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指瑕 精选16篇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精选16篇)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篇1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原作莫泊桑,李翰华译。作为教材,笔者认为这篇课文有以下三个不当之处:
一、病句
教材第57页14至17行原文写道:“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的脸,十分钦佩地听着。当他回答时,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下面,吹响着一把军号。”这里有两个句子,第一个句子出现了两个人,分别是“福楼拜”和福楼拜的“朋友”(即屠格涅夫),这就使第二句“当他回答时”的“他”指代不明,是指福楼拜,还是指屠格涅夫?笔者认为这应该是翻译的疏忽,应给予纠正。
二、插图与文字描述不符
课文中对都德的描写是“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胡子连成一片……”。可是,第59页提供的五位作家的图像中,都德的头反而是最大的,头发并没有“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胡子成一片”。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图画作者的疏忽。图画作者画的或许是某时刻的都德像,都德也可能曾变换过不同的发型,但作为课文插图,应该与文字内容紧密结合,何况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之一就是人物的肖像描写,如果文字与插图不符,插图就成了败笔。
三、“练习二”的设计不合理
教材第60页的“练习二”题干是这样的:
福楼拜是莫泊桑文学创作的启蒙导师,他曾对莫泊桑说:“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满足于‘差不多’……”试从课文找出人物描写的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句子,验证福楼拜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
这道练习题的设计者显然忽略了学生看到的课文并非法语原创作品,而是已经翻译成汉语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生只能从汉语文字的角度判断其用词的准确性。常识告诉我们,翻译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翻译家再创作的过程。法语和汉语在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翻译有直译也有意译。莫泊桑原创作品中某个用得很精确的词,有可能译成中文就变了样,要学生从中体会莫泊桑创作时的“只有一个词来表示”是不恰当的,例如同一部莫泊桑的小说,有人译成《俊友》、有人译成《漂亮朋友》,这“俊”和“漂亮”在法语原作中是同一个词,但译成中文后就已经不是“一个词”了。笔者认为,在学习本文时,学生只能了解课文译者用词的精确性,而不能了解莫泊桑用词的“准确生动”以“验证福楼拜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篇2
教学目标
1. 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叙述详略得当。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查找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的有关资料,了解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第一课时
一. 整体感悟
1.导入
星期天,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休息的日子,这一天,人们或者读书睡觉,或者逛街游游玩,或者走亲访友……你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家中,感受以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2.师生共同读课文,老师正字正音。
3.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读课文。
a.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b.核心人物是谁?依次出场的是谁?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那些?
c.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明确:
a. 时间——星期天;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
b. 核心人物是福楼拜。依次出场的是——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第一个,过了一会儿,接着,渐渐地(学生在书上标记出)
c.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客人们都会到这里来聚会。课文着重写了四位著名作家相会时的言语、行动,展现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屠格涅夫——睿智、深沉、平和、不乏激情荡漾。
都德——机智、善谈、举止活跃、性情活泼。
左拉——朴实、固执、聪慧、坚强、沉默寡言。
二. 研读与赏析
1.福楼拜家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一直都有客人来。以至与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是什么原因吸引着众多的客人前往呢?找出原句读一读,并说说那些词语用得好。
全班讨论明确:
好客:表现在——一…就…;总是亲自去开门;他分别送到前庭;单独讲一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博学:第九自然段;…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正因为主人热情好客,所以客人们愿意来,更因为主人公博学睿智,“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客人们怎会失去这汲取精神食粮的绝好机会呢?
作者是怎样描写其他三位作家的呢?这些描写又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你知道他们有那些作品吗?
2. 学生在书上勾画出刻画这些作家的语言、行动、外貌描写的句子,读一读,并总结初步其性格特征。
全班讨论总结明确:
屠格涅夫:俄国作家,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才。作品有《长夜》、《父与子》等。
都德:生性活泼,健谈。作品有《最后一课》等。
左拉:沉默寡言,性格温和,聪明而坚强。作品有《萌芽》、《娜娜》等。
三. 体验与反思
1. 作者莫泊桑的文学导师是福楼拜,莫泊桑以其《羊脂球》闻名于世。假设在这个星期天里,四位文学巨匠都在,这时莫泊桑来了,四人会谈些什么?表情如何?莫泊桑又会说什么?他会有什么表情?
2. 延伸作业:
将上文整理在作业本上,识记“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
课外阅读五位作家的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下节课交流。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篇3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同步练习
一、基础部分
1.给加点字注音。
滑稽()捋着()头颅()义愤填膺()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纱毯趣味鉴赏仰坐
b.犹豫魅力钦佩脚踝
c.轮廓模糊覆盖忘乎所已
d.翘起和蔼陶醉荒谬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为()
a.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
b.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
c.他完全陶醉在这优美的大自然中了。
d.老师钦佩王兰的学习精神。
4.依据课文填空。
(1)屠格涅夫讲话时声调 ,但回答声音时,谈话内容,他的特点是,他还精通 。
(2)福楼拜讲话时,令人惊叹的是 ,他的特点是。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甲]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墨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乙]
他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5.甲段描写的是,乙段描写的是;选文中留发长的是,留短发的是。
6.这两段都是对人物的描写,甲段除此之外,还有描写。
7.选段中写眼睛、目光的句子是:
甲段:
乙段:
8.选段中描写头的句子是:
甲段:
乙段:
9.从选段的描写中,概括出两个人的特征(着重性格特征)。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回答10~14题。
①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②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③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简单的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爽朗的笑声……
④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⑤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灵,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不管院子里暴雨如注,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⑥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节选自巴金《秋夜》)
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荷荷地:踱着:
11.理解“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一句中“绊脚石”的含义。
12.试分析,语段中⑤的人物描写,表现出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13.归纳语段的主要内容。
14.判断下列语句,找出不是人物描写的一句()
a.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b.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简单的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爽朗的笑声……
c.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d.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
15.试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三个到五个连成一段话,使它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鉴赏魅力滑稽钦佩涉及琐事
捋脚踝荒谬义愤填膺迸发
参考答案
一、1.jīluōlúyīnɡ
4.(1)轻弱并有点犹豫洪亮总是围绕文学方面说话有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翻译外文(2)激情满怀
雄辩过人,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思维敏捷,概括力强
5.都德左拉都德左拉
6.肖像动作
7.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墨光。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8.头很小却很漂亮。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
9.手势生动、举止活泼,思维敏捷,善于表达;聪慧、坚毅、尖锐。
二、10.hèduó
11.指麻烦事。
12.敏锐的眼力。对同志对朋友给以温暖,循循善诱。是你前进路上的引路人。
13.高度概括并颂扬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品格。
14.a15.略
此试卷是由haizi68发表联系email:
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钦佩( ) 用手捋着( ) 呼呼直喘( ) 义愤填膺( )2.在括号中注明各句所描写的人物。 ①他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蓝色的大眼睛。( ) ②他手势生动,举止活跃,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 ③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住自己的脚腕。( ) ④他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弱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 )3.指出下列各句各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方式。 ①他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 ②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讨论,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不时在发出几声:“可是……可是……”( ) ③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 )4.选出对人物描写分析有误的一项( ) a.描写福楼拜“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表现他容易激动。 b.描写屠格涅夫仰坐在沙发上极有魅力的讲话和流利地译出歌德、普希金的诗句,表现他博学多才,热爱文学。 c.描写都德谈吐的内容和讽刺的口吻,表现他活跃健谈,厌恶腐朽。d.描写左拉平静的声音,温和的举止以及细心听讲的动作,表现他沉稳谦和。 参考答案: 1. 略2. ①福楼拜 ②都德 ③左拉 ④屠格涅夫3. ①动作 ②语言 ③外貌4. a 1.测一测你的注音速度。
博( )学多识( ) 一拍即( )合 寻欢( )作乐( )
忘( )乎所以 义愤( )填膺( )
2.相信你肯定能给下列词语以合理的解释。
义愤填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学多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拍即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寻欢作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忘乎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出的词语造句。
博学多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拍即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寻欢作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忘乎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愤填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篇幅不长,但四位作家各具特色的形象呼之欲出,分别概括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和性格的特点,并用表格说明。
肖像
语言
行动
性格
福楼拜
屠格涅夫
都德
左拉
5.福楼拜是莫泊桑文学创作的启蒙导师,他曾对莫泊桑说:“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该满足于‘差不多’……”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从课文中找到验证。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篇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叙述详略得当。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人物性格的写法。
一、导入
莫泊桑之所以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得益于1873年受教于福楼拜,并因此组织了左拉、都德、龚古尔、屠格涅夫等名作家。福楼拜的严格要求、精心培养更让莫泊桑的才能迅速进步。据说福楼拜曾
要莫泊桑对过路人进行语言素描训练,即用最概括的语言对不同的人进行素描练习,近乎苛刻的要求,让莫泊桑终成优秀艺术家。今天,我们通过课文,领略一下莫泊桑人物描写与众不同。
莫泊桑(1850-1893),法国文学家,他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作成就以短篇小说最突出。他在创作上受福楼拜、左拉和屠格涅夫的影响较大。莫泊桑与福楼拜交往甚密,因此写下了这篇出色的散文
2、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读课文。
a.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时间——星期天;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
b.核心人物是谁?依次出场的是谁?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那些?
