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 教案设计 全神贯注 精选13篇
人教课标版《全神贯注》教案设计(精选13篇)
人教课标版《全神贯注》教案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新词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始末。
(3) 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 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
(2) 抓住罗丹工作时的语言、神态和动作,通过讨论感受和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受人物的形象与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对这位著名的雕塑家产生敬仰之情。
(2) 教育学生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伽俐略在探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执著、求实的精神。今天林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另一位有名的人物。他就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的126页,看看罗丹的资料。
罗丹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雕塑家,那么他在艺术创作中又表现出怎样的精神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全神贯注。 板书:全神贯注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通过找“全神贯注”的同义词来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
3、倒叙质疑。
(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齐读。
“茨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他后来回忆说:‘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2)读了这一段,你们有什么问题想知道吗?或老师质疑(“这件事”是指什么事?我从罗丹的工作室里学到了什么?)从而吸引学生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不理解的字词作个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加以纠正。
3、以指名读、开火车、小组读等方式认读生词。
三、精读品味,讨论解疑。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塑、诞、露出
3、 谈谈读后的收获。
(1) 汇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学生朗读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 。
四、 读议结合,赏析语句。
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出示投影)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说悄悄话。(作者抓住了罗丹的动作和语言并善用比喻和想象来说明他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作者抓住了罗丹的神态来说明他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
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
(3)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动作描写,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
(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神态描写,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2、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1) 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
(2) 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猛然想起”是讲罗丹刚刚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解脱出来。“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说明他对挚友的一片真情。从把朋友无意关在工作室这件事,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要求读出抱歉的语气。)
3、引导多次朗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这两句话是茨威格对这件事的感触。他亲眼目睹了罗丹对艺术的执著和浑然忘我的工作态度,深受启发,进而明白了人类的一切工作要想做好,都应该像罗丹一样全神贯注。在学校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但要想把工作做好,获得成功,还要靠这种持之以恒,不懈追求的精神。所以茨威格说比许多年在学校学到的还要多。)
五、升华情感受,课外延伸。
1、小组交流:你从罗丹身上体会到什么呢?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帮助。
六、 总结全文,指导小练笔。
1、教师总结并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2、模仿课文的第二段,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3、展示小练笔。
板书设计
26全神贯注
叽里咕噜 把你忘了 (语言)
一会儿……一会儿……
踩 (动作)不停地挥动
眼睛闪光 世界消失 (神态)
人教课标版《全神贯注》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思想者》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用一两句话描绘一下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指名两名学生说说。)
2、指名两个学生用一个成语来说说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
3、老师介绍这幅图: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思想者》,罗丹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其中《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巴尔扎克》等人物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这座《思想者》就塑造了一个正在全神贯注思考的思想者的形象。
4、其实,罗丹自己就是一个对艺术创作全神贯注的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他(板书:全神贯注,提醒“贯”的笔顺。),请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全神贯注地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学生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说的时候用上“全神贯注”这个词语。
3、指名两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三)研读课文
1、“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看法或理解。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指名学生读出来。)
3、研读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精神: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这些句子。
句一: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1)大家自己读一读。
(2)想想: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在干什么呢?
(3)想象一下:他会跟谁说话呢?说什么、吵什么呢?
(4)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出罗丹当时的样子?
(6)教师范读。
(7)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8)听着你们的朗读,仿佛见到了当时的情形,这时候,罗丹想到旁边的茨威格了吗?罗丹这个时候已经——
句二: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2)这个句子中有两个字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的样子,请你找出来。
(3)什么是“醉”?什么是“痴”?
(4)老师查了查字典,在字典里,“痴”有这几种意思(出示“痴”的解释),请大家看看,在课文中“痴”字应选择哪一个?为什么?(5)像喝醉了酒一样,痴痴地,这就是“如醉如痴”(板书:如醉如痴)。罗丹修改自己的作品已经如醉如痴了,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6)是啊,(补充说话)这个时候,他忘记了 ,忘记了 ,忘记了 ,好像整个世界都已经消失了,只剩下 。
(7)就让我们再如痴如醉地读一读吧。
句三: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1)“径自”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
(2)(出示原句和改句)老师把“径自”和“随手”两个词去掉了,看看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3、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罗丹的精益求精
(1)这座让罗丹如痴如醉地修改的塑像在修改前到底怎么样?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一段,找到一个词语来说一说。
(2)既是一件杰作,罗丹为什么还说有毛病,还要修改?
(3)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精益求精)
4、体会茨威格的话
(1)是啊,正是因为罗丹对自己的创作精益求精,永不满足,全神贯注,所以,茨威格被罗丹遗忘,他不仅没有责怪,反而更加理解罗丹、敬重罗丹、钦佩罗丹,他觉得自己从罗丹身上学到了很多。
(2)(出示:“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齐读这段话。
(3)茨威格到底学到了什么?
(4)茨威格说得多好啊!我真想把它作为一句名言积累下来(出示: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茨威格),通过学习课文,我自己也写了一句属于我自己的名言:(出示: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就一定能成功。——尹红艳)请大家一起读读茨威格和尹老师的名言。
请大家也试着写一写自己通过学习课文获得的感受,那也可以成为你自己的名言呢!
人教课标版《全神贯注》教案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全神贯注》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通过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他的朋友茨威格到家里做客,却因全神贯注修改女像把朋友忘在一边的事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
【学生分析】
班级学生大多数活泼、大胆且独立,他们非常喜欢读书。他们的知识面很广,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经过几个学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四年级学生正处在这一阶段。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气氛中学习,自主读书、说;在自读字悟中学习,受到教育。
【教学目标】
1、学习大雕塑家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态度。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课文时,注意段与段的联系,在训练读写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激qing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是”)。
二、读文自学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懂的地方。(自读课文,话出不懂的地方,为下一步学生质疑做准备。)
2、质疑:
(根据读文提出不懂的问提,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3、探疑、议疑:
(同学们把自己的意见带到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
4、解疑:
(通过讨论,同学们把自己的意见和还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三、拓展与巩固
你还能说出做什么事时需要全神贯注。(请同学说出做一切值得做的事时都要全神贯注,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四、总结谈话
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作为老师,也同样,我要把教育工作做好,也要全神贯注,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我们的事业做好!
五、作业设计
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给全家人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评析的一开始,就把同学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开始。
全文利用解疑四步法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课本践性。所以学习效果很好。
总之,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学习。教师应该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知识平台。这些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人教课标版《全神贯注》教案设计 篇4
〔教学过程〕
一. 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1. 人物简介
伽利略:生于意大利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曾发明了“液体静力天平”,25岁受聘为比萨大学数学教授。
2. 学习生字词
生字:违 妄 执
字词:伽利略 辩论 信奉 违背 一磅 拴住
拖着 宣布 固执 比萨城 胆大妄为
多音字:着(zháo)地 更(gēng)正 的(dí)确
胆大妄为(wéi)
形近字:辨 辩 辫 一点一撇仔细辨,中间有言来争辩,找到丝线扎小辫。
解词:信奉 固执 胆大妄为 磅
3. 内容分析
从写法上入手分析:故事引人入胜,叙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一是通过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的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
△从语言入手分析:
a.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b.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c.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对的。
△从重点段落入手分析
思考: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4. 情感表达
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5. 随笔练文
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二. 学习《全神贯注》
1. 学习名人名言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一读文中的名言,然后提出疑问,最后带着疑问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茨威格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
3. 学习生字
辨形认读:邀 挚 痴 锁
4. 展开想象,体会人物精神
研读第二段,想象罗丹全神贯注工作时的语言和心理。
a. 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b. 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c.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d.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e.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5. 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并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6. 作业: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 看拼音写词语。
biàn lùn xìn fèng wéi bèi shuān zhù
xuān bù gù zhí yāo qǐng zhì yǒu
yí tài xún cháng dǎn dà wàng wéi
二. 组词语(一字组多词)
辩( )( ) 略( )( )
拴( )( ) 执( )( )
三.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池水 ( )的身材
( )的衣裳 ( )的年轻人
四. 判断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用“√”表示。
1. 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1)这“和平之花”是一种新品种的花。( )
(2)“和平”如同花一样美好,因而把它称为“和平之花”。( )
2.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就称他为“辩论家”。
(1)他就是一位辩论家,善于用一定的理由说明自己见解的专家。( )
(2)他口才很好,像辩论家一样能言善辩。( )
五. 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扩充具体。
例:伽利略做了试验。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
1. 奶奶爬上了山顶。
2. 我折了一只纸船。
六. 抄写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体会。
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抄写:
体会:
七. 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娃娃博士”谱写核弹新篇章
蜚(fēi)声中外的邓稼先是我国功高盖世的核弹元勋(xūn)。他二十多岁就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的桂冠,因而被他老师爱称为“娃娃博士”。
从“娃娃博士”到“核弹元勋”,邓稼先走过的路闪耀着理想的光辉,智慧的火花,更展示出惊人的开拓进取精神!
