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两个宝 精选15篇 教案
《人有两个宝》教案(精选15篇)
《人有两个宝》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三、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在学拼音dtnl时,认识了哪咤,哪咤的本领可真大,他有几样法宝呢?
人的本领也很大。
(板书“人”,rén,认读汉字。人:两笔写成,一撇一捺 )
2、人有什么本领?
3、听大家这么一说,老师也觉得人的本领可真大呀!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宝。
rényǒu liǎnggè bǎo
板书课题: 人 有 两 个 宝
练读课题,突出“两个”(学习生字“个:人字头上加一竖 )
二、初步感知
1、读了课题后,你们一定很想知道,人有哪两个宝?
2、看图,启发学生说话。
⑴书中68页图:图上画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天真活泼的小朋友都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⑵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69页图:
图上的小朋友们分别在干什么?
练习用一句话把每一幅小图图意说出来。
三、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首儿歌共几句话?
四、再读课文
1、指名分句读课文,相机正音,指导停顿。
2、分句朗读,重点读准下列字音:
“双手”(都是翘舌音)
“思考”(“思”平舌音)
“创造”(前翘舌,后平舌)
五、游戏:快乐红苹果
如果学生把“苹果”上的生字读正确,苹果就会变笑脸,小老师带领大家齐读。
如果学生把“苹果”上的生字读错了,苹果就会变哭脸,重新再读。
六、诵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指导朗读第一句。
⑴范读。(重读“两个、双手、大脑”)
⑵领读。
4、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下节课再学习。
〔本课语言浅显,教学时,以读为主,以读中感悟,而朗读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
七、指导写字:人、个、手、大、工
1、记忆字形(投影演示)
2、指导笔顺,重点是:手
手:从上到下,先横后竖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并将观察到的说给大家听,书空一遍。
4、教师范写
5、学生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6、评价作业。
(1)学生观察生字。
手:起笔是撇,稍平
大:一横中间站个人
(2)自评(写完一个跟书中的范字比)。
(3)互评(同桌、全班评相结合)。
《人有两个宝》第二课时
蒋琛
一、导入
1、我们在学拼音dtnl时,认识了哪吒,哪吒的本领可真大,他有几样法宝呢?
a人的本领也很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生答:两个宝。)
b人有哪两个宝呢?(生答)
c请同学们读读书上的第一句话。(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师出示挂图帮助理解)
2、指导朗读,注意词儿连读(可边读边做双手摸头的 动作) 提醒学生“人有两个宝”的“个”字要轻声。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二句
①提问: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做工”
a、(出示词语卡片“做工”学生认读。)
请大家看看老师手中的卡片,齐读。
(出示书上69页图,请学生看图后说一说:)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本上第69页插图,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把话说完整)
老师这里也想给同学们提个小建议:请小朋友们按顺序观察,可以从上到下,也可以从左到右。
b、同桌交流:你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我的双手会……”句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c、师:双手会做工,“做工”就是做事、工作。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③理解“思考”
a、我们在用双手做事时,我们的另一个宝贝——大脑在干什么呢?(生回答)出示“思考”,认读。
b、小组讨论:观察图上的插图:
图上的小朋友做这些事时,大脑里会思考些什么?
做航模的小朋友在想什么?
拉手风琴的小朋友在想什么?
(可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也可说说自己)
c、师:人们用双手做事时,大脑同时也在想这件事,在动脑筋想问题想办法,也就是“思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④指导朗读第二句。
2、学习第三句
①怎样用好这两个宝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创造”
a、出示词语卡片“创造”学生认读后,
b、师小结:创造就是想出新方法、做出新东西。比如以前没有电灯,发明家爱迪生做了上万次试验,把它创造出来了。世界上出现的新东西、新事情都是人们用手又用脑创造出来的。用手做,用脑想,手脑一起用就能有许许多多创造。
③怎样才能有创造?出示“用手又用脑”,认读。
a、你能说说你做事时是怎样用手又用脑的吗?有没有什么创造呢?比如说我给你一个橡皮泥,你能创造出什么?(鱼、画画、写字)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b、随机进行扩展想像及说话训练。
(例:你想画什么样的鱼?你想写怎样的字?)
④师:同学们在平时用手又用脑,有了很多的创造,以后做事更要边做边思考,用手又用脑(强调“又”)。
⑤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又、创造
3、听老师范读课文。
①你有这么好的宝贝,你觉得自豪吗?
②你能通过朗读来夸夸自己的小手和大脑吗?
四、试背课文
1、看图齐读课文后试背,展示自己最好的读书、朗诵水平。
2、师用问题引背(人有几个宝?双手会什么?大脑会什么?怎样用?)
3、学生试背,可自己创编动作,让我们每个人来用手又用脑,看谁最先背出来。
4、小结背诵情况,请学生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首儿歌的?
5、师表扬学生用手又用脑,不仅解决了我们第一节课提出的小问号,还背出了课文,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好自己的两个宝。
五、指导写字:用、有、才
1、记忆字形 (用是月加一竖),分别他们找个朋友。
2、指导笔顺,用:第一笔是:“丿”(先竖后撇)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并将观察到的说给大家听,书空一遍。
4、教师范写
5、学生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6、评价作业。
(1)自评(写完一个跟书中的范字比)。
(2)互评(同桌、全班评相结合)。动手动脑,做中活学
六、动手动脑,做中活学
1.小朋友们!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新的比赛:同学们课前准备好的一张白纸进行小创造,比比谁能干(提示:折一折或画一画均可……)
2.选部分同学的“小创造’展示,均给予充分表扬;强调手、脑并用。
七、课外延伸,情趣盎然
1.边背课文边表演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
2.动手又动脑:创造一件小物品。
八、板书设计:
人有两个宝
做工 思考
用手又用脑
创造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蒋琛
《新课标》明确提出“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特别注重学生“探究的研究的过程”。在《人有两个宝》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一个组织、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释疑,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开始时,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将学生的疑问集中归纳为“人到底有哪两个宝呢?”、“它们有什么本领?”、“我们怎样用这两个宝?”三个问题,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自读课文时十分认真。接下来我再将问题逐个提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互相间的合作、探究与交流代替了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渐次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
然而一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具体、形象、直观的东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不再是索然无味的解释,而是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让学生说说“我的双手会……”、“你能说说你做事时是怎样用手又用脑的吗?”、“给你一个橡皮泥,你能创造出什么??”这几个问题都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基本点,强调学生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帮学生具体化、个性化地来理解感悟课文,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节课也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朗读不够多,缺少一个让孩子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没有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平台。如请孩子结合生活实际中自己的感受说说手的作用就是一个挺好的训练点,但设计时想得不错,可有教学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说话训练没能到位。
2、由于时间紧张,因此一些教学环节被遗漏。如:教师范读课文;生字范写;以及及时的小结。
3、在课堂实际生成的瞬间,教师只能凭自己的一种直感去感受来自孩子们的对文本的解读和回应,然后对教学预设作出相应的随机调整。这种课堂策略必然受教师敏感度和经验度的影响,我在这方面明显是欠缺的。
《人有两个宝》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让学生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朗读和背诵课文;难点是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
课件,白纸,绘画作品等
四,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我们首先来玩个猜谜游戏吧!(课件呈现)
一撇一捺,本领最大!猜个字!