核心人物是福楼拜。依次出场的是——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第一个,过了一会儿,接着,渐渐地
c.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客人们都会到这里来聚会。(课文着重写了四位著名作家相会时的言语、行动,展现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二、感知形象:在这篇文章中,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写星期天在福楼拜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是四位大作家的形象却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作者是如何刻画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的。
1、(1)我们先来看主人——福楼拜: “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七点他一直都有客人来”,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福楼拜朋友特别多,与他的交往都很密切。这也可以看出他在欧洲文坛上的地位很高。好客。
(2)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对人物进行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呢?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
(3)找一下描写福楼拜肖像、语言、行动的语句。
肖像描写: “蓝色的大眼睛”“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
语言描写:“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着一把军号”。“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一次思想的飞跃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4)找有关福楼拜动作描写的语句。
“门铃一响……他总是亲自去开门。”“渐渐地,人越来越多……这时只见福楼拜作着大方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内裙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地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最后再单独和每个人讲一小会儿,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5)福楼拜朋友这么多,可他是“分别送”、“单独和每个人讲”、“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这些短语说明什么呢?
可见福楼拜是一个热情好客、开朗豪放、博学善辩的人。
2、(1)“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可见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关系怎么样?他们深厚友谊的基础是什么呢?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这一点呢?
“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的理想和共同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个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2)找出作者对屠格涅夫的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
肖像描写:“白的脸”。
语言描写:“用一种轻弱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那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还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动作描写:“仰坐在一个沙发上”。
(3)谁能用短语概括一下屠格涅夫的思想性格特征呢?
博学多识。老年持重。
3、提问:课文5、6自然段写都德又是运用哪些描写手段、表现了都德怎样的性格?明确。(1)肖像描写:“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这是用比较多的文字来描写的人物。(2)语言描写:“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口吻谈论着一切事情和一切人。”(3)行动描写:
“他习惯用手持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手势生动、举止活跃,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这些描写成功地塑造了都德“生活活跃,健谈,厌恶腐蚀的生活方式”。
都德活泼开朗,而且很幽默。
4.提问:课文78自然段着重运用哪种描写手段表现左拉的性格特点?
讨论、明确。(豆)写左拉用第8自然段整整一段来描写肖像。“中等身材……又显得十分滑稽和戏滤。”这是四位来访者中最长的一段肖像描写。(2)语言描写不多,因为左拉体质较差,不善言谈。(3)行动描写更少,体现了体弱特点,总之根据左拉的性格“温和、寡言、坚毅、聪慧”选用描写的手段。
左拉不太爱说话,沉默寡言,但是坚毅聪慧。
5.提问:试比较四人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各有侧重地刻画人物的性格。讨论、明确。(1)语言描写方面,都没有具体展开谈话的内容,只是概述他们谈话内容,着重描写他们谈论的声调仪态,评论他们的口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2)肖像描写,下笔最多的是左拉,其次是都德。两人的肖像形成鲜明的对照。(3)动作描写方面详、有略。根据人物身份不同而不同。如福楼拜是主人,所以最活跃,是中心人物,着墨较多。左拉坐相比较特殊,体质差,也有较多的文字描写。至于屠格涅夫的动作只略写一句,也是人物性格有关。
三、问题探究
1、 你能根据课文猜出插图中分别画的是谁吗?请说出你的依据。
(出示课文插图,并依次给人物标上代号。)
2、 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间,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有什么作用?
(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作家。例如,对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会面,作者议论说:“……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这里的议论告诉读者,由于屠格涅夫同福楼拜有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因此早就超出了“相互理解的愉快”,而是“心灵内在的欢乐”,使读者对两位大作家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小结
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肖像、动作、语言描写,并根据各人最富有特点的一点着重描写,因此塑造的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个个栩栩如生。此外,在叙述和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更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大作家,这种细致观察后、适当且有侧重地使用某种描写手段来描写人的方法完全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做模仿的范本。
五、布置作业: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篇5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把握四位作家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让学生仔细描摹,比较几个人物的不同写法
3、学习本文行文顺序、材料剪裁方面的特点
4、课文语言丰富,让学生细细品味,注意积累
重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难点:通过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的描写,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让学生交流查阅有关作者及四位作家的资料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魅mèi 皙xī 捋luō 踝huái
谬miù 颅lú 膺yīng 琐suǒ
2.朗读课文
四整体把握课文
主旨:这篇文章描写了福楼拜等四位作家在星期天聚会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事业的执着的追求、博学多识的才干及深厚的友谊。
五、问题研讨
1、熟读课文,分别概括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和性格的特点,并用表格说明。
人物肖像语言动作性格
福楼拜
屠格涅夫
都德
左拉
2、让学生揣摩课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比较几个人物不同的写法。
作者善于抓住四位作家的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哪个作家在哪一方面最有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
左拉:最详细具体
都德:较详细 形成鲜明对比
肖像描写 福楼拜:略写
屠格涅夫:一句话,最简略
1、没有具体铺开写,只是概述了他们的说话内容
语言描写 2、描绘了谈话的声调仪态
3、对口才也做了一些评论
福楼拜:全文中心人物,详写
左拉:坐相比较特殊,也较详细
动作描写 都德:略写
屠格涅夫:一句话
写作家的肖像、语言、动作,又是为了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3、本文写了四位作家,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
a、按时间顺序来写:
第一个 屠格涅夫
过了一会 都德 注意语言标志
接着 左拉
渐渐地 人越来越多
b、像舞台剧结构
时间:星期天
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
人物:福楼拜为核心人物,屠格涅夫、都德、左拉逐个登场
主要内容:每个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
人物之间的交流
4、描写中间,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有什么作用?
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作家。
如:第3小结的议论,使读者对这两位大作家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抒情、议论的句子。并对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5、 体味莫泊桑在本文中所运用的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从文中找出例子来分析说明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篇6
十四、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学会从人物性格中体会到高尚的人格。品味语言。
能力目标:能从人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感目标:学习人物的高尚人格。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读、探究、练笔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文
1、我们欣赏了贝多芬的音乐,了解了他对生活的态度,今天我们来结识四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被著名的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精彩逼真地记录在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作者)
2、出示有关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几位作家简介的投影片)几位作家中我们最熟悉的是谁呀?为什么?你能给大家介绍这位作家吗?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
屠格涅夫(181-1883),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父与子》等。
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最后一课》。
左拉(1840-1902),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3、简介莫泊桑
莫泊桑(1850-1893),法国文学家,他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作成就以短篇小说最突出。他在创作上受福楼拜、左拉和屠格涅夫的影响较大。莫泊桑与福楼拜交往甚密,因此写下了这篇出色的散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识记词语
博学多识 一拍即合 寻欢作乐 忘乎所以 义愤填膺
补充词语:魁梧 简陋 魅力 局促 白皙 捋胡子 脚踝 荒谬 滑稽2
2、同学反复朗读
三、分析人物
教师:在这篇文章中,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写星期天在福楼拜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是四位大作家的形象却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作者是如何刻画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的。我们这节课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1、下面请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这几位作家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同学回答,相互补充,明确:
(1)我们先来看主人——福楼拜(板书:福楼拜)“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七点他一直都有客人来”,这说明福楼拜朋友特别多,与他的交往都很密切。这也可以看出他在欧洲文坛上的地位很高。(意思对即可)
(2)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对人物进行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呢?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
(3)找一下描写福楼拜肖像、语言、行动的语句,说说他是怎样一个人?
肖像描写是“蓝色的大眼睛”“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
语言描写有“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着一把军号”。“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一次思想的飞跃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博学善辩的人
动作描写的语句。 “门铃一响……他总是亲自去开门。”“渐渐地,人越来越多……这时只见福楼拜作着大方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内裙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地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最后再单独和每个人讲一小会儿,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可见福楼拜是一个热情好客、开朗豪放的人。
2、同学讨论屠格涅夫、都德、左拉是什么样的人?
“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可见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关系怎么样?他们深厚友谊的基础是什么呢?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这一点呢?