1959年6月,邓稼先被委任为我国第一颗核弹研制工程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理论设计是研制核弹的第一大关。邓稼先一无现成的资料,二无先进的设备,三无点滴经验。他怀着一颗忠于祖国,献身科学的赤子之心,带领一批年轻的科学家用古老的算盘、简陋的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日夜三班轮换,千万次地重复着单调、机械的动作。计算的工作量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计算、验算、校对、修正……一次、两次……花了近三百个日日夜夜,直到与其他科学家从另一个角度对数核查吻合无误,研制核弹的第一个难关才被攻克。
邓稼先不仅在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亲自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他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接着又投入了对氢弹的研究,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2年8个月试验成功,同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法国用8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临终前,他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的努力,他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là)得太远……”
1.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画“√”。
攻克(1)克服,制服(2)胜(3)严格限定
元勋(1)开始,第一(2)为首的
开拓(1)使显露出来(2)扩大发展
2. 用“--”画出对邓稼先赞美的句子。
3. 邓稼先在承担研制核弹头理论设计工作时遇到哪些困难?他凭什么能够攻克这个难关?
4. 你如何理解短文中画“--”的句子?
【试题答案】
一. 看拼音写词语。
biàn lùn xìn fèng wéi bèi shuān zhù
(辩论) (信奉) (违背) (拴住)
xuān bù gù zhí yāo qǐng zhì yǒu
(宣布) (固执) (邀请) (挚友)
yí tài xún cháng dǎn dà wàng wéi
(仪态) (寻常) (胆 大 妄 为)
二. 组词语(一字组多词)
辩(辩论)(辩护) 略(策略)(侵略)
拴(拴住)(拴起来) 执(执行)(执政)
三.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清清)的池水 (苗条)的身材
(漂亮)的衣裳 (村里)的年轻人
四. 判断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用“√”表示。
1. 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1)这“和平之花”是一种新品种的花。( )
(2)“和平”如同花一样美好,因而把它称为“和平之花”。(√)
2.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就称他为“辩论家”。
(1)他就是一位辩论家,善于用一定的理由说明自己见解的专家。( )
(2)他口才很好,像辩论家一样能言善辩。(√)
五. 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扩充具体。
例:伽利略做了试验。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
1. 奶奶爬上了山顶。
奶奶身背一壶水,穿上登山鞋奋力地爬上了山顶。
2. 我折了一只纸船。
我用一张彩色纸,精心地折了一只纸船。
六. 抄写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体会。
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抄写:
体会:
(略)
七. 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娃娃博士”谱写核弹新篇章
蜚(fēi)声中外的邓稼先是我国功高盖世的核弹元勋(xūn)。他二十多岁就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的桂冠,因而被他老师爱称为“娃娃博士”。
从“娃娃博士”到“核弹元勋”,邓稼先走过的路闪耀着理想的光辉,智慧的火花,更展示出惊人的开拓进取精神!
1959年6月,邓稼先被委任为我国第一颗核弹研制工程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理论设计是研制核弹的第一大关。邓稼先一无现成的资料,二无先进的设备,三无点滴经验。他怀着一颗忠于祖国,献身科学的赤子之心,带领一批年轻的科学家用古老的算盘、简陋的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日夜三班轮换,千万次地重复着单调、机械的动作。计算的工作量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计算、验算、校对、修正……一次、两次……花了近三百个日日夜夜,直到与其他科学家从另一个角度对数核查吻合无误,研制核弹的第一个难关才被攻克。
邓稼先不仅在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亲自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他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接着又投入了对氢弹的研究,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2年8个月试验成功,同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法国用8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临终前,他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的努力,他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là)得太远……”
1.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画“√”。
攻克(1)克服,制服(2)胜√(3)严格限定
元勋(1)开始,第一(2)为首的√
开拓(1)使显露出来(2)扩大发展√
2. 用“--”画出对邓稼先赞美的句子。
3. 邓稼先在承担研制核弹头理论设计工作时遇到哪些困难?他凭什么能够攻克这个难关?
困难:(1)无现成资料(2)无先进设备(3)无点滴经验
他是凭着一颗忠于祖国,献身科学的赤子之心,以顽强的毅力攻克难关的。
4. 你如何理解短文中画“--”的句子?
邓稼先至死不忘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希望祖国强大,早日成为世界强国。
人教课标版《全神贯注》教案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全神贯注》是四年级下第七组内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课文并没有直接盛赞罗丹的全神贯注,而是抓住罗丹精雕细刻一座女像时的言行举止、神情动态来表现他的全神贯注。于无声处极至渲染罗丹的专注、投入以及对艺术的精益求精。文中对罗丹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极其生动传神,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工作时全神贯注、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大雕塑家的形象。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对记叙一个人的写作方法可能有初步的了解但不深入。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习人物描写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才能把人物写得丰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懂得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了解文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掌握借助自读提示自主学习的方法。
2、在感情朗读中感受人物形象和品质,领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3、学会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体会人物精神。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名言导入,引出人物精神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知道同学们平时很喜欢积累名人名言。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句名言。(出示: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指名读。
2、读了这句名言,有什么疑问吗?(预设:这是谁说的?他是在什么时候说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句名言背后发生的故事中——(板书课题:全神贯注)
(二)读准字词,了解内容
1、出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课件出示生词: 邀请 挚友 斯帝芬·茨威格
仪态端庄 端详
叽里咕噜 吱吱响 痴痴地笑 哎哟 径直
学生读准读音。指导学生读准外国人的名字,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了的词语。
3、再读课文,用上“全神贯注”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4、简介罗丹和斯帝芬·茨威格
二、引导自学,感知人物精神
(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导语部分,找到阅读提示里提示我们解决的问题。
建议围绕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
(二)学生默读课文,自学。
三、研读交流,体会人物精神
(一)课文写了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以至忘了朋友斯帝芬·茨威格。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全神贯注?
(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出示(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①点拨: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一会儿上前 一会儿退后——体会到他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嘴里叽里咕噜的会说些什么?
②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从不同角度反复琢磨如何修改,一边看,还一边念念有词地说着该怎样修改,可见他是多么投入。——齐读。
2、出示(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引导学生抓住“异样、激烈”加以体会,指导朗读。(激动)
3、出示(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他在干嘛?让你感受到什么?
4、出示(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喝醉酒是怎样的?“整个世界”指什么?他什么都忘了吗?用上“他忘了 ,忘了 ,也忘了 ,眼里只有,心里只有 。”说话。
说说自己对这句的理解。
②是呀,此时的罗丹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改女像的工作中,其他什么也不顾不管。他处于沉迷状态,已经达到了怎样的情况?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如痴如醉)
③指导朗读这句话。
罗丹对自己的作品完全到了迷恋、陶醉的程度——读
在他面前的哪里是一尊塑像,分明是他深深爱恋着的十分动人的情人——读,读出那份痴迷。
5、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探究“修改”原因
1、“一刻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这些描述时间的词让我们体会到罗丹修改女像花的时间久。那么在修改前的女像是怎样的?读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应的语句。
2、交流。出示:
①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理解“杰作”,领会课文从茨威格的赞叹侧面写出罗丹的作品好。)
②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抓住“端详”、“偏了点儿”体会罗丹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板书:一丝不苟)
四、说话练习,升华人物精神
1、在别人眼里是一件非常完美的杰作,而罗丹却花了那么多时间全身心地进行修改,正因为他这种一丝不苟、全神贯注的精神,才使他创作了那么多不朽之作。播放课件,欣赏罗丹的作品。
2、面对这些巧夺天工的塑像,面对全神贯注的罗丹,你想对他说什么?
3、是呀!难怪斯帝芬·茨威格对这件事有那么深的感触。(再次出示: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你觉得有哪些事值得你去做?读了课文后让你想到了什么?你将怎样去做值得做的事?你可以学着茨威格的话,将自己的感触写成你的名言,你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外延伸,弘扬人物精神
同学们,的确,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不是这样的。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外好好读一读《中外名人故事》,了解名人精神,学习名人的精神,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发扬他们的精神。
六、作业
写一位你最熟悉的人(用上本课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人教课标版《全神贯注》教案设计 篇6
师:今天,咱们一起学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全神贯注)谁来读课题?