生:人
师:真聪明!世界上人的本领最大,我们吃的穿的住的用的,都是人发明创造的,
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生:因为人有两个宝.
(二)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人有两个宝(课件呈现)
2,师:人有两个宝,这个宝指的是什么呢
生:宝贝
师:恩,那课题说人有两个宝,这两个宝到底指的是什么宝贝呢
生:双手和大脑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句: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① 认读生字词:双手 大脑 (课件呈现)
② 师引读:人有两个宝 是什么啊
生齐说:双手和大脑
③(课件呈现第一句) 个别朗读 分组朗读 男女分读 集体朗读并背诵
2,学习第二句: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① 师:看,老师也有宝贝哦.
这是老师的一只手,这是老师的另一只手,两只手在一起,我们就叫他双手.
看看我们自己身体上面,还有哪些是双的呢
生:双耳 双腿 双眼 双肩
② 小朋友,你会快速的画出自己的手吗
看今天谁能把宝贝用的最好!(学生作画)
那你的小手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生:我的小手会写字/画画/扫地……
师:这是一双爱学习的手/勤劳的手/ 漂亮的手……
小朋友看,现在啊小手变成了大手,长大后,你的手又会做什么事情呢
生:长大后,我用手……
师:(课件呈现)那你自己看看,他们的手都会做什么事情呢
小朋友的手会
清洁工的手会
农民的手会
老师的手会
医生的手会
看,手啊可真是个宝贝,能做很多事情,这用手做事情啊,也叫"做工"所以,我们的双手会 (课件呈现:做工)
③ 恩,当我们双手在做工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在干什么的呢
生:大脑在思考.
师:恩,真聪明,刚才啊,小朋友在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啊,
都积极开动了脑子,思考了老师提的问题,画了画,举了手,表现棒极了.
师:下面啊,老师还想考考小朋友,看看你们的脑子是不是真的会思考
你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看课件,回答问题)(课件呈现:算一算 记一记)
3,学习第三句: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过渡:刚才小朋友在挑战老师问题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用脑思考的很认真,可是没有举手,还有些小朋友呢,举手了,但是回答的问题是错误的,看来他没有好好的用脑思考,不过大部分的小朋友呢,很聪明,是用手又用脑,回答问题棒极了.让我们表扬一下自己.(学生自我表扬)
师:我们身上的两个宝贝,要怎样用威力就更大呢
生: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齐读:(课件呈现)
作品展示:看,这些都是小朋友平时动手又动脑的创造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这些啊,是小朋友们的创造,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们的创造,他们创造出什么了呢
看了这些发明创造,小朋友想不想从现在起也当个发明家,创造家呢
那你们要怎样做,才能有创造呢
生:用手又用脑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录音,跟读课文.
2,师:今天学完了课文,小朋友们都想当个发明家,创造家了,老师很开心.那小朋友能不能当堂创作一下,用手又用脑,为我们的课文配点动作来朗读呢 同桌讨论一下!
3,集体讨论,统一动作,朗读课文.
4,教师引读,背诵课文.
5,自己边做动作边背诵课文.
(五)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动手又动脑,画画,写字或折纸,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妈妈!
《人有两个宝》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自己读书,知道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人”、“大”、“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拼音:
1、抽读拼音卡片:nǎo kǎo zào bǎo
liǎng chuàng shuāng
二、导入新课:
1、 小朋友读得真不错,奖励大家猜个字谜:一撇一捺,本领最大。(人)
2、人的本领最大,是因为人有两个宝。
3、(出示:两个宝)读好轻声。
4、读题:人/有两个宝
三、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指导“自己读”
* 学了拼音,我们就可以自己读课文了。(出示:自己读)
* 自己读书就是一个人读、不与别人一起读、不跟着别人读,当别人跟你读得一样时、就稍微停一停再读。这是一项很了不起的本领,是会读书的表现,看看今天谁能学会。
* 把书打开,翻到第68页,请大家用手指着,大声地自己读课文,要读两遍,读完就坐神气,比比谁最棒。
* 小朋友真了不起,都会自己读书了。刚才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做的?
* (出示: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这也是一项读书的本领,小朋友人人要学会。
* 接下来老师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要求:捧起书自己读,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把字音读正确,每人再读两遍课文。
2、检查: 双手 做工 思考 用手 用脑 才能 创造
*带拼音认读
*去掉拼音认读
3、老师请一组小朋友开火车读,每人读一行。
四、品读课文,读懂内容:
1、请大家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人的两个宝是指什么?
*交流出示:人有两个宝
双手和大脑
* 这是一句话,告诉我们人的两个宝是双手和大脑。这句话分两次说,所以中间停顿用逗号,意思说完加句号。
*谁来读这句话?(指读-评点-齐读)
2、双手会做什么呢?(练习说句:我的双手会……)
(我的双手会……会……还会……)
*随机问:为了把字写好,你是怎么想的?
*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出示:会思考)
*谁来读好这第二句话?