“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的理想和共同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个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找出作者对屠格涅夫的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
肖像描写的是“白的脸”。
语言描写是“用一种轻弱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那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还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 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动作描写是“仰坐在一个沙发上”。
用短语概括一下屠格涅夫的思想性格特征呢? 博学多识。老年持重。
都德活泼开朗,而且很幽默。
左拉不太爱说话,沉默寡言,但是坚毅聪慧。
教师总结: 这都不是一眼就能直接看出来的,因此作者的这种肖像描写已不是纯粹的客观描写,而是用议论来发表自己的主观感受了,并把自己对左拉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纯客观的自然描写就只能是“肥胖的脸,近视眼”,而在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能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点对我们同学作文也很有启发。另外,为什么我们在读完课文之后就能说出四位作家不同的性格特征呢?因为作者莫泊桑抓住了四位作家的不同特点,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进行了描写,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三、精华积累
请同学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记下来。
四、作业——知识的拓展:
我们做一个小练习:四位作家的思想性格特征我们现在都已经掌握了,假设此时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文学方面的事情,这时门铃响了,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莫泊桑,请你抓住这四位作家的不同的性格特征来想像一下此时这四位作家会用什么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来迎接莫泊桑的到来呢?同学们讨论一下。
写一小段人物群像描写。2—3人,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福楼拜————博学善辩、开朗豪放
屠格涅夫———博学多识。老年持重。
都德活泼开朗,而且很幽默。
左拉不太爱说话,沉默寡言,但是坚毅聪慧
设计说明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一篇内容极浅显的散文。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就是精彩的人物描写。作者抓住四位作家的肖像、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极形象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语言准确而生动,于叙述描写中插入适当的抒情议论,是散文中的典范之作。所以,在教学时,找好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仔细揣摩,比较异同,丰富积累,以使学生掌握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因此,教学时设计了整体感知—精细阅读—美点追寻—语言积累—拓展迁移等环节,加强读写整合,提高读写效率。前两个环节是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通过自主学习追求独特体验的过程。第三个环节是要引导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共同探讨、答疑解难、品味赏析,主要探讨作者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人物的鲜明特点,故将重点放在品味语言上,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来。之后,采用反复吟咏、熟读成诵的方式,再读文本实现语言积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教师和学生当堂习作,共同交流,互相点评。课堂上,教师是这个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策划者和参与者,也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他在学生与文本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沟通,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强化了读写能力,完成了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篇7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阅读训练
阳新县实验中学 郭西合
渐渐地,人越来越多,挤满了小客厅。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他激动起来未免逗人发笑,但激动后和蔼可亲的样子又使人心情愉快;尤其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思想一下子飞跃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1、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语段的主要内容。
2、 本语段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 。
3、 在运用语言的准确和精炼上,福楼拜教导莫泊桑说:“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名词;要表示它的行为,只有一个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获得这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为止。不能老是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类似的语句去敷衍了事。”试从本语段中找出这样的一个动词,以验证福楼拜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
4、 文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 修辞手法,它是将“ ”说成是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迸发出一束启蒙的火花的。从这一形象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福楼拜 的性格特征,让人深受启迪。
参考答案:
1、福楼拜的激情讲演或者辩论2、动作、神情。3、一个“跨”字,形象地表明了福楼拜动作移动之快,很好地表达了他奔放热情的性格特点。4、比喻,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思想活跃、博学多识。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篇8
出示相关字词,要求学生将拼音标注在书上,小声读课文,说一说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位作家?
字词:√魅力(mèi) 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鉴赏(jiàn)√白皙(xī) 白净。√琐事(suǒ) 细小零碎的事。√钦佩(qīn) 敬重佩服。脚踝(huái)滑稽(jī)√戏谑(xuè) 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轮廓(kuò)√捋(luō) 用手握住条状物向一端滑动。√荒谬(miù) 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博学多识:学问丰富,见识广。√一拍即合:比喻很容易一致。寻欢作乐√忘乎所以:形容因骄傲自满而得意忘形。√义愤填膺(yīng) 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完全一致。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文中出现了几位作家?
生:四位。
生:五位。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认为是四位,有的同学认为是五位?
生:不仅有文中出现的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位,还有作者莫泊桑自己。
师:对,虽然莫泊桑没有出现在文章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在用心观察。那么这几位作家是如何登场的呢?
生:“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接着来的是左拉。”“渐渐地,人越来越多。”
师:从这些句子判断,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把这些作家串连在一起?
生:时间顺序。
师:那么,作者莫泊桑和福楼拜是什么关系呢?
生:福楼拜是莫泊桑的老师。(讲述小学学过的有关内容)
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好。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一次福楼拜让莫泊桑写一百篇有关牛的散文。莫泊桑觉得很为难,福楼拜启发他——拉着重物上坡的牛、拉着空车下坡的牛、吃饱的牛、挨饿的牛、被阳光暴晒的牛、被鞭打的牛、休息的牛……都有着不同的神态、动作,你如果仔细观察到了这些内容,把它们记录下来,那么写一百篇文章应当是不成问题的。实际上,福楼拜是让莫泊桑去观察,而不仅仅停留在看上。“看”和“观察”是不同的。正是在福楼拜的指导下,莫泊桑努力去观察生活,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小说家。他的创作时期只有短短的十年,却留下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和六部长篇小说,号称法国短篇小说巨匠。……简介其余作家,这些都是当时欧洲及至世界闻名的大作家。
本文的结构安排同样别具匠心,请问大家这个聚会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抢答)
生:星期天
师:地点?
生: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公寓)
师:出场人物?
生:以福楼拜为中心,屠格涅夫、都德、左拉依次上场。
师:整篇文章描写的就好像一个舞台剧。舞台就是哪里?
生:福楼拜家里。
师:而这些大作家们就象一个个演员一样依次登场,在这里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性格。请看,这是我们书上的插图,描绘了文中各位作家的风采。这里面描绘了五位作家,谁是作者莫泊桑?
生:后面站立者。
师:下面我给其余作家标上代号(按从右至左顺序)A、B、C、D,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根据文中的描写,找一找文中的作家各是谁?
学生说出各自答案,意见出现分歧。
师:大家意见有了分歧,应当从课文中寻找证明。
生:A是福楼拜,书上说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风帆”。而A的衣服就鼓了起来,如同风帆一样。
生:“高卢式的大胡子”是什么样子?
师:八字胡。
生:那A可能是屠格涅夫。
生:不可能,D是屠格涅夫。
师:为什么?
生:因为书上说屠格涅夫是“仰坐在沙发上”,所以D是屠格涅夫。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实际上从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虽然屠格涅夫和福楼拜是好朋友,但他们的个性是不同?他们的个性各是什么样的?
读第4节前两句话。
生:屠格涅夫是个内向平静的人。
师:为什么一件普通的事到了他的嘴里就带上了“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这说明了什么?
生:屠格涅夫也善于思考。
师:仅仅是善于思考吗?
生:也善于观察。
师:很好,福楼拜呢?
读,第9节从开头至“往往使人惊叹不已”
生:他是个个性张扬,热情外向的人。
师:他还以什么品质令人敬佩?
生:博学多识。
师:那么B和C是谁?
生:B是左拉。书上描写他“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这都符合画上B的样子。
师:在作者对左拉的描写中,展现了他的哪些个性?
生:聪慧、坚强。
师:他的性格仅仅如此吗?请大家注意,当他的话被别人打断时,他有什么表现?
生:“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师: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什么个性特点?
生:温和。
师:那么C就是都德了。但是我们还是要从文中找出能证明我们观点的语句。
生:“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C是图中胡须和头发最长的。
师:对,还有什么地方?
读第6节最后一句话。
生: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文中他的手势最大。
师:文中体现了他的什么个性特征?
生:活跃、好动。
师:还有什么?
读第5节。
师:他为什么只用几句话就能勾画出某人的轮廓?
生:他也关于思考和观察。
师:而他眼中的巴黎是什么样的?
生:“贪图享受、寻欢作乐”的。
师:可见他对于当时社会是什么态度?
生:痛恨。
生:厌恶。
师:我用一个成语概括——愤世嫉俗。都德的代表作《小东西》也就表现了一位破产商人的悲惨生活。
师:莫泊桑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这几位大作家的音容笑貌,仿佛一幅速写画。我想起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说一位法国画家画一幅肖像画要用四年时间,你用放大镜一照,蓝色的血管和毛孔都清晰可见。你们觉得谁的艺术价值更高?
生:那位画家。
师:那么照这样说,最好的艺术作品就是照相机,分辨率越高就越有价值?你们觉得画家也好、作家也好,描绘人物时只需要表现人物的外貌、体型就可以了吗?
生:莫泊桑的作品艺术价值更高,因为他还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师: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语句。
生:屠格涅夫“但是不管什么事一经他的嘴讲出来,就都带上了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
生:都德“不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
师:这里作者的用词也很有特色。“几句话”和“轮廓”之间是什么关系?“轮廓”指什么?
生:简单的线条组成的话。
师:所以只用几句话就可以表达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用词也怎么样?