(生读题)
师:谁能在课题的前后加些词语,使它成为一句意思完整,又跟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生:罗丹全神贯注地雕塑。
师:雕塑,恰当吗?
生: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塑像。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时候,在课题的前后补上些词语,连成一句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就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塑像,你有什么问题要提?
生:罗丹修改什么样的塑像?
生:他干吗要修改塑像?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
生:罗丹为什么要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
师:他这个问题比刚才那位同学的要好多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他加上了课题——“全神贯注”,这样就好多了。
生:我还有个问题要提,修改后,塑像成了什么样?
生:罗丹是怎样修改塑像的?
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刚才同学们所提的问题中,哪几个问题最重要?
生:“罗丹为什么要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罗丹是怎样修改塑像的?”这两个问题最重要。
师: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做一件事,这事不难也不容易——就是快速地读全文,一段一段地跳读,读后想一想——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有信心做好吗?(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生:我先说,课文先写罗丹发现塑像有毛病。
师:用四个字来说就是——
生:发现毛病。(板书:发现毛病)
师:你很聪明。就用四个字接下去说。
生:接着写“修改塑像”,再写在修改塑像时忘记了自己的挚友。
师:注意用最简炼的话来说。
生:再写“修改塑像”和“忘记挚友”。(板书:修改塑像忘记挚友)
师:你顺便说说,什么是“挚友”。
生:最好的朋友。
生:最后写茨威格有很深的感触。
师:用四个字怎么说?(生沉默)
师:老师提示你一下,深有——
生:深有感触。(板书:深有感触)
师:我们回到刚才提的问题,为什么罗丹要修改塑像?要解决这个问题,该读哪一段?请读有关段落。
(生自由读第一段,师鼓励学生大声读)
师:谁来谈谈为什么要修改塑像这个问题。(生纷纷举手)站起来就说,不要我点名。
生:因为罗丹发现塑像有毛病,所以要修改塑像。
师: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读一读。
(生读:“罗丹自己端详了一阵……对不起,请等一等。”)
师:这个句子里头有个词——“端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看的意思。
师:怎样地看?
生:认真、仔细地看。
师:好,现在我就是罗丹,谁愿当塑像,让我端详端详?
(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还站了起来。老师叫一女生上前。)
师:请同学们注意老师是怎样端详女塑像的。
(师配以适当的动作和表情,对着“女塑像”读句子——“罗丹自己端详了一阵……对不起,请等一等。”)
师:(读后,对“女塑像”)不过,你在老师心目中,左肩也没有偏,脸上也没有毛病,你是爸爸、妈妈的杰作,是北京市培新小学的杰作。(生笑)谢谢你!
师:谁愿像老师这样来读的?
(生纷纷欲试。)
师:愿读的都站起来读。
(生读,老师观察到大部分学生读的时候没带动作和表情。)
师:(面带笑容地)能加上动作和表情吗?有勇气加上动作和表情的站起来读。
(生表情丰富地读,有的皱眉,有的摇手,有的*腰......)
师:为什么要修改塑像这个问题解决了没有?
生:解决了。
师:谁来做总结,说说罗丹为什么要修改塑像?不过,这次要加点难度,用上“虽然……但是……所以……”这组关联词。
生:虽然这个塑像仪态端庄,但是左肩偏了点儿,脸上也还有毛病,所以要修改。
生:虽然这座塑像非常好——
师:好到什么程度?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生答:杰作)
生:虽然这座塑像是杰作,但是还有毛病,所以要修改。
师:第一个问题已解决,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生:罗丹是怎样修改塑像的?
师:到哪儿去解决这个问题?
生:第2自然段。
师生:会读吗?(学生接:会)会背吗?(学生摇头)想听老师背吗?(学生接:想)如果老师背不出来怎么办?(学生接:我们给你提个醒)万一我背错了怎么办?(学生接:给你指出来)
(师出示塑像图片,对着塑像,在学生的“提醒”、“帮助”下把第2自然段背完。老师背完后,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哇!同学们给掌声了,谢谢同学们!——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描写,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半个句子。读一读,划下来。(学生读、划)
生:老师,我来读——“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师:跟他划的一样的请站起来。(十多位同学站了起来)
师:(问刚才读句的那位同学)你为什么对这处描写感兴趣?
生:我觉得罗丹修改塑像时非常认真,入迷了。
师:用课题来说就是——
生:全神贯注。
生:我觉得罗丹聚精会神地,非要把塑像修改好不可,把一切都忘了。这是全神贯注。
师:罗丹把一切都忘了吗?
生: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职业。
师:你这里的职业就是指他的工作吧?也就是——
生:修改塑像。
师:他心目中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忘记,是什么?
生:女塑像。
师:此刻,罗丹心中有且只有塑像。可见——(学生接:他在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
师:还有划别处的吗?
生:(读)“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师:你能把它读好些吗?先听我读(师范读)
生:(再读后说)我觉得很有触感。(生笑)
师:你看,同学们都笑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我很有感触,因为罗丹忙乎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塑像修改好了,轻轻吁了口气(生做吁气的样子,双手一摆,一副轻松的样子),(老师接:说明他这时——)心情很轻松,很舒服。
师:你能读出罗丹开心、舒服的感觉来吗?
(生很有语感地读句:“过了一个多小时……轻轻地吁了口气”)
师:读得很好。(面向全体)我们也像他一样地读出舒服、开心的感觉来,好吗?(学生接:好)请对着女像(图片)读。(生齐读:“过了一个多小时……轻轻地吁了口气”)
师:(幽默地)呀,同学们都被塑像迷住了,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痴笑给老师看。(生笑)好,笑出来了。就带着这样的痴笑再读一次。
(生痴笑地、舒畅地读句)
师:还有哪处描写是你感兴趣的?
生:“罗丹一会儿上前……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
师:为什么感兴趣?
生:我觉得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挺好玩的。
师:挺好玩的!(生笑)是不是挺好玩的?
生: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是看塑像有哪些毛病。
师生:上前看,是看——(学生接:细微的毛病),往后退,是为了看——(学生接:整体),向前往后都是为了把塑像修改得——(学生接:更完美)
师: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一刻钟过去了……情绪更加流动。”我从“半个多小时”看出罗丹很有耐心。
生:罗丹情绪激动,时间越长干得越有劲,更加说明罗丹干得入迷,是全神贯注。
师:还有其它句子吗?(生沉默)“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老师自言自语地)跟谁说悄悄话呢?
生:他是在自言自语。
师:呀,你真聪明,是跟自己说话,为什么不是跟茨威格说悄悄话?
生:因为茨威格站到一边去了。
师:你能想象他在说什么话吗?
生:让我学一下。(学生走到讲台前,对着图片上的塑像,模仿起罗丹说话的动作、神态)整体上看还可以,左肩也不偏了,就是鼻子高了点儿,脸上……?
(该生表演后,又有两个学生争着表演读说)
师:同学们可真棒!这说明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能从字里行间读出罗丹的全神贯注。
(转入学习3、4自然段)
师:谁自告奋勇地读3、4自然段?
(生纷纷举手,师走到一女生前,该女生本节课里较少表现,可能是一个性格较内向的学生)
师:你说老实话,你读书读得怎样?
生:不算好。
师:告诉我,在班里,谁读书读得最好?(生指一女同学)
师:请你站起来。
师:(问读书不算好的学生)你有胆量跟她比一比吗?(生点头)真不错,有胆量,请给她掌声。(生鼓掌)
(两生分读3、4段,老师适当指导)
师:有没有比她俩读得更好的?
(又有几对学生自荐或推荐地站起来读)
师:这里头写了件什么新鲜事?
生:写罗丹修改完塑像后,走出门去,还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他的朋友感到莫名其妙,罗凡这才……
师:你能说得简单些吗?
生:能。写罗丹差点就把茨威格锁在屋子里了。
师:是故意的吗?
生:不是。是因为罗丹修改完塑像后,忘了朋友。
师:从这件事,你看出点什么来了?想到的,站起来就说。
生:罗丹修改塑像时特认真,忘了朋友。
生:这事确实新鲜,罗丹竟然把自己的朋友锁在屋子里了,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事。
生:我来补充,这说明他确实是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
师:对这件事,茨威格有很深的感触,他的感触是什么?
