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17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 教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通用17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1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学之间相互批改订正。
3、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世纪,请带着你的理解将课题再读一读。
二、品析词句,感悟科技之奇。
1、回顾上节课学生疑问,指导解决。教师抛出自己疑问:为什么20世纪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学生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3、学生给老师释疑:
⑴诗句的本意。
⑵用短暂的“一夜”形容一个世纪的原因。
⑶你能对这“一夜”的“黑暗”,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做出具体描述吗?
⑷“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文中指什么?
⑸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还有哪些“梨花”也竞相开放了?你能模仿课文中“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这样的形式,说得更好一些吗?
⑹你能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感受,让老师有所感悟吗?
4、适时完成板书:20世界呼风唤雨实现愿望
三、畅想未来,激起爱科学之愿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用一句话来表述。
2、课前的访谈调查肯定给你很多启示,那么如果你是未来的设计师,请尽情你能描绘21世纪的蓝图。
3、根据你们的描绘,和着老师的板书,你能对出一个有关21世纪的下联吗?
四、充分准备,应对科学老师挑战。
1、如科学老师到阵,则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示可以引经据典,举例子作对比,甚至运用设问句等方法,结合所查资料,推选代表和科学老师pk。
2、如果科学老师未到阵,则将小组代表们的发言用录音机录下,课后和科学老师交锋。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认识“耕”,运用形近字区分“幻”。结合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来区分发明、发现,改变、改观这两组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重点语句谈自己阅读感受,激发自豪,激动的情感。
3.在理解、品味、运用语言中,结合具体的实例体会第三、四段农耕社会和20世纪的古今不同,通过品读“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体会农耕社会的落后,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对联系生活世纪了解20世纪的科学成就之多,加深对“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中心句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品读的重点段落,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激发阅读期待。
1.看到“呼风唤雨”,你想到了谁?对“世纪”这个词有哪些了解?
2、课文的题目是“呼风唤雨的世纪”,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一读课文。
2、生读课文
3、读过一遍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交流。整理课文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激趣质疑,深入探究。
1、再次质疑: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默读课文,画出20世纪是一个了不起的世纪的语句,并批注感受。
四、细读品悟,体会巨大成就。
1、交流。
A、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句子,谈感受。(一读,旨在读出个人感受)
(2)这里有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你觉得哪一个最了不起?(学生畅所欲言,师可做适当引导:如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等。)
(3)20世纪除了这些发明外,还有哪写发明创造呢?
这些发明创造,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物质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生活在这样科技发达的新世纪,你的心情怎么样?(愉快、高兴、激动、兴奋)
(三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继续交流找到的句子。
B、“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1)读句子,谈感受。
(2)结合“总和、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等词语谈感受。
体会20世纪科技成就的伟大与迅速。
C、对比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体会农耕社会的贫穷与落后。
1、品读“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当时的农耕社会还没有什么呢?更进一步体会20世纪科技发展的迅速,以及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2、上百万年中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幻想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20世纪,一切都变为了现实。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就是现在的——-。
“千里眼”成了现在的(望远镜、视频、可视电话)。
“顺风耳”,成了现在的(电话、手机)。
“腾云驾雾”靠(飞机、宇宙飞船)实现幻想。
D、理解诗句。
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创造出来了。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1)生齐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从字面上谈对诗句的理解。
(3)结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诗题看,“白雪歌”是写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送别友人的事情。这句话借春风吹开无数雪白梨花写塞外雪后的壮观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诗?齐读多好的诗呀,再来读一读吧,以后就可以用它来形容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4)感情朗读,读出诗情。
【设计意图】:依读定教,设计有层次地读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读、思、悟的读书习惯。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体会古今生活鲜明的对比,感受科学技术的伟大。
五、升华主题。
1、孩子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的精彩瞬间吧!(播放)
2、用罗素的话总结。难怪1923年数学家、哲学家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六、总结,留下思考。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的院长路甬祥爷爷写的,仅仅用了几百字就将20世纪的科技成就写得这样清楚明白,他是怎样写的呢?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交流。
七、积累词句,指导书写。
1、积累词语。
(1)出示带有认字的词语,试着读一读。文中像“远洋船舶”这样的科学术语文中还有很多,让我们把它们快快找到并积累下来吧!生汇报。
(2)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区分: “发现、发明 改变、改观” 并尝试运用词语填空。
“发现”和“发明”的区别是什么?(发现:本来存在的,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本来不存在的,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设计意图】:讨论区别“发现”和“发明”的不同意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语言,拓展了练习,语文学习落到实处;
2、积累诗句、名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3、学习写字。
重点指导:幻、改、耕。
交流易错点,学生书写。
八、拓展阅读。
最后,老师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这本书也是路甬祥爷爷所写,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语言简明,通俗易懂,是一本极佳的少年儿童自然科学科普读物,同学们可以了解更多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4、请一个同学读出课题,全班齐读。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过渡: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在读完课文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一读。
师: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
3、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4、熟记生字,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3、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四、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词
二、课题切入,直奔中心
1、齐读课题,补充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带着你们的理解把课题读一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
3、点明中心句。
这句话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的是这篇课文的主要意思。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这节课,我们就抓住这句话来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联系生活,精读品读
(一)、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注意边读边画。
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二)、交流理解,感悟方法
1、预设:学习第4自然段。
老师出示第四自然段字幕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吧。
(2)20世纪的科学成就到底有哪些呢?你们能从这段中找出来吗?
(3)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科学成就吧。
(4)欣赏了这些科学成就,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5)我们接着看这些句子,作者为了说明20世纪的科学成就,他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写?
(6)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7)同学们,与过去的王公贵族比比看,我们还有哪些地方比他们过得更加舒适、更加方便呢?
(8)孩子们,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过去那些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当他们看到这些科学成就时,会怎么说?
(9)是啊,这些成就、这些变化会让他们惊叹不已,我们怎能不说——
2、预设: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再找找看,继续交流。
(1)你能把这段读一读吗?
(2)孩子们,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相机出示农耕社会图)
(3)在农耕社会里,“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仅仅是没有这些吗?你还能说说那时没有什么?
(4)农耕社会什么也没有,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你们知道我们祖先的幻想都是些什么吗?(相机给这些词标出红圆点)
(5)现在,祖先的那些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幻想实现了吗?
(6)在现代生活中,你们能找到他们的影子吗?