生:准确。
生:左拉“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问题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师:对,左位个性温和,但在关键时刻同样也很坚强。在后来法国发生的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中,他挺身而出,在报纸上发表《我控诉》一文,痛斥反动政府。结果被判刑,被迫流亡英国,并在那里去世。
生:福楼拜“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又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朗读第9段。
师:这两块石头碰撞在一起,比喻什么?
生: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
师:福楼拜的思想可以跨越几个世纪,找到相似的事实或格言,可见他的确博学多识,从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莫泊桑对他的老师有什么态度?
生:敬仰。
师:此处用了“迸发”一词,和前文什么语句相呼应?
生:“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
师:正如福楼拜所说的:“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满足于‘差不多’ ……”
今天的作业就是描绘一位老师或同学,要学习文中的写法,不仅写出他的外貌特征,也要表现出他的个性特征来。周一我们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大家能否猜出他所描写的对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篇9
教学目标:
I知识与能力:
1、速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习本文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方法。
3、揣摩比较不同人物不同的描写方法。
II过程与方法:讨论法
III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当时欧洲的大文豪身上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出色的谈话智慧,努力塑造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教学准备: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肖像、语言、行动特点的句子,思考这些名人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并用表格说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文。
星期天,是忙碌了一周的人们休息的日子,这一天,人们或者读书睡觉,或者逛街游玩,或者走亲访友„„你最想在家做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家中,感受一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二、进入情景,感知氛围。
1、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记叙了星期天福楼拜家的一场聚会。)
2、这是一个怎样的聚会?(充满学术气氛的、气氛热烈的、充满艺术气息的、充满生活色彩的、有着浓郁的人文氛围的、充满了心灵内在的欢乐的、志同道合的„„言之成理即可。)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在众多的人物中,作者着重刻画了哪几位?(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
2、你能根据课文猜出插图中分别画的是谁吗?请说出你的依据。(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并依次给人物标上代号。)
生:A应该是福楼拜,书上说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风帆”。而A的衣服就鼓了起来,如同风帆一样。
生:C是都德。文中提到“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C是图中胡须和头发是最多最长的。
师:对,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C是都德的?
生: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插图中除了福楼拜他的手势。
师:这些句子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生:活跃、好动。
师:是啊,你看,一进来他就说个不停。(齐读第五段)
师:他为什么只用几句话就能勾画出某人的轮廓?
生:他善于思考和观察。
师:而他眼中的巴黎是什么样的?
生:“贪图享受、寻欢作乐”的。
师:可见他对于当时社会是什么态度?
生:痛恨。
生:厌恶。
师:我们用一个成语概括——愤世嫉俗。都德的代表作《小东西》也就表现了一位破产商人的悲惨生活。
生:B可能是左拉。第八段中提到“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还有“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我觉得B比较吻合。
生:不对,B应该是屠格涅夫。因为屠格涅夫 “仰坐在沙发上”,而左拉是“歪在”沙发上。相比较而言,B向后靠的幅度要比D来得大。所以B应该是屠格涅夫。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除了坐姿以外,屠格涅夫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呢?
生:还有“蓝色的大眼睛”“白皙的脸”“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
师:“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是怎样的?(因为屠格涅夫是背对大家的,所以在这里插入屠格涅夫的图像,让学生形象地感知他的外貌特征。)从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虽然屠格涅夫和福楼拜是好朋友,但他们的个性是不同?他们的个性各是什么样的?
生:屠格涅夫是个内向平静的人。一件普通的事到了他的嘴里就带上了“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说明他非常善于思考也善于观察。
师:很好,福楼拜呢?
生:他是个热情外向、个性张扬的人。比如:朋友来了,“他总是亲自去开门”;又比如“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又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生:我反对。那是因为“佣人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回家”。但结尾“他分别送到前厅„„”,倒可以看出他对待朋友非常热情。
生:但佣人不是每个星期天都要回家,文中用了“几乎”二字,和前面的“总”相结合,说明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屠格涅夫都会亲自为朋友开门的。因此我仍旧坚持自己的观点。
(反驳的同学嘟囔着说:“我又没说他不热情,只是最后一句话更能看出来嘛!”) 师:同学们看得都非常仔细。那福楼拜还有怎样的魅力能吸引这么多客人“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一直络绎不绝,“以至于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呢?
生:博学多识。“他可以用一句话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在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师:这两块石头碰撞在一起,比喻什么?
生: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
师:福楼拜的思想可以跨越几个世纪,找到相似的事实或格言,可见他的确博学多识,从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莫泊桑对他的老师有什么态度?
生:敬仰。
师:此处用了“迸发”一词,和前文什么语句相呼应?
生:“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
师:正如福楼拜所说的:“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
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满足于‘差不多’ „„”
师:正是因为他的热情好客,客人愿意来,更因为他是博学睿智的人,大家乐意来。“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客人们怎愿失去这汲取精神食粮的绝好机会呢?最后我们来谈谈左拉吧。他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生:他很温和。在话被人打断时,他仍“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同时也很执着。
生:他“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外貌中透露着坚毅的性格。
师:对,左位个性温和,但在关键时刻同样也很坚强。在后来法国发生的的德雷福斯事件中,他挺身而出,在报纸上发表《我控诉》一文,痛斥反动政府。结果被判刑,被迫流亡英国,并在那里去世。
四、总结积累,以文读人。
1、莫泊桑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这几位大作家的音容笑貌,你从莫泊桑的文章中学到了哪些有关写作方面的知识?
五、拓展延伸。
1、莫泊桑是福楼拜的学生,他应该也是这个家庭聚会的参与者。假设在这个星期天里,四位文学巨匠都在,这时,莫泊桑来了。他们会聊些什么?各自又有怎样不同的表情?请发挥想象,续写文章。
2、查找莫泊桑、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的相关资料,思考莫泊桑为什么选择这四位作家进行具体描写,他们之间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
3、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阅读这几位作家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篇10
第14课《福楼拜家里的星期天》
教学目标
一、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让学生默读揣摩,比较几个人物不同的写法。
二、让学生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例如行文顺序、材料剪裁、人物配置等,都可以从课文中得到启发。
三、课文词语丰富,让学生注意积累。
教学重点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一课中贝多芬中的任务介绍。如《罗曼·罗兰》
二、整体把握
这篇文章写了四位作家。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把握作者所写的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点。作者善于抓住四位作家在肖像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哪个作家在哪一方面最有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对四个作家都进行了肖像描写,写得最详细具体的是左拉,其次是都德,这两位作家的肖像又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语言描写方面,四位作家的具体谈话内容,都没有具体铺开来写,只是由作者概述他们的谈话内容。但对他们谈话的声调仪态,作了不少描绘;对他们的口才,也作了一些评论。在动作描写方面,有详有略,福楼拜是全文的中心人物,对他的动作的描写,当然详细一些;左拉的坐相比较特殊,也有较多的笔墨描写;对屠格涅夫的动作描写,只有一句。写四位作家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又往往是为了表现他们的性格特点。
三熟读课文,分别概括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和性格的特点,并用表格说明。
肖像
语言
性格
福楼拜
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蓝色的大眼睛
他的声音特别洪亮,仿佛吹响一把军号。有时雄辩过人。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
热情奔放,容易激动,和蔼可亲,博学睿智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白皙的脸。
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
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识
都德
都德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
一来就谈巴黎的事情,讲叙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生性活跃,健谈,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
左拉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个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颅不漂亮,但表现出聪慧和坚强的性格。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探求的十分尖锐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带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和戏谑。
很少讲话。发出几声:“可是……可是……”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又不慌不忙地开始讨论,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温和,寡言,坚毅,聪慧。
四、问题探究
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间,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有什么作用?(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作家。例如,对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会面,作者议论说:“……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这里的议论告诉读者,由于屠格涅夫同福楼拜有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因此早就超出了“相互理解的愉快”,而是“心灵内在的欢乐”,使读者对两位大作家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后记:要求学生抓住四位作家在肖像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哪个作家在哪一方面最有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对四个作家都进行了肖像描写,写得最详细具体的是左拉,其次是都德,这两位作家的肖像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篇11
出示相关字词,要求学生将拼音标注在书上,小声读课文,说一说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位作家?
字词:√魅力(mèi) 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鉴赏(jiàn)√白皙(xī) 白净。√琐事(suǒ) 细小零碎的事。√钦佩(qīn) 敬重佩服。脚踝(huái)滑稽(jī)√戏谑(xuè) 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轮廓(kuò)√捋(luō) 用手握住条状物向一端滑动。√荒谬(miù) 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博学多识:学问丰富,见识广。√一拍即合:比喻很容易一致。寻欢作乐√忘乎所以:形容因骄傲自满而得意忘形。√义愤填膺(yīng) 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完全一致。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文中出现了几位作家?