(生读第5段)
师:茨威格说的话里,有一句是最重要的,能看出来吗?把它划下来。
(生读划句子)
师:谁愿读?(生举手)愿读的都站起来读。
(生读:“人类的一切工作,……就应该全神贯注。”)
师生:这句话,你觉得茨威格说得对不对?(学生接:对)在这篇课文里,罗丹认为什么事值得去做?(学生接:修改女塑像)他认为应该做好吗?(学生接:是)所以就(学生接:全神贯注地做)
师:今天我来给同学们上课,我就认为这件事非常值得做,而且想把这节课上好,所以就全神贯注地上。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也是全神贯注地上课,所以把这节课上好,真的谢谢同学们,谢谢!
师:(指板书)谁能用上关联词把“发现毛病”和课题“全神贯注”连起来说句话?
生:因为罗丹发现塑像有毛病,所以罗丹就全神贯注地修改起来。
师:能不能说得更简单些?
生:因为发现毛病,所以罗丹就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
师:对,就这么说。谁接下去说?
(生依次把“修改塑像”、“忘记挚友”、“深有感触”和“全神贯注”连起来说一句话)
师:(指板书)谁用上关联词把“发现毛病”和“修改塑像”连起来说句话?
生:因为罗丹发现塑像有毛病,所以修改。
师:谁把“修改塑像”和“忘记挚友”连起来说名话?
生:因为罗丹全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所以忘记挚友。
师:谁接下去把“忘记挚友”和“深有感触”连起来?(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老师,我!我!”)
师:我知道你们能行,(走向最后一排一女生前,充满鼓励地)但我更相信她也能行。
生:(有些迟疑地站起来,沉默)
师:(启发地)这里先写什么事?(学生接:写罗丹发现毛病。)所以就——(学生接:修改塑像),又因为罗丹修改时是全神贯注地,所以就——(学生接:忘了朋友),这就使他的朋友——(学生接:深有感触)。
师:谁能把“发现毛病”、“修改塑像”、“忘记挚友”、“深有感触”都连起来说一段话?(生面带难色)好,都开口练练吧,看怎样组织这段话。(生练习)
生:因为罗丹发现塑像有毛病,所以就修改起塑像来。因为,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所以就忘记了挚友,挚友对这件事就深有感触。(师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我们再来看看,“深有感触”和“发现毛病”能连起来说句话吗?
(生有说能,有说不能,此时,下课铃已响)到底能不能,这个问号就留给同学们下课后去讨论好不好?(好)下课!
〔点评〕
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谢立清校长执教的《全神贯注》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遵循“整体——部分——整体”教学思路。在整体把握课文结构内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读悟表达训练。学生提练出来的四个小标题,简明扼要地勾画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轻重的处理恰到好处,重则细究,轻处淡写,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利用率。最后的回归整体,落足于单元训练重点上——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二、问题让学生提,以培养学生主体性探究能力。支玉恒老师就“带着问题读”曾撰文于《小学语文教学》,从主体性发展的角度对“带着问题读”作出反思,主张问题让学生提。本教例,教师没有直接提出有关课文内容理解性的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质疑后,老师还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提练出两个主要问题,这无疑训练了学生“抓主要矛盾”的思维方法。
三、读悟表达,释放学生的主体功能。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未悟就问,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表演出来,教师给以点拨启导,以培养学生读完了就有话要说的表达习惯。本教例体现了这一主题思想,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地问,大胆地读,大胆地演,真正实现了“脑、手、眼、口”等多种感官的解放,是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读为本的阅读课,教师的作用只是架桥铺路,点拨启导,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非常活跃,撞击出课堂教学生命火花。
四、关注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这节里中,谢老师几次关注到“坐在角落里的旁听生”,这些学生,往往是性格内向,或学习差,或平时调皮而不受欢迎,他们更需要关心,更需要得到锻炼。这虽然是一节参赛课,但谢老师的课中,没有被遗忘的学生,充分体现出教师高尚的人格,其爱心难能可贵。
人教课标版《全神贯注》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
2.在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一段话。
2.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围绕“全神贯注”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为初步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再划分结构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以自然段为依据,划分结构段。为全面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件什么事。
1.板书课题,学生解释“全神贯注”一词(可以查工具书),再提出问题思考,围绕“全神贯注”作者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情。
(“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高度集中的意思。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时,由于全神贯注地雕塑作品,却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净的事情。)
2.顺便解释“雕塑”、“奥地利”、“挚友”:
(“雕塑”,造型艺术,用泥土、石膏、竹木、玉石、金属等材料雕刻或雕塑艺术形象。“奥地利”,奥地利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首都是维也纳。“挚友”,“挚”,诚恳;亲密的朋友。)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学会生字新词(有的可以放到分析课文时再去理解)。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挚”是翘舌音,“醉”是平舌音。
“雕塑(s))”的“塑”不要读成“su^”的音。
“工作室(shi)”的“室”不要读成“sh!”的音。
“不禁(jin)”的“禁”不要读成“禁(jin)止”的的音。
“把湿布披(pi)在塑像上”的“披”,不要读成“pi”。
“径(jing)自”是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不要误读成“j!ng”的音。
“悄悄地站在一边”中的第二个“悄”应读儿化音。
“叽哩(li)咕噜”,这里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楚。“哩”应读成轻声。
“悄悄(qiao)话”的第二个“悄”应读轻声。
2.注意以下字的字形结构:
“诞生”的“诞”的中间是“廴”,不要写成“辶”。
“罗丹”的“丹”,不要和“舟”相混。
“醉”的左半部是“酉”,中间不要少写一横。
“激烈”、“激动”的“激”和“邀请”的“邀”,部首不同,前者是“氵”,后者是“辶”。
(三)按自然段默读,概括出自然段段意,再讨论划分结构段。要求边读边想,边画出重点和概括性词语或句子。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在参观工作室时,发现作品还有毛病,要立刻修改。
第2自然段: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作品。
第3自然段:罗丹工作完,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第4自然段:罗丹发现茨威格被关在工作室里了。
第5自然段:茨威格对这件事感受很深。
2.引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阶段,结合自然段的归并,讨论划分结构段,明确段与段之间联系的必然性。
提示:课文共5个自然段,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或较集中,没有对话之类的较多的自然段。因此,较长的自然段,很可能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有可能独立成段。
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写了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参观工作室,并看刚完成的女像作品,以及客人对作品的称赞和主人发现作品还有毛病等。
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写了罗丹修改女像的经过。篇幅较长,内容具体。
以上两个自然段之间联系很紧密。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最后一层意思是罗丹发现作品有毛病;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就讲着手进行认真修改。因此,这两个自然段既可独立成为两个大段,又在内容和情节发展上紧密联系。
第3自然段是写罗丹由于全神贯注地工作,竟忘了客人的存在。第4自然段写茨威格招呼罗丹,罗丹这才发现客人被关在工作室里了。这两个自然段紧紧相连,共同记述一件事,显然可以合并成为第三大段,进一步生动地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这可以说是第二段的发展和延伸。
第四段即第5自然段,写了茨威格的回忆和感受:一切值得做的工作,想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显然,这是全文内容的归结。
(四)通读课文,在质疑问难中,通过议论或查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句,解释一部分不理解和不甚理解的词语,为下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心做好准备。
“仪态端庄”,仪态,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端庄”,容貌、举止端正、庄重。指罗丹的作品女像的容貌、姿态等是端正庄重的。
“杰作”,指罗丹塑造的女像,是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端详”,这里指罗丹仔细地看女像。
“吁了口气”,吁,这里读“x&”(另读y)),是长出了一口气的意思。表示罗丹工作紧张后的放松。
“径自”,指罗丹工作完毕,忘了客人的存在,自己直接行动走出门去。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指茨威格对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的认真态度,所产生的敬佩感情和受到的启发、教育。
“莫名其妙”,表示事情奇怪,使人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或真 相。是指罗丹把茨威格关在屋里,要锁门,茨威格不知究竟是为了什么。
人教课标版《全神贯注》教案设计 篇8
上课伊始,师生互赠名言,看起来、与所学课文毫无关系。
其实这正是老师的高明之处;他从学生熟知的名人名言入手,有目的地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扉,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求知兴趣,以问题为诱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这正体现了老师重情趣的教学理念。
一个精彩的结尾与一个吸引人的开头有机结合,似锦上添花,使课堂教学始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老师以名言揭题,又以名言结课.在名言的使用上走了个来回。但结课时让学生说的名言,是学生学完课文后的感想,是知识内化的结果。通过自己说名言,由此及彼,由课内到课外,这也体现了老师重迁移的教学理念。
人教课标版《全神贯注》教案设计 篇9
一、教材分析
1、内容方面:
《全神贯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它生动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2、表达方面:
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特点来表现人物精神,感受人物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方面的主要特点。
3、教材位置
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表达方法。学习中应让学生运用前面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的。
学习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依据四年级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以下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帝、茨、咕、吵、痴、径”;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并积累“全神贯注、挚友、端详、痴痴、径自”等词语。
2.围绕重点段质疑问难,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话的含义。
3.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刻画罗丹全神贯注工作情景的。
4.懂得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全神贯注。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这是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的。
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二、说教法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接触过不少写人的课文,但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技能还不够熟练。而本篇课文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好课文。本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如:走进人物内心补白想象法、角色转换朗读法,想象对白等方法,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三、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根据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新课标对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话、演等学习方法,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读、思、议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二、揭示课题,初知大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感受形象,了解写法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课前我先以课件出示一段文字资料,请学生默读:这是怎样一个人?