(7)何止这些幻想变成现实啊。你们随便替祖先说一个他们的幻想,肯定都能实现。你能举一种吗?
(8)这么多美好的愿望,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都得以实现,实在太令人骄傲了!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你们能找出来吗?
(9)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句诗的意思是: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读一读。
(10)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这个成就怎样?(巨大)
(1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吧。
(12)我们祖先的愿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我们又怎能不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3)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我想,他们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预设:学习第2自然段:
(1)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呢?
(2)(边画箭头边讲)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这些发明和发现又给我们人类生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
(3)孩子们,请你们在课文3、4自然段中找一找,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呢?
(4)你们明白了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了吗?
(5)请你们用发现和发明各说一句话好吗?
(6)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7)是谁在呼风唤雨的?
(8)靠什么呼风唤雨的?
(9)用一句话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是谁靠什么呼风唤雨的?
(10)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得到大大的改变和改观,我们怎能不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回应开头,凸显中心
1、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课文一直在围绕一句话写的,这句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也是本文的中心句。
2、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一次用心来读——20世纪是。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孩子们,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有哪些奇思妙想?(或者说: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
2、要想让我们的梦想都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六、作业布置
1、师:下面,老师向你推荐两本书籍《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和《五光十色的新科技》,希望你们抽课外时间去读一读。
2、师:回家后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一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举例和作比较的方法把他们说的写下来。回头在班上交流一下。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改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初步了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感受对比说明的表达效果。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有这些先进的东西很方便,为什么会有如此方便的东西呢?这些先进的东西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呢?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威力,是在20世纪发明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课题。
(2)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时,你们会到谁?(想到神仙呀。因为他们能呼风唤雨!那谁能我们解释一下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
呼风唤雨;原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现在我们就和路甬祥叔叔一起感受生活的精彩。)
二、自读课文,领会生字
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把读不好的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读、理解,相机出示图片帮助理解词语:
(农耕社会依赖潜水艇、船舶、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腾云驾雾、归根到底、出乎意料)
2、读句子,把自己读不好的句子读出来给同学们听听,纠正字音和断句等。(长句不好读,外国人的名字不好读、多音字易错、翘舌音度不准......)
三、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找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呢?靠什么呼风唤雨?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说明)
2、把你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并说说你的体会。(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体会到了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生活和精神上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体会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
四、精读课文,领悟变化
1、通读全文,请同学解释发现和发明的区别?课文中的这些科技产品那些是科学家发现的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哪些是发明的?哪些是发现的?同学自由回答!
(发现: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则是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发现在第4自然段“人类登上月球……天体”。(发现的)
“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远洋船舶”。(发明的)
2、精读第三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说现在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都不敢想的?过去的人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中?体会比较法的妙处!(因为现在的科学技术,在王公贵族那个年代是不能达到的。所以他们当然连想都不敢想。过去的人们生活是没有电灯,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他们只能用蜡烛照明,马车代驾,蒲叶代扇,飞鸽传书等等是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人们只能在。。。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比较法的好处:突出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其威力是连过去王公贵族都不敢想象的)
3、课件出示:“人类在上百万的历史中……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简介农耕生活的特点: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小农经济,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人们顺从自然,依赖自然)
虽然他们当时不能改变自然,但他们有美好的愿望吗?(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联系生活说说“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哪儿实现了?
(A、千里眼是电脑上安的可视屏,可以通过电脑看见对方;
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真厉害!天文望远镜看得太远了。
B、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
C、电话就是顺风耳,千里之外一通电话就听见了,电话上还可以实现千里眼,电话上有可视屏,一拨电话一边用上千里眼,一边用上顺风耳了。)
小结:我们祖先的这些幻想都实现了,其实,何止这么一点点幻想变成了现实,谁能再举出一种吗?
(实现了祖先想到水底去看一看的愿望。还有宇宙飞船,祖先不可能到外太空去看看。以前挖土都是用锄头,现在用挖土机,用大卡车运。有机器、汽车来帮忙。)
(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觉得怎样?(多、大、快,一夜之间,时间很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诗里面既能读出快,又能读出多,难怪作者会说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百万年的总和。)
小结:20世纪我们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回应开头,突出中心
1、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说说都是在围绕哪一句话?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句。那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呀?
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自豪、激动、高兴的心情。
2、带着对课文的体会,带着丰富的情感把整篇文章再读一遍。
六、课外延伸,突发奇想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的确,20世纪,让我们感受到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在新的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
(我希望汽车把汽油换成太阳能,这样就能更加美化环境,没有空气污染了。很不错,是个有环保意识的孩子!我能像在飞机上一样,到宇宙航行,到星球上安家,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我觉得现在大都是白烟,希望以后做出摩托车不污染环境。那生活多么好啊,环境多清洁呀!乘空中客车上月球旅游;机器人保姆。孩子们,你们太有想象力啦,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奇迹会出现的!)
七、总结全文
同学们,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思考写下了!
(应该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钻研科学,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我觉得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1、你们的志向远大。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的21世纪也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作业: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也请他们说说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朗读、理解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生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执教人:周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一定都看过《西游记》吧?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
师小结:老师知道了,同学们之所以喜欢这些神仙,是因为他们法术高强、能上天入地。尤其是东海龙王,打一个喷嚏,狂风大作,掉几滴眼泪,大雨滂沱,真是要风得风,要雨有雨。相机理解“呼风唤雨”。
2、今天,我们就跟随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一起走进这“呼风唤雨的世纪”。
3、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开心中的什么疑问?还有什么不懂的?
要求:读准生字新词,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课前自学情况,相机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
(1)认读新词:奇迹(jì)依赖(lài)潜(qián)入
洞察适(shì)用幻想哲学家因特网
农耕社会程控电话腾云驾雾出乎意料
(2)理解“农耕社会、程控电话、因特网”
3、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验证一下吧!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2、科学创造了怎样的神话?创造了怎样美好的生活?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划出相关语句。
3、同桌讨论后,全班集体交流:
句子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理解:a、读一读,说一说:你从“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体会到什么?
b、“千里眼”“顺风耳”就是指现在的_________________。
c、想一想:古代的人们还有着怎样的幻想?如今,变成了现实没有?