生:四位。
生:五位。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认为是四位,有的同学认为是五位?
生:不仅有文中出现的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位,还有作者莫泊桑自己。
师:对,虽然莫泊桑没有出现在文章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在用心观察。那么这几位作家是如何登场的呢?
生:“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接着来的是左拉。”“渐渐地,人越来越多。”
师:从这些句子判断,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把这些作家串连在一起?
生:时间顺序。
师:那么,作者莫泊桑和福楼拜是什么关系呢?
生:福楼拜是莫泊桑的老师。(讲述小学学过的有关内容)
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好。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一次福楼拜让莫泊桑写一百篇有关牛的散文。莫泊桑觉得很为难,福楼拜启发他——拉着重物上坡的牛、拉着空车下坡的牛、吃饱的牛、挨饿的牛、被阳光暴晒的牛、被鞭打的牛、休息的牛……都有着不同的神态、动作,你如果仔细观察到了这些内容,把它们记录下来,那么写一百篇文章应当是不成问题的。实际上,福楼拜是让莫泊桑去观察,而不仅仅停留在看上。“看”和“观察”是不同的。正是在福楼拜的指导下,莫泊桑努力去观察生活,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小说家。他的创作时期只有短短的十年,却留下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和六部长篇小说,号称法国短篇小说巨匠。……简介其余作家,这些都是当时欧洲及至世界闻名的大作家。
本文的结构安排同样别具匠心,请问大家这个聚会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抢答)
生:星期天
师:地点?
生: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公寓)
师:出场人物?
生:以福楼拜为中心,屠格涅夫、都德、左拉依次上场。
师:整篇文章描写的就好像一个舞台剧。舞台就是哪里?
生:福楼拜家里。
师:而这些大作家们就象一个个演员一样依次登场,在这里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性格。请看,这是我们书上的插图,描绘了文中各位作家的风采。这里面描绘了五位作家,谁是作者莫泊桑?
生:后面站立者。
师:下面我给其余作家标上代号(按从右至左顺序)A、B、C、D,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根据文中的描写,找一找文中的作家各是谁?
学生说出各自答案,意见出现分歧。
师:大家意见有了分歧,应当从课文中寻找证明。
生:A是福楼拜,书上说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风帆”。而A的衣服就鼓了起来,如同风帆一样。
生:“高卢式的大胡子”是什么样子?
师:八字胡。
生:那A可能是屠格涅夫。
生:不可能,D是屠格涅夫。
师:为什么?
生:因为书上说屠格涅夫是“仰坐在沙发上”,所以D是屠格涅夫。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实际上从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虽然屠格涅夫和福楼拜是好朋友,但他们的个性是不同?他们的个性各是什么样的?
读第4节前两句话。
生:屠格涅夫是个内向平静的人。
师:为什么一件普通的事到了他的嘴里就带上了“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这说明了什么?
生:屠格涅夫也善于思考。
师:仅仅是善于思考吗?
生:也善于观察。
师:很好,福楼拜呢?
读,第9节从开头至“往往使人惊叹不已”
生:他是个个性张扬,热情外向的人。
师:他还以什么品质令人敬佩?
生:博学多识。
师:那么B和C是谁?
生:B是左拉。书上描写他“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这都符合画上B的样子。
师:在作者对左拉的描写中,展现了他的哪些个性?
生:聪慧、坚强。
师:他的性格仅仅如此吗?请大家注意,当他的话被别人打断时,他有什么表现?
生:“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师: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什么个性特点?
生:温和。
师:那么C就是都德了。但是我们还是要从文中找出能证明我们观点的语句。
生:“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C是图中胡须和头发最长的。
师:对,还有什么地方?
读第6节最后一句话。
生: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文中他的手势最大。
师:文中体现了他的什么个性特征?
生:活跃、好动。
师:还有什么?
读第5节。
师:他为什么只用几句话就能勾画出某人的轮廓?
生:他也关于思考和观察。
师:而他眼中的巴黎是什么样的?
生:“贪图享受、寻欢作乐”的。
师:可见他对于当时社会是什么态度?
生:痛恨。
生:厌恶。
师:我用一个成语概括——愤世嫉俗。都德的代表作《小东西》也就表现了一位破产商人的悲惨生活。
师:莫泊桑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这几位大作家的音容笑貌,仿佛一幅速写画。我想起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说一位法国画家画一幅肖像画要用四年时间,你用放大镜一照,蓝色的血管和毛孔都清晰可见。你们觉得谁的艺术价值更高?
生:那位画家。
师:那么照这样说,最好的艺术作品就是照相机,分辨率越高就越有价值?你们觉得画家也好、作家也好,描绘人物时只需要表现人物的外貌、体型就可以了吗?
生:莫泊桑的作品艺术价值更高,因为他还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师: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语句。
生:屠格涅夫“但是不管什么事一经他的嘴讲出来,就都带上了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
生:都德“不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
师:这里作者的用词也很有特色。“几句话”和“轮廓”之间是什么关系?“轮廓”指什么?
生:简单的线条组成的话。
师:所以只用几句话就可以表达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用词也怎么样?
生:准确。
生:左拉“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问题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师:对,左位个性温和,但在关键时刻同样也很坚强。在后来法国发生的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中,他挺身而出,在报纸上发表《我控诉》一文,痛斥反动政府。结果被判刑,被迫流亡英国,并在那里去世。
生:福楼拜“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又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朗读第9段。
师:这两块石头碰撞在一起,比喻什么?
生: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
师:福楼拜的思想可以跨越几个世纪,找到相似的事实或格言,可见他的确博学多识,从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莫泊桑对他的老师有什么态度?
生:敬仰。
师:此处用了“迸发”一词,和前文什么语句相呼应?
生:“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
师:正如福楼拜所说的:“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满足于‘差不多’ ……”
今天的作业就是描绘一位老师或同学,要学习文中的写法,不仅写出他的外貌特征,也要表现出他的个性特征来。周一我们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大家能否猜出他所描写的对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篇1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群像的描写方法。
2.学习抓住人物特点的写人方法。
3.掌握记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二、自学课文
1.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福楼拜和朋友们的关系如何?他们在辩论什么?他们的活动对你有何启发?
三、学习研讨
1.人物描写采用了哪些方法?文中是如何进行具体的描写?划出相关的描写性语句。完成表格填空。
描写方法
福楼拜
屠格涅夫
都德
左拉
肖像
语言
行动
性格
2.屠格涅夫为什么对福楼拜有一种很强烈并且很深厚的爱?
3.文中人物群描写有何特色?各人描写有无雷同?
4.短短一篇文章写了四位作家,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为什么只选屠、都、左三个人写?写谁写得最多?写人物语言,有无具体展开谈话的内容?写三个人时按照什么顺序7 .
5.读读课后练习三,从文中找出人物描写得准确而生动的词语或句子,以验证福楼拜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
6.划出记叙中的抒情与议论的句子,想想这些语句对突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四、体验反思
1.作家的学习方法对你有何启发?
2.作者写人的方法有什么特点?