3、读得真好,奖励大家听一个故事。《鲁班发明锯子》
*鲁班是怎么发明锯子的?
*他看见草叶,就有了想法,这就是“用脑”。
*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就是“用手”。
*他用手又用脑,第一个发明了锯子,这就叫“创造”。
*只有“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读好这些词语)
4、拓展,引读第三句:
*爱迪生创造了电灯,是因为他懂得——
*中国科学家创造了宇宙飞船,是因为他们知道——
*我们小朋友为了学本领,更要明白——
5、齐读课文。
(课中操:表演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
1、出示三个生字:人、个、大
2、找共同点:都有一个人字。
3、学习“人”“大” “个”
*怎样记?*怎样记?*怎样记?
*师站立,形象识记 *反义词是小*一个( )
*与“八”比较*练习说句子*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指导书写
《人有两个宝》教案 篇4
课题:1、人有两个宝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 课时,本课第1 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难点: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课前准备: 投影 生字卡教学过程: 一、学生作品展示,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这是我们班小朋友画的画,做的手工作品,写的字,你们说,怎么样? 2、他们为什么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写出这么工整、美观的字,以及精美的手工作品呢? 3、出示课题: rén yǒu liǎng gè bǎo 人 有 两 个 宝 (1)、看同学的绘画、书法、手工作品。 (2)、谈谈看后的感受。 (3)、请小作者自己谈谈。 (4) 、认读生字“人、个”,读题,强调“两个”。(“宝”是“宝贝”的意思) 二、借助图,初步感知 1、读了课题后,你们一定很想知道,人有哪个宝? 2、演示两张投影片,启发学生说话。 ⑴出示(书中68页图):图上画了什么? ⑵出示(书中69页图):图上的小朋友们分别在干什么? 1、看图一,引导学生说出天真活泼的小朋友都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2、观察图二,练习说话。 ⑴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 ⑵练习用一句话把每一幅小图图意说出来。 三、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1、人有两个宝,怎样用好它?书中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2、学生自读课文。 3、这首儿歌共几句话? 4、指名分句读课文,相机正音。 5、检查识字情况: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识逗号和句号,并数一数。 (3)、分句朗读,重点读准下列字音: “双手”(都是翘舌音) “思考”(“思”平舌音) “创造”(前翘舌,后平舌) (4)、游戏:小白兔采蘑菇 学生扮作小白兔,把“蘑菇”上的生字读正确才能采摘到这个蘑菇,摘到后带领大家齐读。 四、诵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指导朗读第一句。 ⑴范读。 ⑵领读。 4、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下节课再学习。 1、学生边听边想。 2、听后回答。 3、做双手摸头的动作。 4、跟老师读,重读“两个、双手、大脑” 5、齐读。 五、指导写字:人、个、手、大 1、记忆字形 2、指导笔顺,重点是:人、手 人:先撇后捺 手:从上到下,先横后竖 3、指导学生描写 4、教师范写 5、学生临写,教师巡回指导,同时播放优美的轻音乐,行间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课题:1、人有两个宝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重点难点: 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课前准备: 投影 生字卡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人有两个宝,人有哪两个宝? 2、游戏:龙中探宝 (在恐龙身上设迷宫道,把生字写在迷宫道上。) 从恐龙嘴进去,走迷宫,读词语,最后从尾尖处出来,谁读得正确、流畅,谁取的宝就多。 二、读讲儿歌二、三句 1、学习第二句。 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⑴指名读第二句。 ⑵理解“做工”和“思考”。 做工:工作,做事。 思考:动脑筋,想办法。 ⑶上节课,我们看图,知道双手可以做很多事,想想我们的双手还可以做些什么事? ⑷他们做这些事会想些什么? ⑸指导朗读第二句,读出韵味。 2、学习第三句。 ⑴指名朗读第三句。 ⑵启发学生领会句子的意思。 a:什么是“创造”?(就是想出、做出别人从未想出、做出的事情。) b:理解“又”(文中是边做边思考)。 ⑶结合课前调查、访问,进行说话训练。 说:“双手”和“大脑”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什么不同作用。 ⑷指导朗读第三句。 1、边读边思。 2、学生口述:因为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可以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3、练习用“我们的双手会……”句式说话。(自由发言) 4、讨论。 5、跟老师读,齐读。 6、使学生体会到只有手脑并用,才能有所创造。如果光做而不思考是乱做,只动脑思考而不做是空想。 7、学生模仿练习:如: ⑴工人建起了漂亮的新大楼; ⑵菜农们辛辛苦苦地种菜,为人们送上新鲜的蔬菜。 8、感情朗读第三句。 三、指导背诵全文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读出韵味。 2、指导背诵。 3、指导配上动作表演背。 4、齐背。 5、表演背(可根据文意自由编排动作)。 四、拓展练习 1、阅读拓展。 教师讲《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故事。 思考:⑴鲁班爷爷是根据什么发明锯的?⑵鲁班爷爷为什么能创造发明锯? 2、课堂小结:让我们从小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五、指导写字:会、工、用、又、才 1、记忆字形(投影演示)。 2、指导写字。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时,教师行间指导,并帮助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同时播放优美的轻音乐。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1、朗读、背诵课文。 2、练写生字各三遍。 3、画一画:《2050后的宝应》。 4、为综合实践活动《我会想!我会做!》做准备,可以是小发明创造、乐器表演、书画表演、手 工作品展示、劳动技能大赛等(至少参加一项,也可参加多项)。教后记:
《人有两个宝》教案 篇5
作者:ygr发表时间:2004-4-30阅读次数:1781
邢聪明毕正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第一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会8个生字,认识笔画。
2.懂得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才能有所创造。
3.注重培养学生主动、积极、愉快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等。
教学重难点:
创建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懂得课文的意思。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录音机、图片或投影片等;学生各准备一张16K的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上节课初读了课文,会读了吗?敢和“录音”比赛吗?
