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涵及相关内容
信用风险是任意一个商业银行必须面临的不能避开的危害之一,正因为如此,怎样降低商业银行运行的信用风险带来的危害成为一大关键。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什么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的影响,导致银行遭受损失,不能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在商品或劳务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也是企业短期资金的重要来源。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目前仍然实行总分行制,从总行、省市分行,到地市分行、区县支行,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的基本体系。就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从事贷款管理的部门主要有客户经理部、信用风险管理部、贷审会和稽核部。分别负责对贷款客户资质的前期调查、对各支行提出的贷款申请进行审查并提出反馈意见、对贷款的发放以及贷款的发放条件作出决定以及对银行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但是在组织结构上,缺乏统一管理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各部门之间的缺乏沟通,导致风险管理的低效率。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点
1.信用风险概率分布的厚尾现象。与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一个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其概率分布。通常我们认为市场风险的概率分布可以被假定为正态分布,因为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投资收益)以其期望值为中心,主要集中于相近的两侧,而远离期望值的极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较小,而且大致是呈钟形对称的。尽管严格说来现实中可能存在肥尾现象,但这种钟形的正态分布的假设在许多情况下都反映了市场风险的基本特征。然而。信用风险的分布却与此不同。对于无抵押贷款,其风险特征是在贷款安全收回(通常可能性大)的情况下,放款人获得正常的利息收益,但一旦风险转化为实际损失(通常可能较小),这种损失要比利息收益大得很多。
2.道德风险在信用风险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不同于市场风险的第二个特点是,贷款等信用交易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即交易对方对交易的信息是不对等的。一般情况下,借款人掌握更多的交易信息而处于有利地位,放款人所拥有的信息较少而处于不利地位,从而会产生所谓的道德风险的问题。道德风险称为信用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对于市场风险,除非有非法内幕交易,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信息基本上是对等的。基本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道德风险在市场风险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没有信用风险那样突出。
3.信用风险承担者对风险状况及其变化的了解更加困难。信息不对称的另外一个结果表现为授信对象信用状况的变化不如市场价格变化那样容易观察。因而投资者(投资银行)对信用风险的了解不如对市场风险那样及时、深入。授信者对受信者信用状况及其变化的了解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通过长期业务了解有关信息:二是外部信息评级机构公布的评级信息。然而这两条渠道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前者明显受到自身业务范围的局限,而后者只能覆盖有限的大企业,对于众多的中小公司则不能提供相应的信用信息。这一特点造成了计算两个或更多企业间信用风险的相关系数远比计算两个市场产品价格相关系数困难得多。
4.信用风险的非系统性特征。信用风险的非系统性特征明显,而市场风险则表现出较强的系统性特征,尤其是利率和汇率风险。尽管系统因素是对所有交易对手都产生影响的因素,如经济周期、利率汇率变动等。但商业银行交易对手的还款能力主要取决于很多与交易对手相关的非系统因素,如交易对手财务状况、经营能力、还款意愿等。
5.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不易获取。造成这一局限性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于贷款等信用产品的流动性差,缺乏二级交易市场,而对于市场风险而言,各种金融产品发达的二级市场为观察市场风险的变化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从而使得运用各种数理模型来衡量市场风险成为可能;其次,二级市场的交易损益的衡量一般可以采取盯视的原则,市场风险的变化因而能得到及时的反映。但信用产品一般不采取盯视的原则,而通常在贷款违约发生前采用账面价值,因而其价格数据难以反映信用风险的变化;再次,由于上述信息不对称的原因,直接观察信用风险的变化也较困难;最后,贷款的持有期限一般都较长,即便到期出现违约,其频率也远比市场风险的观察数据少。
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有哪些指标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一)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
1、流动性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包括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率,按照本币和外币分别计算。
2、 信用风险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度三类指标。
3、市场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因汇率和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包括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和利率风险敏感度。
4、操作风险指标衡量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表示为操作风险损失率,即操作造成的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
(二)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
1、正常贷款迁徙率为正常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正常贷款之比,正常贷款包括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两个二级指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为正常类贷款中变为后四类贷款的金额与正常类贷款之比,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关注类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关注类贷款之比。
2、不良贷款迁徙率包括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为次级类贷款中变为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次级类贷款之比,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为可疑类贷款中变为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可疑类贷款之比。
(三)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
1、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成本收入比为营业费用加折旧与营业收入之比,不应高于45%;资产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不应低于0.6%;资本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1%。
2、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包括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为一级指标,为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363373733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属二级指标。
3、资本充足程度指标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4%;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8%。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涵及相关内容相关文章:
1.政治行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教案范文
2.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精选整理5篇
3.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难点精选【五篇】
上一篇:损害商业信誉罪详解
下一篇:C2P商业模式含义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