五、拓展训练
1.课外阅读莫泊桑、福楼拜、屠格涅夫等的作晶。
2.联系生活实际,写片段作文《记一次聚会》。
六、相关链接
1.作家知识。
(1)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著名小说家,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童年时代起就阅读文学作品和写诗。1880年起,他开始发表作品。他一生写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他是19世纪欧洲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的著名作家之一。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创作上的启蒙导师,对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
(2)福楼拜(1821—1880)生于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他是19世纪法国继巴尔扎克后最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资本主义上升发展时期,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有清醒的认识,他的小说中贯穿了这种批判精神。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
(3)屠格涅夫(1818-1883)是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下了6部长篇和许多中、短篇小说。他的作品,像艺术编年史那样反映了19世纪40至80年代俄国社会的精神生活。作品有《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
(4)都德(1840-1891)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丝商家庭,15岁起在小学里担任自修课辅导员。1857年到巴黎,开始文艺创作。1870年普法战争时,他应征人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爱国主义的作品。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
(5)左拉(1840-1902)生于巴黎,7岁丧父,当过职员,后从事新闻工作。
他的文学创作主要是《人间喜剧》式的长篇小说总集《鲁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这部大型作品包括20部长篇小说,出场人物达1000多人。作品有《萌芽》、《金钱》。
2.赏析。
莫泊桑善于写短篇小说,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的用词极为简练。但却非常传神,有“入木三分”的功效;他的谋篇布局条理有序,叙事清晰。在这篇文章当中,这两点有着集中的体现。
作为福楼拜的学生,莫泊桑可能经常见到聚会的场景。但是在本文中作者完全隐藏了自己,完全以旁观者的角度叙事,仿佛就是安装在屋子一角的一架摄像机,生动地记录了诸多画面。从屠格涅夫到都德到左拉到主人福楼拜到不知名的客人,叙述当中主次分明,叙事线路也显而易见:按照来客次序逐一描写。但是描写又并不涵盖所有的客人,避免了使文章显得冗长没有生气。将主人福楼拜安排在后面出现,符合会面的习惯,避免了给读者突兀的感觉,更为合理一些。
屠格涅夫等人都是当时的著名文豪,其个性特征极为明显。对他们的逐一描写显示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几乎只用短短的几句话,他们的举止、神态,他们喜欢谈论的话题,他们的性格特征便呼之欲出。比如写屠格涅夫,开始一句就是:“屠格涅夫仰坐在沙发上,用一种轻弱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就这短短的一句话,屠格涅夫的气质就显露出来。再看都德,“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言不甚多,都德的肖像便被勾勒了出来。又以写左拉为例,抓住他体质较差,不善言谈的特点。如“他爬了六层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描写左拉的肖像时,随处议论点出他的性格特点:“朴实但很固执”、“聪慧和坚强”、“坚毅”、“十分滑稽和戏谑”。写左拉的肖像描写最多。其次是都德。行动描写时都德的行动是一笔带过,福楼拜和左拉的写得最详,福楼拜是活跃的中心人物,着墨较多。左拉的坐姿较为特殊,因此也有较多笔墨的描写。文章没有具体展开谈话的内容,而只是概述他们的谈话内容,着重于描写他们谈话的声调仪表,评论他们的口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作者凭着自己细致敏锐的观察和生动传神的笔墨,抓住人物外貌和性格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描绘,让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这就告诉我们描写人物,一定要抓住特点,有所侧重,人物形象才能栩栩如生。
莫泊桑是福楼拜的弟子,莫泊桑在本文中运用文字的技艺也真正地遵循着福楼拜的教导。福楼拜曾对莫泊桑说:“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表达,只有一个行动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该满足于“差不多”……作者在本文中确确实实没有乱用一个词,人物描写准确生动得令人感叹折服,这是值得每一位读者领会学习的。
文章内容也十分健康,能给予人积极的思考。那些名字听起来如雷贯耳的大作家,会在那么寻常的一个星期天,那么简陋的一个小阁楼,那么自在地随意地甚至是有些放纵地谈天说地,或不顾形象地畅所欲言、追求着共同的理想!它告诉我们:“启蒙的火花”是从两块同样的石头相撞进发出来的!科学、智慧也需要我们深思,需要我们寻找机会、把握机会,一起研讨发展啊!
3.读后感:《莫泊桑笔下》。
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就好像一个电影短片,细致地描绘出了在福楼拜的单身宿舍里出现的一幕幕场景。读着这篇文章,简单的铅字后面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富有睿智的笑容、爽朗的笑声、思索的身影、深邃的目光,这一切都仿佛展现在我的面前,仿佛不是我在读这篇文章,而是亲历了这次聚会一样。
作者像是一个默默无声的旁观者,老早就来到了这个简陋的屋子里,透过他的目光,我们看到了陆续到来的这些文豪。福楼拜拥抱的第一位来客是屠格涅夫。他们有着如此多的共同点,因此“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屠格涅夫留着古高卢斗士似的大胡子,用他特有的口音聊着文学史的话题,翻译着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不久进来的是都德,他浓密的卷发和胡须非常有特点。讲话时的略带夸张的行为举止显示出他南方人的身份,而具有南方风味的讽刺口吻下的关于巴黎的话题似乎更吸引人的注意。在都德之后进来的左拉则完全是另一种气质。他更喜欢细心地倾听别人说话,讨论时不慌不忙,声音温和而平静。左拉的“头十分像古时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坚强的性格”。而他的微笑则是让人感到有些嘲讽的味道。
渐渐地房间里边挤满了人。这个时候作者的目光聚集到了主人身上:福楼拜不停地和人交谈着,他充满智慧的言谈让人不由得侧耳倾听。而和别人对话似乎能够激起他无尽的灵感和热情。终于客人渐渐离去,这个星期天也结束了。
在这短片中,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有一个肖像的特写,但决不让人觉得烦腻,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们不但长相各有特色,而且面貌背后的气质也都各不相同。作者着力雕琢出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就好像给读者看一幅幅风格迥异的画一样。记叙的过程也是主次分明的。作者并没有记下所有来访的客人,而是选择了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这三个“名士”。主次分明的描写不但节省了笔墨,而且重点突出,留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不是让人厌烦的。 .
莫泊桑不愧是运用语言的大师。短短的一篇文章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四位名作家的形象与性格特征在这些声态并作的叙述、描写与议论中展露无遗。
别人对话似乎能够激起他无尽的灵感和热情。终于客人渐渐离去,这个星期天也结束了。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篇13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课堂实录及评说
实录/刘秋红 评点/刘国臣
【课堂实录】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茨威格的介绍,结识了大名鼎鼎的雕刻艺术大师罗丹,了解了成功的
秘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四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被著名的法国文
学家莫泊桑精彩逼真地记录在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作者)。
师: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这四位大作家都是谁呢?
生: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
师:(出示有关几位作家简介的投影片)几位作家中我们最熟悉的是谁呀?
生:(齐声回答)都德。
师:为什么?
生:我们曾学过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师:好!现在哪位同学给大家简介一下这四位大作家呢?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
屠格涅夫(18 1-1883),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父与子》等。
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最后一课》。
左拉(1840-1902),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师:(指点投影片,简介莫泊桑)莫泊桑(1850-1893),法国文学家,他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
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作成就以短篇小说最突出。他在创作上受福楼拜、左拉和屠格
涅夫的影响较大。莫泊桑与福楼拜交往甚密,因此写下了这篇出色的散文。
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生:(齐答)形散而神不散。
师:在这篇文章中,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写星期天在福楼拜家发生了一件什么
事,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是四位大作家的形象却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下面我们
就来学习作者是如何刻画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的。我们这节课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1、知道应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
2、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师:下面请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这几位作家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是
怎样表现出来的?
生甲:(朗读1~4自然段)
生乙:(朗读5~6自然段)
生丙:(朗读7~8自然段)
师:(范读9~10自然段)
师:我们先来看主人——福楼拜(板书:福楼拜)“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七点他一直都
有客人来”,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生:可见福楼拜朋友特别多,与他的交往都很密切。
生:这也可以看出他在欧洲文坛上的地位很高。
师:大家考虑一个题,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对人物进行哪些描写表现出来
的呢?
生: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下描写福楼拜肖像、语言、行动的语句。
生:肖像描写是“蓝色的大眼睛”“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
生:语言描写有“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着一把军
号”。
生:还有“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一次思想的飞跃纵观几个世纪,
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
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师:从对福楼拜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博学善辩。
师:非常准确。(板书:博学善辩)接着找有关福楼拜动作描写的语句。
生:“门铃一响……他总是亲自去开门。”“渐渐地,人越来越多……这时只见福楼拜作着
大方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内裙鼓起
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生:“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地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最后再单独和每个人讲一小
会儿,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师:福楼拜朋友这么多,可他是“分别送”、“单独和每个人讲”、“紧紧握握对方的
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这些短语说明什么呢?
生:可见福楼拜是一个热情好客、开朗豪放的人。
师:好!(板书:热情豪放)大家把最后一段齐读一下,把关键词语通过重读表现出来。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第一位客人是谁呢?
生:屠格涅夫。(板书:屠格涅夫)
师:“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可见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关系怎么样?
生:不一般。
师:那么他们深厚友谊的基础是什么呢?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这一点呢?
生: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
的理想和共同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个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
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师:一系列的相同点,是他们深厚友谊的基础,这样写“一箭双雕”,同时表现了两个人的
性格特征。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作者对屠格涅夫的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
生:肖像描写的是“白的脸”。
生:语言描写是“用一种轻弱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
讲出,就那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
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还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
句。”
生:动作描写是“仰坐在一个沙发上”。
师:谁能用短语概括一下屠格涅夫的思想性格特征呢?
生:博学多识。
生:老年持重。
师:不错。(板书:博学多识 老年持重)按照客人到来的先后顺序,依次来的是都德和左
拉。(板书:都德 左拉)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同桌讨论一下,找出对这两位作家进行肖
像、语言、行动描写的地方,在书上画出来,并用短语概括一下二人的思想可行性特征。
生:(同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师:大家讨论得很认真。刚才我看到大家把关于都德、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的语句
都在书上勾画出来了,通过这些描写你们看这是两位具有什么思想性格特征的大作家呢?
生:都德活泼开朗,而且很幽默。
生:左拉不太爱说话,沉默寡言,但是坚毅聪慧。
师:好!(板书:幽默健淡 活泼开朗 沉默寡言 坚毅聪慧)我有一个疑问,在对左拉的肖
像描写中有这样一句话:“他的头……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性格。”大家
想一想,我们平时随便看一个人,能不能通过他的头看出他是聪慧还是愚蠢、坚强还是软
弱?