2.录音范读(要求认真倾听)。
3寸旨定学生读课文,和“录音”比赛(巧妙检查复习,相机引导评价)。
二、愉快学习,主动求知
1.播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学。
2.让小朋友边读课文边想一想,各人读懂了什么?(小声读,读几遍)
3.分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说说自己不同的意见。(教师参与小组平等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利用实物投影,演示工人、农民、学生、科技者等“做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提问,尝试回答。
5.实物创设情景.积极导思,突破难点。
展示本校中高三级学生的手工制作、图画等,虐发思考:这主要亮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动手动脑皂造三夹芝》
三、动手动脑,做中活学
1.小朋友们!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新的比赛:同学们课前准备好的一张白纸进行小创造,比比谁能干(提示:折一折或画一画均可……)
2.选部分同学的“小创造’通过投影展示,均给予充分表扬;强调手、脑并用。
四、表演朗读,尝试背诵
1.问题引读: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这两个宝?
2.学生离开座位,边读边加上动作表情,自由发挥。
3.尝试背诵,边背边表演。
4.边背诵边表演比赛。
5.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背,并录音。
6.播放学生背诵的录音,让学生体味成功的喜悦。
五、课外延伸,情趣盎然
1.边背课文边表演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
2.动手又动脑:创造一件小物品存入自己的“档案袋”。
(作者单位:云南石林县民族小学)
《人有两个宝》教案 篇6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会8个生字,认识笔画。
2.懂得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才能有所创造。
3.注重培养学生主动、积极、愉快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等。
教学重难点:
创建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懂得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上节课初读了课文,会读了吗?敢和“录音”比赛吗?
2.录音范读(要求认真倾听)。
3.寸旨定学生读课文,和“录音”比赛(巧妙检查复习,相机引导评价)。
二、愉快学习,主动求知
1.播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学。
2.让小朋友边读课文边想一想,各人读懂了什么?(小声读,读几遍)
3.分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说说自己不同的意见。(教师参与小组平等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利用实物投影,演示工人、农民、学生、科技者等“做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提问,尝试回答。
5.实物创设情景.积极导思,突破难点。
展示本校中高三级学生的手工制作、图画等,虐发思考:这主要亮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动手动脑皂造三夹芝》
三、动手动脑,做中活学
1.小朋友们!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新的比赛:同学们课前准备好的一张白纸进行小创造,比比谁能干(提示:折一折或画一画均可……)
2.选部分同学的“小创造’通过投影展示,均给予充分表扬;强调手、脑并用。
四、表演朗读,尝试背诵
1.问题引读: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这两个宝?
2.学生离开座位,边读边加上动作表情,自由发挥。
3.尝试背诵,边背边表演。
4.边背诵边表演比赛。
5.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背,并录音。
6.播放学生背诵的录音,让学生体味成功的喜悦。
五、课外延伸,情趣盎然〖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1.边背课文边表演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
2.动手又动脑:创造一件小物品存入自己的“档案袋”。
《人有两个宝》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读本课的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人、个、大三个字。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会读本课的生字,会写人、个、大三个字。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字谜:右手高,左手低。(入)左手高、右手低。(人)
2、我们人类有两个宝,那么这两个宝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陶行知爷爷的一篇课文——人有两个宝。(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下面请小朋友把语文书打开,翻到第68页。借助拼音认真读一读这篇课文。在读之前,听清楚老师的要求:1、争取把每个字音读准确。2、做到不多字,不少字。3、实在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4、课文读两遍。(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行间巡视)
2、课文中的生字宝宝都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出示生字卡片:人、个、手、大、工、用、又、才
两、宝、双、脑、会、创、造(带拼音)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生字宝宝都认识了,还有一些词语宝宝,你还能认识吗?
出示词语:两个宝、双手、大脑、做工、思考、创造(小老师领读)
3、小朋友们真棒,生字和词语宝宝都学会了,现在它们都躲到课文中去了,相信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棒。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行间巡视)
4、小朋友,在刚刚读课文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这两个符号?(出示:“,”、“。”这两个标点)
“,”的名字叫逗号,它像一个小蝌蚪。表示一句话还没有结束,需要停顿一下。“。”的名字叫句号,它像一个小圆圈。表示一句完整的话。它们都喜欢站在最后一个字的右下角。
5、那么,你们知道这篇课文有几句话吗?为什么呢?(三句话,因为有三个句号。)
6、请三个小朋友分句子读一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7、齐读课文。
8、填空:人的两个宝是和。
三:学习生字
出示:人、个、大
1、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有撇和捺)
2、学生说笔顺,并在书上描红。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中描两个,临写一个。
5、教师反馈
《人有两个宝》教案 篇8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本课中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摹仿。一般生字学生都能自己“析形索义”,遇到难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一个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多媒体技术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交互性。设计了程序,计算机可以成为能反馈练习的老师。课上设计“采蘑菇”小游戏,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中反复记忆生字的读音和字形。
《人有两个宝》教案 篇9
《人有两个宝》一文中,当学到最后“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时,对于“创造”这个词,作为小学生,他们又会如何去理解呢?
师:什么是“创造”?
生1:创造就是造出东西。
师:不够科学。
生2:创造就是造出以前没有的新东西。
师:对。以前没有的,现在被你想出来的,做出来的,造出来的……这就是 创造。
师:你们知道工人叔叔做出了哪些新东西?
生:电视机。
师:对,以前没有电视机,现在有了。
(学生发言踊跃:汽车、火车、轮船、飞机……)
师:那么,农民伯伯在田里种出了哪些新东西?
生:茄子。
师:为什么说茄子是农民伯伯在田里种出来的新东西?
生:以前的茄子又小又长,现在的茄子又大又胖。
师:是啊,现在即使是冬天,我们也可以吃到茄子,这是农民伯伯在塑料大棚里种出来的茄子新品种啊!
师:小朋友们,你们做过哪些新东西?你又是怎样做出来的?
生1:我在老家的时候,我和爷爷一起做过一只小轮船。
师:你和你爷爷是怎么做的呀?
生1:爷爷先准备了一张铁皮,然后我和爷爷一起……小轮船做好以后,我把它放到小河里,还能开呢!