他5岁上学,开始成绩中上,后来成绩越来越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讥笑,有时还被罚站,9岁被迫转学,他没有考上大学。
接着再出示一段文字资料,这又是怎样一个人?
他是法国最著名的雕塑家,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他的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两段话介绍的是同一个人,那就是罗丹(出示罗丹照片)。读了这两段资料,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畅所欲言)
【此环节通过出示的两段简短的文字资料,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矛盾冲突,在此基础上引导质疑,引发思考,使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初知大意。
1.罗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罗丹的朋友——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一起走近罗丹,学习一篇关于罗丹的课文。板书课题:全神贯注。齐读课题。
2.什么是全神贯注?先理解词义,然后指名学生根据课题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小结:有时候,在课题的前后补上一些内容,连成一句话,就能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课题《全神贯注》正是罗丹工作态度与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在对文本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后,利用题目资源,让学生在题目前后补上词语连成一句话作为主要内容,这既是一种方法的引领,也是对文本整体的把握,对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发现毛病 修改塑像 忘记挚友 深有感触
【简单的几个词就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归纳出更加清晰完整的课文内容,同时初步感受到主人公罗丹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2.引出事后茨威格对这件事的评价,出示句子:“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指名读,你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
(四)感受形象,了解写法
在这一环节中,以重点句子为切入口,来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全文最能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是对他修改女像时的一段描写,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这段话作者紧紧抓住罗丹修改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特点,具体展示罗丹是怎样“全神贯注”的。
共分这样三个环节进行:
1.自由读文,画出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语句。
2.品词析句,学习作者是如何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
3.指导朗读,感悟罗丹全神贯注的品质。
下面结合以上设计思路谈谈我的具体设想:
1.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语句。
2.选择最喜欢的一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相机指导。重点理解:
●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1)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自己读。
(2)抓住罗丹的动作和神态描写,猜猜罗丹心里想的是什么。学生自读自悟,同桌交流
【读书不仅要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还应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第二自然段之所以写得好,就是因为它写了罗丹的动作、神态,写了他发出的一些声音,但是没有把罗丹内心的话写出来,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抓住了文章的空白点,让学生想象罗丹内心的活动,通过想象补白,学生能更为充分地感受罗丹当时的工作状态,理解“全神贯注”这个词语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阅读。】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解释“痴”字,选择解释义项,说说理由。(板书:痴)
(2)补充板书:如痴如醉。然后感情朗读这句话。
【这一环节,通过选择字义的方法,既解决了生字的字义,又使学生感悟到罗丹对工作的痴迷。同时,又与上文一句的“好像喝醉酒一样”巧妙地联系起来,一个如痴如醉的工作狂形象跃然纸上,板书也顺理成章。学生不仅把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信息提取出来,而又体会到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立体化”的教学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强度增大。】
●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1)联系上下文,写一写:走出罗丹的工作室,茨威格心想?
(2)交流点评。
【在第四版块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引导学生在动态生成的学习活动中,积极思维、主动探究,感受罗丹的形象与文章的表达特色,达成“写了什么”、“怎样描写”的教学目标,体现语文学习的本位特点。】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茨威格被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打动了,顺势出示结尾:他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他后来回忆说,(出示茨威格的话):“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课件播放,欣赏罗丹的艺术作品。
【课尾欣赏罗丹的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罗丹杰出的艺术成就,呼应课前谈话的主旨,回归学生提出的问题,使课堂的结构趋于完整,罗丹的艺术形象得以丰实。】
人教课标版《全神贯注》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 拓展带文,进一步加深对罗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品质的了解。
4、 课内练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 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 拓展带文,进一步加深对罗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品质的了解。
教学难点:
课内练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理解质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执着、求实的科学家伽利略,这节课,我们再认识一位法国大艺术家,(出示罗丹图)他的名字叫——罗丹。他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在他身上我们又能受到怎样的启发?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30课全神贯注 。同学们,对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谁来谈一谈?带着你对词语的理解,再读课题。
二、读链接语,明确任务。
1、这是一篇略读文章,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链接语,看一看,这节课的学习要求有几个,分别是什么?找一找,画一画。
2、师:来,同学们交流一下,链接语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生交流。
3、明白了学习要求,下面我们就一起完成第一个任务。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要求,了解学习任务。为下面的独立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思路,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了解】
四、研读感悟,交流展示。
(一)研读感悟。
师:同学们,你看因为我们读书全神贯注很快就把第一个学习要求完成了,真棒!接下来我们完成第二个任务:(出示课件)默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开始吧!有的同学已经画完了,大声的把你画出的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课文的链接语,自学课文,找到描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放声读一读,简单谈体会,读出理解。
(二)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地句子大家都找到了吗?来,谁来交流一下?
句子一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lū)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1、预设生1:大家看第二自然段的这句话——(生读),这句话能看出罗丹把周围的一切都忘了,他自言自语完全沉浸在工作中,这就是全神贯注。
2、师:同学们看屏幕,对于这句话,(出示课件)他说的有道理吗?谁有补充吗?那他的朗读是否把这种理解表现出来了呢?谁能再来试着读一读。来,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用手势带动学生)
还有哪些句子能看出罗丹的全神贯注,我们继续交流。
句子二
他把地板踩得吱(zhī)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1、预设生2:大家看这句话——(生读)罗丹因为有了灵感,所以很激动,他开始认真修改,忘了时间,忘了一切。
2、师:说得多好,掌声送给他!但是,他读得怎么样?好,谁能比他读得好?好一个全神贯注的罗丹。来,我们男女生合作来读这句话。来,女同学先来,男同学(手势)
继续交流!
句子三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了下来,对着女像痴(chī)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一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预设生3:大家看这句话——(生读)罗丹把整个世界都忘了,他对修改后的作品很满意,傻傻地笑了。
2、师:是啊!多么如痴如醉!多么全神贯注啊!来,一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多么陶醉的罗丹啊!来,三组。(手势)多么让人敬佩的罗丹啊!来,我们一起读!
还从哪些句子能看出罗丹的全神贯注呢?来,继续交流!
句子四
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suǒ)。
1、预设生4:生读,罗丹把朋友都忘了,罗丹自顾自地走了,差点把好朋友都给锁在屋里了。
2、师评价:是啊,真是太投入了。
句子五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1、预设生5:生读,罗丹把朋友差点锁到屋子里了。
2、师评价:是啊,把身边的朋友都忘了,这就是“全神贯注”!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一次次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中,学生透过对重点词句的解析,多角度、多层次地与文本相互走进,视界融合。】
(四)学习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找到了描写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并且通过入情地朗读,走近了罗丹,走近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面对这样一位大艺术家,你想说点什么,你呢,你也来谈。想想罗丹,再联系我们自己,你又想说点什么?
小结:是啊,我们做一切事都应该全神贯注,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正和大家一样,茨威格亲眼看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时,深有感触地说——(齐读)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课文学习,受到启发——自己平时学习时也应该全神贯注】
(五)总结写法。
1、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这些重点语句(出示所有的句子)认识了一位全神贯注的艺术家,现在,我们再来联系这些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这位大艺术家的形象会这么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对,是啊!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多么形象的动作描写啊!(板书)同学们再看,你还发现了什么?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这又是什么?对啊!这是生动地神态描写。(板书)还有吗?语言,是啊!这一句是语言描写。
小结:是啊,文章不是无情物,细致、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能凸显人物的品质,能把人物写得生动、鲜活!!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罗丹之所以全神贯注,是因作者围绕描写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表达出来的,并为学习拓展带文的方法做进一步的引导。
五、以文带文,拓展阅读。
1、师:下面,我们就向刚才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品读第二篇文章《罗丹与巴尔扎克雕塑》,(出示要求)找出描写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看看,借助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对罗丹又会有哪些了解?