句子②“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
理解:a、“等”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b、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20世纪还拥有哪些科技发展的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出示《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生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
c、辨析“发现”和“发明”。说说:哪些是人类的发现?哪些是人类的发明?
d、过去的王公贵族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你感受到了科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舒适和方便?为什么说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师相应补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①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唐玄宗命人快马赶运长安,也需七天;现代社会空运,7个时辰都不需要。②匈奴侵犯,边关告急,京城十天半月后才知晓消息;现代社会,一个电话,一份传真,几秒种就知道信息。)
e、对比读,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体会“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好处。
f、出示课件,展示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②。
4、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一句什么诗来形容?
a、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变化快、成就多的词语吗?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文章学到这儿,你又想说点什么有感情地朗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畅谈未来,提出希望: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五、布置作业:用《畅想二十一世纪》为题写一段话或者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你的“奇思妙想”。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淡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目标前置,激发学课文之趣。
1、教师板书课题。
2、师:课前,我请科学老师阅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他读完就向我们下挑战书:等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和我们PK一下,内容就为20世纪的科技信息,以及造福人类的事实。老师不仅替你们应战了,还反将他一军,到时还要比一比谁的语言表述得当、清楚。你们有信心吗?要想取得胜利,我们首先要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二、字词训练,落实语文之基础。
1、出示12个生字,让学生从文中画出“呼风唤雨、改观、程度、程控电话、依赖、寄托、原子核、因特网、腾云驾雾、哲学家、农耕社会”等词语。
2、你觉得哪些词语你掌握得比较好,向大家介绍介绍经验,或者给大家提个醒。
3、你觉得哪些词语你还没有掌握,读一读,写一写,根据课文或查查字典想一想它的意思。适时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补充解释部分词语的意思。
4、四人小组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扩词。汇报交流。
三、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相互评价,纠正断句、字音,必要时,教师带着读,引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自读感悟,培养探究之意。
1、自读自悟。“不动笔墨不读书”,从科学的角度看,动笔的过程使我们记忆更加清楚。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在自己特别有感受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做上标记。
2、全班交流。感情朗读有感受的内容,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鼓励质疑。针对词句,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能解决的当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共同做好标记。
预设:第二小节中的设问句,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感悟其作用。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7
1、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教学可以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呼风唤雨”可以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事实证明,人类是不能够随意支配自然的,那只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愿望。我们只能依据客观条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够随心所欲地支配自然。课文是借用这个形象化的说法表明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用比较的方法,结合具体的实例,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教学这两段要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了现实。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作者引用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这层意思要让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自读自悟,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第4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先读读书中的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感兴趣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5自然段要重点理解“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这两句话是对上文的概括和总结。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第3、4自然段的基础上,自己说一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地畅想、交流: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使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3、对于科技类课文,不仅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类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表达方面的特点。如,教材中提示学生注意体会“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再查阅工具书,区分两个词语字面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具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体会用词的准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写得好的句子,在细细品味中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有的字容易读错,应加以指导。如,“哲”是翘舌音,“潜”读 qián,不能读成 qiǎn。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较多,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如,比较记忆“幻”和“幼”、“懒”和“赖”,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程、驾、控、哲”等字。学生能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以后,应提供机会在词语或句子中运用生字,以巩固生字,达到会写会用的目的。
5、课后的小练笔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拓展,目的是使学生丰富知识,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课后,让学生先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题
1、同学们,听过“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吗?你从这个成语最先想到谁?
(神仙)
2、呼风唤雨原是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
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读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次。
2、读完的同学请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简单归纳2~5自然段意)?
3、学生交流。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和发现,和古代人类生活对比,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来说明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三、细读理解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⑴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⑵是谁在呼风唤雨呢?怎样呼风唤雨的呢?请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⑶板书:
发明、发现
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⑷用“发现,发明”练习说话。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那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读第三自然段。
⑵学生回答。
⑶说说“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今天指什么?说明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望远镜、程控电话,手机、录音机、高速火车、飞机、载人航天飞船的图片。
⑷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变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大,内容之多书上用了哪句话来形容?
(出示诗句)
⑸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朗读这句话。并把这句诗背下来,体会语言,积累语言。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科学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除了刚才的发明,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请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⑵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
⑶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读句子: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⑷与同桌说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
⑸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科学创造神话科学创造奇迹
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1、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与小组同学讨论。
2、交流。
二、畅谈收获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假如你是一名小小设计师,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是怎样的。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1、自学生字,点拨读准“赖、耕、潜、舶、哲”的字音。
2、写字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3、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9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介绍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文章。中国科学院院长仅用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课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不仅层次明晰,同时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条理清楚,有条不紊。在说明方法上,作者运用了比较、举例子、引用、比喻等方法,将科学技术发展的百年历史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幅短小,说用力极强,给读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淡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揭示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00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时既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同时还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3、检查生字词:
这些生字词离开了课文,看你是否还记得?
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等。
4、对于这些生字词,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从音、形、义上提醒)
5、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及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三、细读品悟,入情入境
1、自读自悟:
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重点语句细细体会好吗?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标记。
2、导读品悟:
谁能把你的体会对同学们说一说? (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体会2~4自然段 。)
第二自然段:
引导从两个设问句中体会。
它们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呼风唤雨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在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观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来体会“呼风唤雨”,体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
第三自然段:
围绕“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猜想古代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些幻想。
再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
(这是一过渡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
通过20世纪前与后进行对比,学生体会“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四自然段:
先读书中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每自然段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随作者一起,回首了二十世纪的百年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看伯特兰、罗素说的话。
1、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想象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五、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欣赏品味,拓展延伸
1、赏读:
多么辉煌的二十世纪,让我们再尽情地读读课文,体会科学技术的魅力。
2、小练笔(任选一题):
⑴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⑵ 想象二十一世纪科技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⑶ 把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100年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生活大改观
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巩固字词
1、指名读文: 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及对课文朗读的熟练情况。
2、指读词语,同时把文章中需认读的生字扩词掌握。
二、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结构特点: 总──分──总写法及在本课中的作用。
2、说明方法上的特点:
举例子说明、对比、引用等。
三、品读赏析,积累佳句
1、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2、把你最欣赏的词句背下来,有感情地表述给同学听。
3、把你欣赏的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作以评析。
四、交流感悟,拓展延伸
1、交流上节课“小练笔”:
⑴ 组内交流评析。
⑵ 全班欣赏各组代表作。
2、继续搜集有关科技发展的资料或畅想。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题
1、同学们,听过“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吗?你从这个成语最先想到谁?
(神仙)
2、呼风唤雨原是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
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读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次。
2、读完的同学请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简单归纳2~5自然段意)?