师:真不错!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生2:我以前做过一把手*·枪。我先拿了一块小木头……
[反思]
“创造”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一词语,从而更好地感受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我设计了如上的教学片段。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
孩子需要“用手又用脑”,更需要有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创造也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创新意识,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做了哪些事,从而懂得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两个宝,这样便能创造出许多新事物,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充分感悟到只有很好地促使手脑配合,才能取得成功、也进一步明白了“用手有用脑,才能有创造”的真正含义。
《人有两个宝》教案 篇10
一、检查生字
1、昨天我们学习了《人有两个宝》的生字,以及初读了课文。下面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2、听写词语:人才大手用水个子工人又去了
二、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请大家猜猜谁的本领最大啊?(人)
是的,我们吃的粮食,穿的衣服,住的房子,走的大路,还有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器……都是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2、请再想一想: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的?(人有两个宝)
3、对,人有两个宝。给两(liang)宝(bao)注音。
4、领读课题。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句:
过渡:人有哪两个宝呢?小朋友们把课文的第一句读一读就知道了。
1、指名读第一句: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给双(shuang)脑(nao)注音。
2、(1)师范读,领读,学生跟读。可加上动作读。
(2)指名读
(3)集体读
(4)男女生比赛读。
学习第二句
过渡:为什么说人的手和脑是人的两个宝呢?自由读读下面一句找找答案。
1、一个学生读课文: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2、师正音,给会(hui)注音。
3、师领读,生跟读。
4、什么是做工啊?我们来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吗?我们的双手会干吗?
做工这里指干活,做事情。
什么是思考?图上的小朋友在想什么?你知道吗?
思考就是动脑筋想问题的想办法。
师总结:他们做这些事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5、(1)师范读第二句,领读,学生跟读。可加上动作读。
(2)指名读
(3)分组读
学习第三句
过渡:我们怎么用好这两个宝呢?
1、指名读第三句: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2、正音给创(chuang)造(zao )注音
3、什么是创造?工人叔叔做出了哪些东西?农民伯伯在田里种出了哪些东西?如果给你一些橡皮泥你能捏出什么东西啊?
师总结:小朋友们,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用手又用脑,手脑并用才能有许许多多的新创造。
4、(1)师领读,生跟读。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3)男女生比赛读。
本课总结:
1、这首儿歌我们学完了,大家都会读了,有没有小朋友会背出来的?
2、先背给你的同桌听听。
3、指名背
4、会背的站起来背,不会背的可以看书读,不过要加油啊。
课堂作业:
把课文补充完整。
人有两个宝
有两宝,
双和脑。
双会做,
脑会思考。
脑,
能有创造。
板书:
人有两个宝
liang shuang nao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zuo nao si kao
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neng chuang zao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人有两个宝》教案 篇11
1、人有两个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绿线内的七个生字和田字格中的生字,写好“人、个大”三个字。
2、认识逗号、句号,会数句子。
3、理解“做工”、“思考”“创造”等词的意思。
4、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理解“创造’‘做工”“思考”等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生字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那你们可要仔细听了:一撇一捺,支撑天下,打一个字
2、谁猜出来了?(指名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啊?
3、还有谁和他猜得一样?真聪明,你们都猜对了!!
4、来看老师写这个字。先写撇,再写捺,注意哦,捺的起笔要低一些。它的声母是r,韵母是前鼻音en,谁来读准它?指名读,齐读
5、谜语说“一撇一捺,支撑天下”,为什么人能支撑天下呢?告诉你们,因为人有宝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有两个宝)
6、谁来读课题?(正音:相机写出两个的轻声和宝的第三声)齐读课题
7、人究竟有哪两个宝贝呢?想知道吗?请你认真看,注意听老师读
8、范读
9、你现在知道“人“的宝贝是什么吗?(相机认读:双手 大脑 强调:双 手翘舌音 脑 鼻音)
10、小朋友们你自己想读课文吗?请你打开书68页,捧好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一定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11、自读课文。
二、初读
(一)认识标点符号
出示课文:小朋友,仔细瞧这几个彩色的符号。蓝颜色的叫“逗号”,用在句子中间,表示我们在朗读时看到它,要注意停顿;红色圆圈的叫“句号“,(跟读:句号)表示一句话结束;一个这样的句号就表示有一句话。一起来数数看,这篇课文有几个句号?(三个)那课文就有几句话呢?(三句)
(二)读准课文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第一句: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一带而过,生字词前面已有铺垫)
谁来读?指名两人读后齐读
2、出示第二句: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谁愿意试试看?指名读3人 (有问题时可相机出示“做工 会 思考”的小黑板进行正音),分男女生读
3、出示最后一句: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1)要读好这一句,我们先来读好这个词语:
出示:“创造”认读 平翘舌音要注意
2)现在把它们放回句中,谁想来读?指名读
4、 三句连起来谁能读好?自己看着屏幕先练一练。齐读
三 细读
1、课文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贝。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呢?读读课文的第二句,想想看!(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所以他们是人的两个宝)
2、理解“做工”
①出示书上69页的图,请学生看图后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把话说完整)
②小组交流:人们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的双手会……”)
③师: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这样做事、工作就叫“做工”。
3、启发想象,理解“思考”。
大脑会干什么?“思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看图想象:他们在做这些事时会想些什么?
他们做这些事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齐读第二句。我们要用好这两个宝贝,就必须——(引读第三句)
4、1)师:什么是“创造”?