2、学生读文章,画句子。
3、交流
同学们读的真认真,你找到了描写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了吗?
预设生1:我找到了对罗丹的动作描写:(读句子:罗丹的眉头立即蹙紧了,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只见他不声不响,用手拍着脑门,在工作室里来回踱个不停。突然,他操起身后的一把大斧,冲向雕像,没等几个学生反应过来,罗丹已经砍断那双“奇妙而完美”的双手。)的确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罗丹,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来,我们一起来读。)
预设生2:我抓住了对罗丹的语言描写(几个学生一下子惊呆了:这时,耳边响起了罗丹急促的声音:“这双手太突出了,它已经不属于雕塑的整体了,所以我不得不把它们砍掉!”)通过这句话,我知道——(重视作品的整体,师是啊!这种精神可以说是精益求精。)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对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又看到了罗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崇高品质。
【设计意图】围绕描写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有意识地选取《罗丹与巴尔扎克雕塑》,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再带一篇,既加深了学生罗丹东的了解,又进一步感受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六、总结写法,小练笔。
1、师:同学们,短时间内我们品读了两篇文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读文章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指板书)描写的句子,能深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同样,我们写文章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这样才能把人物写活。同学们,你有没有敬佩的人,下面,我们就来个小小的挑战(出示课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写一句话或者几句话,把人物的品质表现出来。敢挑战吗?
2、谁来交流你的描写?师适时点评。
【设计意图】此环节,充分发挥教材培养学生作文技能的例子作用,让学生凭借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学习作者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构段成篇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养成作文的熟练技能。
七、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读书时,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指板书)了解人物,走进人物。通过刚才的小练笔呢,我们又学会了写作时怎样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把人物写活。课下,请同学们仿照今天学习的两篇文章把你心中的人物写完整,写具体。希望,你笔下的人物也会像罗丹一样给大家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完善课内练笔,让学生养成作文应认真写完的习惯,并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细致斟酌,写好自己的习作。
人教课标版《全神贯注》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能尝试用各种方法体会新词的意思。
2、抓住关键的句子或词语体会罗丹忘我的工作精神,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
3、学习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从神态、动作和语言等方面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的句子或词语体会罗丹忘我的工作精神,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从神态、动作和语言等方面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完成课前导学材料。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全神贯注”
2、同学们,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它的?
3、我们身边有没有同学具备“全神贯注”的品质的呢?请你用它说一个句子夸夸他们。
4、是啊,做人做事、学习都要全神贯注,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课文就与这个成语有关,(板书:26)你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过渡: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检查自读情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生字词也不多,谁来说说你会读哪些生字词?谁再来说说理解了哪个生字词的意思?
3、还记得我们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有哪些吗?我们今天就来试试最简单的这一种。ppt:( )全神贯注( )
你们看,有时候,在题目的前后补上一些内容,连成一句话,就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这种方法叫“题目扩展法”。不仅这样,还解决了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擦掉两个个“?”)主角是?他干什么?他做这件事时具有什么品质?
三、默读课文,体会品质
1、我们知道要表现人物品质,描写人物有很多方法,你知道有哪些吗?
2、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把罗丹的这种品质表现出来的呢?请你默读课文,划出罗丹怎样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你的体会。
5、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写法:一个什么样的罗丹跃然纸上。
6、那我明白了,在以后写人的文章里,我可以……
7、播放图片:正是由于罗丹的这种忘我工作,全神贯注的品质使得他创作出了许多神态生动、内涵丰富、闻名世界的人物雕塑。
过渡:他的这种品质不仅使自己获得了成功,还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好朋友——茨威格。
四、拓展训练、读写感悟
1、出示茨威格的话
2、请你用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等方法写一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其实,并不只是罗丹具有这样的品质,很多名师大家之所以会成功,也离不开全神贯注。你还知道哪些与“全神贯注”有关的小故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五、作业布置
1、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2、模仿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写罗丹在全神贯注工作时,茨威格在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26全神贯注
激动——陶醉——忘我
动作、神态、语言
人教课标版《全神贯注》教案设计 篇12
《全神贯注》教学杂谈
【湖北省黄石市市府路小学 鲁 琼】
〖“诊断式听课”三题·教师组织是否到位?〗
2004年3月,我校语文学科委员们四人一组带着《课堂诊断反馈量表》进入常规课堂进行课堂观察研究──诊断式听课。“诊断”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优,更不是专业水平测试,而是了解常规课堂教学现状,帮助教师观察、发现、提炼出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有效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和同伴之间的交流。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尽量客观展示我们的“尝试”,尽量客观地审视我们的课堂,通过观察、记录、反思、交流,我们发现新课标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实践性”特质渐趋明显。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诸如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模式化”现象,许多环节实施“形似神不似”, “学步”过程中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教师需要关注细节,如:讨论的时机合适吗?分组是否有利于讨论的进行?小组内有没有简单的分工,能否让每一个人都参与,或者说能否实现合作?
案例3:d师《全神贯注》一课教学中小组阅读活动: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这篇文章中最长最难读的句子。我担心的不是你们不懂,而是能不能有感情的读出自己的感受。请同学们先试着读一读。(自由读,点名读后学生的跃跃欲试是后面即将进行的小组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
师:来吧!让我们来一次读书比赛。一个组我只能点一名选手。(师点基础差的同学,有的学生立刻“唉”声叹气)没有信心了吧?请四个组长抓紧时间带领本组同学帮助参赛同学去准备一下,看哪个小组教练最棒,合作最成功。
四个小组各自找到训练场开始合作阅读:
“你快说,你有没有信心?哪个地方不好读?”(开始阅读交往)
“‘啊’这个地方最难读的”(选手有一点畏难)
“我来教你,我读一遍……”(主动示范)
“‘啊’这里不能读得太重了!你想一想罗丹皱着眉头说,他突然发现有问题,应该轻一点、急促一点,你想一想当时……”(开始探究感悟、交流)
学生们这种互助互学的状态持续了约4分钟,待音乐声停,全班同学迅速归位,选手们一一上场。赛前老师还让各组同学为自己组的选手助威、加油;比赛要求学生当好评委,评奖时既要公平又要敢说真话;颁奖时让选手们对大家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评析:在活动中,教师组织到位,有学生个体表达动机的激发、有任务分工,同时注意指定较差学生当代表,让他们也有机会参与,在“比赛”过程中还时刻注意台上台下学生互动,学生人人参与并融入其中、时时乐在其中。这样的讨论学习是否才是我们所向往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呢?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市邹区中心小学 王华芬】
〖多媒体动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运用多媒体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动画片是小学生最爱看的电视片,而多媒体动画软件辅导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望尘莫及的。
兴趣是学生最重要最直接的内驱力,如果教师调控好学生的兴趣,课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动画的运用,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的画面等刺激学生的感观,激发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如小学语文第八册《全神贯注》是一篇介绍雕塑家罗丹因为全神贯注地工作而忘记客人的事,由于雕塑是我们中国农村孩子所不熟悉的,学生不易理解课文内容,我从课文内容的实际出发,采用了多媒体动画软件辅助教学的方法。以一位老爷爷向他淘气不认真学习的孙子小马虎讲故事:老爷爷带着小马虎穿过时间隧道,来到罗丹的工作室窗前,看到了罗丹因为全神贯注地工作而忘记朋友茨威格的事,小马虎深受感动,开始也全神贯注地学习和做作业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被有趣的动态画面所吸引住了,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深受教育,并结合实际争抢着谈论看了动画片后的感受。这样的设计,视听结合,声像并茂,新颖有趣,使学生能在较长时间里兴味盎然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
【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 嵇建忠】
〖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对学生评价的引导〗
有位教师教《全神贯注》一文,总结时问:“学了这一课,罗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一个学生说:“罗丹对工作认真负责,全神贯注。”老师表示赞许 。另一个学生说:“我觉得罗丹不好,因为……”话还没说完,老师立即打断他的发言说:“什么?罗丹不好!”这个学生慌了,低眉垂目地坐下了 。下课后,笔者问那位学生,为什么说罗丹不好,学生说:“罗丹带朋友参观工作室,却只顾自己工作,把朋友丢在一边,这是不礼貌的表现 。应该先招呼好客人再工作。”尽管学生的回答没有紧扣中心,但学生对待人接物要讲礼貌的认识,不也是应当肯定的吗?