3、学生交流。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和发现,和古代人类生活对比,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来说明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三、细读理解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⑴ 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⑵ 是谁在呼风唤雨呢?怎样呼风唤雨的呢?请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⑶ 板书:
发明、发现
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⑷ 用“发现,发明”练习说话。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那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读第三自然段。
⑵ 学生回答。
⑶ 说说“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今天指什么?说明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望远镜、程控电话,手机、录音机、高速火车、飞机、载人航天飞船的图片。
⑷ 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变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大,内容之多书上用了哪句话来形容?
(出示诗句)
⑸ 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朗读这句话。并把这句诗背下来,体会语言,积累语言。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科学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除了刚才的发明,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请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⑵ 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如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图片等)。
⑶ 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读句子: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⑷ 与同桌说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
⑸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科学创造神话 科学创造奇迹
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1、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与小组同学讨论。
2、交流。
二、畅谈收获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假如你是一名小小设计师,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是怎样的。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1、自学生字,点拨读准“赖、耕、潜、舶、哲”的字音。
2、写字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3、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四、布置作业
1、小练笔:
请爸爸妈妈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2、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创造神话
科学创造奇迹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11
本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从而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文本+生活﹦活语文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
课前,我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同年段三个班统一要求。这是继备课组同课异构活动之后的又一次备课组教研活动——同课同师异班),让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课中,我牢牢抓住训练点,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那时候,没有,没有,也没有(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在农耕社会还没有什么);20世纪,(20世纪的我们还拥有一些什么)。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对比,感受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同时,使学生在搜集、运用资料,模仿语言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语文的各项训练。
通过这样的预设与实施,感觉三个班的学生的课堂表现都比较活跃,这应该是把文本与生活有机融合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吧!
兴趣——有效教学的基石。
何为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指的是:能引导全体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的教学;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能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获的教学。要想达到这些目的,我认为先决条件是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在本轮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激励性评价等,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齐读、指名读等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伙伴的存在;自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可以“我”做主;师生对话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无限乐趣;学法的指导、小结、迁移,让学生感到:学习原来很简单……
这些,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兴奋的状态,营造了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因为老师的赞扬,成功的喜悦,以及同伴在集体中地位的提高,都很好地激励着学生更加努力发奋。
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12
[学习过程]一. 学习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1. 认读并会写有关生字新词 (1)读音:潜 qián(√)qiǎn() (2)用对比区别字形记字 (3)利用形声字记字:程、驾、控、哲 (4)读写:呼风唤雨 出乎意料 改观 程度 依赖 农耕社会 腾云驾雾 寄托 幻想 洞察 原子核 程控电话 因特网 联系 哲学家 归根到底 2. 文章概说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3. 解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课文借用这个形象化的说法表明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4. 体会文章主旨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比喻20世纪与以往不同,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概括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 (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过去科学不发达,人们对未来只有一种愿望,一种幻想。但今天不同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忽如一夜春风来,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 5.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路甬祥 (2)发现与发明:x射线、空调、洗衣机、磁悬浮列车、霓虹、维生素、 第一条汽车生产线、彩色胶片、冰箱、电视、青毒素、石英钟、拉链、圆珠笔、 激光、杂交水稻、因特网、移动电话二. 学习第30课《电脑住宅》 1. 学习字词: cāng chǔ pēng rèn 仓库 储存 烹调 烹饪 dào zōng pàn 防盗 综合 判断 2. 概说: 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 它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内部安装100多台电脑,设计师是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 3. 结构: 总说--细说--概说 4. 特点: (1)条理清楚,讲述具体,语言亲切,浅显易懂。 (2)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5. 作业: 学课文,按要求写出自己的想象。 (思考:“如果我是一个设计师,我会怎样设计电脑住宅”?围绕思考题写出自己的想象。) 