2)指名说后总结:( 想出新办法,做出以前从没有的新东西。这就是“创造”)
你们知道发明大王“爱迪生”吗?他发明过什么呢?以前我们没有电灯,只能用昏暗的油灯。但他通过实验做出了以前从没有过的电灯。这就叫“创造”。
小朋友,以后在生活中也要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
6、小朋友学得很认真,奖励你们欣赏一首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四、指导写字
1、我们有勤劳的双手,聪明的大脑,小朋友一定能认识和写好这几个生字。
2、出示所有生字,开火车认读
3、这三个字我们先来写:出示:人 个 大
1)认读
2)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人)
3)那我们就先来写好“人”,注意要找准位置:竖中线起笔写撇,写出撇尖,捺笔穿过中心点,写到脚时停一停,轻轻提笔写脚尖。撇捺要舒展一些4)“个”怎么记住他?(人字多一竖)
但我们在写的时候可要注意这个“人”要写扁,在横中线的上方。你看:起笔在竖中线,写到横中线不远的地方提笔,捺笔也是。竖在竖中线上,起笔不要顶着上面,要留一点空。
5)“大” 仔细看,大的一横在哪里?(离横中线不远的地方)范写:起笔顿一顿,往右上斜一点,收笔。接着再写人,注意捺的起笔在中心点。描红临写
教后思考:
这节课是参加学校青春杯赛课的,和二年级的李老师同上一节课。两相比较,
看到自己很多的不足。记下自己由比较后而得到一些想法:一个感觉我的课堂扎实有余,灵活不足。先看我的教案设计
总体来说,比较细致扎实,从字、词到句一步一步,从读准读通再到理解一层一层,关注到轻声、标点符号等各方面,中规中矩。这样的课堂也是规规矩矩,平平淡淡,没什么亮点。同时,由于考虑得比较细致,课上就显得老师一直在牵着孩子走,孩子的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思维也没有打开。而李老师虽说设计不细,但在几个环节的处理上实在智慧十足。
来看几个环节的比较:
1、理解“做工”
我的教学:①出示书上69页的图:仔细看看,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把话说完整)
②小组交流:人们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的双手会……”)
③师: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这就是“做工”。
李老师这样教:
1)我们人的两个宝贝是什么?(双手 大脑)
2)我们灵巧的双手会干什么呢?(孩子自由说后总结“做工”)
我先让孩子看图,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顺着我的思路在想。而李老师则是孩子自由地说后再进行引导。
2、理解“创造”
我的教学:
1)什么是“创造”?
2)指名说后总结:( 想出新办法,做出以前从没有的新东西。这就是“创造”)
你们知道发明大王“爱迪生”吗?他发明过什么呢?以前我们没有电灯,只能用昏暗的油灯。但他通过实验做出了以前从没有过的电灯。这就叫“创造”。
小朋友,以后在生活中也要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啊!
李老师这样教:
1)你知道什么东西是创造出来的?(飞机轮船……)
2)总结:这些以前没有东西后来才有的就是“创造”
3)出示小朋友创作的种子画:看,这就是二年级的小朋友用手又用脑自己创造出的各种各样的叶子画,其实创造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小朋友自己也可以创造。
真好!坐在下面听课的我实在佩服得不得了,尤其是最后出示的种子画再加上一句“创造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小朋友自己也可以创造”一下子就把“创造”放到了小朋友的眼前,是他们自己可以做的,而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梦想。
而我的处理并没有把“创造”一词和孩子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如果在说完爱迪生发明电灯就是“创造”之后,再加上“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人创造出来的?小朋友,你创造过什么东西呢?这两个问题或许会好一些,能够让孩子离”创造“不再遥远。现在又想到,陶行知先生写这首儿歌的本意也是让孩子自己勇于创造,动手动脑。李老师的处理实在是非常好!
3、教学生字
我的教学:
1、我们有勤劳的双手,聪明的大脑,小朋友一定能认识和写好这几个生字。
2、出示所有生字,开火车认读
3、这三个字我们先来写:出示:人 个 大
1)认读
2)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人)
3)那我们就先来写好“人”,注意要找准位置:竖中线起笔写撇,写出撇尖,捺笔穿过中心点,写到脚时停一停,轻轻提笔写脚尖。撇捺要舒展一些 生描红 临写
4)“个”怎么记住他?(人字多一竖,利用熟字记生字)
但我们在写的时候可要注意这个“人”要写扁,在横中线的上方。你看:起笔在竖中线,写到横中线不远的地方提笔,捺笔也是。竖在竖中线上,起笔不要顶着上面,要留一点空。描红 临写
5)“大” 仔细看,大的一横在哪里?(离横中线不远的地方)范写:起笔顿一顿,往右上斜一点,收笔。接着再写人,注意捺的起笔在中心点。描红临写
李老师这样教: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打开书69页,仔细观察一下,有三个字都有撇捺,是哪三个?(生自己找后交流:个大 人)
3、看笔顺图,自学这三个字的笔顺
4、交流:“人”怎样写?与“八”进行比较。范写“人”,生描红
“大”联系学过的“太”记忆 范写,生描红
“个”的笔顺在桌上写给同桌看。 范写 ,生描红
感觉起来,李老师更多让孩子自学,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而我却是一步一步带着孩子。虽然,我本意是想在初学写字时带着孩子,教给他们方法。但李老师的教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今年是我第三次教一年级,发现自己是越教越小心,越来越细心,几乎想到方方面面。有道是“勤快妈妈懒孩子”,也许有的时候该放手时就要放手。
二来就是课上的我临场应变能力不够,捕捉学生发言的敏感性不足。比如说课堂导入的时候:
师: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那你听好了:一撇一捺,支撑天下。打一个字
生1:八
师:还不准确。想想看,支撑天下,是哪个字啊?
生2:人
课后,听课的老师们告诉我:为什么不抓住“八”呢?和人进行比较,是多么好的处理啊!自己也是恍然大悟,是啊,是多么好的处理啊,孩子一下子就把机会“送”到了我面前,当时怎么没想到呢?其实当时的我心里更多地想着教案,想着孩子猜到“人”之后自己怎样往下教,所以并没真正去关注孩子的发言。很多时候,课堂的生成是需要老师敏感的捕捉能力。如果一心系着教案,系着自己所谓的预设,会错过很多精彩。
《人有两个宝》教案 篇12
佚名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人有两个宝
(1)认读生字,读题
(2)“宝”什么意思
二、初读指导
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他们呢?书上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1、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这首儿歌共几句话?
4、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人有哪两个宝?
(3)出示:双手大脑
(4)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5)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下节课再学。
2、学习生字。
(1)出示:人个大手
(2)自学生字。看笔顺图,记忆字行、笔顺,分别给他们找个朋友。
(3)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
二、精读练习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齐读,注意词儿连读。
2、学习第二句
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呢?
(1)指名读第二句,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
(2)指导看图,理解“做工”。
(3)启发看图想象,理解“思考”。
(4)齐读第二句,我们怎么用好这两件宝?