生:不能。
师:这都不是一眼就能直接看出来的,因此作者的这种肖像描写已不是纯粹的客观描写,而
是用议论来发表自己的主观感受了,并把自己对左拉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纯客观的自然描
写就只能是“肥胖的脸,近视眼”,而在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能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得
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点对我们同学作文也很有启发。另外,为什么我们
在读完课文之后就能说出四位作家不同的性格特征呢?
生:因为作者莫泊桑抓住了四位作家的不同特点,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进行了描写,
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师:很好!由于作者善于观察,抓住了这四位作家的不同性格特征,人物在哪一方面最富有
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谁能具体地说一说呢?
生:福楼拜是主人,性格热情豪放,重点写他的动作;屠格涅夫博学多识,主要写他的语
言;都德生性健谈,因此描写时是肖像、语言并重;左拉沉默寡言,重在描写他的肖像和动
作。
师:好!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出示莫泊桑肖像投影片):大家试着用在记叙、描写中插
入议论、抒情的写法对莫泊桑作一下肖像描写。
生:(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呢?
生:莫泊桑高高的个子……
师:我们通过看莫泊桑面部的画像,能看出高高的个子来吗?
生:(笑)莫泊桑一副严肃而又慈祥的面庞,一对浓黑的眉毛微锁着,像是在思索着什么问
题,又像是对现实充满了不满,一对大而有神的眼睛发出尖锐的目光,厚厚的嘴唇上两撇浓
浓的八字胡微微向上翘着,他的脸总是沉着,看起来严肃认真而又和蔼可亲。
师:不错。我们再做一个小练习:四位作家的思想性格特征我们现在都已经掌握了,假设此
时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文学方面的事情,这时门铃响了,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莫泊桑,请
你抓住这四位作家的不同的性格特征来想像一下此时这四位作家会用什么样的表情、语言和
动作来迎接莫泊桑的到来呢?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福楼拜打开门,一看是莫泊桑,他一下子抱住了莫泊桑,“啊,莫泊桑!真没想到是你
呀!”然后,拉着莫泊桑向里屋跑去,边跑边叫着:“大家快看呀,我们的莫泊桑来了!”刚
刚爬完六层楼还在气喘吁吁的莫泊桑还没等站稳,就被福楼拜拉着做了一次小跑练习。莫泊
桑面对着热情的们,十分高兴,像个小弟弟似的跟在福楼拜的身后。
生: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柔的声调慢慢地讲着:“莫泊桑,好久不见了,
你还记得以前我们在你家谈论文学史方面的事吗?最近又有什么新作品了?可不可以让我们一
饱眼福呀?”莫泊桑有点不好意思了,“这些日子我确实很忙,我今天来正是想让大家对我
新写的这部小说提意见,还希望您对我多加指导!”屠格涅夫喜爱地看着莫泊桑笑了。
生:刚才在对这几位作家介绍时,我们已经知道福楼拜比莫泊桑大29岁,而且莫泊桑在创造
上受福楼拜的影响很大,因此可以说,莫泊桑是福楼拜的学生。我先做一个假设,假设这四
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莫泊桑的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这时门铃响了,都德说:“中国有句古
话‘说曹操,曹操就到!’你们看,准保是莫泊桑来了!”门开了,果真是莫泊桑,他拥抱着
福楼拜,不住地叫着“老师”。都德回过头来对大家说:“想不到福楼拜竟有这么优秀的弟
子,你看他浓眉大眼,气质非凡,像不像当年的我呀!”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生:左拉歪坐在沙发上,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腕。莫泊桑走到他的跟前:“最近
过得好吗?”“好,谢谢!”说完左拉又恢复了刚才的动作,观察着每一个人。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很好,都抓住了四位大作家的性格特征来进行描写,今后我们在作文
中,一定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另外,平时我们还要注意留心观察人物的一言一
行、一举一动。抓住那些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表现来展开描写。这样,你笔下的人物肯定会
栩栩如生。今天的作业是写一段文字,通过肖像、语言、行动描写表现班级里一位同学的思
想性格特征。下节课找同学来读,让大家来猜你写的是谁,如果一下子就猜对了,那说明你
写得很成功!下课。
【简要说课】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本文以简短
的篇幅刻画了四位名作家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性格特征。写人物怎样抓住肖像特点,
如何做到声态并作,从表情写到内心,如何在叙述、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本文都是典范之
作。因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是:
1、知道应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
2、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写法。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讨论、分析、揣摩,通过比较作者对几个人物的不同
写法,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写作技巧。注重对学生进行独立分析、思辩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的培养,并通过练习增强学生对本文学习重点的理解运用。在引导学生分析有关四位大作家
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的语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之后,运用在记叙、描写中插入议论
抒情的写法对莫泊桑进行肖像描写;让学生发挥想像假如此时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文学方
面的事情,恰巧就在此时,莫泊桑来了,根据四位作家的性格特征,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表
情、语言和动作来迎接莫泊桑的到来。当学生通过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就已经逐步
理解并掌握了本文的学习重点。
【专家评点】
刘秋红老师讲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我只听过两遍,但其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的印象
却十分深刻。这个细节是:在老师领学生将课文主体分析完后,给学生出了这样两个小练
习:(1)出示莫泊桑头像的投影后,让学生试用在记叙、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写法对莫
泊桑作一下肖像描写。(2)假如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正谈话时,莫泊桑来了,这
时这四位大作家会有怎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这两个小练习(尤其是后一个),每次都能激
活课堂气氛,引出学生虽略带稚气但却充满智慧的发言。经过一番思考,我认为这是刘老师
所讲课水到渠成后的画龙点睛之处。
刘老师确定的两个学习目标是:(1)知道应抓住人物思想性格进行描写;(2)了解在记叙、描
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写法。先主后次,先易后难;重点目标要求“知道”,非重点目标让
学生“了解”。详略得当,用词恰切。教学中,刘老师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紧紧围绕两个目标
进行条分缕析。分析中重点突出课文抓住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这一点,并随时分析课文进行
了怎样的描写。教师循循善诱,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亲切自然,然后板书出现了四行
字:福楼拜:博学善辩、热情豪放;屠格涅夫:博学多识、老年持重;都德:幽默健谈、活
泼开朗;左拉:沉默寡言、坚毅聪慧。这个板书,阐释了目标,训练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
力。这时刘老师出了上述两个练习,这既是学习目标的总结概括,也是为达标而作的巩固练
习;既是对课堂“中心”的认定,也是对难点、重点的突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
中;既紧教材,又针对学生实际。科学、自然、新颖、实用,集中展现了高水平语文课的艺
术性。
高水平的语文课都有“华彩”部分,有讲课人的“点睛”之笔。而这一部分,往往是在层层
铺垫之后,学生水平和教材实际巧妙结合,经过教师精妙引导,才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
到来。“过”则唐突,“不及”又让人遗憾,刘老师的课可以说颇得个中三昧。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篇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莫泊桑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习本文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方法。
3、揣摩比较不同人物不同的描写方法。
4、感受当时欧洲著名的大文豪身上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出色的谈话智慧,努力塑造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方法。
难点:比较不同人物不同的描写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本文刻画了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显示了莫泊桑在人物描写上的卓越才能。在学习时,要着重体会作者从人物肖像、言谈举止、神态等多方面描绘人物的方法。作者善于抓住人物外貌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描绘,同时在叙述和描写中适当地插入抒情议论,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阅读时也要好好体会。
一、人物画像,交流引读
1、画像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四位人物画像。
2、交流引读:
学生交流人物的外貌特点,教师引读:
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的,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要表现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必须抓住他们的特点。不少作家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人物,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刻画人物的一篇文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板书课题,并简介作者。)
莫泊桑 (1850-1893):法国文学家,他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作成就以短篇小说最突出。他在创作上受福楼拜、左拉和屠格涅夫的影响较大。莫泊桑与福楼拜交往甚密,因此写下了这篇出色的散文。
二、自读积累,猜测感悟
1、自读积累: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2、猜测感悟:
(1)学生猜测多媒体出示的四位人物画像的名字。
(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并穿插这四位作家的一些生平情况。)
①莫泊桑(1850—1983)法国作家。创作上受福楼拜、左拉、屠格涅夫的影响。一生写了近35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米龙老爹》长篇小说(漂亮的朋友)(一生》等。
②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早期作品(狂人回忆录)(十一月)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忧郁情调。1856年发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坛的地位。他的散文一直是近代法国散文的典范。
③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奠定在俄国文学中的地位,被放逐。1860年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了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影响巨大。
④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1871—1893年间创作了由20部长篇小说组成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学上的地位。其中著名的名著有(小酒店)《萌芽)(金钱)等。1898年发表《我控诉》一文,被当局流放至英国。
⑤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1868年出版长篇小说(小东西)引起人们关注。长篇小说《雅克)(不朽者)短篇小说集(星期一的故事),都是他的代表作品。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最后一课),其中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至今难忘。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3)启发学生归纳人物描写的方法。
(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1)填写表格,试比较四人的肖像、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肖 像
语 言
性 格
福楼拜
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蓝色的大眼睛
他的声音特别洪亮,仿佛吹响一把军号。有时雄辩过人。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
热情奔放,
容易激动,
和蔼可亲,
博学睿智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白皙的脸。
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
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识
都德
都德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
一来就谈巴黎的事情,讲叙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活泼开朗,
幽默健谈,
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
左拉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个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颅不漂亮,但表现出聪慧和坚强的性格。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探求的十分尖锐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带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和戏谑。
很少讲话。发出几声:“可是……可是……”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又不慌不忙地开始讨论,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沉默寡言,
坚毅聪慧。
(2)比较描写:针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外貌、语言、行动等描写时,四个人物又各侧重于哪一方面?