【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40分钟)一. 看拼音写词语: yī lài nóng gēng qián rù ( ) ( ) ( ) chuán bó zhé xué cāng kù ( ) ( ) ( ) zōng hé pàn duàn chǔ cún ( ) ( ) ( ) pēng rèn fáng dào hū fēng huàn yǔ ( ) ( ) ( )二. 组词语: 根( ) 幼( ) 懒( ) 镜( ) 跟( ) 幻( ) 赖( ) 境( ) 潜( )( )( ) 唤( )( )( )三.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恐龙 ( )的世纪 ( )的环境 ( )的恐龙 ( )的世纪 ( )的环境 ( )的生活 ( )的鸽子 ( )的小树 凶猛的( ) 轻盈的( ) 描绘( ) 笨重的( ) 敏捷的( ) 寄托( )四. 选词填空: 发现 发明 1. 美国的科学家爱迪生一生中有一千多项( ),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2.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改观 改变 1. 20世纪,人类的生活大大( ),其( )的程度超过了人类百万年的总和。 2. 淘气包张萌在“文明月”里努力改正不足,争做文明学生,最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了大家对他的印象。五. 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加一部分内容,使句子的意思更清楚。 例:(在那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 1. ( ),我兴奋得跳了起来。 2. ( ),人们急得不知该怎么办。 3. 听了讲解员的介绍,我( )。六. 把下面次序错乱的句子,按顺序重新排列。( )我抄起一根铁棍(gùn)不顾一切地跑出去排雨水。( )好不容易我才把铁棍插进排水口,一撬(qiào)它没动,又一撬还是不动,铁篦(bì)子就像长在地里一样。( )一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由于院里的排水口篦子没有打开,所以地上的雨水越积越多。( )我虽然淋了个透心凉,活像只落汤(tāng)鸡,但心里很高兴,因为我做了一件好事。( )我喘了口粗气,随着“呀”的一声大喊,排水口打开了。雨水“哗哗”地流进了下水道。( )可雨水没过了排水口,看不清位置,我只好用铁棍扎(zhā)来扎去地找。七. 阅读文章后,按要求做。第一次乘电梯 一提起我第一次乘电梯,爸爸妈妈就会捧腹大笑。那是我上幼儿园大班时的一个星期日,妈妈要带我去她的单位,还要坐电梯。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我从没坐过电梯呢。 来到妈妈单位,我刚要上电梯,可是人已经满了,只好等下一回。我焦急地等着,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电梯怎么还不下来呀!急得我直跺(duò)脚。这时,电梯下来了,门打开了。咦,叔叔阿姨怎么变年轻了?刚才,那位叔叔的眼镜怎么没了?我刚才的喜悦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zōng),脑子里满是疑问:怎么人一进去就变了呢? 这时,妈妈说:“我们该进去了。”我和妈妈慢慢走进电梯里。我看见电梯顶上有五六种颜色的灯,两边还有大镜子。妈妈一按电钮,电梯门关上了,然后就不知不觉地往上升,正当我感到有点晕时,门又自动地打开了。 下了电梯,我像离弦(xián)的箭似的跑到妈妈办公室,来到镜子前一看,咦?一点也没变。这是怎么回事呀?我跑去问妈妈。这一问不要紧,妈妈笑得连眼泪都流出来了。 这第一次乘电梯,还真有一番乐趣呢! 1. 填空。 文章从第3自然段至第6自然段是写第一次乘电梯这件事的。其中,第( )自然段是写“我”等电梯,第( )自然段是写“我”坐电梯。 2. 从文中找出描写“我”等电梯时心理活动的语句。用“ ”画出。 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高兴得( ) 笑得( ) 消失得( ) 急得( ) 【试题答案】 一. 看拼音写词语: yī lài nóng gēng qián rù ( 依赖 ) ( 农耕 ) ( 潜入 ) chuán bó zhé xué cāng kù ( 船舶 ) ( 哲学 ) ( 仓库 ) zōng hé pàn duàn chǔ cún ( 综合 ) ( 判断 ) ( 储存 ) pēng rèn fáng dào hū fēng huàn yǔ ( 烹饪 ) ( 防盗 ) ( 呼 风 唤 雨 )二. 组词语: 根( 根本 ) 幼( 幼稚 ) 懒( 懒惰 ) 镜( 镜头 ) 跟( 紧跟 ) 幻( 幻觉 ) 赖( 依赖 ) 境( 环境 ) 潜( 潜力 )( 潜艇 )( 潜水 ) 唤( 召唤 )( 呼唤 )( 唤醒 )三.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高大 )的恐龙 ( 呼风唤雨 )的世纪 ( 优美 )的环境 ( 凶猛 )的恐龙 ( 崭新 )的世纪 ( 脏乱 )的环境 ( 美好 )的生活 ( 洁白 )的鸽子 ( 整齐 )的小树 凶猛的( 野兽 ) 轻盈的( 燕子 ) 描绘( 图画 ) 笨重的( 大象 ) 敏捷的( 松鼠 ) 寄托( 思想 )四. 选词填空: 发现 发明 1. 美国的科学家爱迪生一生中有一千多项( 发明 ),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2.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发现 )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改观 改变 1. 20世纪,人类的生活大大( 改观 ),其( 改变 )的程度超过了人类百万年的总和。 2. 淘气包张萌在“文明月”里努力改正不足,争做文明学生,最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改变 )了大家对他的印象。五. 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加一部分内容,使句子的意思更清楚。 例:(在那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 1. ( 听到我班得奖的消息 ),我兴奋得跳了起来。 2. ( 看到老师病痛的样子 ),人们急得不知该怎么办。 3. 听了讲解员的介绍,我( 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六. 把下面次序错乱的句子,按顺序重新排列。()我抄起一根铁棍(gùn)不顾一切地跑出去排雨水。()好不容易我才把铁棍插进排水口,一撬(qiào)它没动,又一撬还是不动,铁篦(bì)子就像长在地里一样。()一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由于院里的排水口篦子没有打开,所以地上的雨水越积越多。()我虽然淋了个透心凉,活像只落汤(tāng)鸡,但心里很高兴,因为我做了一件好事。()我喘了口粗气,随着“呀”的一声大喊,排水口打开了。雨水“哗哗”地流进了下水道。()可雨水没过了排水口,看不清位置,我只好用铁棍扎(zhā)来扎去地找。七. 阅读文章后,按要求做。第一次乘电梯 一提起我第一次乘电梯,爸爸妈妈就会捧腹大笑。那是我上幼儿园大班时的一个星期日,妈妈要带我去她的单位,还要坐电梯。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我从没坐过电梯呢。 来到妈妈单位,我刚要上电梯,可是人已经满了,只好等下一回。我焦急地等着,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电梯怎么还不下来呀!急得我直跺(duò)脚。这时,电梯下来了,门打开了。咦,叔叔阿姨怎么变年轻了?刚才,那位叔叔的眼镜怎么没了?我刚才的喜悦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zōng),脑子里满是疑问:怎么人一进去就变了呢? 这时,妈妈说:“我们该进去了。”我和妈妈慢慢走进电梯里。我看见电梯顶上有五六种颜色的灯,两边还有大镜子。妈妈一按电钮,电梯门关上了,然后就不知不觉地往上升,正当我感到有点晕时,门又自动地打开了。 下了电梯,我像离弦(xián)的箭似的跑到妈妈办公室,来到镜子前一看,咦?一点也没变。这是怎么回事呀?我跑去问妈妈。这一问不要紧,妈妈笑得连眼泪都流出来了。 这第一次乘电梯,还真有一番乐趣呢! 1. 填空。 文章从第3自然段至第6自然段是写第一次乘电梯这件事的。其中,第()自然段是写“我”等电梯,第()自然段是写“我”坐电梯。 2. 从文中找出描写“我”等电梯时心理活动的语句。用“ ”画出。 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高兴得( 合不上嘴 ) 笑得( 直流泪 ) 消失得( 无影无踪 ) 急得( 团团转 )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13
一、解题导入
1、板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齐读。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学生写的。从“呼风唤雨”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我想到了想要风就有风,想要下雨就下雨,真奇妙啊!
生: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生:我想到了是谁在呼风唤雨?
2、初读:
师:大家的联想很有趣,是啊!由这个词语我们想到的多是与神仙魔法有关。今天,老师要带着各位到20世纪去瞧瞧,因为有人说它啊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咱们去应证一下。打开书 。放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文。
二、检查自读
1、师:你们的神态告诉我,大家读得很投入。你觉得哪些句子难读,提出来咱们来挑战挑战!
2、生读。
评价: 长句不好读,外国人的名字不好读、多音字易错、翘舌音不准。
三、整体感知
1、师:读通课文是读懂文章的基础,通过刚才的朗读,谁能用简洁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课文写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你读懂了课题要表述的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们20世纪现代科技发达,人们生活变化很大。
师:你从内容上读懂了课文主要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20世纪是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在呼风唤雨,在改变生活。
师:很好,你抓住课题,读懂了20世纪是怎样呼风唤雨的?