3、学习第三句
(1)指名朗读
(2)启发学生领会什么是“创造”。
(3)小结
(三)看图试背课文
(四)指导写字。
课后小结:
这是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兴趣比较高,学生在说手脑的用处时,说的很好。但是,刚开始生字就比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些难度,特别是“用、才”这两个字,学生记得不牢。
《人有两个宝》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人有两个宝》。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陶行知的《手脑相长歌》改写的一首儿歌。共六行三句话,语言朴实无华,内容通俗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习惯,便于朗读背诵。配有两幅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文后田字格中有8个要求学会的生字。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
学生分析
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入学将近两个月,已学完了汉语拼音,认识了部分生字,阅读了几篇小韵文,有了初步的识字和阅读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提倡一些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语文这门学科。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希望学生始终处于探索和发展的状态,通过观察、质疑、思考、联系生活,主动合作认识生字,学习短文,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识写汉字
教学准备: 投影片、词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智力问答:世界上谁的本领最大?有什么本领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各组组长宣布本组讨论结果,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人”,生认读汉字。)
2、师:听大家这么一说,老师也觉得人的本领可真大呀!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宝(师完整
rényǒu liǎnggè bǎo
板书课题: 人有两个宝)
(评:“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小问题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各小组讨论热烈,新课伊始就营造了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3、生看拼音认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师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回答提醒学生读时强调“两个”,“宝”是指“宝贝”)你又有什么小问号要问呢?(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后有序地板书)
2、小问号的答案就在课文里,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吧。(各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评:引导学生就课题发问,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调动了学生阅读探究的积极性)
3、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相机正音(特别注意双手、大脑、做工、思考、创造的字音)。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句
①大家读过课文后,现在一定能解决自己提出的第一个小问号了——人有哪两个宝呢?(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师相机用投影打出书上68页图帮助理解)
②指导朗读,注意词儿连读(可边读边做双手摸头的动作)
2、学习第二句
①提问: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做工”
a、出示词语卡片“做工”学生认读后,用投影打出书上69页图,请学生看图后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把话说完整)
b、小组交流:人们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双手会……”句式)
c、师:双手会做工,“做工”就是做事、工作。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评:适时出示投影片,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帮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使文字内容实在化,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后面的说话训练奠实了基础)
③理解“思考”
a、我们在用双手做事时,我们的另一个宝贝——大脑在干什么呢?(生回答)
b、小组讨论:(可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也可说说自己)
c、师:人们用双手做事时,大脑同时也在想这件事,在动脑筋想问题想办法,也就是“思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④指导朗读第二句。
3、学习第三句
①怎样用好这两个宝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创造”
a、出示词语卡片“创造”学生认读后,小组讨论:工人叔叔做出了哪些新东西?农民伯伯在田里种出了哪些新东西?(师小结:这些都是他们的创造,世界上出现的新东西、新事情都是人们的创造。)
b、请学生谈一谈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③师:同学们在平时用手又用脑,有了很多的创造,以后做事更要边做边思考,用手又用脑(强调“又”)。
④指导朗读第三句。
(评:将重点词语的理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帮学生个性化地理解课文,既促进了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4、听老师范读课文。
(评:一年级学生阅读经验贫乏,教师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适时地示范朗读,全方位地定位语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看图齐读课文后试背,展示自己最好的读书、朗诵水平。
2、师用问题引背(人有几个宝?双手会什么?大脑会什么?怎样用?)
3、学生试背,可自己创编动作,让我们每个人来用手又用脑,看谁最先背出来。
(评:通过自我展示、问题提示、自编动作的形式,将单一、机械、重复的课文背诵变为有趣味的多样化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4、小结背诵情况,请学生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首儿歌的?
(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帮学生逐步积累学习方法,从小处着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5、师表扬学生用手又用脑,不仅解决了自己发现的小问号,还背出了课文,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好自己的两个宝。
五、拓展活动:(课后完成)
1、课外阅读注音连环画故事《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2、画一画《五十年后的新淮安》
3、准备《我会想!我会做》展示会(展示学生的各类作品,如字画、手工……)
(评:阅读连环画故事不仅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拓宽了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画、做等活动的开展,将语文与其它学科融合,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培养了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将语文的触角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
设计意图:
一、改变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明确提出“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特别注重学生“探究的研究的过程”。那么用什么启发?讨论、探究、研究什么?——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不再是老师发问学生被动作答,教师始终以一个组织、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释疑,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开始时,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将学生的疑问集中归纳为“人有哪两个宝?”、“为什么说它们是宝?”、“怎样用这两个宝?”三个有效性问题,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自读课文时十分认真。接下来教师再将问题逐个提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互相间的合作、探究与交流代替了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渐次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当然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简短的小结适时地传递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认识。此外,学生每次读过课文后,教师都组织学生展开互相间的评价,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二、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一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具体、形象、直观的东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不再是索然无味的解释,而是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让学生说说“双手会……”、“自己做事时大脑会想些什么?”、“自己曾经创造了什么新东西?”这几个问题都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基本点,强调学生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帮学生具体化、个性化地来理解感悟课文,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有两个宝》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陶行知的《手脑相长歌》改写的一首儿歌。共六行三句话,语言朴实无华,内容通俗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习惯,便于朗读背诵。配有两幅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文后田字格中有8个要求学会的生字。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带有部分生字的实物。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兴趣导入,揭示课题
1、(拿出学生的手工作品)这是我们班小朋友的手工作品,漂亮吗?猜猜是谁画(做)的?
师小结:他们做得这么好,看来他们不仅有一双灵巧的手,还有一个聪明的脑袋。有了脑和手,一件件漂亮的作品就出来了。可见手和脑多重要,是我们的两个宝。
2、揭示课题:
rényǒuliǎnɡ ɡe bǎo
1 人有 两 个 宝
指名看拼音读课题。
师指导:注意“个”本来是第四声(出示“个”),谁来读一读?在这儿变成轻声,要读得轻一点,谁来读一读?