这样的例子在课堂里,生活中屡见不鲜,人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以成人的思维标准来评价,教育,制约孩子,无形中束缚了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学生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活动效用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发挥着导向,控制,调节,反馈的作用,但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因而教学评价“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本”的思想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实践中,如果能注重对教师评价学生的策略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将发挥重要作用。
【辽宁省大连市开发区湾里小学 王东升】
〖课内外结合提高读写能力·课内抓住单元重点,精讲多练〗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训练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帮助他们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要达到以上目标,关键在于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发展学生的语文有着广阔的天地,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内。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整体,课内外应无严格的界限,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因此,今天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语文课本的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内,而必须课内外两条腿走路 。要充分重视,利用语文课外的语文教和学的广阔空间,因为这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和实践的大课堂。
多读多写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尤其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因此,按照“大语文”教学观的思路,要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必须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突破课堂的禁锢,突破课本的约束,强化课外阅读和练笔。
以一组教材为单位,围绕训练重点,以点带面,精讲多练。讲授的同时注意强化双基,培养能力。压缩那些繁琐讲解的不必要课时,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根据单元的重,难点,安排课时,综合调整,只强调单元达标,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这样的安排改变了以往讲读课文不讲求实效,千篇一律的传统教法,要求精讲,少讲。为此首先做到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精读一篇讲读课文,学习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泛读1~2篇阅读课文,将在精读教材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巩固。然后独立阅读1~3篇思想内容或体裁写法相近的课外读物,通过大量的阅读开阔眼界,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教韵语教材第七册第一单元时,我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课《全神贯注》,让学生掌握通过对重点段,重点人物的描写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本单元的其他两篇课文,进一步强化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其次要说写结合,作文早起步。“说写结合”即:加强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从说到写,架起说与写之间的桥梁,使作文早起步。每一次的口语交际课,我都要求学生口头交流后,要综合大家的意见完整地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使自己的见解表达的更充分。另外利用课本中插图,让学生学会看图说话,训练看图的方法及体会图意的能力,先说再写。从一句话到几句话,再到一段话,最后到简单的一件事;由一幅到多幅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按照学,读,说,写的顺序进行整体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用童话引路。充分利用儿童富于幻想,喜爱童话这一特点,用童话引路学习,说话,写话,提高读写能力。
【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火炬一小 齐 春】
〖论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育·以发展学生创造思维为主,促进创造性语言发展〗
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新大纲中有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段话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对小学语文素质的全面概括。语文素质虽然主要指语文能力,但要形成语文能力是和思想,思维,情感,文化知识,学习习惯等做人的品质分不开的。所以说,语文素质也就是做人的素质,通过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语文素质中最核心的是发展语文能力,创造能力,情感和学习习惯。语文能力是基础,创造能力是核心,情感是动力,学习习惯是保证。
揭示关键词句的内涵,唤起学生的想象。有的词句不是一看就明白,必须将词句内涵揭示出来,使学生理解该词句的比喻之义,含蓄之义,言外之义,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如《全神贯注》一课,第二节中,两个“好像”的句子,要引起学生的想象。“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出说了什么悄悄话 。(可能自言自语:这样画,不如那样,这再加一点颜色,那再淡些……);“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争吵”实际上是自己的意见在争论 (你那么画不对,应该这样……)。“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画好了,陶醉于作品之中,什么都忘了)。把两个“好像”的句子内涵揭示出来是需要学生想象的 。在启发学生的想象时,学生还会想出更多的内容。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想象,其语言必然是具体的,形象的。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小学 吕彩云】
〖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语文课上我们打破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老路子,采取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学习方式。我们的做法是,在学习某篇课文之前,让学生预习课文。老师提出预习要求,如:读熟课文,读准字音;通过预习把你知道的事情简单的记下来,看谁知道的多;你还查到了哪些与本课有关的知识;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等等。学生根据预习要求自制预习卡。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欲望,都想知道的比别人多,因此,他们会主动探求尽可能多的知识,寻求更多的相关资料,或到图书室查,或到社会去调查,或到网上查找……这种多渠道主动探索的学习,学生获得的是一种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一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所得,小组交流的过程也是各小组成员智慧共享的过程。对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内能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地提出来,有全班同学共同讨论研究解决。然后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提问题比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疑是探究学习的开始,是创造思维的第一步,而求疑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真正做到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提出,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归纳,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效果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如:四年级有一篇课文《全神贯注》,有一个小组提出:“你能表演一下罗丹修改女象时的动作神态吗?”有两个小组的同学自告奋勇要求上台表演。表演时,台下的学生既是观众,又是评判员。结果两组表演一比较,问题又出来了。有的说:“女像应该是不动的,而第一组的同学在表演的时候,有时在晃动”;有的说:“罗丹的表情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二组的同学在表演的时候一直在笑”。学生发表的见解,既是对别人表演的评价,又体现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以小组为单位读,想,演,说,再读,整堂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同时学生也获得了三种知识:教科书中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生生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 吉鸿林】
〖给足空间,放飞学生·阅读理解,提供求异空间〗
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放在多大的空间里,它就有多大。语文教学应该相信学生有足够的潜能,要给学生留下广阔的空间。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重积累,重感悟,重实践。这无疑是语文教改的正确方略,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积累,有感悟,有体验,有发展呢?
谁都知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章的理解,是受读者的生活阅历,性格爱好,生长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的 。我们应尊重并鼓励孩子自己的理解,留给孩子求异创新的空间。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帮乌鸦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也可以喝到水,学生有的说利用饮料吸管 ;有的说使瓶子一定角度地倾斜等等。又如,教学《登山》一文时,就有学生对列宁的做法提出异议:锻炼自己意志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很多,没必要一定要在那险峻的悬崖峭壁上 。像列宁那样一位杰出的人物如果在这件事情上有所闪失,那不是很不值得吗?人首先应该有生命意识和安全意识。教学《全神贯注》一课时,也有学生提出,罗丹对待朋友的方式,在如今社会还能适应吗 ?罗丹对朋友有诚信吗?面对如此具有现代色彩的观点,难道不值得肯定吗 ?范例还可以有很多,总的一点,我们教者应该尊重,赞赏孩子独特的理解,体会和创造,给他们一个自由,自主的思想空间。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张家集镇李坡小学 方洪涛 张春焕】
〖建设开放型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抛弃“求同‘鼓励’求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强调拓宽语文的学习领域,注重课内外结合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操作呢 ?我认为必须下大力气转变教育观念,下决心改革我们过去习惯了的某些陈旧的教法,鼓励学生多说多做,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多年来的听课,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学中的整齐划一现象。为了让学生说出教师预定的答案,不惜喊上一大批学生穷问不舍,甚至一字之差也要纠正,非达到众口一词方可罢休 。有些教师还让学生背词语解释,背段落大意,背中心思想,个别教师甚至让学生背一篇写人记事的作文,以应付考试 。这些做法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摧残了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可取的。
由于事物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其发展结果可能不一样,问题答案也可能是多种的,所以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允许学生有与众不同的答案,只要他们言之有理,然后再引导他们去努力验证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在事实面前让学生肯定或否定自我。例如:我在教《全神贯注》一课“罗丹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这句时,对“痴痴”一词,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为“呆呆地”,我没有马上否定他,而是依他说的意思做出一种傻乎乎看着他的样子,学生哄堂大笑,马上说不应该解释成“呆呆地”,应该理解为“迷恋”“忘掉一切”,我这时便顺势指导:“所以咱们解释词语不能光看字面意思,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采用师生主体的小小换位,却取得了多重教育效果,何乐而不为呢?再如教学《乌塔》一课后,教师往往会围绕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体会,这样就束缚了学生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谈看法:
1、乌塔是一个具有自我保护意识的人(每到一处都先查找警察局电话号码)。
2、乌塔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 (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等等。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淳溪河城小学 杨梅芳】
〖让创造的火花在阅读教学中点燃·发展想象与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教学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尤其是小学阅读教学更具有创造因素。因为:
1、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语言本身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同时,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随交往的需要,会表达出丰富多样的语言样式 。有时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出来。
2、阅读教材就是作者的文学创作,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创作。
3、新制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作造力”,而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目前小学阅读教学的实践中,阅读教学的创造性还不够。
1、学生学习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提问很少,提问的思路不开阔 ;学生的回答重复多;学生的习作受“小八股”的束缚,形式单一,开头总述,中间重点写一两件事,最后表达中心。
2、教学方法机械死板:
如部分教师采用鹦鹉学舌的方法,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而不能做到教一句,学三句 。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往往以一种教学模式去套教材,课课是一种模式,显得机械死板。
3、受教学参考资料的束缚太大,如考试都要以教学参考资料上的要求做标准,否则即给扣分 。因此教师教学不敢有半点灵活。
4、更主要的是缺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
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个人看法,有的老师不但不支持,反而批评不守纪律,好表现,这样,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揭示关键词句的内涵,唤起学生的想象:
有的词句不是一看即明白,必须将词句内涵揭示出来,使学生理解该词句的比喻之义,含蓄之义,言外之义,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全神贯注》一课,第二节中,两个“好像”的句子,要引起学生的想象。“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出说了什么悄悄话(可能自言自语:这样画,不如那样,这再加一点颜色,或那再淡些……)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为什么?似乎在跟谁争吵,实际上是自己的意见在争论(你那样画不对,应该这样……)。“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画好了,陶醉于作品之中,什么都忘了……)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把两个“好像”的句子内涵指示出来是需要学生想象的。在启发学生的想象时,学生还会想出更多的内容。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漕河镇第一小学 龚红霞】
〖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参与兴趣·以疑激趣〗
在学校里,教师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提到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学生们就两眼发亮,跃跃欲试;一进入语文课堂,大多数学生就面无表情,无精打采 。这是为什么?语文学科原本应是情,理,趣相结合的学科,为什么学生没有学习热情呢?两相比较,认真反思,笔者认为是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来的缘故 。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众和观众,即使有活动,大多都是被动地在老师规定的范围内作有规则的“运动”,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动 。参与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根本途径,没有学生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呢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自读中发现问题,并设置质疑问难这一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全神贯注》一课时,我让学生看课题提问:“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课文写谁在全神贯注?他为什么全神贯注 ?怎样才能全神贯注?这样从课题入手,“触一发而动全身”,将学生的思路和作者的思路紧紧联系起来,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 江和平】
〖朗读教学的调控艺术·抓住难点,解剖指导〗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学语文就要朗读。
因为对于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朗读对于写作也是大有裨益的,它比之于默读在培养语感方面更有独特的功能。朗读还有调节气氛的作用,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读,令人荡气回肠,忘乎所以。因此,在语文的课堂训练中,朗读自然应成为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之一。
虽然每位学生读通课文的基本功各不相同,但课文中有些句子由于比较长,或字音拗口,以及其他原因比较难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就构成了一个难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时应针对这些症结所在,给予指导,扫除障碍,帮助学生科学高效地实现由辨认书面符号到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的这一过程。
如《全神贯注》中有这样一句话:“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里作客。”句子较长,老师就采取措施,用投影打出句子,引导学生画出两个人名,两个国家的名字,并分别读顺,尤其是“斯蒂芬·茨威格”,多读几遍 。再提醒学生注意停顿,学生就能轻松地读顺这句话了。
人教课标版《全神贯注》教案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帝、茨、咕、吵、痴、径”: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并积累“全神贯注、挚友、端详、痴痴、径自、端庄”等词语。
2、围绕重点段质疑问难,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话的含义。
3、学习并背诵第二节,体会作者是如何刻画罗丹全神贯注工作情景的。 4、懂得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全神贯注。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同学们,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出示最后一小节)
2、想一想,在这段文字中,那个词在读的时候需要特别的强调呢?谁再来读?
3、听出来了吗?哪个词?——全神贯注。(板书:全神贯注)相信大家对这个词已经不陌生了,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它了。谁能说说它的近义词。全神贯注就是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32课。
4、齐读课题
二、初学课文
1.这是茨威格回忆那天下午在罗丹工作室里经历的一件事后的感触,连起来,再来读。茨威格究竟对哪件事感触很深,他从中又学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94页,轻声读读课文,借助这道填空题连起来说一说。
填空题:
茨威格对(罗丹修改女像)这件事感触很深,他学到了(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1) 同学交流
(2) 板书:修改女像
2、课文具体描述了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集中在第几小节?那么在修改女像之前罗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在这之后,他又忘记了什么?(板书:忘记)。你们能否用书中的词语分别补充完整。
(1) 学生交流
修改之前,罗丹发现了毛病(板书:毛病)
修改之后,罗丹忘记了挚友(板书:挚友)解释“挚友”这可不是一般的朋友,他们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
3简单的几个词就帮助我们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谁能凭黑板上十二个字
简洁、连贯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三、 详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同学们,这就是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看到的那座女像,她的容貌庄重,姿态优雅,这就叫做仪态端庄(出示卡片)。于是,他情不自禁的向他祝贺。他祝贺说:“……”
1刚才说了,茨威格看到的不是一件而是又一件,这说明什么?(很多件)
介绍罗丹
2作为一名受人敬仰的雕塑家,他认为奉献给人类的任何意见作品都应是完美,
于是,在罗丹自己端详之后他发现了毛病(出示卡片)你们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
(1) 解释“端详”
(2) 同学互相端详
罗丹不断地发现问题、发现毛病,不断修改。这已经成为他的工作习惯,他是怎样修改女像的呢?让我重点学习第二小节。
(二)重点学习第二小节
1、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质疑
2、学生质疑(板书)
3学习重点语句“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突然目光闪出异样的光,又似乎在和谁激烈的争吵。”
(1) 联系上文,想象一下,嘴里叽哩咕噜说些什么?
(2) 对于罗丹眼中异样的光,茨威格在作品中是这样写道(出示PPT),想象
(3) 朗读重点句
4、学习重点语句“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越来越激动,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消失了……”
(1)刚才许多小朋友对这里有疑问,这个世界真的消失了?(没有)那为什么说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消失了?(太投入,忘了一切)他的世界还剩什么?(女像)女像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2)同学们,“全神贯注”中的“贯”本义是“穿过、贯通”罗丹此时把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在女像身上,已经传过了他和塑像的时空,贯通了他和塑像的心灵,完全进入了塑像的世界,现在他们再读这句话时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谁愿意来读
(3)学生朗读(个别读、集体读)
5 学习重点句“大约过了一小时,罗丹……重心把湿布披在塑像的身上。”
(1)为什么用“大约”?(没法计算)
(2)为什么刚才可以计算,现在无法计算?(茨威格欣赏着挚友的工作,他同样也全神贯注)
6、前文中的“好像”、“似乎”能去掉吗?
学生回答(不能,因为这都是茨威格的联想)
7、过渡:
他不仅细致入微的纪录下来罗丹的言行,而且产生丰富的联想
他从罗丹叽哩咕噜的说话声中联想到( )
他从罗丹流露出异样的目光中联想到( )
他从罗丹忘我的工作状态中联想到他像( )
8、课文把罗丹的表现和茨威格的联想自然的融合在一块给我们读者带来更深的感受,现在我相信你们再读这一段,一定也会有更强烈的体会。现在,你们能否也学着茨威格联想一下呢?他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仿佛在想些什么呢?
(1)同学交流
(2)朗读
过渡:在罗丹的世界里,这塑像已经能与他交流了,然而这只有在像罗丹这样的艺术家手中才会诞生,这塑像在罗丹富于创造力的手下也被赋予了生命一样。这真的可以称作是杰作了。我们不要再打扰这位大塑像家了,让我们与他一起沉浸在这塑像的世界里吧
8、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过渡:这段文字正是抓住了罗丹的语言、神态、动作,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一个全神贯注工作着的他。这么好的句子能记住吗?来让我们同茨威格一起再看一看吧
9、依照填空再朗读
10、难度增加,再试着填空
(三)学习第三、四、五小节
罗丹工作结束了,茨威格正准备上前与他交流,可是罗丹竟——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径自的意思是自顾自的)因为前面工作太投入了,他已经忘记了他的——挚友还——在工作室里,直待茨威格叫住他,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
面对工作如此全神贯注的罗丹,茨威格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受到了深深的感触,所以在他回忆起那天的情景时,他说:“那天下午……就应该全神贯注。”在这段话中有一句十分重要: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的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在这篇课文中,罗丹认为值得他做的事是——修改女像,所以他在做的时候——全神贯注。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话吧
四、 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大雕塑家——罗丹,而且深深的体会到全神贯注的神奇力量,我希望我们的小朋友也像这些成功者那样全神贯注的对待每一件事
32、全神贯注
发现毛病
叽里咕噜?异样的目光?
修改女像 喝醉? 消失?
痴痴地微笑? 吁口气?
忘记挚友