四、直奔重点,感受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师: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认为所谓高科技的东西有哪些?
生:电视、电脑、电话、电灯……
师:这些东西都是在20世纪中创造出来的。
师:我们现在是21世纪,那20世纪是哪些年?
生:1900到1999。
师:刚才提到这么多高科技的东西,我们能不能呼风唤雨啊?
生:有时候还不能。
⑵ 师:是的,除了这些还不够呢,可是为什么课题会这么写呢?让我们到书中去找找答案。浏览课文,哪段文字能让我们对“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有着强烈的感受。
(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
① 师:现在你知道高科技的产品还有哪些了吗?
生:太空飞船、航空母舰、因特网……
师:这里是用的什么表达方法介绍的?
(举例子)
师:是啊,课文举出了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有看不见摸不找的。你享受过哪些高科技的产品?谈谈你的感受!
生答。
师:那就带着你的这份自豪读一读吧!
生读。
师: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
② 师:20世纪除了这些发明外,还有其它的发明吗?同学们还能不能举出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生:磁悬浮列车……
师:同学们说的不错,不过语言的表述上却没有课文那样有味道,让我们像路爷爷的语言表达一样。
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师:你们看,上月球,用登上月球;下深海,用潜入深海;看天体,用洞察天体,表达尤其恰当。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生:20世纪,人类欣赏数字音乐,迷上网络。20世纪,人类发射卫星,爱上mp4。
③ 师:这些发明创造让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猜一猜王公贵族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生:呆在一个很美丽的宫殿里,让人服侍他。
生:穿着很好的衣服。
师:那他们平时出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马车、轿子。
师:古代有这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那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汽车、飞机。
④ 师:光交通工具咱们现在就比以前享受多了。如此多的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你是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你会怎么说?
生: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居然真的能够实现啊!
生:太了不起了!我们那么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你们竟然在短短的一百年内就做到了。
生:我不是在做梦吧?没想到,我的子孙们这么争气。
生:我还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不到他们的生活才真的像神仙一样啊!
⑤ 师小结:古今对比让我们知道了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怎能不说──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师:感受了20世纪让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之后,咱们再来看看20世纪以前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生:是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那时没有……只能……
生:那时,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油灯下生活;没有空调,只能摇着大扇子解凉;没有汽车,人们只能步行和骑马;没有电视机,就只能──
师:如果把你送到古代去过这样的生活你愿意吗?
生:肯定不愿意,什么都没有怎样过啊?
师:你的言语中流露着对这样生活的不满,那就带着这些许的不如意读读这几句话吧!
(第三自然段的前四句)
⑵ 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他们的哪些愿望变成了现实?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成了现在的望远镜、视频、可视电话。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成了现在的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师:除此以外,古代还有什么幻想也变成了现实?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⑶ 师:是的,古代人们的愿望都变成了现实,现在咱们是想上天就上天,想入海就入海,我们有这么幸福的日子全*现代科学技术啊。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资料,说一说 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
生: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生:我知道医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小的细菌,用激光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
生:20世纪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像无土栽培技术,钠米技术、基因技术等等,在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生:我通过上网,查找到中国科学院的网址。在成果博览里,共统计了不同行业的科学成果8千多项。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⑷ 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
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师:你从字面上来理解的。
生: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师:多么不可思议啊!那就带着这种惊讶的语气再读一读!
生读这句话。
⑸ 师小结: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不能不说──
生: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就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三、四自然段吧,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吧!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不难明白。
师──是谁在呼风唤雨?生──当然是人类。
师:*什么来呼风唤雨呢?生──*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带着这种骄傲与自豪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你还有什么发现?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
生:20世纪100的发明和发现使生活大大改观,改变程度超过了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100年大于1000000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你能读一读吗?
生:“在20世纪……总和。”
2、师:可以说这一百年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啊!我听出你把“发现”和“发明”读得特别清楚,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生:发现──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人们知道。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师:根据今天的学习,你能举个例子吗?
师:在这段中还有类似的一组词语吗?(改观改变)你怎么理解的?
3、师小结:
一字之差就有不一样的意思,我们在遣词造句的时候一定要像路爷爷一样仔细琢磨。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一句话。
六、总结升华情感
1、师:看,对人类的骄傲与自豪,对科学的赞美与感激全都写在你们的脸上,让我们再次满怀激情地告诉世人──生齐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师:那21世纪或者未来的世纪又是怎样的呢?“21世纪是_______的世纪。” 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消除贫穷的世纪。21世纪是人类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 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自由翱翔太空的世纪。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无所不能的世纪。
3、师总结:
从你们的眼神中,我想很多人心中已有了一份美好的愿望,要实现这些还得我们的努力,最后让我们一起铭记伯特兰·罗素的话吧(齐读罗素名句)!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14
今天听了陈老师上的四上29《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陈老师在课堂上的那份亲切、那份洒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这堂课的亮点:
一、 文本整合,切入主题。
一开始,陈老师引用园地八里的3句探索科学的名人名言导入,让同学来读一读,再说说本单元写以什么为主题的课文?让学生明白第八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写伟大的科学成就为主的,也很自然地过渡到学习单元导语,从而马上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对文本的合理整合,既直切主题,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 把握主线,以点带面。
在自读课文、抽读课文的基础上,陈老师问学生“谁能够把课文读成一句话?”,让学生交流。在无痕教育中使学生明白我们学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抓住“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条主线,默读课文,划一划相关的句子进行交流。整堂课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三、巧妙处理,拓展知识。
陈老师在处理词语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两个环节上处理较好。如让学生掌握“发明与发现”二者区别时,先出示20世纪世界上的一些科技成果,让学生说说这些科技成果中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单元的4篇课文,也让学生说说哪篇是关于发明的课文,哪篇是关于发现的课文。在拓展了语文课外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词语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化,同时把学生从书本引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四、亲切称呼,如沐春风。
我们平时上课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大多数都是连名带姓喊学生。而在陈老师的课堂上,萦绕在耳畔的是那一声声的“小凡”、“冰冰”、“明磊”……就像是春风拂面,使学生感到了老师是可亲的,又是可敬的,也使我们在座的听课老师感动,有这样一位平易近人的语文老师是这些孩子的幸福!