你知道人的两个宝是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语: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我们的两个宝呢?我们来听一听课文。
(播放动画课文录音)
2、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读或问问小组的同学。
学生打开书自由地读课文。
3、学生在小组内汇报朗读。小组成员互相评议、正音。
4、(出示课文)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有没有读准字音。
指名读一读课文,相机出示学生易读错或读不准的字词,及时正音。
5、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你都会读了,相信课文你也会读了。请你把这些生字词带到课文中去读一读课文。
6、指名读课文,男生和女生比赛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指导写字
1、刚才课文中的字音大家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把几个生字单个抽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正音。开火车领读。
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2、想一想你在平时的生活中见过哪个字?(如:“双汇火腿肠”的“双”、“宝宝霜”的“宝”等)
3、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说个谜语给你猜,请你从这些字中找出答案:
(出示: 双个大宝会)
两个“又”在一起。(双)
生说谜面给其余学生猜。
4、做小练习:
tiān yì bǐ chénɡ lìnɡ yí ɡè zì
添一 笔 成 另一 个 字:
人( ) ( )
大( )
5、课文中还有几个要求我们会写的字。
(出示生字:)rén ɡè dà
人个 大
(1)组词。
(2)自主合作识字:
这三个字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都有“人”)
这些“人”在写时有没有变化?小组讨论。
(3) 指导说笔顺:
人:第一笔是什么?(撇)第二笔是什么?(捺)
学生书空笔顺。
师范写,并指导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撇”,从竖中线上部起笔,收笔时轻一点,让撇带有小尖刀。“捺”,从撇的起笔往下一点处起笔。起笔要轻,捺要有脚,写到脚时停一停,轻轻提起写脚尖。)
看一看“人”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比较“人一八”。
个: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学生书空笔顺。
师范写,指导:“人字头”要往上写一点,基本写在横中线的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
大:说笔画名称。书空。
师范写,指导:“横”写在横中线上方,“撇”是竖撇。
比较:“大一太”。
6、学生在书上按笔顺描红。
7、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四、总结
我们班小朋友真能干,不但用大脑认识了好多的生字,还用双手学会了写几个字,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课后,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两个宝去学会更多的字,好吗?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完了拼音、认识了部分生字,阅读了几篇小短文之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喜欢语文这门学科,让孩子感到学习语文有兴趣。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充分发挥小班的优势
小班由于人数少,因此我注意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如学生把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会读、课文大概读通后,请他读给小组的小伙伴听,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帮他指出读得不对的地方,并帮他改正。学习生字“人、个、大”时,请小组讨论这三个字中的“人”在写时有什么变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重视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从阅读和写作,修订版大纲对儿童识字提出了“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小学阶段要求低年级认识1800个,会写1200个。而低年级学生刚入学就接触汉字,且汉字数量多,易混淆,给学生识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联系生活等方式使学生主动认识生字,让学生对汉字感兴趣,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1)注意分析字形,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帮助识字。
最初的字形分析,是分析笔画,分析笔画的先后和位置,如“人”的笔顺是“撇、捺”,当学生认识“人”后,就适当地指导学生,按字的组成进行分析,如教 “个”时,直接让学生分析为“上边一个‘人’,下边一个‘│’”,不必再一笔一画地分析了。汉字中还有许多的形近字,教学时我注意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识字,如 “大─太”、“人─八”。这样,不仅学习了新字,又复习了学过的字。
(2)在识字过程中重视写字的指导,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
“修订版大纲”提出了多认少写的要求,对于要求学生会写的字,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因为学生刚开始接触写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看清字的笔顺,看清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指导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笔画,适时鼓励认真写字的学生。
(3)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识字教学。如去拼音读字词、让学生猜字谜、看带有生字的实物、游戏“摘苹果”、添一笔成另一个字等等,学生非常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今天的汉字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根据造字原理可以使抽象的汉字符号形象化。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注意到充分挖掘生字的内涵来帮助识字。例如,学生学习“人”这个字时,我可以充分利用它的演变图,让学生认识它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对字形和字义的感知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识字,不仅会认识这个字,而且还会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知识和造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喜欢上我的课。
《人有两个宝》教案 篇15
佚名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演示爱迪生经过上万次实验,终于发明出电灯泡的故事。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爱迪生成功的原因。
3、爱迪生勤动手做实验,勤动脑想问题,所以他成了大发明家。看来,双手和大脑非常重要,是人的两个宝贝。
4、出示课题:人有两个宝
(1)认读生字,读题。
(2)“宝”什么意思?
从图上你能看出来人有哪两个宝?
二、初读指导
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它们呢?书上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1、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这首儿歌共几句话?
4、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人有哪两个宝?
(3)出示:双手大脑
认读。
“双手”就是人的左右两只手。举起你们的双手,拍拍自己的脑袋。
(4)指导朗读第一句。
2、自学生字。
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
交流。
3、指导写字。
教师范写。
学生描红。
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双手大脑两个宝人
认读。
给“人”、“大”、“手”找朋友。
2、人有哪两个宝?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句。
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1)指名读第二句。
(2)出示:会
认读。
(3)双手会干什么?
出示:做工
认读。
“做工”这儿指做事情,干活儿。
观察书上的插图,问:图上的小朋友的双手会做哪些事呢?
出示:双手会。
双手会做这么多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4)大脑会干什么呢?
“思考”什么意思?
观察课本上的插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做这些事时,大脑里会思考什么?做航模的小朋友在想什么?拉手风琴的小朋友又在想什么?
做事时,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双手和大脑真是人的两个宝。
(5)指导朗读第二句。
2、学习第三句。
我们怎样才能用好这两个宝呢?
(1)指名读第三句。
(2)出示:才能创造
认读。
“创造”就是想出、做出的事情。比如以前没有电灯,爱迪生做了上万次实验,把它创造出来了。
(3)怎样才能有创造?
出示:用手又
认读。
(4)手脑并用,创造是大有希望的。你能说说你做事时是怎样用手又用脑的吗?有没有什么创造呢?
(5)指导朗读第三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双手和大脑是我们身上的两个宝,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把事情做好。
四、朗读、背诵全文
五、学习生字
1、出示:会工用又才
2、自学生字。
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
交流。
3、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上一篇:教学实录 人有两个宝 精选14篇
下一篇:通用17篇 人有两个宝 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