片欣赏(老虎)
2、 有关老虎的成语
3、 图片欣赏(桂林山水)
4、 写作背景
5、 作者介绍
二、 预习检测
三、 整体把握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屈辱”?
2、“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为什么“我”会“羞愧”?
3、“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写华南虎的斑纹和颜色吗?
4、怎样理解本诗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在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 角色分析
1、 观众
2、 “我”
3、 华南虎
五、 小结
六、 拓展
上一篇: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通用18篇
下一篇:教学设计 精选12篇 第一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