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讲到“20世纪是从1901年到2000年时”,这里闹了个笑话,算成到3000年了,不过陈老师及时纠正过来了。
以上纯属个人想法,不当处敬请批评指正!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整理及评课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科技发展迅速,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
2.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生活变化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照片中这位慈祥的老爷爷就是路甬祥,他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一个非常有名的科学家。
4.理解课题:读过课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a.什么是呼风唤雨?——指名一生解释。——引导: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其实是指能够支配和控制……?——生答:大自然。——能够支配控制大自然,多了不起呀,能把那种气势读出来吗?再读课题。
b.是谁呼风唤雨?
c.为什么能呼风唤雨?——归纳: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个世纪是靠什么力量呼风唤雨的?
d.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e.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什么样的?
f.为什么这个世纪能够呼风唤雨?
相机板书:谁?靠什么?哪个?什么样?为什么?)
二、全文初探
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棒,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随时画出答案。师板书:( )世纪,( )靠( )呼风唤雨。
[评:通过这一填空,把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便于他们浏览自学课文。]
2.交流,填空。
3.(指后两空)考考大家,这两个答案是从哪句话得来的?能读一读吗?发现了吗?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设问)
4.(指第一空)这个答案是从哪儿找到的?齐读句子。纵观全文,这个句子起什么作用?(生可能说到总起段、中心段)师引导:前几天学课文,咱们学到了结尾和题目相照应,叫什么?(篇末点题)这篇课文呢?(引导为开头点题)
[评: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师主导,同时也注意了把空间留给学生,学生并没有学过开头点题,但联系旧知,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总结。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旧知后,便把空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由篇末点题悟得开头点题。]
三、精读文章三、四自然段。
1.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科技呼风唤雨?那就需要研究一下20世纪之前的上百万年,以及20世纪以来的一百年了。(板书:百万年 百年)看看,这两个时间段,有什么感受?
2.在如此漫长的百万年间,在如此短暂的一百年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分别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3.交流句子,第三自然段中你画了哪几句话?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 师引读:那时候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能不能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进行补充?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5.总结:在这长达百万年的历史中,什么也没有,(板书:没有……)想象一下,人们过的是怎样的日子?(靠天吃饭,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十分寂寞……)
[评:填空的设计,不单为了训练学生说话,更是为了通过这样的说话练习,让学生感悟20世纪以前的百万年中,人们的生活是如何单调寂寞,艰难贫困。
不足之处:作者写20世纪前的百万年,还是为了反衬20世纪的百年,两者之间的对比关系强调的还不够。教学中应该在抓住“幻想”这个点,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1.寂寞单调的日子中,人们只能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自己的幻想中。他们可能在幻想什么?(幻想能看到远方的亲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幻想能飞上月亮,看看那轮皎洁的明月;幻想能有一种快于骡马的交通工具……)
2.过渡:百万年中,这一切只能是幻想,人们只能在幻想中艰难度日。但是,在20世纪,仅仅一百年的时间中,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
6.过渡:在长达百万年的历史中,人们一直过着寂寞无味,靠天吃饭的日子。但是,20世纪,仅仅一百年,人们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画了哪些句子?指名读,出示: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7.看看这两个分句,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可提示:第一个分句说的都是人们的发……?第二个呢?板书:发现 发明。能根据这些说说“发现”和“发明”的区别吗?(发现:原本就有,后来人们才找到它,研究它;发明:原本没有,是人们新创造出来的。)还能分别几个例子吗?
8.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比如:有了电话这一发明,相隔遥远的人们可以随时通话,互通信息,交流情感,电话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改变。你能这样说一句话吗?(提示生:也可以说发现、说物质生活)出示:
有了( )这一( ),( ),( )使人们的( )生活得到了改变。
[评:以上理解“发明”“发现”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这样几个层次:
a、出示分句引导发现,总结词语。
b、根据分句理解词语。
c、举出例子深化理解,此环节中,学生开始的发言并不到位,提到发明,他们只想到了那些探月卫星、电子蛙眼、雷达等等,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此时,教师引导:不单这些,从咱们的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是20世纪的新发明?这一点拨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于是他们马上说出了如手机、电视、冰箱之类的日用品,这些都属于20世纪的新发明。
d、说话练习,锻炼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两个分句其实照应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句中提到的这些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是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第二自然段同样是文章的总起段,此处教师总结时可以引读句子。]
9.小结:即使相隔千里万里,只要打个电话就能互诉情谊,只要利用网络就能立刻见面,只要坐上飞机就能相聚相守,广袤的地球好像一下子变……?(小了)所以,人们称之为……?(地球村)
10.20世纪,人们有那么多的发明,那么多的发现,说也说不尽,回顾着这一切,你现在心情怎样?(自豪、激动、高兴)带着这种感情,咱们一起读读这几句话。
11.文章中还有了一句诗来写这些变化,赶快找找,是什么?联系上下文,你怎么理解这句诗?(下过大雪,许许多多的树上都落满了积雪,像开满了白色的梨花。比喻人们的发明和发现很多。)能给大家读一读吗?提示喜悦之情,齐读。
12.把咱们刚才画的两处句子联系起来看,同学们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了吗?提示: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3.过去百万年中只存在于人们幻想中的东西,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都变成了现实,顺风耳就是……?千里眼呢?腾云驾雾呢?
14.这一百年的改变,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让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能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这一百年吗?出示:这是( )的一百年
四、回归课题
正因为同学们所说的这一切,所以,我们不得不由衷赞叹,20世纪确实是一个……引读课题。
[评:作者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院长,他是满怀着自豪、激动之情写作本文的,也正因如此,他的文章有些片面。其实百万年和百年之间,是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如果没有那百万年的积累,也肯定没有20世纪100年中飞跃。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20世纪的战争死亡人数,超过百万年中历次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20世纪的疾病瘟疫爆发,也超过以往任何世纪。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现代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但也带来了一种虚浮的繁华。教师授课时如果能把这些也传达给学生,就会引发他们更深刻的思考,让他们看待问题更加客观、理性。]
附 板书: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百万年:没有……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百年:发明 发现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15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介绍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文章。中国科学院院长仅用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课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不仅层次明晰,同时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条理清楚,有条不紊。在说明方法上,作者运用了比较、举例子、引用、比喻等方法,将科学技术发展的百年历史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幅短小,说用力极强,给读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淡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授课时间:2课时
第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00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时既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同时还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3、检查生字词
这些生字词离开了课文,看你是否还记得?