讨论明确:福楼拜是主人,性格热情豪放,重点写他的动作;屠格涅夫博学多识,主要写他的语言;都德生性健谈,因此描写时是肖像、语言并重;左拉沉默寡言,重在描写他的肖像和动作。
(3)作者写人物的语言,为什么没有具体展开谈话的内容?
讨论明确:没有具体展开谈话的内容,而只是概述他们的谈话内容,着重描写他们谈话的声调仪表,评论他们的口才,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品读赏析: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作者在描写中常插入抒情议论,试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例如:写左拉“他的头……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智慧和坚强性格”“黑色的眼睛……十分尖锐,透着探求的目光”,这些描写不是纯客观地描写,而是用议论在发表自己的主观感受。这样在描写中插入了议论,既能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又隐含了作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对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会面,作者议论说:“……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这里的议论告诉读者,由于屠格涅夫同福楼拜有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因此早就超出了“相互理解的愉快”,而是“心灵内在的欢乐”,使读者对两位大作家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好处: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作家。
四、小品表演, 互动释疑
1、小品表演: 假如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正谈话时,莫泊桑来了,这时这四位大作家会有怎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你们能合作表演一下吗?
2、互动释疑: 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新颖的问题,并在阅读中讨论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好,本文作者抓住了四位大作家的性格特征来进行描写,今后我们在作文中,一定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另外,平时我们还要注意留心观察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住那些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表现,各有侧重地来进行描写。这样,你笔下的人物肯定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2、拓展延伸:
(1)出示莫泊桑头像,学生试用在记叙、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写法对莫泊桑作一下肖像描写。
(2)学习本文写法,写出三位同学(或好友)的不同个性特点。
要求:①从外貌(肖像)、语言、行动三方面来写。②不少于400字。
(3)课外阅读这几位作家的作品。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篇15
教学目标:
1、能从人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会从人物性格中体会到高尚的人格
3、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教学难点:
前面学生学到的是一个人物的描写,对于群体人物的描写较为陌生,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群体人物的分析。
2、知道应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
教学设计;
要体现新课标的理论,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思考问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物的描写,知道可以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今天我们来结识四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被著名的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精彩逼真地记录在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作业
1、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这四位大作家都是谁呢?
生: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
2、(出示有关几位作家简介的投影片)几位作家中我们最熟悉的是谁呀?为什么?你能给大家介绍这位作家吗?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
屠格涅夫(181-1883),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父与子》等。
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最后一课》。
左拉(1840-1902),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
(指点投影片,简介莫泊桑)莫泊桑(1850-1893),法国文学家,他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作成就以短篇小说最突出。他在创作上受福楼拜、左拉和屠格涅夫的影响较大。莫泊桑与福楼拜交往甚密,因此写下了这篇出色的散文
1、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生:(齐答)形散而神不散。
教师:在这篇文章中,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写星期天在福楼拜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是四位大作家的形象却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作者是如何刻画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的。我们这节课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2、下面请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这几位作家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我们先来看主人——福楼拜(板书:福楼拜)“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七点他一直都有客人来”,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回答:可见福楼拜朋友特别多,与他的交往都很密切。这也可以看出他在欧洲文坛上的地位很高。(意思对即可)
(2)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对人物进行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呢?
回答: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
(3)找一下描写福楼拜肖像、语言、行动的语句。
回答:肖像描写是“蓝色的大眼睛”“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语言描写有“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着一把军号”。“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一次思想的飞跃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4)从对福楼拜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博学善辩。(板书:博学善辩)
(5)找有关福楼拜动作描写的语句。
“门铃一响……他总是亲自去开门。”“渐渐地,人越来越多……这时只见福楼拜作着大方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内裙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地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最后再单独和每个人讲一小会儿,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6)福楼拜朋友这么多,可他是“分别送”、“单独和每个人讲”、“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这些短语说明什么呢?
把关键词语通过重读表现出来。
可见福楼拜是一个热情好客、开朗豪放的人。(板书:热情豪放)
(7)“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可见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关系怎么样?他们深厚友谊的基础是什么呢?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这一点呢?
“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的理想和共同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个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8)找出作者对屠格涅夫的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
肖像描写的是“白的脸”。
语言描写是“用一种轻弱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那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还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动作描写是“仰坐在一个沙发上”。
(9)谁能用短语概括一下屠格涅夫的思想性格特征呢?
博学多识。老年持重。(板书:博学多识老年持重)
(10)刚才我看到大家把关于都德、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的语句都在书上勾画出来了,通过这些描写你们看这是两位具有什么思想性格特征的大作家呢?
都德活泼开朗,而且很幽默。
左拉不太爱说话,沉默寡言,但是坚毅聪慧。
教师总结:
这都不是一眼就能直接看出来的,因此作者的这种肖像描写已不是纯粹的客观描写,而是用议论来发表自己的主观感受了,并把自己对左拉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纯客观的自然描写就只能是“肥胖的脸,近视眼”,而在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能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点对我们同学作文也很有启发。另外,为什么我们在读完课文之后就能说出四位作家不同的性格特征呢?因为作者莫泊桑抓住了四位作家的不同特点,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进行了描写,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三、知识的拓展
我们做一个小练习:四位作家的思想性格特征我们现在都已经掌握了,假设此时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文学方面的事情,这时门铃响了,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莫泊桑,请你抓住这四位作家的不同的性格特征来想像一下此时这四位作家会用什么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来迎接莫泊桑的到来呢?同学们讨论一下。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篇16
教学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叙述详略得当。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查找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的有关资料,了解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导入
星期天是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休息的日子,这一天,人们或者读书睡觉,或者逛街游游玩,或者走亲访友……你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家中,感受以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2、师生共同读课文,老师正字正音。
3、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读课文。
a.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b.核心人物是谁?依次出场的是谁?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那些?
c.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明确:
a. 时间——星期天;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
b. 核心人物是福楼拜。依次出场的是——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第一个,过了一会儿,接着,渐渐地(学生在书上标记出)
c.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客人们都会到这里来聚会。课文着重写了四位著名作家相会时的言语、行动,展现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屠格涅夫——睿智、深沉、平和、不乏激情荡漾。
都德——机智、善谈、举止活跃、性情活泼。
左拉——朴实、固执、聪慧、坚强、沉默寡言。
二、研读与赏析
1、福楼拜家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一直都有客人来。以至与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是什么原因吸引着众多的客人前往呢?找出原句读一读,并说说那些词语用得好。
全班讨论明确:
1)好客:表现在——一…就…;总是亲自去开门;他分别送到前庭;单独讲一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2)博学:第九自然段;…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正因为主人热情好客,所以客人们愿意来,更因为主人公博学睿智,“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客人们怎会失去这汲取精神食粮的绝好机会呢?
作者是怎样描写其他三位作家的呢?这些描写又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你知道他们有那些作品吗?
3、学生在书上勾画出刻画这些作家的语言、行动、外貌描写的句子,读一读,并总结初步其性格特征。
全班讨论总结明确:
屠格涅夫:俄国作家,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才。作品有《长夜》、《父与子》等。
都德:生性活泼,健谈。作品有《最后一课》等。
左拉:沉默寡言,性格温和,聪明而坚强。作品有《萌芽》、《娜娜》等。
三、体验与反思
1、作者莫泊桑的文学导师是福楼拜,莫泊桑以其《羊脂球》闻名于世。假设在这个星期天里,四位文学巨匠都在,这时莫泊桑来了,四人会谈些什么?表情如何?莫泊桑又会说什么?他会有什么表情?
2、延伸作业:
将上文整理在作业本上,识记“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
课外阅读五位作家的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下节课交流。
课后记:本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各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感悟人物性格,同时学习作者的人物描写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