(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等)
4、对于这些生字词,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从音、形、义上提醒)
5、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及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三、细读品悟,入情入境
1、自读自悟
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重点语句细细体会好吗?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标记。
2、导读品悟
谁能把你的体会对同学们说一说?(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体会2~4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引导从两个设问句中体会。
它们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呼风唤雨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在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观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来体会“呼风唤雨”,体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
第三自然段
围绕“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猜想古代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些幻想。
再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
(这是一过渡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
通过20世纪前与后进行对比,学生体会“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四自然段
先读书中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每自然段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随作者一起,回首了二十世纪的百年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看伯特兰、罗素说的话。
1、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想象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五、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欣赏品味,拓展延伸
1、赏读
多么辉煌的二十世纪,让我们再尽情地读读课文,体会科学技术的魅力。
2、小练笔
(任选一题)
①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带来的变 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② 想象二十一世纪科技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③ 把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16
a级基础知识达标(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会写(看拼音,写词语) (16分)
二、一字开花(扩词) (18分)
改 ( ) ( ) ( ) ( ) ( )
耕 ( ) ( ) ( ) ( ) ( )
驾 ( ) ( ) ( ) ( ) ( )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2分)
发明 发现
1、地质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 )了大油田。
2、指南针、火药、造纸和印刷术是我国( )的。
改变 改观
3、由于天气的原因,学校( )了开运动会的计划。
4、我们学校狠抓学校基本建设,面貌大为( )。
四、写好钢笔字 (4分)
b级重点难点过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蓝猫巧答(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20分)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在本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作者是在第三自然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问题?(8分)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春风”在本课指___________________。
“梨花”在本课指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乐园 (30分)
磨刀不误砍柴工
古时候,有个老公公,他有两个儿子,哥哥叫阿力,弟弟叫阿智。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邻人都夸这两个孩子长得好,长大都会有一番作为。老人也用心观察着他们的成长。
几年后,他们长高了。老人想考一考他俩,就从市上买回两把未开刃的斧头来。老人对他们说:“今天我买回这两把斧头,明天让你俩上山砍柴。要各砍各的。看谁砍得多,回来得早。”
第二天,兄弟俩按照父亲的吩咐,就各自行动了。
阿力想:要砍得快,砍得多,就得抓紧时间。他拿上斧头、扁担和绳子,就匆匆上山了。到了山上,他拼命地砍呀,砍呀……因斧子太钝,连砍几十下都砍不倒一棵小树。不多时,就累得腰酸背痛了。
阿智拿起父亲昨天买的斧头,一看斧刃厚厚的,就赶紧到井边去磨,不久,就磨锋利了。他也拿上扁担、绳子上山去。到了山上,抡起锋利的斧头,几下就砍倒一棵小树。不多时就砍了两大捆。太阳刚刚偏西,他就担着沉重的柴回家了。阿力呢,直到太阳下山,才背着不多的柴回到了家。
老人看到兄弟俩都回来了,走过去看看他俩的柴,又看看他俩的斧头,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两个,上山早,花大力的是阿力;下山早,砍柴多的是阿智。为何差别这么大呢?这是因为,阿智磨了斧头,这就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1、解释“意味深长”一词。(9分)
意味深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字填空(6分)
长 常 察 查
( )短 ( )规 ( )识 观( ) 检( ) 考( )
3、给本文分段并写段意(7分)
4、“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8分)
附加题 (10分)
填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出自于______朝诗人___
___的《______》。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17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语文学习真实有趣,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我们的学生该怎么办呢?我们既不能过高地估量网络的功能,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足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时,先提出学习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网上查找,而自己却很少了解网络上的信息,也不能怕学生在网上迷失方向,直接提供给学生几个相关的网站,让他们在其中学习。教师省却了让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而学生的视野被禁锢了。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方便快捷地学习,课前我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基于网站内容来源于书本,而要高于书本;专题网站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专题网站应具有扩展性等特点。我查阅大量资料制作了网络课件。这样的网页中有学生自己搜集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增。
课前我还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较充分地对网页中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帮助认知速度慢的同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目的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构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网络化教材的学习中,去决定他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教师也由学习内容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学习导师,合作伙伴和学习顾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知道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方向,筛选信息,判断信息,这些实际都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可能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丰富课程本身的内容。这也给了他们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
上课时,我就从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质疑。
(1)齐读课题,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
(2)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
(3)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学生的思维如有源之水,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呼风唤雨”?“一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它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的?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的回答使我明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已完整地构建了自己的学习内容。我认为按照这种方式构建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将使语文教育发生根本的变革。
2、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引导。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在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对我们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课件设计的问题,导向性一定要强。“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我的纵向栏目主要帮助读懂课文。我的横向栏目重在激趣,升华主题,开阔视野。
其次,注重思维策略的训练。
(1)用“发散思考思维活”策略训练小学生如何质疑。启发: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当你浏览网页时,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强调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2)用“理解深刻有见解”策略训练学生如何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提问:科学永无止境,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阅读平台,了解科技历史,关注科技发展,形成了深刻的见解,自然也会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信心。
注重对学生的帮助引导。教学决不能放任自流,学生如果目标不明确的,就等于在大海捞针,花时间多,收获却不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世纪”“呼风唤雨”的意思,知道“20世纪”到底是多长时间,我让学生直接进入第一部分进行学习,使同学们一目了然;20世纪都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探讨,然后有理有据地讲明自己的理解——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认真地听,并做到了回答问题时不说重复话、不说半句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3、用美好的心灵畅想未来。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阅读平台,听新闻联播,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明白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艰辛的努力,才有丰硕的果实。课堂上还安排了一次畅想活动,“我长大了……”大家谈。“我长大了要开通星际航班,让地球上的人们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我长大了……”一个爸爸妈妈是医生的孩子说,“大了要当个医学家,发明一种药,为生病的人解除病痛,健康长寿。”
给学生一次想象与表达的自主空间,能将爱与理想的种子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唤起学生真诚、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怀,谁能说这不是教学的精彩和感动呢?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三、不足之处
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自己在落实方面到位,重难点突出,但在上课时的语速过快,没有给足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时间太短。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通过理解课题引起学生探讨20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热情,引入重点段的学习。接着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品读词句,学习表达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最后拓展升华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上一篇:通用15篇 春日偶成 古诗两首
下一篇:触摸春天 精选16篇 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